统编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教案(第4-8课表格式).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教案(第4-8课表格式).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统编 2024 新版 年级 上册 历史 第二 单元 夏商周 时期 奴隶制 王朝 更替 封建社会 过渡 教案 表格 下载 _七年级上册(2024)_(部)统编版_历史_初中
- 资源描述:
-
1、统编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教案(第4-8课,表格式)课题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基本情况,简述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2.简单解释什么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家天下”,能简单描述夏商西周的大致疆域。3.知道夏朝与商朝恩华的主要代表二里头遗址和殷墟的考古成果。4.通过夏商西周三朝更替的史实和末代君王的腐朽残暴统治,认识国家的兴旺与统治者的关系。5.从夏商西周王朝的“家天下”统治观念,西周建立分封制并明确森严的等级制度,认识国家政权的性质及其建立的意义。教学重点归纳夏商西周三朝更替的史实,
2、简述分封制教学难点理解“家天下”的基本含义,明确贵族等级制度的层级关系。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情境设计问题探究情境设计问题探究情境设计情境设计大禹死后,大禹的儿子凭借强大的实力,在大禹死后继承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破坏了禅让制,并且在夏王朝建立了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了监狱,从此开始夏王朝已经和部落联盟有了本质的区别,具备了国家的属性。学生可以讨论,部落联盟制度向奴隶制国家的发展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夏王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那么大家能否通过阅读归纳出夏朝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夏朝为中华文明所作出的贡献呢?1.夏朝及夏朝的疆域“禅让制”和“世袭制”2.夏朝的
3、灭亡3.国之初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教师点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8页的“材料研读”,思考以下内容:(1)“天下”是什么,“天下为公”“天下为家”中“公”和“家”指什么?(2)什么是“家天下”?二、商汤灭夏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了商王朝,都城建在亳,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阅读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商朝为何又叫“殷商”?(2)商朝是如何灭亡的?【视频】:牧野之战三、武王伐纣经历了牧野之战周军占领了商都,定都镐京,史称西周,那么建立了自己王朝的周武王是如何巩固自己的统治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答案目的:巩固统治对象:王族、功臣、先
4、代贵族权利与义务:义务:政治上:听命天子,朝觐述职; 军事上: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经济上:交纳贡赋。权利: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在自己的封底内进行再分封。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教师活动分析下述材料,得出分封制的作用?材料1:经过大分封,各方诸侯都以周夭子为天下共主。形成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统治格局。它因层层分封所确立的天子、诸侯、卿大夫之间有着严格的隶属关系,形成的王权要比夏商集中,这对巩固和扩大西周王朝起了积极作用。詹子庆中国古代史材料2: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汉司马迁史记(4)学生活动【探究】西周的灭亡课外延伸【商人的来历】商朝灭亡后
5、,商族人成了周朝的奴隶,周武王将印上的遗民分给各诸侯国,商族本是贵族,养尊处优,身无长技,变为贱民后,又被剥夺了土地和特权,无力赡养家眷,只好走南闯北劳碌奔波,以做买卖为主要职业,二周族人重视农业,鄙视生意人,认为做买卖的就是商人。【烽火戏诸侯】西周末代君主周幽王为搏爱姬褒姒一笑,点起烽火台上的烽火,引来诸侯助战,诸侯以为有军情,夜以继日赶来,却不料只是周幽王的把戏而已。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归纳并总结出夏朝的范围,夏王朝的灭亡时间及原因,亡国之君?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最后一个国君桀的残暴统治集齐了人民的不满,分布于今河北河南一带的商族部落联络周围部落功伐夏王桀
6、,夏王朝灭亡。学生阅读资料讨论并回答。因为受战乱,环境变化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最终建都到殷地才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因此商朝也称为“殷商”。商晚期,纣王无道,天下大乱,公元前1046年,周军与商军在牧野决战,结果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积极作用: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局势,扩大了统治范围。消极作用:诸侯拥兵自重,导致周王室衰微,出现春秋战国的诸侯割据局面。归纳概括三代王朝兴盛和灭亡的相似之处,并说说从中能得到怎样的启示。相似之处:开国君主都是励精图治,爱惜民力,注重国家发展,任用贤才灭国之君都是暴君,统治者荒淫无度、统治残暴、不爱惜民力启
7、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作为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惜民力,爱护百姓,任用贤才,广纳谏言课堂小结通过学习夏、商、西周兴亡交替的历史过程,总结了朝代建立和灭亡的规律。一个朝代要建立和巩固,要有一个贤明的君主,要任用贤才,发展生产,而暴政往往是国家灭亡的重要原因,这是我们需要吸取的教训,同时也印证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些亘古不变的治国之道。现今我们国家提倡的“以人为本”理念亦是彰显了此治国之道。板书设计布置作业课后活动练习题、基础训练教学反思课题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春秋时期与西周的相关史事,了解周王室衰微的表现;(史料实证)2.分析春
8、秋时期诸侯争霸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进一步理解春秋时期是一个大变革、大动荡、大融合的时代;(史料实证、唯物史观)3.通过读图和分析材料,掌握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并从中分析其对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教学重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诸侯争霸教学难点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情境设计一、导入新课公元前606年,楚庄王想取周而代之,就借朝拜天子的名义,到周王室去问九鼎的大小轻重,结果周大夫王孙满回答鼎太巨大,不清楚多重。楚庄王不满,挑衅说楚国铜多,每个士兵的武器拆下来都可以铸成九鼎了。王孙满说“统治天下在德不在鼎”,楚庄王哑口无言只得退回楚国。请大
9、家思考:西周时期,诸侯对天子绝对服从,为什么春秋时期楚庄王对周王室如此无礼,周天子却又无能为力呢?二、探究新知教师明确:春秋战国的由来: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春秋时期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指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春秋”取名于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战国”因西汉刘向编注的战国策而得名。(一)王室衰微1展示材料:材料一“平王立,东迁于雒(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材料二周平王死后,王室竟然拿不出钱来办丧事。周襄王贵为天子,却狼狈得连一辆自己乘坐的马车
10、都置办不起。教师提问: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什么现象?提示:材料反映了王室衰微,诸侯操控政治。提示:原因: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和变化的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逐渐遭到破坏,后人称之为“礼崩乐坏”。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一些诸侯国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不再把新占有的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直接管理,这些职位也不再世袭。(二)诸侯争霸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正文内容,归纳诸侯争霸的原因。提示: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为了追逐自身的利益。各诸侯国争夺土地、人民、财产和政治上的对别国的支配权。2多媒体出示春秋争霸形势图,了解诸侯争霸的过程及主要霸主。3展示材料:材料一子
11、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材料二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暱,不可弃也。宴安鸩毒,不可怀也。诗云:“岂不怀归,畏此简书。”左传闵公元年教师提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相关史事”回答: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的原因有哪些?4展示观点:观点一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影响恶劣,战争导致民不聊生,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不安。观点二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一方面,长期战争使得中原民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逐渐交融;另一方面,战争使得一些小的诸侯国被消灭,形成了几个大的诸侯国,为战国时期以及之后的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教师提问:以上两种评价春秋
12、时期的诸侯争霸的观点,你赞同哪一种?(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春秋争霸,既要看到其弊端也要看到其客观作用)教师过渡:春秋时期政治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动。这种政治领域的变动的根本原因是这一时期经济的发展,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三)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展示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河南新郑李家楼出土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湖北荆州江陵县望山楚墓出土越王勾践剑。材料三汉书地理志载,齐国能“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材料四管子地数篇载,齐国“聚庸而煮盐”,成为国家重要经济收入之一。材料五湖南长沙春秋楚墓出土了漆棺、漆木车。材料六战国策东周策载,齐桓公“宫中七市”。
1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正文内容,结合材料回答:春秋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有哪些?(可列表归纳)师生总结归纳:2.教师提问:与青铜器、石器相比较,铁制农具更加锋利,而且比较便宜、实用,促进了农业的深耕细作,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正文内容,找出周王室衰微的原因、表现和结果。材料反映了王室衰微,诸侯操控政治。周天子已失去对国家的实际统治权,大国诸侯操控政治,竞相角逐,使春秋时期的政治呈现出新面貌。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为了追逐自身的利益。各诸侯国争夺土地、人民、财产和政治上的对别国的支
14、配权。提示:认为管仲有才能,让他主持国政,管仲治国有方;齐恒公不计前嫌、唯才是举的做法得民心。一方面,春秋争霸给人民带来种种灾难。另一方面,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导致许多中小诸侯国覆灭,少数强大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当时中原的“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长期交往,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提示:各地经济得到发展,各诸侯国实力不断增强,导致分封制逐渐瓦解。课后活动:搜集资料,每人撰写一则春秋时期的小故事,然后在全班举办一次故事会。情境设计问题探究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周王室衰微,二是诸侯争霸,三是春秋时期
15、的经济发展。要梳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随着自身实力的强大开始摆脱周王室的控制,分封制开始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之间为追逐自身利益开始进行争霸战争,从而使春秋时期出现社会动荡的局面。导致这种动荡的社会局面出现的根源是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经济得到发展,主要表现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板书设计布置作业完成课本上的活动探究和基础训练教学反思课题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春秋战国的形势图,知道战国七雄形成的基本情况,并了解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及重要战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通过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理解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国家强大
16、的需要和动力;(唯物史观、历史解释)3.了解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知道秦国都江堰修建的功能和意义,从中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教学重点商鞅变法 都江堰教学难点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一、战国七雄任务一:对比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思考:从春秋到战国时期发生了哪些变化?答案提示:变化一: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秦、楚疆域进一步扩大。变化二: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变化三:齐国国君之位被大夫田氏所夺取。任务二:观察战国铜壶,阅读史料、故事,结合教材,思考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战争有哪些重要特点?战国铜壶及纹饰展示图(壶身刻有
17、宴乐、渔猎、水陆攻战等场景。)材料: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君)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特点:特点: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伤亡大、作战方式改变、重视战略战术。从春秋争霸到战国兼并战争(有分裂走向统一)。任务三:战国时期有许多著名战役,你能列举三例吗?并与对应成语故事连连线,并讲讲它们的历史故事。观察图片,阅读教材,概括战国时期的战争对各诸侯国有何影响? 战国铜虎符 山东齐长城遗址战
18、国七雄之间日趋激烈、连绵不断的兼并战争,导致各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魏、楚、齐、秦等先后崛起,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过渡:面对强大的诸侯国和频繁的兼并战争,各诸侯王要怎样才能保证自己不被别国消灭?三、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视频导入)任务一:战国时期各国为什么要变法?简述出现了哪几次著名的变法?目的:诸侯国统治者纷纷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为巩固统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任务二:阅读教材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商鞅变法每条内容产生了怎样的作用?领域内容作用政治确立 县制 ,由国君 直接派官吏 治理。废除贵族的 世袭特权 。改革 户籍
19、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有利于新兴地主掌权加强对人民的管理经济废除 井田制 ,允许 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 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 度量衡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最能体现改革的性质)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经济富国军事奖励 军功 ,对有军功者 授予爵位 并 赏赐土地 。有利于提高战斗力任务三:研读下列史料,概括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材料一:经过商鞅的艰苦努力,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材料二:明确:影响:商鞅变法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
20、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点拨提升:战国时期,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任务三: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有什么启示? 史记记载,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逝,太子继位味秦惠文王。同年,守旧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五马分尸而死。启示:改革能推动社会进步,改则兴,不改则衰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过渡:与春秋相比,战国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有哪些?三、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任务一:观察下图,阅读教材,简述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8006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