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下学期信息技术第4~6单元第16~30课教学设计.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下学期信息技术第4~6单元第16~30课教学设计.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2024 新版 年级 下学 信息技术 单元 16 30 教学 设计 下载 _八年级全一册_人教版(2024新)_信息_初中
- 资源描述:
-
1、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下学期信息技术第46单元第1630课教学设计第四单元简易物联系统实践第16课 模块功能先划分 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信息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对于物联网系统的概念和实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同时,学生在这个阶段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二、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围绕简易物联系统实践展开,第十六课是关键内容之一。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物联系统的工作原理,确定物联系统的功能需求,并学会对模块功能进行划分,为后续的物联系统设计和搭建奠定基础。三、核心素养教育目标1.
2、信息意识:学生能够认识到物联系统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其重要性。2. 计算思维:学会分析物联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功能需求确定和模块功能划分。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4. 信息社会责任: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物联系统,关注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了解物联系统的工作原理。 确定物联系统的功能需求。 进行模块功能划分。2. 教学难点: 对复杂物联系统进行准确的功能需求确定和模块划分。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展示物联系统的实例和工作原理。2. 一些简单的物联系统模型,如智能家居模型等,供学生观察和实践。六、教法学法1
3、. 教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2. 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七、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智能家居的视频,展示物联系统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问学生:“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物联设备?它们是如何工作的?”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主题。2. 了解物联系统的工作原理(10 分钟) 教师活动:通过课件讲解物联系统的组成部分(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以及工作原理。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物联系统,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物联系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4、。3. 确定物联系统的功能需求(15 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一个具体的物联系统场景,如智能教室。提出问题:“在这个智能教室中,我们需要哪些功能?”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列出智能教室的功能需求,如自动调节灯光、温度,智能考勤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确定物联系统的功能需求。4. 模块功能划分(15 分钟) 教师活动:以智能教室为例,讲解如何将功能需求进行模块功能划分。如将自动调节灯光功能划分为传感器模块(检测光照强度)、控制器模块(判断光照强度并发出控制信号)、执行器模块(调节灯光亮度)。 学生活动:根据自己小组确定的物联系统功能需求,进行模块功能
5、划分,并画出模块功能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将复杂的物联系统分解为多个模块,便于设计和实现。5. 总结与拓展(5 分钟) 教师活动: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物联系统的工作原理、功能需求确定和模块功能划分的重要性。提出拓展问题:“除了我们今天讨论的物联系统,你还能想到哪些应用场景?” 学生活动:回顾本课内容,思考拓展问题并回答。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第17课 物联数据需采集 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信息科技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一些简单的编程知识。但对于物联网的概念和技术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二
6、、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围绕简易物联系统实践展开,第十七课物联数据需采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如何利用传感器、互联网等方式获取物联数据,并配置物联网服务平台实现数据的传输与存储。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三、核心素养教育目标1. 信息意识:学生能够认识到物联数据的重要性,了解数据采集的方法和途径。2. 计算思维:学会运用传感器和互联网获取数据,并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和分析。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掌握配置物联网服务平台的方法,体验数字化学习和创新的过程。4. 信息社会责任:了解物联数据的安全和隐私问题,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四、教学重难
7、点1. 教学重点: 利用传感器获取数据。 从互联网获取数据。 配置物联网服务平台,实现传输与存储数据。2. 教学难点: 对传感器数据的理解和处理。 物联网服务平台的配置和使用。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室、电脑。2. 传感器设备(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3. 互联网连接。4. 物联网服务平台账号。六、教法学法1. 教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2. 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七、教学过程1. 导入(3 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一些物联网应用的实例,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引导学生思考物联网中的数据是如何采集的。 学生活动:观看实例,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
8、出本节课的主题。2. 利用传感器获取数据(15 分钟) 教师活动: 讲解传感器的概念和作用。 演示如何连接传感器设备到电脑,并使用编程软件读取传感器数据。 学生活动: 认真听讲,了解传感器的基本知识。 跟随教师的演示,尝试连接传感器设备并读取数据。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利用传感器获取数据的方法。3. 从互联网获取数据(15 分钟) 教师活动: 介绍从互联网获取数据的方法,如使用 API、爬虫等。 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演示如何从互联网上获取天气数据。 学生活动: 了解从互联网获取数据的不同方式。 模仿教师的操作,尝试从互联网上获取其他类型的数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互联网获取数据的能力。4. 配
9、置物联网服务平台,实现传输与存储数据(20 分钟) 教师活动: 讲解物联网服务平台的概念和作用。 演示如何注册和配置物联网服务平台账号。 展示如何将传感器数据上传到物联网服务平台,并实现数据的存储和查询。 学生活动: 认真听讲,了解物联网服务平台的功能。 按照教师的指导,注册和配置物联网服务平台账号。 尝试将自己获取的数据上传到平台,并进行存储和查询。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配置物联网服务平台,实现数据的传输与存储。5. 总结与拓展(7 分钟) 教师活动: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物联数据采集的重要性和方法。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如何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等。 学生活动: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10、思考教师提出的拓展问题。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第18课 数据分析与处理 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物联网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但对于数据分析与处理在物联网中的作用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还比较陌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来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二、教材分析本单元主题为简易物联系统实践,第十八课数据分析与处理是在学生对物联网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物联网中的数据处理环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常见的数据处理工具,学会从物联网服务平台获取数据,并掌握处
11、理数据的一般方法,为后续更深入地学习物联网技术打下基础。三、核心素养教育目标1. 信息意识:学生能够认识到数据在物联网中的重要性,了解数据分析与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计算思维: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处理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数字化工具进行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4. 信息社会责任:让学生了解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了解常见的数据处理工具。 从物联网服务平台获取数据。 掌握处理数据的一般方法。2. 教学难点: 运用数据处理工具
12、进行实际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理解数据处理过程中的算法和逻辑。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 物联网服务平台账号和密码,供学生实践操作。3. 常见的数据处理工具软件,如 Excel、Python 等。六、教法学法1. 教法: 讲授法:讲解数据分析与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数据处理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从物联网服务平台获取数据的过程。 任务驱动法: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数据分析与处理的技能。2. 学法: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自主学习数据分析与处理的相关知识。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共同完成任务,
13、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探究学习: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探索,尝试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 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一些物联网应用的案例,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应用中数据的作用。 学生活动:观看案例,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 了解常见的数据处理工具(10 分钟) 教师活动:介绍常见的数据处理工具,如 Excel、Python、SPSS 等,展示这些工具的功能和特点。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了解不同数据处理工具的用途。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数据处理工具有初步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3. 从
14、物联网服务平台获取数据(15 分钟) 教师活动:演示如何从物联网服务平台获取数据,包括登录平台、选择数据类型、下载数据等步骤。 学生活动:观看演示,然后自己动手从物联网服务平台获取数据。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从物联网服务平台获取数据的方法。4. 了解处理数据的一般方法(15 分钟) 教师活动:讲解处理数据的一般方法,如数据清洗、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说明。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理解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步骤。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为实际操作做好准备。5. 实践操作(20 分钟) 教师活动: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从物联网服务平台获取
15、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完成任务后进行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6. 总结评价(5 分钟)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提高学习效果。第19课 数据呈现可视化 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物联系统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方法。但对于如何将数据以直观、美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即数据可视化的概念和方法还比较陌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实践
16、活动。二、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围绕简易物联系统实践展开,第十九课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旨在让学生认识到数据可视化在物联系统中的重要性,掌握常见的数据可视化方式,提高学生对数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实际应用,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和技巧。三、核心素养教育目标1. 信息意识:学生能够认识到数据可视化的重要性,了解不同的数据可视化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场景。2. 计算思维:学会运用数据可视化工具和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掌握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实践,制作个性化的数据可视化作品。4. 信息社会责
17、任:在数据可视化过程中,注重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和责任感。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了解数据可视化的作用。 熟悉常见的数据可视化方式。 体验数据可视化的过程。2.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数据可视化方式来呈现特定的数据。 理解数据可视化背后的原理和设计原则。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案例素材、数据可视化工具软件。2. 学生准备:电脑、笔记本。六、教法学法1. 教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2. 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 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一些数据可视化的案例图片,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表
18、的特点和作用。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这些图表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 了解数据可视化的作用(10 分钟) 教师活动:讲解数据可视化的概念和作用,如更直观地展示数据、发现数据中的规律、便于沟通和决策等。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数据可视化的重要性,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3. 熟悉常见的数据可视化方式(15 分钟) 教师活动:介绍常见的数据可视化方式,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散点图、地图等,讲解每种图表的特点和适用场景。通过案例展示,让学
19、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不同图表的应用。 学生活动:观察案例,记录不同图表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与同桌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数据可视化方式,为实际应用做好准备。4. 体验数据可视化(20 分钟) 教师活动:分发一些简单的数据,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数据可视化方式进行呈现。巡视指导学生操作,解答学生的问题。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提供的数据,选择合适的图表进行制作,小组内交流讨论,互相评价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数据可视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5. 总结归纳(5 分钟) 教师活动: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数据可视化的重要性和常见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学生活动
20、:认真听讲,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明确学习目标,为后续学习提供指导。第20课 反馈控制有算法 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物联系统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但对于如何根据数据设计算法来实现反馈控制以及对系统进行整合和功能扩展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践操作和探索。二、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简易物联系统实践为主题,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物联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第二十课重点介绍数据反馈控制有算法,让学生学会根据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设计算法来控制执行器,从
21、而实现对物联系统的智能化控制。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趣味性。三、核心素养教育目标1. 信息意识:学生能够认识到数据在物联系统中的重要性,学会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2. 计算思维:通过设计算法和编程实现数据反馈控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生能够运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进行学习和实践,探索物联系统的功能扩展。4. 信息社会责任:了解物联系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责任感。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根据数据设计算法。 控制执行器实现反馈控制。 对物联系统进行整合和功能扩展。2. 教学难点: 设计高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