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第一单元《从感知到物联网》第1~5课教学设计.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第一单元《从感知到物联网》第1~5课教学设计.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从感知到物联网 人教版 2024 新版 年级 一册 信息技术 第一 单元 感知 联网 教学 设计 下载 _八年级全一册_人教版(2024新)_信息_初中
- 资源描述:
-
1、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第一单元从感知到物联网第15课教学设计第1课 开启物联网之门 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物联网的应用,如智能家居、智能手环等,但对于物联网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场景缺乏系统的认识。学生对新技术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信息检索和操作能力,但在理解抽象的技术概念和进行综合分析方面还需要引导。二、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一单元的开篇,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物联网的概念、特点和应用,激发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兴趣。教材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物联网的初步认识,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三、核心素养教育目标1. 信息意识:学生能够认识到物联网对信息获取和
2、处理的重要影响,提高对信息价值的敏感度。2. 计算思维:通过分析物联网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案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鼓励学生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4. 信息社会责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物联网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物联网中的“物”的含义。2.掌握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3.了解我国物联网发展的重要阶段和成就。教学难点1.区分物联网与互联网的不同之处。2.理解物联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意义。五、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物联网在生活中的应用
3、场景。2.准备一些简单的物联网设备实物或模型,如智能手环、智能音箱等,以便学生观察和体验。3.制作教学卡片,上面分别写有物联网相关的概念、特点、应用等内容,用于课堂活动。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有没有发现越来越多的物品变得“聪明”起来了呢?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家里的灯光、空调等设备。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背后隐藏着一个神奇的技术物联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开启物联网之门,探索这个充满魅力的科技领域。(播放一段关于物联网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领域应用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新课讲解1.什么是物联网?(1)引出物联网的概念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
4、的那些神奇的场景都是物联网带来的。那么,什么是物联网呢?物联网,即“万物相连的互联网”,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简单来说,就是让各种物品都能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展示一些物联网设备的图片,如传感器、智能家电、智能交通设备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联网的存在。)(2)物联网的基本组成师:物联网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就像我们的感觉器官一样,感知层负责采集各种物品的信息。它主要由各种传感器组成,比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可以感知物品的状态、环境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电信号或数字信号,以便传输
5、和处理。网络层:网络层就像是信息的高速公路,负责将感知层采集到的信息传输到应用层。它主要由各种通信网络组成,比如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蓝牙、ZigBee等。这些通信网络可以将不同地点的物品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输。应用层:应用层是物联网的最终目的,它负责对感知层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并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各种应用服务。比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通过图片和实例,分别介绍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的作用和组成,让学生对物联网的基本组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2.物联网中的“物”指的是什么?(1)“物”的定义师:在物联网中,“物”并不仅仅指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它还包括各种设备、设施、系
6、统等。具体来说,物联网中的“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物理对象:如家具、电器、交通工具等。虚拟对象:如软件、数据、信息等。生物体:如人、动物、植物等。(通过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物”在物联网中的应用,让学生理解“物”的广泛含义。)(2)“物”的特点师:物联网中的“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智能化:物联网中的“物”都具有一定的智能,可以感知环境、处理信息、做出决策等。连接性:物联网中的“物”都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个性化:物联网中的“物”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喜好进行个性化定制,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物联网中“物”的特点,加深对“物”的理解。)3.物联网与互联网
7、的关系(1)互联网的概念和作用师:在了解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互联网的概念和作用。互联网,即“网络的网络”,是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全球性的网络。它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信息传播:互联网可以快速地传播各种信息,让人们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知识和资讯。通信交流: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各种通信工具,如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社交网络等,让人们可以方便地进行沟通和交流。电子商务:互联网为商业活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购物、支付、理财等活动。(通过图片和实例,回顾互联网的概念和作用,为后面介绍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做铺垫。)(2)物联网与互联网的联系师
8、:物联网与互联网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物联网中的物品需要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的传输和交换,互联网为物联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网络平台。其次,物联网的发展也为互联网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物联网的出现使得互联网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同时也对互联网的技术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物联网与互联网的联系,如智能家居中的设备通过互联网与用户的手机进行连接,实现远程控制等。)(3)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师:虽然物联网与互联网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们也存在一些区别。首先,物联网的连接对象更加广泛,不仅包括计算机、手机等传统的互联网设备,还包
9、括各种物品、设备、设施等。其次,物联网的应用场景更加具体和多样化,主要涉及到人们的生产、生活、社会管理等各个领域。最后,物联网对技术的要求更高,需要解决物品的识别、定位、感知、通信等问题。(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清楚地了解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如互联网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而物联网是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连接等。)4.我国物联网发展历程(1)我国物联网发展的重要阶段师: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阶段:起步阶段(2009年以前):在这个阶段,我国的物联网技术主要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始开展物联网相关的研究工作。快速发展阶段(20092013年):2009年,国务院提出要加
10、快发展物联网产业,我国的物联网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物联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深化应用阶段(2014年至今):在这个阶段,我国的物联网技术逐渐成熟,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物联网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成为发展趋势。我国在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通过图片和实例,介绍我国物联网发展的重要阶段,让学生了解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历程。)(2)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成就师:我国在物联网领域取得了很多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技术创新:我国在物联网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如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我
11、国的物联网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产业发展:我国的物联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我国的物联网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不断提高。应用推广:我国的物联网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已经在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物联网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成就,让学生感受数字中国的魅力。)(三)巩固练习1.知识问答(1)物联网的概念是什么?(2)物联网中的“物”指的是什么?(3)物联网由哪几个部分组成?(4)物联网与互联网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5)我国物联网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有哪些成就?(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
12、知识问答比赛。每个小组轮流回答问题,答对一题得一分,答错一题扣一分。最后得分最高的小组获胜。通过知识问答,巩固学生对物联网知识的掌握。)2.案例分析(1)智能家居案例分析师:展示一个智能家居的案例,如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家里的灯光、空调、窗帘等设备。让学生分析这个案例中物联网的组成部分、应用场景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学生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阐述自己小组的观点。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总结智能家居中物联网的应用特点和优势。(2)智能交通案例分析师:展示一个智能交通的案例,如智能公交系统、智能停车系统等。让学生分析这个案例中物联网的组成部分、应用场
13、景以及对城市交通管理的作用。学生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阐述自己小组的观点。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总结智能交通中物联网的应用特点和优势。(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将所学的物联网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创意设计(1)设计一个物联网应用方案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物联网应用方案。可以选择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环保等领域中的一个进行设计。要求方案具有创新性、可行性和实用性。学生设计: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设计,绘制方案草图,撰写方案说明。方案展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展示自己小组的设计方案,并进
14、行讲解。学生互评:其他小组的学生对展示的方案进行评价,提出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方案进行点评,评选出最佳设计方案。(通过创意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体验物联网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物联网的相关知识。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中的“物”指的是什么,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以及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历程和成就。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物联网是一个充满魅力的科技领域,它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惊喜。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关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积极探索物联网的应用,为数字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五
15、)作业布置1.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物联网的应用案例,并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案例进行分析,写一篇短文。2.思考物联网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它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七、板书设计1.物联网概念2.“物”的含义3.物联网组成(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4.物联网与互联网关系5.我国物联网发展历程及成就八、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如视频导入、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课讲解环节,对物联网的概念、组成、与互联网的关系以及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历程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学生对物联网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在巩固练习环节,通过知识问答
16、、案例分析和创意设计等活动,巩固了学生对物联网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讲解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时,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另外,在创意设计环节,部分学生的设计方案缺乏创新性和可行性。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提前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案例,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对信息科技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第2课 传感之古
17、今未来 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带有传感器的设备,如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但对于传感器的原理、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应用可能缺乏深入了解。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探索新知识。二、教材分析本节课以传感器为主题,介绍了传感器的古今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传感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感受科技的进步对生活的影响。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核心素养教育目标1. 信息意识:学生能够认识到传感器在信息获取和处理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对信息技术的敏感度。2. 计算思维:通过分析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案例,培养学
18、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引导学生利用传感器技术进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 信息社会责任:让学生了解传感器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安全和隐私问题,增强信息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2.理解不同时期传感器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复杂的技术实现。2.对未来传感器发展趋势的准确认知和想象。五、教学准备1.收集不同类型传感器的实物或模型,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线传感器等。2.准备关于传感器发展历史、工作原理及应用的视频资料。3.制作PPT课件,包含丰富的图片、案例
19、和图表。4.准备一些与传感器相关的问题卡片,用于课堂互动。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设备能够自动感知周围的环境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比如,我们的手机可以自动调节屏幕亮度,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这背后都有一个神奇的“小助手”传感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传感器的古今未来,了解这个在信息科技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小部件。(播放一段展示各种传感器在生活中应用的视频,如智能手环监测心率、自动感应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新课讲解1.什么是传感器?(1)传感器的定义师: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受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简单来说,传感器就像是
20、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感知周围的各种物理量、化学量或生物量,并将这些信息转换成电信号或其他形式的信号,以便我们进行处理和分析。(展示一些常见传感器的图片,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传感器的存在。)(2)传感器的分类师:传感器的种类繁多,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按被测量分类:可分为物理量传感器、化学量传感器和生物量传感器。物理量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化学量传感器如气体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生物量传感器则用于检测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理参数,如心率传感器、血压传感器等。按工作原理分类:可分为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
21、光电式传感器等。不同的工作原理决定了传感器的性能特点和适用范围。按输出信号分类:可分为模拟式传感器和数字式传感器。模拟式传感器输出连续变化的信号,数字式传感器则输出离散的数字信号。(通过图片和实例,分别介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让学生对传感器的分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2.传感器是如何工作的?(1)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师: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测量电路。敏感元件:敏感元件是传感器中能够直接感受被测量的部分,它将被测量的变化转换成另一种物理量的变化。例如,温度传感器中的热敏电阻就是敏感元件,它能够将温度的变化转换成电阻值的变化。转换元件:转换元件将敏感元件输出的物理量变化转
22、换成电信号或其他形式的信号。例如,在温度传感器中,转换元件可以将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变化转换成电压变化或电流变化。测量电路:测量电路对转换元件输出的信号进行处理和放大,以便得到可用的输出信号。测量电路通常包括放大器、滤波器、模数转换器等。(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详细讲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让学生理解传感器是如何将被测量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2)传感器的性能指标师:传感器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灵敏度、分辨率、精度、线性度、稳定性等。灵敏度:灵敏度是指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变化量与被测量的变化量之比。灵敏度越高,传感器对被测量的变化就越敏感。分辨率:分辨率是指传感器能够检测到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量。分辨率越高,传感
23、器对被测量的变化就越精细。精度:精度是指传感器输出信号与被测量实际值之间的误差。精度越高,传感器的测量结果就越准确。线性度:线性度是指传感器输出信号与被测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程度。线性度越好,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就越容易被处理和分析。稳定性:稳定性是指传感器在长时间工作过程中保持性能不变的能力。稳定性越好,传感器的可靠性就越高。(通过图表和实例,介绍传感器的性能指标,让学生了解如何评价传感器的性能。)3.传感器的发展历程(1)古代传感器的雏形师:传感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一些简单的装置来感知周围的环境。例如,古代的指南针就是一种利用地球磁场来感知方向的传感器雏形;古代的水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