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高考历史创新试题的解题方法.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高考历史创新试题的解题方法.docx》由用户(disk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高考 历史 二轮 复习 备考 创新 试题 解题 方法 下载 _二轮专题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高考历史复习备考:高考历史创新试题的解题方法新高考“试验田”之称的历史创新题(本文中主要指“小论文”题),一直在二轮复习中备受关注。历史创新题也因其思维开放、类型多变、素材多样,令备考中的师生们对如何应对此类试题倍感困惑。结合自己对备考工作的经验和思考,就创新试题的教学进行探讨。一、高考创新试题的特点:虽形式多变但立意不变针对创新题,初步统计了近年各地高考卷,发现细化之下具体类型包含自拟论题、观点评析、要素关系探讨、数据图表等十多种。同时发现近几年高考题中创新试题的命制思路体现出相对稳定的趋势,试题命制的立意也未发生变化。此类试题在“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下,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学科素养与学习潜
2、力,包括其在科学历史观的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众所周知,高考试题命制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立意”,而不是“知识立意”。历史创新题的考查要求是一种超越教材和知识本位,建立在学生完整、充分地掌握、理解学科知识体系基础上的,对其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考查要求。这种视野下试题的命制意图,特别能体现高考“选拔人才”这一功能,试题的区分度同样也得到了提高。二、复习备考中师生的困惑:应对时的心有余而力不足通过多年的高三教学经验,深刻体会到一线师生对高考创新题既期待又害怕的矛盾心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困惑在于此类试题的题型多样、多变,涉及考点众多,做答灵活,加之
3、在指导层面缺乏系统的思路和安排,就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学生面对历史创新题时不知如何下笔。曾在所教班级中做过关于此题的问卷调查。根据问卷反馈,发现学生的困惑有四点:一是不能正确解读试题材料,导致提炼的观点或信息有误;二是不能正确地援引相关史实作为论点的支撑;三是不能多角度阐释观点;四是缺乏围绕观点或信息论证的逻辑组织能力。此外学生答题的立意不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以上问题成为备考路上的“拦路虎”。三、教学实践中的四步解题法高考创新题考查的仍是学科主干知识,建立在对史实全面、深刻地理解基础之上。这就要求教师备考首先要夯实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实现模块之间的链接,才能充分、深刻地把握历史之间的
4、关联,即所谓“厚积”方能“薄发”,否则一味追求能力的培养无异于缘木求鱼。以此为基础,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结合近些年高考备考中一些做法,认为在解题步骤上可总结为渐进的如下四步。1. 提示语为依托,透析命题意图在作答创新试题之前,师生首先要明确出题人的命题意图。对命题意图进行准确、全面的把握后,才可进行进一步探讨。出题人的命题意图在材料提供的图文表格的字里行间都会透露出来,这些“提示语”在解题时应被师生重视。如山东省 2021 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第 18 题,图例上、下方的文字中两处点出“足迹”,表述语中提到了这种足迹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征途中”在各地留下的。结合示
5、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从瑞金时期土地革命道路的选择,到遵义会议上生死攸关的转折,到民族大义面前身处延安的中国共产党力推第二次国共合作,再到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上党工作重心的第二次转移,最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轨迹实际上呈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地回应挑战,在探索中走向发展壮大的历程,也是领导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历程。抓住这一点,便可围绕主题中国共产党革命的“足迹”进行写作。属于此类提示语的还有 2021 年全国甲卷第 42 题题干所述“明代在各要害地方皆设卫所卫所集中分布区与明代的政治、经济、国防等有密切关系”。以上属于显性、直指命题意图的“提示语”,此外还有隐性的“提示语”。如 2019
6、 年全国卷第 42 题,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提及国人对待本国历史应有之态度,题干所列四层意思就是四个小观点,作答时不能忽略了这段文字的出处和著作的时间,必须要抓住材料中提到的 1940 年这个特殊的年份,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从而准确把握命题意图。国史大纲成书于全民族抗战形势恶劣和艰辛之际,悲观的论调和情绪弥漫,这时急需一种共同的精神来回答中国为什么不应该投降,为什么抗战只要坚持就能获得胜利的问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有担当的知识分子,钱穆以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作为基础著成此书,就是对这种情绪做出的回应,其目的是敬告国人应对中国历史抱有温情和敬意,要有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不仅是一种对
7、历史的研究态度,更是一种对民族和国家的责任和情怀。有了这一层命题意图的理解,才能够有正确的答题方向,而不是泛泛空论“国民对本国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2. 明确答题方向,亮明观点态度在理解命题意图的基础上,明确亮出材料所蕴含的观点或信息,这是作答的方向。较常规的试题题干多为纯文字表述,拟定观点时要注意文字材料的开头和结尾,这是最容易概括出观点的地方,尤其要注意转折词之后的话语才是本段文字的重点所在。如 2017 年全国卷第 41 题,材料中史学家吕思勉提出了近代西方文明的传入在强有力地冲击中国传统政治、经济、思想体制,带来民族和国家灾难的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这种巨
8、大的变化对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发展可谓是“前途放大光明,得到幸福的希望”。这才是作者表述的重点,据此可拟定出观点“面临西方冲击之千年变局,近代中国应对困难,但产生的近代化影响巨大”。当然有些试题要求表明对材料中所述观点的态度,赞成或反对什么观点都要求明确写出,而不能简写为“我赞成”或“我反对”。有些试题材料可能会涉及两个相互对立,且均有一定片面性的观点。建议择其一而论,不建议在考试状态和有限的时间内,拟出一个全面、完整的观点。有些试题要求对观点进行补充、否定甚至提出新观点。在具体的操作时,不建议舍弃材料中已有的观点而提出新观点。如有一道创新题提到了学者对 20 世纪历史的总结,认为其有三大悖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