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上)《最后一课》教案设计.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6-2017学年度[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上)《最后一课》教案设计.doc》由用户(disk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春版 最后一课 2016 2017 学年度 长春 年级 语文 最后 教案设计 下载 _其它资料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最后一课教案设计【教学设想】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小说将普法战争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创造了短篇小说艺术的典范,为世界人民广泛传诵。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第二课时着重探讨小说的艺术特色。【教学目的】1让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注意其中的生字词。2分析层次理解大意,把握爱国这一主题。3体会课文重的重点字词的含义,分析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教学重点】体会课文重的重点字词的含义,分析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分析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
2、【教学手段】游戏教学法【教学准备】幻灯机,相关幻灯片;自制的小图片等等。【教学步骤】一. 背景介绍: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
3、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二. 作者简介: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有:达拉斯贡城的达达兰星期一的故事小福罗蒙和大利斯勒等。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最后一课是以普法战争(18701871)为背景的。这次战争是普鲁士和法国的统治阶级为争夺欧洲霸权而发动起来的。法皇拿破仑
4、三世指望通过对普鲁士的战争摆脱国内的政治危机,并阻止德国的统一,以巩固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普鲁士宰相俾斯麦也早打算通过战争夺取法国蕴藏着丰富铁矿而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并建立一个以普鲁士为盟主的德意志帝国,称霸于欧洲大陆。1870年7月19日,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于是,这场掠夺性的战争就此爆发了。但战争开始后,法国屡遭惨败。9月2日,色当一役,法国皇帝路易波拿巴被俘。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推翻了第二帝国,成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此后,普法战争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对于德国来说,已经失去了防御的性质,变成了对外掠夺的侵略战争;而法国人民的抗战,则是抵御侵略、保卫祖国的正义行
5、动了。最后,以梯也尔为首的反动资产阶级对普鲁士屈膝投降,在德国法兰克福签订了卖国的法兰克福和约,法国把阿尔萨斯全部和洛林的一部割让给德国,并付出巨额赔款,最后一课就是以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以沦陷了的亚尔萨斯某小学被强迫改教德语的事为题材,从一个小学生的感受出发,通过描写最后一课法文课的动人情景,反映了当时法国人民的义愤与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三. 小说文体简介:1. 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2. 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3.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和环境。4. 故事情节:情节
6、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5. 刻画人物的方法: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6. 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 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四. 课文分析:(一) 简要地讲述全文大意,弄清全文脉络,并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老师归纳。 本文写了阿尔萨斯某一小镇上接到不准再教法语的通知后,当地人民深感亡国的痛苦,在小学校里上最后一次法语课的情景。全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上学路上;第二部分(第710自然
7、段):上课之前;第三部分(第1123自然段):上课经过;第四部分(第24-29自然段):宣布散学。(二) 研讨课文 1、指名读第16自然段,要求学生注意“我”在途中的所见所闻和活动。 2、“我”为什么想“别上学了”? 有几个原因?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这里表示一共有两个原因。小弗郎士这天迟到了,怕老师骂,特别是怕检查功课,因此很自然地就想到了逃学,再说,野外的景色又是那么地吸引人。“连也”于是强调最起码的条件也达不到,“一个字”是起码的条件。 3、沿途有哪些景色吸引了他呢? 学生从课文中找。然后明确:“天气那么
8、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婉转地唱歌”“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4、哪些地方写出了他能管住自己? 学生回答后归纳: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只是边跑边猜测,没有停步;听到华希特跟他开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小结: (1)这一段写了上学途中的情景,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告诉我们小弗郎士贪玩,他没有学好功课,但还能重视纪律,管住自己,急忙赶到学校。 (2)文章写普鲁士兵操练和两年来一直有坏消息,这就巧妙地向我们暗示了时代背景。 (3)许多人围观新的布告,但究竟
9、出了什么事,却并未直接写出,这不仅使行文一气贯串,又使读者产生了悬念,吸引了读者急于读下去。 5、再齐读第16自然段。 6、研讨第710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提出问题:到了学校,小弗郎士发现有哪些情况不同往常? 学校气氛与往常有哪些不同? 指名回答。 老师启发学生归纳:小弗郎士到校发现了一系列不同往常的情景:(1)平常“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是“安安静静”的;(2)平时对学生要打要骂十分严厉的老师,今天“很温和”;(3)老师穿上了只有在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礼服;(4)后排还坐着好些镇
10、上的人,特别是郝叟老头儿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读本。 小结:这部分对比写了教室里不平常的严肃气氛。这气氛使小弗郎士吃惊,也引起了读者一连串的疑问,引人人胜,使小说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同时,它也告诉读者,人们对这最后一课多么重视,为下文作了必要的准备。这种写法能够紧紧地把读者吸引住,值得学习。(三) 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捂 诧异 哽 祈祷 喧闹 郝叟 踱2解释下列词语。 (1)祈祷: (2)征发:3本文中的环景描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