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2.1《无脊椎动物》教学设计.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2.1《无脊椎动物》教学设计.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无脊椎动物 人教版 2024 新版 年级 上册 生物 第二 单元 2.1 脊椎动物 教学 设计 下载 _七年级上册(2024)_人教版(2024)_生物_初中
- 资源描述:
-
1、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2.1无脊椎动物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第二章动物的类群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一、课题名称无脊椎动物二、课程课时2课时三、教材内容分析1.内容概述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七年级教材中的无脊椎动物这一章节,系统地介绍了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材首先从无脊椎动物的概念入手,让学生明确无脊椎动物是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然后,分别详细阐述了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几大类无脊椎动物的特征、代表动物、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例如,腔肠动物的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水螅、水
2、母等;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如涡虫、血吸虫等。教材通过对这些类群的介绍,展示了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2.教材编排意图本章节的编排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无脊椎动物的种类、特征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对不同类群无脊椎动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内涵,为后续学习脊椎动物以及生物进化等知识奠定基础。同时,教材强调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四、核心素养目标(一)生命观念1.通过学习无脊椎动物的不同类群及其特征,让学生理解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例如,腔肠动物的刺细
3、胞与其捕食和防御功能相适应;节肢动物的外骨骼既能保护身体又能防止水分散失,与其陆地生活相适应。2.认识到无脊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形成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观念。如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影响土壤的肥力和通气性,同时土壤的环境也影响蚯蚓的生存。(二)科学思维1.在学习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时,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学生能够根据各类无脊椎动物的特征,归纳出不同类群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构建分类框架。2.通过分析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如某些无脊椎动物是人类的食物来源,而有些是疾病传播者,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三)探究实践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课本中的图片、标本或课外观察身边的无脊椎动物(如蚂蚁、蜗
4、牛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2.鼓励学生对无脊椎动物的行为、生活习性等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如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四)态度责任1.激发学生对无脊椎动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学生热爱生物科学的态度。2.让学生认识到无脊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无脊椎动物生存的影响,增强学生保护无脊椎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感。五、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各类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是区分不同类群无脊椎动物的关键,也是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基础。2.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无脊
5、椎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观。(二)教学难点1.理解各类无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例如,理解线形动物的角质层与其寄生生活的适应性,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2.对无脊椎动物分类依据的准确把握。由于无脊椎动物类群繁多,各类群之间的特征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学生容易混淆,准确把握分类依据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六、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一)课的类型新授课(二)主要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无脊椎动物的基本概念、各类群的主要特征、与人类的关系等基础知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2.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标本、视频等直观教具,让
6、学生直观地观察无脊椎动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观察活动或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4.问题驱动法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无脊椎动物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环节(5分钟)1.教学环节在多媒体上播放一段展示多种无脊椎动物生活场景的视频,视频中包括水母在水中游动、涡虫在水中爬行、蚯蚓在土壤中活动等画面。2.教师活动教师说:“同学们,在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奇妙的动物。刚才大家在视频中看到了许多形态各异的动物,
7、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体内都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它们就是无脊椎动物。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无脊椎动物的世界,去探索它们的奥秘。”3.学生活动学生们认真观看视频,被视频中的动物吸引,对无脊椎动物产生了好奇和兴趣。4.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直观地展示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5.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被视频吸引,顺利进入学习状态,对无脊椎动物产生探究的欲望。(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5分钟)1.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关于无脊椎动物概念的内容。2.教师活动教师说:“同学们,请打开课本,阅读关于无脊椎动物概念的部分。”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进行讲解:“无脊椎动物
8、是相对于脊椎动物而言的,它们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这是区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最主要依据。大家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哪些动物可能是无脊椎动物呢?”3.学生活动学生们认真阅读课本内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的学生回答:“蚂蚁、蜗牛、蝴蝶等可能是无脊椎动物。”4.设计意图通过课本学习和教师讲解,让学生明确无脊椎动物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概念的理解。5.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准确说出无脊椎动物的概念,并能列举出一些常见的无脊椎动物。(三)腔肠动物(15分钟)1.教学环节教师展示腔肠动物(如水螅、水母、海葵)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阅读课本上关于腔肠动物特征的内容。2.教师
9、活动教师说:“同学们,现在我们来了解一类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大家先看这些图片,然后阅读课本上关于腔肠动物特征的部分。”教师在学生观察和阅读过程中进行讲解:“腔肠动物的身体呈辐射对称,这种对称方式有什么好处呢?它可以让腔肠动物从各个方向感知周围环境,便于捕食和防御。大家再看,腔肠动物的体表有刺细胞,刺细胞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它可以释放刺丝和毒液,用来捕食和防御敌人。而且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残渣仍从口排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水螅结构,如触手、口等部位。3.学生活动学生们认真观察图片,阅读课本内容。有的学生说:“辐射对称的身体形状很特别,这样它在水中就可以全方位地捕
10、捉食物了。”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腔肠动物的特征有了初步的理解。4.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观察和课本学习,让学生掌握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从课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5.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准确说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如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等,并能理解这些特征的意义。(四)扁形动物(15分钟)1.教学环节教师展示扁形动物(如涡虫、血吸虫、绦虫)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其形态结构,然后阅读课本上关于扁形动物特征的内容。2.教师活动教师说:“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学习扁形动物。大家先看这些图片和视频,然后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教师在学生观察和阅读时进行讲解:“扁形动物的身
11、体呈两侧对称,这种对称方式与腔肠动物的辐射对称有很大不同。两侧对称使动物的身体有了前后、左右、背腹之分,这对动物的运动、捕食和防御都有重要意义。扁形动物的身体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像涡虫这样的扁形动物,头部有眼点,可以感知光线的明暗。”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扁形动物和腔肠动物的特征,如对称方式、身体形状等方面的差异。3.学生活动学生们认真观察图片和视频,阅读课本内容。有的学生说:“两侧对称的身体让扁形动物看起来更有方向感,能更好地定向运动。”学生们在对比中更好地理解了扁形动物的特征。4.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视频展示和课本学习,让学生掌握扁形动物的特征,通过对比加深对扁形动物和腔肠动物特征的理解,培养学
12、生的对比分析能力。5.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准确说出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如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等,并能说出扁形动物与腔肠动物在特征上的主要区别。(五)课本学习与巩固(10分钟)1.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重新阅读课本上关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内容,要求学生整理笔记,找出自己还不太理解的地方。2.教师活动教师说:“同学们,现在我们再次阅读课本上关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内容,大家要整理自己的笔记。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就做个标记,等会儿我们一起讨论。”教师在教室里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问。3.学生活动学生们打开课本,认真阅读相关内容,整理笔记。有的学生对腔肠动物刺细胞的功能不太理解,向教师提问
13、,教师进行解答。4.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入课本学习,巩固对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整理笔记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加深对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理解,并且能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六)总结归纳(5分钟)1.教学环节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2.教师活动教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无脊椎动物的概念,还详细了解了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特征。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其他类群的无脊椎动物。希望大家课后可以复习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3.学生活动学生们认真听
14、老师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4.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记忆。5.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对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有更清晰的认识。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教学环节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等关键词,然后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答。2.教师活动教师说:“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无脊椎动物的概念,以及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特征。现在请大家根据黑板上的关键词,简要说说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3.学生活动学生们积极举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的学生说:“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