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pptx》由用户(风feng866)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9 北朝 政治 北方 民族 交融 2024 2025 学年 部编版 历史 年级 上册 下载 _七年级上册(2024)_(部)统编版_历史_初中
- 资源描述:
-
1、敕勒川,敕勒川,阴山下,阴山下,天似穹庐,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笼盖四野。天苍苍,天苍苍,野茫茫,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一首北朝敕勒族民歌,原是鲜卑语,这是一首北朝敕勒族民歌,原是鲜卑语,后译成汉语。你知道鲜卑族何时统一了黄河后译成汉语。你知道鲜卑族何时统一了黄河流域吗?你知道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流域吗?你知道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吗?你知道那个时候的北方又发生了什么吗?吗?你知道那个时候的北方又发生了什么吗?第第1919课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1.了解十六国的出现及前秦统一北方的史实。了解十六国的出现及前秦统一北方的史
2、实。2.2.了解淝水之战的背景、概况及影响。了解淝水之战的背景、概况及影响。3.3.了解北魏建立、统一北方的史实,掌握北魏孝文了解北魏建立、统一北方的史实,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4.4.了解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情况,理解民族交往交了解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情况,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新课展开新课展开一、淝水之战一、淝水之战 从从4 4世纪初到世纪初到5 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的1515个政权,连同西南地区的成汉
3、,总称为个政权,连同西南地区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十六国”。其中氐人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其中氐人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一度统一了北方。强盛,一度统一了北方。1.1.背景背景 383 383年,前秦君主符坚出动约年,前秦君主符坚出动约9090万大军,万大军,发动了旨在统一全国的战争。前秦军队前后千发动了旨在统一全国的战争。前秦军队前后千里,战线过长,力量分散,到达淝水前线时只里,战线过长,力量分散,到达淝水前线时只有有3030万人。东晋派兵万人。东晋派兵8 8万迎战。前秦初战失利万迎战。前秦初战失利后,苻坚登上寿阳城楼,远望北面八公山上的后,苻坚登上寿阳城楼,远望北面八公山上的草木,误以为都是
4、晋兵,开始有所畏惧。秦、草木,误以为都是晋兵,开始有所畏惧。秦、2.2.经过经过晋两军隔淝水对峙,晋军要求秦军后退,以摆晋两军隔淝水对峙,晋军要求秦军后退,以摆开战场决战。秦军想乘晋军渡河时将其消灭,开战场决战。秦军想乘晋军渡河时将其消灭,便答应后退,不料一退便阵脚大乱。晋军乘机便答应后退,不料一退便阵脚大乱。晋军乘机进攻,打败秦军。进攻,打败秦军。淝水之战示意图淝水之战示意图北方北方(前秦)(前秦)南方南方东晋东晋苻坚(氐族)苻坚(氐族)晋孝武帝司马曜晋孝武帝司马曜淝水之战淝水之战淝水之战与学过的哪几次战役相似?淝水之战与学过的哪几次战役相似?巨鹿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赤壁之
5、战 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一次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的著名战役。3.3.特点特点对北方:淝水之战后,前秦很快瓦解灭对北方:淝水之战后,前秦很快瓦解灭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对南方: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对南方: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4.4.影响影响 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在淝水之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在淝水之战中失败了,这究竟是为什么?从中我们战中失败了,这究竟是为什么?从中我们能吸取到什么经验教训?能吸取到什么经验教训?前秦方面:前秦方面:u前秦军队军心不齐,内部矛
6、盾重重;前秦军队军心不齐,内部矛盾重重;u苻坚骄傲轻敌,指挥不当;苻坚骄傲轻敌,指挥不当;u前秦军队劳师远征,战线过长。前秦军队劳师远征,战线过长。东晋方面:东晋方面:u东晋将领指挥得当;东晋将领指挥得当;u东晋军队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东晋军队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的思想影响下士气高昂。的思想影响下士气高昂。经验教训:经验教训:骄兵必败,只有谦虚谨慎,骄兵必败,只有谦虚谨慎,团结起来,顺应民意,指挥得当才能取团结起来,顺应民意,指挥得当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得战争的胜利。二、北魏孝文帝改革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1.背景背景u 439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年,北魏统一北方,结
7、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来分裂割据的局面。u 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内迁各族在生产、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内迁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人已无明显区别。拓生活和习俗上,与汉人已无明显区别。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习俗,要治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2.2.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494494年迁都洛阳。年迁都洛阳。(1 1)改革措施)改革措施u 北魏原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气候干燥,粮食北魏原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气候干燥,粮食不足;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不足;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u 平城
8、保守势力顽固,推行改革阻力大,不利于平城保守势力顽固,推行改革阻力大,不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u 洛阳地处汉文化中心,且农业发达。洛阳地处汉文化中心,且农业发达。思考: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是什么?思考: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是什么?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语言方面语言方面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
9、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魏书服饰方面服饰方面鲜卑族服饰俑鲜卑族服饰俑汉族服饰俑汉族服饰俑 鲜卑姓鲜卑姓汉汉 姓姓 鲜卑姓鲜卑姓汉汉 姓姓拓跋拓跋陆陆尉尉尉迟尉迟刘刘独孤独孤穆穆贺贺贺兰贺兰元元丘穆陵丘穆陵步六孤步六孤姓氏方面姓氏方面(2 2)意义)意义 改善和巩固了鲜卑拓跋族与汉人的改善和巩固了鲜卑拓跋族与汉人的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比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异同比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异同项目项目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不同点不同点侧重点侧重点目的目的特点特点相同点相同点侧重富国强兵侧重富国强兵侧重制度更新、迁
10、都侧重制度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和移风易俗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并战争中取得优势缓和社会矛盾,改变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局面鲜卑族的落后局面法令体现创新法令体现创新模仿汉制,促进汉化模仿汉制,促进汉化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都促进了政权的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都遭到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挠,封建化,都遭到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挠,结果都取得了成功结果都取得了成功三、北朝政权更替三、北朝政权更替 北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在北方设立了六个北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在北方设立了六个军镇,以抵御北方柔然的南下。北魏后期,来自军镇,以抵御北方柔然的南下。北魏后期
11、,来自北方的威胁大大减轻,军镇的作用减小,地位降北方的威胁大大减轻,军镇的作用减小,地位降低。六镇军人对此十分不满,导致兵变,战火蔓低。六镇军人对此十分不满,导致兵变,战火蔓延到今河北、山东、陕西、甘肃地区。在六镇兵延到今河北、山东、陕西、甘肃地区。在六镇兵变的打击下,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部分。东变的打击下,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部分。东魏后被齐取代,史称北齐。西魏后被周取代,史魏后被齐取代,史称北齐。西魏后被周取代,史称北周。称北周。北魏北魏东魏东魏西魏西魏北齐北齐北周北周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北周在人力、物力等方面不及北齐。北周在人力、物力等方面不及北齐。为了强国需要,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