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7995666
  • 上传时间:2024-10-05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55.68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文化交流与传播 统编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文化交流 传播 传布 期末 复习 温习 知识点 考点 提纲 下载 _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1、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1)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原始社会:多元起源,中原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西周时期:提出“敬天保民”思想并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文明;春秋战国:戎狄蛮夷初步形成共同血缘和文化认同;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百家争鸣;(2)发展:秦汉到明清秦汉时期:文化由多元走向一统,秦朝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推崇法家学说;董仲舒融合阴阳、黄老、法家思想形成汉代新儒学。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正统地位,儒学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魏晋到隋唐:民族交融

    2、、中外文化交融,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 道交融景象;宋元:宋明理学哲学化、思辨化;文化世俗化、平民化;明清:出现进步思潮,提倡个性自由;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抨击封建专制,倡导工商皆本、经世致用;君主专制发展,钳制思想,禁锢中华文化发展;(3)转型:晚清以来: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推动中华文化进步;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民本思想,重视以人为本;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主张和而不同;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点:起源发展具有本土性;文化多样性;包

    3、容性;凝聚性;连续性;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 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借鉴;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政治:中央集权下国家统一,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制度发展完善; 经济: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奠定物质基础; 思想:统一的文化政策推动;儒家思想主导地位的确立; 中华文化自身的优势,具有包容性、凝聚性、连续性; 民族:民族交融推动文化发展; 对外: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丰富文化内涵;其他:重视教育和史学传统;先进人物的传承与创新;6、论文素材积累:(1)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相结合的特点。一方面

    4、在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大一统思想贯穿其中,从秦朝的法家大一统到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再到宋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另一方面在统一性中则包含着多样性,例如董仲舒新儒学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程朱理学则吸收了佛道思想,同时每个时期都存在着多个学派。 综上所述可见,中华文明正是在这种多元文化与统一的碰撞与交流中不断发展的。(2)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呈现连续性与变革性的统一。 一方面中华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仁政”、民本、忧患意识、以德教化等基本核心思想,如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提出了“仁”的哲学理念;孟子在其基础上,发展为“仁政”的政治构想;董仲舒新儒学则进一步充实并发展了

    5、“仁政”的理论。 另一方面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并不是简单继承,而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发展创新。例如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宋明理学完成了思辨化和哲学化;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家,提出了限制君权和经世致用等符合时代的思想主张。 综上所述,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不是简单重复,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兼收并蓄,不断突破自我,实现传统文化的发展创新。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1、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1)佛教传入史实:两汉佛教传入;魏晋南北朝,佛教逐渐同儒家、道家文化融合;隋唐佛教完成本土化;宋明儒学吸收佛道教思想形成理学,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影响:与儒道思想融合,形成理学

    6、,推动主流价值观的发展;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化的佛教推动了东南亚文化的发展;以佛教为纽带,密切了与印度及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佛教宣扬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产生消极影响;(2)西学东渐:第一阶段:明末清初,受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影响,传教士传播西方科技;第二阶段:清末民初,西方科技、制度、思想传入中国,推动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目的:救亡图存;影响: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内容时间阶级代表人物事件著作主张器物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睁眼看世界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洋务运动

    7、/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制度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维新变法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梁启超变法通议;严复天演论;君主立宪制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制思想(新文化运动1915-1923)1915-1919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新文化运动前期/民主与科学1919年后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陈独秀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社会主义(3)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原因及意义:特点:学习西方与抵御侵略相结合; 由

    8、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入; 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 参与主体广泛,包括官员、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等;原因:政治:西方侵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不断发展; 思想:西学的不断传播; 其他:有识之士的推动;意义: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解放;(4)两次西学东渐对比: 明末清初 近代 背景 受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影响;传教士传教的需要; 工业革命后列强为商品输出、资本输出,蓄意侵华; 救亡图存的需要; 传播主体 西方传教士如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 参与主体广泛,包括官员、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等; 接受群体 少部分知识分子如徐光启 群

    9、体不断扩大,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 内容 西方科技为主 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层层深入 影响 开阔眼界但没有使中国产生根本性变革 促进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转型 2、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1)对亚洲的影响:汉字:汉字传入,推动当地文化交流和发展;思想:儒学传入并成为官学,中国化的佛教也推动当地文化发展;制度:日本大化改新仿唐制推行中央集权、土地和赋税制度;越南科举制度跟中国基本一样;建筑、绘画、服饰、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华侨移居东南亚,传播中华文化;(2)对欧洲的影响:四大发明对欧洲影响:推动西欧向近代社会的转型。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人们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10、火药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到积极作用,促进了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指南针推动地理大发现、新航路开辟,有利于世界市场建立和殖民扩张;儒学对启蒙运动影响:儒学中民本、重视道德等思想为启蒙思想家吸收来反对封建专制;社会生活: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时尚;第3课 古代西亚、北非文化1、上古时期的西亚、埃及文化(1)古代西亚:楔形文字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吉尔伽美什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史诗;宏大的王宫、人首飞牛雕刻是王权的象征;汉谟拉比法典;(2)古代埃及:象形文字、莎草纸;神话、诗歌、哲理故事、散文故事;金字塔、神庙(卡尔纳克神庙);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2

    11、、中古时期的西亚、北非文化阿拉伯文化(7世纪)(1)阿拉伯文化的影响:融合东西方文化创造了阿拉伯文化并深刻影响世界。阿拉伯人在代数、天文、医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将中国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促进欧洲社会转型;印度的数字符号传入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保存并传播古代文化。将古希腊罗马文化保存并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兴创造条件。(2)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伊斯兰宗教色彩浓厚;(3)阿拉伯文化繁荣原因:地理位置优越;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工商业繁荣;统治者采取宽容开放的文化政策;学者、商人的推动。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1、

    12、欧洲古典文明古希腊(1)希腊的“古典时代”(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文化成就:哲学(理性思维):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文学:荷马史诗、戏剧;雕塑:掷铁饼者;建筑:帕特农神庙;史学(欧洲史学源头):希罗多德历史(叙事体)、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意义:雅典民主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奠定基础;古希腊是西方人文主义的源头;(2)希腊“古典时代”在众多领域取得辉煌的原因:经济:古希腊工商业经济繁荣;政治:城邦公民政治提供较为宽松环境;城邦重视公民教育;文化:人文主义思想发展,自由、平等的文化氛围;其他:从周边汲取优秀文化成果;2、古罗马文化:法律:十二铜表法;史学:李维罗马史、塔

    13、西佗编年史;建筑:万神殿、大竞技场;历法:世界通用的公历;3、中古西欧文化(约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453年)(1)基本史实:政治上逐渐形成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基督教控制西欧社会精神生活。中古西欧文化在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基础上,融合基督教文化和日耳曼人部族传统而形成;圣经对文学艺术有重要影响,很多素材来自历史传说和神话;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反映了封建时代和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3)评价:受教会控制,少有科学成就。但继承古希腊、罗马哲学、法律、科学,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奠定基础;(黑暗中孕育着曙光)4、中古时期拜占庭、俄罗斯文化(1)拜占庭帝国文化特点:继承古代希腊、

    14、罗马文化,融汇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贡献: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保存延续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促进了近代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承罗马法,编纂罗马民法大全,对欧洲法学和法制影响深远; (2)俄罗斯帝国文化特点: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又发展出自身的独特文化; 基本史实:史诗伊戈尔远征记反映了古代斯拉夫民族的历史、传说和风土人情;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东正教的中心转移到俄罗斯,东正教逐渐成为专制君主统治国家的工具;俄罗斯教堂建筑呈现出圆顶多塔风格;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文化1、古代印度文化(1)发展历程:BC1500年左右,出现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BC6世纪,佛教产生,宣扬

    15、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反对种姓制度;4世纪,印度教兴起并逐渐成为印度主要宗教;(2)主要成就:梵文是古印度最有代表性的文字;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反映古印度人民的生活;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数学:发明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3)影响:对东南亚语言、文字、艺术、宗教等产生广泛影响;2、古代朝鲜、日本(1)朝鲜:瞻星台;三国史记;佛教、道教、儒学、汉字等从中国传入朝鲜; (2)日本:天皇制度、武士道;诗歌万叶集;小说源氏物语;大和绘和浮世绘;受中国制度、儒学、佛教等影响;3、美洲印第安文化:印第安人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中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最具代表性;16世纪新

    16、航路开辟以来,印第安人遭到大肆屠杀,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认识:人类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的发展需要交流、融合;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不同文化;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1、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1)印欧人迁徙的基本史实:方向融合后形成新族群相关文明巴尔干半岛希腊人城邦公民政治、古典文化小亚细亚赫梯人大量铸造和使用铁器,建立赫梯帝国伊朗高原波斯人波斯帝国,西亚、北非、希腊文明交流印度河流域雅利安人种姓制度、佛教(2)印欧人迁徙的影响:形成了新的族群;摧毁了一些旧的文明,同时促进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并形成新的区域文化;马匹、铁器的传播,推动农

    17、耕文明的扩展,并形成了范围广大的帝国,改变亚欧大陆政治格局;2、上古晚期、中古早期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1)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基本史实: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匈奴扩张,大月氏西迁,建立贵霜帝国;36世纪:欧洲:日耳曼人灭亡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迁,民族交融;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征服西亚和北非广大地区。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2)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影响: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在碰撞、交融中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促进区域文化的形

    18、成与发展;例如:佛教传入并逐渐本土化,吸收佛教思想阐释儒学的理学形成,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拜占庭帝国继承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形成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阿拉伯帝国融合东西方文化创造了阿拉伯文化,天方夜谭中的很多故事源于古埃及和西亚民间传说。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1、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1)美洲人口结构变化的原因: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殖民者屠杀、奴役及疫病的传播,使印第安人锐减;为补充劳动力不足,贩卖黑奴到美洲;欧洲人来到美洲,白人数量增加; (2)殖民活动对美洲族群和文化的影响: 印第安人数量锐减,欧洲人和非洲黑人数量激增,改

    19、变美洲人口结构,形成了新的族群。混血人种成为拉丁美洲的最大族群; 文化: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出欧洲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美洲文化;2、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1)英国对大洋洲殖民的变化及原因:变化:18世纪为英国流放罪犯的场所,19世纪以来建立牧场、开采矿产;原因:工业革命开展,英国对原材料需求增加;(2)英国殖民对大洋洲族群和文化的影响:人种结构:原住民数量锐减,白人逐渐成为主要居民; 文化: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主流;3、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1)19世纪中期华人向美国移民的原因: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推动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工业革命开展,美国西部开发对劳动力需求增加;黑

    20、奴贸易的废止,欧美国家劳动力不足;列强侵略迫使清政府同意华工出国;中国国内人口压力大;中国沿海移民海外的传统; 4、世界近代史上跨地区人口转移的原因、形式、地域、影响:(1)原因:西方国家为了资本原始积累,贩卖黑奴;为开拓海外殖民地,西方列强掠卖人口(华工出国);工业化引起人口过剩,导致人口迁移(欧洲移民涌入大洋洲);(2)地域:由欧洲迁往北美、大洋洲;由非洲、亚洲迁往美洲;(3)形式:自发移民、被迫移民(4)影响:增强民族认同感,出现新的民族国家(美国);加快对殖民地的开发;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融合,促进地区文化的多元化;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1、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

    21、动(1)20世纪以来劳动力全球流动的新特点:流动方向:从经济较落后国家和地区向经济较发达国家和地区迁移;移民结构:体力劳动者需求量减少,技术移民呈现迅速增长;(2)20世纪以来劳动力全球流动的原因:经济全球化,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跨国公司的推动;经济全球化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2、难民的困境与救助(1)形成原因:区域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政治迫害、人权问题、战争冲突等;贫富分化、粮食短缺与金融危机等;人口爆炸、宗教冲突、民族冲突矛盾等;(2)应对:相关机构:联合国难民署;国际立法: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相关纪念日:6月20日,世界难民日;(3)认识:尽管在难民人道主义救

    22、助上作了努力,但仍然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3、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多元一体(美国:吸收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文化,多元文化的传统也存在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4、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人口流向多元化;迁移形式多样化;移民成分多样化;永久性定居移民比例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国际难民数量增多;精英迁移趋势明显;(2)影响:积极: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促进迁入国经济发展;有利于人口增长和就业;促进城市化发展;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文化交流和传播;消极:影响原籍国经济发展;给迁入国带来社会稳定、非法移民和跨国移民犯罪等问题;5、近现代人口迁移的三个阶段时间1500-

    23、18501850-19451945-2000方向欧洲、非洲迁移到美洲欧洲、亚洲迁移到美洲亚非拉迁移到西欧、北美洲、大洋洲原因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殖民者屠杀、奴役及疫病的传播,使印第安人锐减;为补充劳动力不足,贩卖黑奴到美洲;欧洲人来到美洲,白人数量增加; 工业革命开展,英国对原材料需求增加,殖民者扩大对美洲侵略;19世纪初英美等国废除黑奴贸易,殖民者在亚洲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推动亚洲人口向美洲迁移;经济全球化,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跨国公司的推动;经济全球化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1、古代丝绸之路的特点:历史悠久,不断发展,未中断;线

    24、路多、海陆并举,形成交通网络;是沟通亚欧的区域性商路;2、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农耕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政策开放;突出人物的贡献,如张骞开拓冒险的精神;3、宋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兴盛的原因:政治: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陆上丝路受阻;政府重视;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工商业发展,制瓷业发达;海外贸易税是政府税收重要来源;技术:造船技术的进步和指南针的应用;其他:海路比陆路更安全,载重量更大,成本更低。4、丝绸之路作用:经济:促进欧亚经济贸易往来和物种交流,丰富了当地人们的生活; 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各自文化发展; 科技: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推动技术和社会进步;

    25、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1、近现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1)15世纪以前,世界贸易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区域贸易);(2)1618世纪,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欧洲同亚非美洲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通过殖民掠夺、国际贸易,意大利威尼斯等衰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相继崛起;贸易理论-重商主义盛行,追求贵金属,强调贸易顺差,鼓励出口,限制进口;黑奴贸易、东印度公司贸易特权等;(3)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事件时间手段方式大国兴衰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英国成

    26、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资本输出瓜分世界美国、德国崛起,冲击英国霸主地位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工业革命如何推动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使商品的种类和数量增加; 工业革命推动西方扩展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形成欧美工业国为主导国际分工与贸易格局。到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工业革命推动交通、通讯改进,密切了各地联系,加速商品流通。(4)一战至二战结束,世界市场曲折发展 :表现:金融货币体系混乱,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原因:两次世界大战;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5)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体系化、制度化原因:吸取经济大

    27、危机和二战教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等组织建立;不利因素:受冷战影响,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间的贸易受到极大影响;2、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科技进步是根本推动力;跨国公司推动;国际金融贸易组织的建立;两极格局瓦解,更多国家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交通和通讯方式改进;3、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文化交流的扩展,丰富各地区文化的内涵,促进文化在不同阶层之间的扩展; 案例:茶叶的全球流动如何推动文化的交流、扩展:茶叶的全球流动推动了茶文化地域上的全球化;各国在接受中国茶文化的同时,根据自身习俗创造出新的茶文化,如英国的下午茶文化,日本的茶道;世界贸易的发展推动茶文化

    28、从上层走进下层民众;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1、亚历山大远征(1)亚历山大远征: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远征,灭亡波斯,征服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建立亚历山大帝国。后帝国一分为三,形成希腊化世界。(2)统治概况:一定程度上继承和保存波斯、埃及的文化与制度;目的:维护统治,便于控制、管理被征服地区,宣示政权统治的合法性; 作用: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经济、文化、民族的交流; (3)亚历山大远征的影响: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和灾难,原有的文化发展进程一定程度上被打断;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希腊化文化的形成。有利于丝绸之路的开通;2、希腊化时代和希腊

    29、化世界(1)概念:希腊化时代:公元前41世纪,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时间)希腊化世界:亚历山大去世后,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空间)。希腊化是指东西方文化在交融后形成了新的文化。(2)文化特点: 多元性、开放性、双向性、范围广、领域多、文化中心逐渐东移;(3)影响:促进民族融合;促进文化中心的东移;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和希腊文化碰撞交流,促进了文学、科学等领域的发展。3、蒙古西征的影响:(13世纪,蒙古三次西征建立地跨欧亚的庞大帝国)消极:给被征服地区带来灾难,造成社会、经济、文化的极大破坏;积极:经济:重

    30、新打通亚欧陆上往来通道,客观上利于东西方经济交流;政治:改变欧亚大陆政治格局,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文化:客观上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改变了一些地区的文化面貌;民族:引发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促进民族融合;4、战争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消极:带来灾难和破坏,如毁坏城市,屠杀人口,破坏经济、文化;积极:客观上带来经济、文化交流,推动区域文化发展;民族融合、形成新的族群,改变人口结构。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1、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1)特点:多元一体(文化多元和文化认同并存)多元性:受近代殖民扩张影响,美国文化在种族、血统、宗教等方面具有多源性和多样性;一体性:美式英语形成;美利坚民族意识觉醒

    31、;(2)原因:北美殖民地人民经济、生活联系日益加强,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合;欧洲文化的影响,尤其是英国清教因素、启蒙思想;独立战争、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等推动美利坚民族与文化形成;华盛顿、杰斐逊、麦迪逊等杰出人物推动;(3)存在的问题:种族歧视(原因:殖民扩张以来,欧洲白人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长期占据优势;种植园经济和奴隶制长期存在;)(4)独立战争和1787年联邦宪法对美国文化的影响: 独立战争激发了北美人民追求独立和自由平等的精神,增强了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直接推动美利坚民族、美利坚文化的形成; 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共和制、分权制衡原则,构筑了美国独特的政治文化,强化了美国人的

    32、文化认同、民族、国家认同。2、拉丁美洲文化: 美国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拉丁美洲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种族血统 多元,但不是混血社会 混血社会宗教语言 多种信仰,新教影响巨大;美式英语为主 ;多种信仰,天主教为主要宗教;葡萄牙、西班牙语为主 ;政治文化 分权制衡 考迪罗主义盛行(军事独裁)相同文化来源多源,以欧洲文化为主体,融合其他文化 局限性 在法律上逐步废除奴隶制,但种族歧视仍然存在 3、举例说明拿破仑战争对欧洲文化重构的影响: 传播大革命成果,废除封建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使欧洲民主意识高涨。如俄国1825年发动了试图推翻沙皇专制和农奴制的“十二月党人起义”。 激发了欧洲各地的民族

    33、主义,要求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如1830年华沙起义,推动波兰的民族解放斗争;1848年,奥地利和普鲁士等地革命要求建立统一的独立国家、制定宪法。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成为普遍诉求。 4、欧洲殖民者对亚非的文化侵略(隐蔽性强、影响深远)(1)破坏性:对民族文化造成冲击,淡化民族认同感;(2)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客观影响:西学传入,在保留传统的同时丰富文化内涵,使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客观上刺激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经济、政治、思想的近代化。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1、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1)

    34、背景:政治:一战和十月革命削弱帝国主义势力;经济:各地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一战客观上传播自由、民主和民族独立的思想; (2)觉醒表现:欧洲: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帝国解体并形成一系列民族国家,改变欧洲、西亚、北非政治版图;亚非拉: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甘地、尼赫鲁领导印度民族解放斗争;胡志明加入共产党并领导法属印度支那民族解放斗争;埃及扎格鲁尔领导华夫脱运动;尼加拉瓜:桑地诺领导抗美斗争; 墨西哥:卡德纳斯总统民主改革;(3)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潮的特点:地区上具有普遍性;领导具有更高层次性;参加者具有广泛性;运动具有持续性;呈现不平衡

    35、性;民族自决原则成为斗争的普遍诉求;2、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1)背景:政治:二战削弱帝国主义势力;反法西斯同盟和联合国推动;思想:亚非拉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经济: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外部: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反抗斗争;(2)史实:亚洲: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独立; 非洲: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阿尔及利亚与法国斗争并取得独立;拉美:卡斯特罗领导古巴革命并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全部主权;3、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1)特点:在现代化建设中形成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2)史实:印度:政治体制学习英国,采取宗教与政治分离,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崇尚甘地思

    36、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种姓因素等仍然影响着政治与社会生活;新加坡、韩国:注重发扬儒家文化精华;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埃及:复兴民族文化;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但英语和法语也被广泛使用;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1、文化传承的载体:学校教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其共同的作用有:传承与传播文化,推动文化大众化;培育人才,提高人们素质;传播思想; 具有一定社会服务功能;2、学校教育(1)中国古代的教育主要形式:官学:太学、国子监: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汉朝开始设立地方官学;私学:产生:春秋时期,打破学在官府;

    37、唐朝以后,书院制度推动私学发展;(2)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起源早,发展时间长;政府主导;官学与私学并存;以儒学为主导;政治目的突出,培养人才与选拔官吏相结合,服务于君主专制统治;体制随时代不断发展;(3)宋代以来书院教育发展的原因和意义:原因:科举制的确立与发展;理学推动;印刷术推动文化、教育发展;政府政策的推动,如宋代以文治国;意义:促进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日益成熟;有利于思想解放和学术文化的发展繁荣;促进理学的发展;提高了大众素质;促进了文化普及;(4)中国近现代教育近代:以北大和清华为代表的大学教育迅速发展;留学教育不断发展;新中国: 1965年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1977

    38、年恢复高考;1983年提出“三个面向”;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1952年院系大调整: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参照苏联高等教育模式,增设专科院校(尤其是理工科);评价: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及社会主义改造培养人才;照搬苏联经验,体制僵硬,培养目标过于狭窄;(5)西方学校教育古希腊产生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雅典重视教育的原因:民主政治繁荣;工商业繁荣;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近代以来,大学逐渐成为保存、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的场所;法国:大学区制度,确立国民教育制度;德国:柏林大学将教学与研究结合在一起;美国:倾向于世俗化与商业化;3、印刷书、图书馆、博物馆(1)印刷书诞生

    39、的意义:使书籍不再由少数人掌握,有利于文化的大众化;推进文化传承、传播与交流,扩大文化影响力;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发展; (2)图书馆的作用:保护古籍和文化遗产;服务公众; (3)19世纪以来图书馆服务公众职能发展的原因:工业革命开展,对工人的素质要求提高;民主政治不断完善,政府服务职能增强;教育的发展,知识的日益普及;启蒙思想,民主平等意识的不断传播;(4)博物馆建立的意义: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1、概念及举例:文化遗产(文物、建筑群、遗址):金字塔、长城

    40、、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等; 自然遗产:九寨沟、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等;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泰山、黄山、庐山、峨眉山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端午节、篆刻、书法、剪纸、针灸等;2、保护文化遗产的原因:(必要性、重要性)(1)文化遗产遭到自然或人为的破坏:战争、自然灾害、环境恶化、过度的旅游开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冲击、文化遗产年久腐变等;(2)世界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价值:文化价值: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学术价值:是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史料;政治价值:增强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3、怎样保护:(1)原则:真实性,指遗产产生时以及后来形成的各种特征;完整性,尽可能地保持遗产及其周围环境的完整;(2)具体做法:加强立法;成立相关部门或机构;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环保意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环境和传承人;加强国际合作; 第 16 页 共 1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995666.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相关资源 更多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六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六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6单元共6套单元检测试卷汇编(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6单元共6套单元检测试卷汇编(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全册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全册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五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五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四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四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模块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模块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6单元+期末共7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6单元+期末共7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6单元共6套学情评估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6单元共6套学情评估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 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 测试卷(含答案).doc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