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3.1《微生物的分布》教学设计.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7995584
  • 上传时间:2024-10-04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40.4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3.1《微生物的分布》教学设计.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微生物的分布 人教版 2024 年级 上册 生物 第二 单元 3.1 微生物 分布 教学 设计 下载 _七年级上册(2024)_人教版(2024)_生物_初中
    资源描述:

    1、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3.1微生物的分布教学设计课题:微生物的分布科目:初中生物学年级:七年级上册版本:人教版(2024)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新教材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第三章微生物的内容。主要介绍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包括微生物在土壤、水中、空气中以及动植物体表面和体内的分布,同时探讨微生物分布广泛的原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有更全面的认识,为理解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奠定基础。二、设计理念1.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2、,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构建知识体系。2. 联系生活实际将微生物的分布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感受微生物的无处不在,体会生物学知识的实用性,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注重科学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科学探究方法,了解微生物分布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描述微生物在土壤、水中、空气中以及动植物体表面和体内的分布情况。说出微生物分布广泛的原因。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尝试运用所学

    3、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微生物分布相关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应用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让学生认识到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树立辩证看待微生物的观点,增强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环境保护意识。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微生物分布广泛的原因。2. 教学难点探究微生物分布的实验设计及实施。理解微生物分布广泛与其适应环境能力之间的关系。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微生物图片、视频、相关实验资料等。准备实验材料和用具,如土壤样本、水样、培养基、放大镜、显微镜、酒精灯、接种环等。制作教学相关的卡片、

    4、图表等教具。2. 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内容。收集生活中与微生物分布有关的实例。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图片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图片,如肥沃的土壤、清澈的河流、热闹的集市、新鲜的水果等。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问:“在这些场景中,你能想到有哪些微小的生物存在吗?”2. 引发思考学生观察图片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图片中可能存在的微小生物的猜测。教师倾听学生的讨论,然后提问:“这些微小生物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是如何分布的呢?它们是不是无处不在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微生物的分布。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熟悉的环境中联想到

    5、微生物的存在,引发学生对微生物分布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自然地导入新课。(二)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1.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布教材内容讲解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微生物在土壤中分布的相关内容,并讲解:“土壤是微生物的主要栖息地,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矿物质,为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展示图片或视频,介绍不同类型的土壤微生物及其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例如,展示细菌的形态结构图片,讲解细菌在土壤中通过分裂繁殖,能够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参与土壤的物质循环;展示真菌的菌丝和孢子图片,说明真菌在土壤中可以分解纤维素等复杂有机物,对

    6、土壤肥力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师生互动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观察到土壤中有哪些现象可能与微生物有关呢?”学生思考后回答,如土壤的腐烂气味、植物根部的病害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作用和分布情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每个小组讨论并总结土壤中微生物分布广泛的原因。小组讨论结束后,选派代表进行发言。设计意图通过教材讲解和图片、视频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种类和分布情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师生互动环节能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微生物与土壤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活动则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

    7、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归纳总结能力。2. 微生物在水中的分布教材内容讲解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微生物在水中的分布情况:“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微生物生存的重要环境。无论是淡水还是海水,都含有各种各样的微生物。水中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藻类、原生动物等。”举例说明微生物在水中的生活方式和对水体的影响。例如,某些细菌可以在水中分解有机物,净化水质;而一些藻类过度繁殖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态平衡。实验探究教师准备好水样和培养基,向学生演示如何制作水的细菌培养实验。具体操作步骤如下:用无菌吸管吸取一定量的水样,滴在无菌培养基平板上。用无菌涂布棒将水样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将培养基平板倒置,放

    8、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定时间(如 24 48 小时)。实验过程中,教师向学生讲解每个操作步骤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强调无菌操作的重要性,防止杂菌污染。观察与讨论培养一段时间后,取出培养基平板,让学生观察平板上细菌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等特征。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从培养基上菌落的生长情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关于水中微生物的分布?为什么要进行无菌操作?如果操作过程中有杂菌污染,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什么影响?设计意图教材讲解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在水中的分布概况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到水是微生物生存的重要场所之一。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微生物的培养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观察与讨论环节能够锻炼

    9、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加深对微生物在水中分布的理解。3. 微生物在空气中的分布教材内容讲解教师讲解微生物在空气中的分布情况:“空气虽然不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主要场所,但空气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空气中的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土壤、水体、动植物体表等,它们可以随着灰尘、飞沫等传播。”介绍空气中常见的微生物种类,如细菌芽孢、真菌孢子等,并说明它们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式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例如,一些病原菌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引发呼吸道疾病。探究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检测教室空气中的微生物”。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区域的空气检测。实验材料准备

    10、: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培养皿(已灭菌)、一段胶带。实验操作步骤:打开培养皿盖子,将培养皿暴露在教室空气中一段时间(如 5 10 分钟)。用胶带将培养皿盖子封好,标记好小组名称和采样时间。将培养皿带回实验室,放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相同时间(如 24 48 小时)。结果分析与交流培养结束后,组织学生观察各小组培养皿上菌落的生长情况。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区域空气中微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差异,并讨论可能的原因。例如,靠近窗户的区域可能微生物数量相对较少,因为通风较好;而人员密集的区域可能微生物数量较多,因为人员活动会带动灰尘和飞沫的传播。每个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本小组的探究结果和分析讨论情况,全班进行交流和总结。设计意

    11、图教材讲解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空气中的分布特点和来源,以及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兴趣。通过结果分析与交流,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交流中拓展思维,加深对微生物在空气中分布的认识。(三)微生物在动植物体表面和体内的分布1. 微生物在动植物体表面的分布教材内容讲解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微生物在动植物体表面的分布情况:“动植物体表面是微生物的另一个重要生存环境。许多微生物可以附着在动植物体表面,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与动植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有的对动植物有益

    12、,有的则可能导致动植物患病。”举例说明微生物与动植物体表的共生关系,如人体皮肤表面的某些细菌可以帮助抵御病原菌的入侵,而植物叶片表面的微生物可以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同时,也介绍一些有害微生物在动植物体表面引起的疾病,如动物的皮肤病、植物的病害等。图片展示与分析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动植物体表面微生物的显微镜照片,让学生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分布情况。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照片,提问:“从这些照片中,你能看出微生物在动植物体表面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吗?它们是如何适应动植物体表面环境的?”学生观察图片后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回答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微生物在动植物体表面分布的多样性和适应性。2

    13、. 微生物在动植物体内的分布教材内容讲解教师讲解微生物在动植物体内的分布情况:“除了在动植物体表面,一些微生物还可以进入动植物体内,在体内的不同组织和器官中生存和繁殖。例如,在人体肠道内存在着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它们参与人体的消化、免疫等生理过程;而一些病原菌则可以侵入动植物体内部,引起感染和疾病。”介绍微生物在动植物体内的分布部位和作用,以及微生物与动植物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例如,肠道微生物可以合成维生素、分解食物中的纤维素等,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而植物体内的内生菌可以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提高植物的生存能力。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微生物在动植物体内分布的案例,如人体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疾病、植物

    14、内生菌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等。组织学生分析这些案例,讨论微生物在动植物体内分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维持微生物与动植物宿主之间的平衡。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后,选派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健康观。设计意图通过教材讲解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动植物体表面和体内的分布情况以及与动植物的相互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图片展示与分析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微生物与动植物的关系。案例分析则可以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生态平

    15、衡和健康的关注。(四)微生物分布广泛的原因1. 体积微小教材内容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微生物的概念和特点,强调微生物体积微小的特点是其分布广泛的重要原因之一。讲解体积微小对微生物分布的优势,如可以更容易地在各种环境中扩散和传播,能够进入到其他生物难以到达的微小空间和缝隙中。举例说明教师举例:“一个小小的灰尘颗粒上可能就附着着数以千计的微生物,它们可以随着灰尘在空气中飘荡,传播到很远的地方。而像细菌这样微小的生物,甚至可以通过土壤的孔隙进入到深层土壤中。”2. 繁殖速度快教材内容讲解教师讲解微生物繁殖速度快的特点,说明这使得微生物能够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增加其在环境中的数量和分布范围。以细菌为例,

    16、介绍细菌的分裂繁殖方式,以及在适宜条件下细菌繁殖的速度之快。例如,一个细菌在适宜条件下经过几个小时的繁殖就可以繁殖成数以亿计的个体。数据分析教师给出一些具体的数据,让学生计算微生物在一定时间内的繁殖数量,如“假设某种细菌每 20 分钟分裂一次,那么从一个细菌开始,经过 10 个小时后,会有多少个细菌?”通过计算,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微生物繁殖速度的惊人。3. 适应能力强教材内容讲解教师讲解微生物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各种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生存,如高温、低温、高盐、强酸、强碱等。举例说明微生物的适应能力,如嗜热菌可以在高温的热泉中生存,嗜酸菌可以在酸性很强的环境中生长,嗜盐菌可以在高盐的盐湖中生活

    17、等。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讨论:“微生物的这些适应能力对其分布广泛有什么意义?”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后,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微生物的适应能力使其能够在地球上各种不同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从而实现广泛的分布。设计意图通过教材讲解、举例说明和数据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从微生物的自身特点出发,理解微生物分布广泛的原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微生物的独特性和生命的顽强性。讨论交流环节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微生物分布广泛原因的理解。(五)课堂小结1. 知识回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微生

    18、物在土壤、水中、空气中以及动植物体表面和体内的分布情况,以及微生物分布广泛的原因。随机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特点和微生物分布广泛的主要原因,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 总结归纳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其分布广泛与它们的体积微小、繁殖速度快、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密切相关。引导学生认识到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参与了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和生态平衡的维持等过程,同时也与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3. 情感升华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微生物的存在,培养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同时,提醒学生要注意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19、减少有害微生物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树立保护环境和健康的意识。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环保意识,使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六)课堂练习1. 选择题下列环境中,微生物种类最多的是( )A. 空气 B. 土壤 C. 水 D. 动植物体表面微生物分布广泛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 体积大 B. 繁殖速度快 C. 适应能力强 D. 能形成芽孢2. 填空题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包括_、_、_等。空气中的微生物主要来源于_、_、_等。3. 简答题简述微生物在水中的分布情况及对水

    20、体的影响。举例说明微生物与动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及时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和补充。同时,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七)拓展延伸1. 布置课后任务教师要求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一些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并思考微生物在这些领域中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微生物应用的手抄报或 PPT,下节课进行展示和交流。2. 推荐阅读书籍和网站教师向学生推荐一些与微生物相关的科普书籍和网站,如微生物学细菌世界历险记等,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一步拓展微生物知识,培

    21、养学生对生物学的自主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设计意图:通过布置课后任务和推荐相关阅读资源,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收集整理能力。同时,小组合作制作手抄报或 PPT 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习的热情。(八)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综合运用,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微生物的分布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并且对微生物分布广泛的原因有了深入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例如,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

    22、参与实验探究和讨论案例等活动,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实验探究环节,由于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还不够熟练,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不够理想或者实验时间过长。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提前让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操作的练习,以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另外,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还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一是在实验教学前,增加实验操作的演示和练习时间,让学生更加熟悉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二是在课堂讨论中,采用多样化的讨论方式,如小组竞赛、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及时给予肯定和反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度。总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第 16 页 共 1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3.1《微生物的分布》教学设计.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995584.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