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基本不等式》说课稿.docx

  • 上传人(卖家):最好的沉淀
  • 文档编号:7991966
  • 上传时间:2024-10-0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40.1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基本不等式》说课稿.docx》由用户(最好的沉淀)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基本不等式 基本 不等式 说课稿
    资源描述:

    1、基本不等式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选择的课题是人教 A 版必修 5 第三章第四节基本 不等式第一课时。下面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这三个问题从以下六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教材的理解与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基本不等式” 是必修 5 的重点内容,是在学完“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解法”及“线性规划”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在不等式的证明和求最值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2、教学重点、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数学课程标准,我制定的教学重点是:应用数 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基本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及应用。教学难点是:基本不等式成立时的三个限制条件(简称

    2、“一正、二定、三相等”)。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分析教材,也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在认知结构上,已经学会了不等式的有 关知识,但在不等式的证明方法上还有所欠缺;在能力方面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公式推导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在情感态度上, 他们的学习兴趣比较浓,表现欲较强,但自主探究的意识有待加强。1 / 7(三、教学目标)所以结合上述分析,并根据新课标要求,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我的设计思路。

    3、(四、教法学法)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此在这里我将以自主探究的方式让课堂活起来,达到学生乐学的目的;著名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因此我将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让课堂动起来,达到学生会学乃至学会的目的;为了引导学生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从教法上,我将主要采取启发诱导、合作探究的方式; 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之 美。通过学生边议、边评,使其真正的参与课堂中来,发挥主体地位, 自主领会数学思想。让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发挥。在分析教材、确定目标,合理选择教法学法的基础上, 接下来,我将重点对我的教学过程进行说

    4、明。整个过程共分为以下 8 个环节以及相对应的时间分配如下。(五.教学过程)在第一环节中,我大胆舍弃教材原有的引入,从更加贴近生活的天平称重问题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创造情景。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将结合物理的杠杆原理, 用物理知识去解决数学问题,体现了数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并由此确定了课题的研究方2 / 7向: 即通过计算得到的 与真实重量 是否相等?若不相等,大小关系又是怎样的呢?(3.特例探路,猜想结论)接下来为了诱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教会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学习 方法。先让 a,b 取一些特殊值,再填写表格,学生大胆猜想,并得到初步结论。(4.推证猜想,形成结论)根据刚刚的引导,就

    5、能很自然的提出问题: 如何证明上述猜想的结论呢? 此时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并在黑板上给出不同的证明方法。我 这样做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尝试动手去证明, 体现了学生为主体这样的新课标理念,而此结论的证明又是一个开放性较强的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将集体的智慧发挥到最大,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一题多解”的数学学习方法的形成。在课上学生可能会给出以下几种典型的证明方法:1. 做差法2.由展开证明如果学生给出这样的方法,此时我将根据被开方数的非负性,并考虑到 这一结论的实际应用价值,强调基本不等式的限制条件之一,即 a,b 均为正数。3.分析法3 / 7第三种方法就是教材上给出的分析法,这

    6、一方法的出现,我又可以强调基本不等式限制条件中的取等的条件, 即当且仅当 a=b 时等号成立。在整个几组的证明过程中,也能体现出我刚刚谈到的教学重难点的处理 手段,在解决了部分教学难点的同时,又落实了其中一个教学重点, 即通过“一题多解”, 从不同角度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5.数形结合,探索拓展)在下面的过程中,我将借助初中阶段学生熟知的几何图形圆,引导学生 探究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落实了教学重点中的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基本不等式。在基本不等式几何解释的基础上, 运用几何画板,引导学生发现基本不 等式的最后一个限制条件,即和或积为定值时才可以利用基本不等式,并在 此时统一形式,强调基

    7、本不等式的限制条件, 并简化为“一正、二定、三相等”。根据上述的讲解,接下来我设计了一组变式训练,那我们也知道,学数 学, 离不开解题。在数学教学中, 恰当的进行一题多变的方式,可使学生所 学的知识纵向加深,横向沟通,不受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因此我将给出如下例题。(例1:已知y=1且 ,求 的最小值。)这道题目较为简单,起到一个巩固练习的作用。接下来我们用x去表示y,便很自然的给出了变式1的问题。4 / 7(变式 1:求函数 的取值范围。)但值得注意的是变式 1 并不是简单的对 y 进行了替换,而是由例 1 中的 求最值问题变为了求取值范围的问题,且 x 的取值范围也发生了变化。这样设计意在培

    8、养学生分类讨论思想的形成,并提高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在解决完变式 1 之后,将该函数再进行一般化,给出变式 2.(变式2:求函数(a0,b0)的取值范围。 )如果想让这道题目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有意义,我们可以更加深入的探究,利用几何画板画出该函数图像,并给出“对号函数”定义。其目的是: 1.体会数学的图形之美。 2.引导学生发现,对于不完全满足基本不等式 的限制条件时,对号函数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的解决问题。 所以接下来我将给出变式3.(变式 3: 已知,求函数y=2+的取值范围。)这道题目满足基本不等式限制条件中的“一正 ”和“二定”,但是恰好 不满足“三相等”, 所以不能用基本不等式来解决。

    9、但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利 用换元思想和刚刚讲过的对号函数的知识进行解决, 所以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想的形成,也强化了对刚学过的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到这里,新课内容就接近尾声了, 下面是归纳小结部分。(7.归纳小结,反思提高)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 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强化了对这节课的理解。5 / 7(8.布置作业,分层对待)最后布置作业,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我的设计意图是: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必做题是对本节 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

    10、得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六、板书设计)下面是我的板书设计。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说课内容,而这也仅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论设计,还需要真实课堂的实际检验,如有不足,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内容总结(1)基本不等式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选择的课题是人教 A 版必修 5 第三章第四节基本不等式第一课时(2)基本不等式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选择的课题是人教 A 版必修 5 第三章第四节基本不等式第一课时(3)教学难点是:基本不等式成立时的三个限制条件(简称“一正、二定、三相等”)(4)(变式 1:求函数 QUOTE 的取值范围(5)所以接下来我将给出变式 3.6 / 7(变式 3:已知,求函数+ 的取值范围7 / 7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基本不等式》说课稿.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99196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