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单元共6套单元检测试卷汇编(含答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单元共6套单元检测试卷汇编(含答案).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国家制度 社会 治理 单元 检测 试卷 汇编 答案 谜底 下载 _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单元共6套单元检测试卷汇编第一单元检测试卷一、选择题(16个小题,每题3分,计48分)1(2024驻马店高二校联考)礼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其赏罚用爵列,亲而不尊。”这说明西周统治者的政治理念相较于商朝()A不再尊崇上天鬼神 B重视加强中央集权C更加重视民心向背 D重视儒家思想的作用2(2024山东名校联盟联考)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普遍推行赋税制度,包括军赋方面的改革,如鲁国的“作丘甲”“初税亩”“用田赋”、郑国的“作丘赋”、楚国的“量入修赋,赋车
2、籍马”、陈国的“赋封田”,等等。这些举措旨在()A体现以民为本的追求 B构建中央集权的体制C削弱世袭贵族的特权 D应对战乱纷争的局面3.(2023海南卷)据东汉乙瑛碑载,鲁相乙瑛向朝廷陈请,为孔庙增设一名百石卒史来守庙并掌管礼器(流程如图)。这一史实最适合用来说明,当时()(注:表示处理此事的先后步骤)A国家行政中枢权力的逐渐扩大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日益巩固C传统社会道德秩序的渐趋规范D封建国家不同职能的有效履行4(2024大理高二联考)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经历了秦汉时期郡县两级制,魏晋时期州郡县三级制,唐代道州县三级制,宋代州(府、军、监)和县两级制,清朝省府县三级制的演变调整。这种调
3、整的主要原因是()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C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 D抵御少数民族的侵扰5(2024太原高二联考)清初,皇帝的谕旨一般由内阁草拟,经内阁发六科抄出发送,其内容是公开的,称“明发上谕”。自雍正帝开始,皇帝谕旨均由军机大臣拟定文书传递,不经由内阁,由军机处直接寄出,称为“廷寄”。这一调整旨在()A提高中央决策效率 B强化君主专制制度C防止泄露军政机密 D精简政府行政人员6(2024河南名校联盟联考)清末新政期间,曾经使疆吏、枢臣、朝官、亲贵、缙绅、武将和众多附着于科举制度的士人合为一体的那些东西,日趋分崩离析。而“出洋学成,量与出身,已见明谕,宦达之路、利禄之路、学
4、问之路、名誉之路,胥于是乎在”。这可用于说明()A学习西方已成为社会共识 B辛亥革命爆发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C民众民权意识的充分觉醒 D新政使中国社会结构开始发生变动7(2024宜昌高二质量检测)近代社会鼓吹政党政治,认为“天下者,党派之天下”,民国初年,“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但随着民初党争的加剧以及唐绍仪内阁的倒台,政党随之也就成为大多数国民共诛的对象。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违背传统社会道德 B政治收益不及预期C简单移植西方模式 D缺乏民主社会基础8(2024合肥高二质量检测)下表是1924年孙中山起草的建国大纲内容摘录。其体现的主要思想是()第9条一完全自治
5、之县,其国民有直接选举官员之权,有直接罢免官员之权,有直接创制法律之权,有直接复决法律之权第14条每县地方自治政府成立之后,得选国民代表一员,以组织代表会,参预中央政事第24条宪法颁布之后,中央统治权则归于国民大会行使之A.自由平等 B主权在民 C五权分立 D地方自治9(2023天津卷)1945年9月,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和政府决定将乡参议会改为乡人民代表会议;1946年4月,又规定边区、县、乡人民代表会议或参议会为人民管理政权机关;1947年11月,与土地改革运动相呼应,中共中央要求解放区政权自下而上地实行人民代表会议制。这反映了()A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国家最高权力的重组C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
6、 D民主联合政府的建立10(2024张家口月考)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信息如下表:时间会议或法律文件意义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写入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该小组研究的方向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B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D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完善11(2023赣州高二上联考)据下表可知,当时我国()年份文件1979关于发展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1981关于城镇非
7、农业个体经济若干政策性规定1983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1984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1988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A.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C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D现代企业制度得以确立12(2024保定质量检测)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必须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2016年7月公布施行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开启了党由政策治国到法律治国的“治理现代化”转变。上述规定()A保证了依法治国原则的有效落实B完善了党的领
8、导体制和执政方式C充分发挥了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D扩大了我国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13(2023湖南卷)公元前27年,屋大维组织元首顾问议事会,成员包括执政官、行政长官等官员以及多名元老。屋大维向元老院提出的重大议题,事先都经过这个议事会讨论。这一机构的设立()A推动了民主进程 B颠覆了寡头统治C削弱了元首权力 D保留了共和因素14(2023太原高二上期中)古代雅典公民大会所通过的法令都刻在石碑上,然后公布于广场之上。公民大会和五百人议事会的决议,以及收支账目都存放于此,以供公民们监督。帕特农神庙修建工程的预算和开支也都被刻在石头上,供城邦公民监督。这说明()A监督体现权力来源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
9、法律服从民众意愿 D雅典实行轮番而治1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议会和国王之间尽管有矛盾冲突,却也存在着一种平衡,因此王权无论如何强大都无法与议会分离,且王权如何限制也在议会中进行。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的英国()A有独特的议会传统 B议会和国王关系密切C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D已确立议会至上原则16(2023温州高二上期中)从美国法律来看,作为政府首脑的总统拥有领导文官系统的权力,但无权干涉许多行政部门行政项目的设计和拨款的使用。相反,各个官僚机构的资金和项目计划是通过国会获得的,且国会每年都要重新审查和监督这些资金和项目的使用与执行情况。这反映了美国()A国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B分权与制衡的机制C民主政
10、治遭到严重削弱 D联邦政府权力较小二、非选择题(4个小题,计52分)17(2024枣庄高二期中)(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使职差遣,就是临时把某官或某人派往某地去办理事务,职掌一地的权力,事情办完后立刻返列复命。在初唐,每遇地方上有事务需要特别办理,朝中就派大臣前往,总揽地方一切相关事务和权议。办完事情马上回来复命交差,但渐渐地由于国家事务日渐浩繁,有些差遣使臣就久办不归,坐地为使,固定下来,统管一事或一地。这种现象越来越多,出现了“为使则重,为官则轻”的局面。摘编自马春晖唐代官职中的使职差遣制度探析材料二唐玄宗时,使职差遣制大为发展。在军事方面,节度使在开元时期已经逐渐固定,形成十
11、节度使。在地方制度方面,于开元二十一年设十五采访使,也成为固定使职了。在宰相制度方面,原来真宰相的左右仆射,这时不加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头衔便不是宰相,不能过问机密要政了。起草诏敕本是中书舍人的专职,学士是文学侍从之臣,自玄宗时翰林学士设置后,重要的诏敕归于学士,中书舍人反而只能起草一些例行诏敕。翰林学士虽然没有使的名称,却是使职差遣制度的一个重要部分。在玄宗时更为大量发展的使职是在财政部门,如盐池使、转运使、劝农使、诸色安辑户口使、户口色役使、租庸地税使、铸钱使、木炭使、出纳使等,名目繁多。这些使职有些是因事立名,事罢即废,如劝农使等;有些逐渐成为长期设置的固定职务了,如转运使等。摘编自陈仲安唐
12、代的使职差遣制(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唐代政治制度变革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8分)(2)这种制度变革能否解决唐代政府所面临的问题?依据史实说明理由。(6分)18(2023太原高二统考)(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政启动后,朝廷于1903年设立练兵处,管理全国练兵事宜。练兵处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练兵的政策文件。其中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建立了完整的军事学堂体系设立了四级学堂体制。新政启动之初,朝廷募练常备军、续备军、巡警军。颁布了一系列军事建设的规章制度,逐步完善了新军制度。摘编自马雷清末军事改革中的“师日”因素材料二作为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清末新政也表明了现代化潮流的不可抗拒
13、性,历史终于走到了这一步。它以自身毁灭为代价,为适应开放的新形势而培植了现代化的动力,为中国人全面拥抱现代化创造了比之前更好的条件摘编自忻平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19(2024山东高二普高大联考)(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漫画一国民之真相(发表于20世纪初)漫画二愿人人以此自绳(1916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利用民国初年民主共和制发展的相关史实对上述漫画进行解读。20(2023赣州高二上期中联考)(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早在11世纪,一些思想
14、家提出了封建社会等级制的理论。他们将社会全体成员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教士,其职责是为人类的拯救而祈祷;第二等级是贵族,其职责是用刀剑保护其他社会成员;第三等级是普通民众,其职责是劳动,从事物质生产及养活前面两个等级。这是封建社会初期政治格局的理论反映。然而,随着市民经济力量和政治影响的增长,随着领土的逐渐统一和封建国家机器的发展,财政问题日益成为封建政权存亡攸关的大事,王权对市民的依赖日趋严重。社会现实需要赋予市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一定的席位。摘编自沈炼之主编法国通史简编材料二三级会议是腓力四世和教皇卜尼法斯八世为了争取法国各阶层的支持于1302年首次召开的。会议召开时,国王的发言人首先解释
15、了大会召开的目的,由各等级分别讨论,各自起草一份符合国王意愿的文件。一般没有大会讨论,会议一天就结束。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批准新税,对王权没有起多大的限制作用,国王往往利用第一、二等级和第三等级之间的矛盾分化三级会议,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摘编自张芝联法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三级会议诞生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法国中世纪的三级会议。(6分)第 6 页 共 54 页参考答案1C据材料可知商朝重视鬼、神,神权色彩浓厚,借助神权强化统治,周人尊崇礼法,贵尚施惠,虽然敬奉鬼神但更重视百姓,反映了西周统治者重视民心向背,C项正确;周人“事鬼敬神”而非不再尊
16、崇上天鬼神,排除A项;商周时期还没有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排除B项;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末年,排除D项。2D3.D4A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在不同朝代多次调整的主要目的是强化中央集权,有效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5B材料反映的是皇帝的谕旨由内阁草拟到军机处直接拟定、由“明发上谕”到“廷寄”的变化过程,这减少了中转环节,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B项正确;提高中央决策效率不是调整的主旨,排除A项;防止泄露军政机密也不是调整的主旨,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精简行政官员,排除D项。6B7D由材料可知,政党政治不适应民国时期的具体国情,在
17、中国缺乏民主社会基础,故选D项;传统社会道德是儒家倡导的封建伦理道德,材料并未提及,排除A项;政党收益不及预期是材料反映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B项;“鼓吹政党政治”是对西方模式的宣传,并不是对其移植,排除C项。8B9.A10A据表格内容及所学可知,该小组研究的方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故选A项;1982年宪法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排除B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C项;表格内容述及的是我国的政治制度,与“改革开放”无关,排除D项。11A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扩展的过程,城市企业
18、改革也经历了从改革国营企业管理方式到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转变,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故选A项。12B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规定党必须依法执政并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这完善了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体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故选B项;A、C两项与题旨无关,排除;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项也与题旨不符,排除。13D屋大维组建的元首顾问议事会,有权参与国家重大议题的讨论,然后由元老院议决,这就说明它保留了某些共和因素,故选D项;元首顾问议事会是为元首专门设立的顾问组织,这就加强了元首权力,排除A、C项;元首顾问议事会是贵族寡头统治的产物,排除B项。1
19、4A15A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英国具有悠久的独特的议会传统,故A项正确;“议会和国王之间尽管有矛盾冲突,却也存在着一种平衡”,这不能说明议会和国王关系密切,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不是阶级矛盾,故C项错误;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故D项错误。16B17(1)特点:三省六部制遭到破坏,使职差遣制得到发展;使职差遣制在法定制度外,因具体需要临时设置,涉及军事、中枢决策和财政等各个方面,财政更为突出;这些使职有的事罢即废,有的固定化。(5分)原因:原有制度的僵化;解决具体问题的现实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等。(3分)(2)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暂时能缓解面临的困境,但是有的措施会
20、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相背离,比如:设置十节度使,权力下放,最终引起安史之乱和后来的藩镇割据。在原有的法定制度官职外,再设置官职,容易造成冗官、冗费等问题,更增加了财政困难。(6分)18题目: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1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在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西学传入、维新改革思想传播的背景下,面对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清政府实施了一场自救运动清末新政。(4分)清政府在政治方面改革官制,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机构;在经济方面倡导创办工商企业,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在军事方面设立
21、练兵处,颁布一系列政策文件与制度,编练新军;在教育方面推行教育改革,废除科举,兴办学堂。这场改革客观上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4分)清末新政推动了军事、教育、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利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这场改革不但没有挽救统治危机,反而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由此可见,清末新政的主观动机与实际效果是相背离的。(3分)19示例解读: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漫画一中“过去之国民蜷伏在君主专制下”的局面结束。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标志着民主共和制在近代中国确立。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
22、约法。该约法主张主权在民,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国民的思想意识发生改变,漫画一中国民“权利竞争”意识增强;该约法还主张权力制衡。漫画二中军阀、资产阶级等被绳索“约束”在一起,这不仅体现了民国初年民主共和的发展,也体现了民众维护民主政治的愿望。但是,由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军阀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再加上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该约法在民国初年遭遇曲折。(12分)20(1)背景:封建社会等级制理论的产生及发展;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市民阶层力量增强;国家逐渐走向统一;财政压力加重;教权与王权斗争的持续发展。(8分,答出四点即可)(2)简评:积极影响:使法国建立起封建等级君主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982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