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考点提纲默写版(含答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考点提纲默写版(含答案).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新版 年级 上册 历史 期末 复习 温习 知识点 考点 提纲 默写 答案 谜底 下载 _七年级上册(2024)_(部)统编版_历史_初中
- 资源描述:
-
1、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考点提纲默写版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 的特征。石器时代是指以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被划分为 和 ,划分依据是: 一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旧石器时代)名称类型生活年代、地点生活状况使用火地位/发现意义元谋人直立人距今约 ;云南元谋县郧县人直立人距今约110万80万年;湖北郧阳蓝田人直立人距今约100万50万年;陕西蓝田北京人直立人距今约 年; (1929裴文中发现)山顶洞人晚期智人距今约 ; 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是: 二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出现标志主要农作物意义
2、代表遗址生活年代生活地点生产、生活状况河姆渡遗址1. 居住建筑:2. 生产工具:3. 农作物:4. 手工业:懂得使用 ,会制作 、玉器和简单乐器骨哨,还运用雕刻等技术用兽骨和象牙制作艺术品5. 饲养家畜;狩猎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仰韶文化没有明显阶级分化)1. 居住建筑:2. 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器、角器等3. 农作物:4. 手工业:会制作 、乐器;会纺织、制衣5. 饲养家畜;采集渔猎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3004500年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区手工业:制作陶器、玉器(出现了贫富分化)龙山文化黑陶杯三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1. 早期国家和文明起源形成概况生产力发展私有制出现贫富分化社会阶级分化,形成
3、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早期国家产生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2. 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遗址名称距今时间、地点概况史料价值良渚遗址距今约53004300年; 1. 建筑: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外城组成;城北面有一个复杂的水利工程,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内城有人工堆筑的高台,上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反映了 2. 贵族墓地:随葬品丰富精美,与陪葬品稀少的普通墓地对比鲜明说明 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陶寺遗址距今约43004000年; 1. 建筑构成: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宫城内有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及陶质建筑材料。2. 墓地:城内有两处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随葬品丰富
4、;小型墓葬有的没有随葬品说明 墓葬随葬品来源广泛反映出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当时 良渚古城、陶寺都城等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具有 的特征。3. 远古的传说华夏族形成过程1. 五六千年前,我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 、 、 等几个较大部落;2. 黄帝部落vs炎帝部落通过 结成联盟3. 炎黄部落vs蚩尤部落进行了 ,蚩尤战败。黄帝被推为部落首领。这一部落以后逐渐形成华夏族人文初祖 、 。海内外华人也以“ ”自称。形成特点禅让制相关首领标准实质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4. 考古发现的遗址遗物和神话传说对认识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有什么意义?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
5、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夏商周时期的主要特征: 4.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一 王朝更替王朝起止时间建立者都城末代君主灭亡原因夏商西周 公元前771年二 夏建立意义、地位政治制度建立标志:三 西周政治制度: 目的分封依据分封对象内容1. 诸侯的权力:管理 ,建立诸侯国,可再次分封2. 诸侯的义务: 贵族等级作用1. 积极:2. 消极: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夏商周时期的主要特征: 5.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一东周建立概况建立时间、事件都城分期分为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二 春秋时期1. 政治:社会动荡,王室衰微,诸
6、侯争霸原因旗号、目的概况 、 、 、 先后争霸;到春秋末期, 与 也先后北上争霸影响1. 积极:2.消极:2. 经济发展表现作用农业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增加商业统治者鼓励和保护其发展,金属货币较广泛使用商业活跃,城市发展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夏商周时期的主要特征: 6.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一战国进入标志战国七雄按先后顺序:战争性质战争特点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相关战役交战双方相关成语典故魏vs齐围魏救赵马陵之战魏vs齐郢之战秦vs楚秦VS赵纸上谈兵二 新的生存方式:变法目的富国强兵,为巩固统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相关史事魏国的
7、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秦国商鞅变法等商鞅变法时间人物 、商鞅目的内容政治1. 确立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 3. ,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 , 经济1. 井田制2. 3. 军事性质影响三、 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工具: 影响: 兴修水利:都江堰概况 年, 主持修建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影响1.2.手工业分工更为细致,纺织、冶铁、青铜铸造等发展可观商业日益发达,货币流通广泛,涌现出一批中心城市。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夏商周时期的主要特征: 7.百家争鸣一春秋时期的老子和孔子老子简介春秋后期 国人, 学派创始人。其学说主要集中在 / 一书中。
8、思想主张1. 思想核心:2. 哲学思想:3. 处世思想:安于柔弱,以退为进,以柔克刚4. 政治主张:孔子简介春秋后期 国人, 学派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思想后来由弟子整理成 一书思想主张1. 思想核心: ,提出仁者爱人,将“ ”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2. 政治主张:3. 教育主张:影响1. 整理和修订古代重要典籍,对传承我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做出巨大贡献2. 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 他提出的一些到的规范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二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背景1. 经济:2. 政治:3. 思想:学术思
9、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学派目的解决 影响学派人物思想主张相关著作儒家孟子孟子荀子荀子墨家墨子道家庄子法家韩非子兵家孙子兵法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夏商周时期的主要特征: 8.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天文早在 ,先民们对天文现象进行观察记录,总结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商朝甲骨文中有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春秋时期 记载的公元前776年9月6日的日食,是 记载的公元前613年一颗彗星扫过北斗,是 历法夏朝有历法商朝逐渐完备,一年分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战国测定出 医学传说时期:神农尝百草战国名医 成就: 是一部 著作甲骨文概念 时期,刻在 、 上的文
10、字记载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管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造字方法 、会意、形声、指事、假借等地位及影响青铜器盛行时期特点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制作工艺高超、数量大、种类丰富等用途主要用于祭祀和军事等象征意义代表商朝 地位:迄今世界出土最重的青铜器中晚期,钟、鼎等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这种文字被称为“ ”西周青铜器上 数量变多 其中“宅兹中国”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的最早实物见证三星堆遗址地点及文明:四川广汉古蜀文明代表:青铜树、青铜面具、青铜人像等文学诗经时期、地位意义:诗经和楚辞是 内容1. 共有300多篇诗歌,分为“ ” “ ” “ ”三部分2. 内容有的反映民俗民情,有的歌颂
11、美好爱情,有的赞扬劳动者勤劳勇敢,有的批判劳动者剥削压迫史料价值保存了丰富的 史料楚辞(新体诗歌)时期代表人物 代表作 充分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是千古传颂的抒情长诗。宋玉第三单元秦汉时期: 9. 秦统一中国秦始皇简介即 ,统一全国后,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评价功绩1.统一中国:建立了 2. 制度创新:创立了 3. 巩固统一4. 开疆拓土过失统治期间赋税、傜役繁重,刑罚残酷;“焚书坑儒”禁锢思想;其残暴统治加速了秦朝的速亡秦统一中国背景1. 客观条件:2.主观条件:秦王 即位后,积极筹划统一大计概况公元前230年 年,采用远交近攻,各个击破,先后攻灭 。完成
12、统一,建立秦朝,定都 意义秦朝的中央集权制目的内容中央 制度:最高统治者称 ,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中央行政机构: 制由 掌行政, 掌军事, 掌监察地方 制影响: 影响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同上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文化统一文字: 作用: 思想焚书坑儒经济统一货币: 作用: 统一 作用: 交通 ,形成以咸阳为中心的交通运输网开凿 ,沟通 和漓江,促进了水路交通的发展军事派兵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设郡管理派 修筑 ,西起 ,东到 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第三单元秦汉时期: 10.秦末农民大起义11.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秦的暴政表现秦始皇赋税、傜役、兵役沉重;法律严苛,刑罚极其残酷;
13、禁锢思想,实行“ ”秦二世对民众的压迫更为残酷,民众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原因1. 直接原因:2. 根本原因:陈胜、吴广起义概况 年, 、 (人物)在 (地点)起义,建立“ ”政权。起义最后以 告终(结果)地位影响秦的灭亡巨鹿之战时间、双方结果、特点灭亡相关人物: 楚汉之争秦朝灭亡后, 、 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双方在 进行决战, 兵败自刎, 胜利。史称“楚汉之争”西汉建立时间: ;都城: ; 建立者: 史称“ ”休养生息政策西汉初的社会状况生产破坏,残破荒凉,百姓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土地荒芜。目的措施及作用1. 将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增加农业劳动力2. 轻徭薄赋,鼓励发展农业生
14、产稳定民心3. 对匈奴采取 政策作用: 影响文景之治统治者措施/原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免赋税和傜役;积极赈济灾民;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表现影响第三单元秦汉时期: 12.大一统王朝的巩固目的统治者措施政治背景西汉初,诸侯王与地方豪强地主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措施1. 采纳 的建议,实行“ ”,削弱诸侯王势力2. 建立 制度,代表朝廷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3. 实行郡国并行制;平定七国之乱影响经济兴修水利(六辅渠、白渠等)作用: 发明新播种工具: 作用: 统一铸造 ;作用: ;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对商人征收车船税思想文化背景西汉初,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
15、,社会上各种学说流行,人们思想不统一措施1. 接受 的建议, 使儒家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2. 影响措施军事/民族关系北击匈奴背景秦末汉初,匈奴南扰,经过文景之治强盛起来的稀罕开始反击匈奴。 战役时间大将结果大败匈奴。西汉控制了阴山以南、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派张骞出使西域影响第三单元秦汉时期: 13.东汉的兴衰新朝建立时间: 建立者: 东汉建立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 史称“ ”光武中兴措施/原因1.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2. 将荒地和山林给予农民耕种,并减轻田租;3. 减轻刑罚,赦免囚犯;4.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员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5. 允许少数民族内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