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表格式教案[核心素养](全册打包).rar

收藏

压缩包目录 预览区
  • 全部
    • 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表格式教案[核心素养]
      • 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核心素养]第六章《发展与合作》教案(表格式).docx--点击预览
      • [核心素养]1.1《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案(表格式)-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docx--点击预览
      • [核心素养]1.2《地球与地球仪》 课时1 教案(表格式)-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docx--点击预览
      • [核心素养]1.2《地球与地球仪》 课时2 教案(表格式)-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docx--点击预览
      • [核心素养]1.3《地球的运动》 课时1 教案(表格式)-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docx--点击预览
      • [核心素养]1.3《地球的运动》 课时2 教案(表格式)-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docx--点击预览
      • [核心素养]2.1《地图的阅读》教案(表格式)-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docx--点击预览
      • [核心素养]2.2《地形图的判读》教案(表格式)-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docx--点击预览
      • [核心素养]2.3《地图的选择和应用》教案(表格式)-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docx--点击预览
      • [核心素养]3.1《大洲和大洋》教案(表格式)-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docx--点击预览
      • [核心素养]3.2《世界的地形》教案(表格式)-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docx--点击预览
      • [核心素养]3.3《海陆的变迁》教案(表格式)-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docx--点击预览
      • [核心素养]4.1《多变的天气》教案(表格式)-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docx--点击预览
      • [核心素养]4.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表格式)-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docx--点击预览
      • [核心素养]4.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表格式)-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docx--点击预览
      • [核心素养]4.4《世界的气候》课时1 教案(表格式)-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docx--点击预览
      • [核心素养]4.4《世界的气候》课时2教案(表格式)-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docx--点击预览
      • [核心素养]5.1《人口与人种》课时1 教案(表格式)-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docx--点击预览
      • [核心素养]5.1《人口与人种》课时2 教案(表格式)-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docx--点击预览
      • [核心素养]5.2《城镇与乡村》教案(表格式)-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docx--点击预览
      • [核心素养]5.3《多样的文化》教案(表格式)-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docx--点击预览
跳过导航链接。
展开 精品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表格式教案核心素养全册打包.rar精品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表格式教案核心素养全册打包.rar
请点击导航文件预览
编号:797654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7.79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4-09-20
10
文币
资源描述:
教学课题 第六章 发展与合作 第六章 发展与合作教学内容不同国家发展水平差异 联系日益紧密的全球经济 不同国家发展水平差异 联系日益紧密的全球经济 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教学目标1.运用世界国家和地区人类发展指数图,认识主要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归纳其分布特征。(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运用资料对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了解两类国家经济往来形成的关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3.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地理实践力)4.结合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教学重点1.认识主要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归纳其分布特征。2.运用资料对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了解两类国家经济往来形成的关系。3.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教学辅助材料与手段多媒体课件读图分析法、合作学习法、案例分析、对比分析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一、播放视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引导学生说一说观看视频,说一说两类国家的差距。二、教学过程探究一:不同国家发展水平差异探究一:不同国家发展水平差异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家园,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1.不同国家发展存在发展差异的原因。问题引导:你知道不同国家发展出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1.互动交流:不同国家和地区,自然条件有优有劣,开发历史有早有晚,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2.对比不同国家发展差异读世界国家和地区人类发展指数(2020 年)图,说一说哪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哪些地区低?出示世界国家和人类发展指数图提示:人类发展指数是通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受教育程度和人均预期寿命三个指标综合计算的。人类发展指数取值范围为 0-1,值越高,表示发展水平越高。3.认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读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图,说一说发达国家有哪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布特点是?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差异对比(1)生活水平的差异出示英国与印度的真实情境图片,引2.读图分析+交流展示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非洲、南美洲警棍及发展水平低。3.读图归纳+展示交流:欧洲的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等,北美的美国、加拿大,亚洲的日本、韩国,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是主要的发达国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3.观察发现,总结归纳:(1)英国人均居民消费支出较高,家庭收入中只有少部分用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大部分用于娱乐、旅游、健身等其他需求;印度人均居民消费支出较低,家庭收入主要用于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导学生感受差异。(2)教育水平的差异(3)医疗水平的差异5.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特点。追问:两类国家形成的发展关系有哪些?列举案例:中非合作论坛是我国和非洲国家在“南南合作”范酶内的集体对话机制,旨在加强我国与非洲国家在新形势下的友好合作。探究二:联系日益紧密的全球经济探究二:联系日益紧密的全球经济1.经济全球化如今,国际联系越来越密切,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人们的联系更加密切,形成“地球村”。(2)对比差异:英国的中学和大学入学率较高,教育水平较高;印度的中学和大学入学率较低,教育水平较低。(3)英国医疗服务设施相对完善,医疗水平也较高;印度医疗服务设施较差,医疗水平较低。5.分析归纳:从世界范围看,大多数发达国家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一般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1.初步了解国际合作的密切,认识全球经济化。2.经济往来密切的必要性出示图片资金、技术、资源分布的不平衡。3.经济往来密切的促进条件(1)交通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古代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车马、舟船,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很不便利。随着飞机、高铁等现代化交通工具和互联网等通信技术的发展,国际联系越来越密切。出示交通发展,引导学生说一说:(2)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活动探究:活动探究:讨论中欧班列对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1)“渝新欧”班列是中欧班列的主要运输线路之一。该班列从重庆出发,终点是德国的杜伊斯堡,全长 11000多千米。阅读图,说一说“渝新欧”2.图文结合,归纳总结:全球自然资源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各国的资金、技术、市场条件也不一样,每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条件,也存在一些不足。3.互动交流:(1)集装箱运输可以实现零散货物的远距离高效安全运输。截至 2022年年底,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 13年位居世界第一。航空运输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人员和货物的输送。阿联首迪拜国际机场是亚洲、欧洲和非洲之间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2)例如,我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连续多年超过 30%,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大贡献者。2013 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佀议,加强与相关国家互联互通,增强经济合作。共建“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1)读图分析:班列经过的主要国家,并指出其中地跨两大洲的国家。(2)水陆联运是指水上的船舶和陆上的火车或汽车相衔接的运输方式。选择水陆联运时,需经过几次换装或换乘。(3)查阅资料,讨论中欧班列对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究三:国际合作探究三:国际合作1.全球经济发展离不开国际合作(1)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与其他国家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2)出示全球贸易总额图(2)与水陆联运相比,中欧班列在货物运输方面具有哪些优势?(提示:参考表,可以从运时、运量、运价、安全性等方面回答。)(3)归纳交流:中欧班列为沿线国家带来了新的商机和工作机遇,搭建了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新平台.带动了沿线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优化升级,促进了经贸合作与繁荣发展。为中国内陆多个省市构建起全新的对外开放产业格局。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繁荣。1.图文对话,归纳交流:。例如,一件复杂产品可能是由多个国家共同生产的。因此,一个国家要发展,就要同其他国家开展经济交流与贸易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2)随着国际经济合作的不断加深,国际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且频繁,国际贸易总额不断增加。2.全球环境治理需要国家合作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出现了一系列全球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3.国际合作组织出示重要国际组织4.中国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 21 世纪以来,中国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拓展阅读“地球村”地球那么大,为什么人们把它称为“地球村”呢?把地球比喻为一个村庄,强调2.合作交流:这些问题不是单个国家或少数几个国家可以解决的,需要人类携手共同应对。例如,蒙特利尔议定书是一项保护大气臭氧层的全球协议。该协议签订后,各缔约国逐渐淘汰导致臭氧层破坏的化学物质,臭氧层得到了恢复。3.说一说,对比重要国际组织的特征。4.搜集资料,说一说读一读,互动交流了全人类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状况。首先,全球经济和贸易、交通和通信的发展,使人们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些国家的政策和措施,都或多或少影响其他国家。其次,人类而临的气候变化、环境破坏、贫困等全球性挑战,需要国际合作才能解决。总之、“地球村”的称谓提醒我们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家园,要以合作和责任共担的精神,应对地球上的问题,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繁荣和可持续的世界。三、课堂小结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四、板书设计五、作业布置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六、教 学反 思1.本课内容较为零散,与实际接轨较多,在课堂需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资料搭建学习的平台。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展示,尽可能的参与课堂。3.引导学生会读图,会析图,会归纳。4.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国家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教学课题 第一章 第 1 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一章 第 1 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内容地球在宇宙中 人类的太空探索地球在宇宙中 人类的太空探索教学目标1.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观察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区域认知、综合思维)3.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4.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宇宙变化,了解深空奥秘。(地理实践力)教学重点1.观察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2.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观察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教学辅助材料与手段多媒体课件读图分析法、合作学习法、举例分析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一、播放视频地球所在的宇宙什么样引导学生说一说观看视频,并能说出通过视频简单了解到的宇宙环境二、教学过程探究一:地球在宇宙中探究一:地球在宇宙中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引导学生晴朗夜晚观察星空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每颗星星都是字宙中的一员。(2)展示宇宙的概念:现代天文学认1.观察发现+交流展示(1)说一说:晴朗的夜晚、我们仰望天空。可以看到很多星星。(2)说一说自己对宇宙的认识。为,宇宙是所有时间、空间和物质的总和,是我们这个物质世界的整体。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作“可观测宇宙”或“已知宇宙”,其半径约 137 亿光年。2.认识宇宙的主要成员(1)说一说:宇宙包含哪些成员呢?出示概念:星际空间物质统称为天体。补充人造天体: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星际探测器等。(2)宇宙成员介绍:星云,是稀薄的气体或尘埃构成的天体之一。它们的主要成份是氢,其次是氦,还含有一定比例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星云的密度小,体积和质量都很大。一个普通星云的半径一般在 10 光年以上,质量至少相当于上千个太阳。流星体是太阳系内,小至沙尘,大至巨砾,成为颗粒状的碎片。流星体进入地球(或其他行星)的大气层之后,在路径上发光并被看见的阶段则被称为流星。许多流星来自相同的方向,并在一段时间内相继出现,则称为流星雨。彗星是指进入太阳系内亮度和形状会随日距变化而变化的绕日运动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也是中国神话传说的扫帚星(星官名)。2.资料搜集+互动交流:(1)宇宙成员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等。属于自然天体。(2)资料展示:恒星是由发光等离子体主要是氢、氦和微量的较重元素构成的巨型球体。天气晴好的晚上,夜幕中总镶嵌着无数的光点,这其中除了少数行星,其它的绝大多数都是恒星。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运转的天体。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一般来说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且近似于圆球形状,太阳系内肉眼可见的 5 颗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早在史前就已经被人类发现了。16 世纪,日心说取代了地心说,人类了解到地球本身也是一颗行星。哈雷彗星 76 年绕太阳一圈。3.认识天体系统(1)图文结合出示概念: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2)认识银河系:银河系是由太阳和众多恒星组成的庞大恒星系统。在银河系中,有 1 000 亿颗以上的恒星;银河系的直径约 10 万光年;太阳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约 2.6 万光年。(3)引导学生找一找: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4)引导学生说一说对地月系的认识。(5)归纳总结:观察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转折:宇宙很大,但地球是我们目前所知适宜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4.活动探究:地球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1)读图表,比较地球与金星、火星3.观察发现+科学认知(1)图文结合,科学认识天体系统。(2)说一说自己了解的太阳系: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行星际物质等构成。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质量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 99.86%。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距离约为 1.5 亿千米(3)读图认知并归纳分类:(4)资料分享:地球和月球组成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围绕地球运动。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地距离约为 38.4 万千米(5)图示归纳:4.合作探究:(1)分析归纳:人类生存条件:的表面平均温度,简要说明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条件。(2)读图表,比较地球与金星、火星的质量与体积,简要说明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大气条件。(3)归纳总结:地球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资料拓展:在木星的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土星的土卫六、海王星的海卫一上面,都存在大量的水资源,这些天体上面的水资源可能比地球上面的水资源还要多,不过这些天体从宇宙中看上去却没有一点水资源,这是怎么回事呢?探究二:人类的太空探索探究二:人类的太空探索人类自古就有飞天梦,一直在尝试探索太空的奥秘。1.了解人类太空探索进展1957 年 10 月 4 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 1 号”升空飞行。“斯普特尼克 1 号”在轨运行了 92 天,绕地球飞行约 1400 圈,运适宜温度;存在液态水的分布原因: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适当(2)分析归纳:人类生存条件存在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厚度、成分)原因: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3)记录整理。其实这是因为这些天体距离太阳非常遥远,表面的水资源都结冰了,有的天体表面被厚厚的冰层覆盖,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木卫二和木卫四。1.互动交流:1961 年 4 月 12 日苏联发射世界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 1 号。苏联宇航员尤转了六千万公里,最后于1958 年 1 月 4日脱离轨道坠入大气层烧毁,从此宣告人类航天时代的到来。1969 年 7 月 20 日,美国阿波罗 11号飞船安全降落到月球,两位人类成员第一次踏足另一颗星球的表面。他们在月球迈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文明迈出的一大步。引导学生绘制时间轴,了解世界太空发展史:2.我国太空探索成就我国的太空探索是从哪一年开始的?我国的太空探索取得怎样的成就?展示图片并引导学生进行解说,从而认识我国探空探索的成就。(1)东方红一号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2)补充: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乘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10月 16 日,在完成 21 小时 23 分的太空里加加林少校乘东方 1 号在绕地球飞行一圈,用时 108 分钟。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上天的航天员。1977 年,美国“旅行者号”空间探测发射成功。1990 年 4 月 24 日成功发射,位于地球的大气层之上的光学望远镜。1997 年,人类第一台火星车“旅居者号”登陆火星。2010 年国际空间站正式成立画一画:2.互动交流:(1)1970 年 4 月 24 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1 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在太空昼夜不停地向全球播放“东方红”乐曲和遥测信号,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已进入宇宙空间。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2)2003 年 10 月 15 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中国第一次实现载人航天。从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3 个能够独飞行后,在内蒙古中部返回着陆。(3)嫦娥一号是中国探月计划中的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2007 年 10 月 24 日,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09 年 3 月 1 日,嫦娥一号完成使命,撞击月球表面预定地点。(4)“中国天眼”的学名是 500 米口径射电望远镜。不同于常见的通过可见光进行观测的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通过接收宇宙中不可见的无线电波来“观测”宇宙。射电天文学的推动人类认识宇宙起源、生命起源。(4)引导学生搜集我国航天发展系列。3.分析太空探索的意义播放视频中央电视台列举对太空探索的意义。补充拓展:(1)人类能更好地保护地球家园。(2)彰显国力,提高民族自信4.思考探究:航天员在月球上面临哪些困难?未来我国将有航天员登上月球。月球的自然环境和地球有很大不同。月球的重为具有地球的 1/6,航天员需要克服低重为对身体的形响。月球大气十分稀薄。大空辐射面,易对航天员的身体造成辐射伤害。航天员还要面对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3)2022 年 12 月 3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成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中国空间站(天宫空间站)建成。2024年 4 月 25 日,国旗随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搭载进入中国空间站,由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了太空传递和在轨展示。4 月 26 日,神舟十八号 3 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2024 年4 月 28 日,神十七、神十八乘组进行交接仪式,移交中国空间站的钥匙。(4)展示交流3.观看视频,并进行总结:(1)太空探索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2)促进新资源的开发(3)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并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4)大空探索也体现了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4.思考分析:(1)低重对身体的影响(2)空气稀薄,缺氧,太阳辐射强。则烈的温度变化(面向太阳 100,背向太阳170),以及没有水、氧气、食物、能源等生存必需资源的困难。(3)日温差巨大。(4)没有水、氧气、食物、能源等物资。三、课堂小结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四、板书设计五、作业布置教材课后作业六、教 学反 思1.布置学生多进行课前的资料搜集,让学生在自主搜集的材料中对地球的宇宙环境有初步的认知。2.课堂以生为本,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会展示搜集资料的核心,在展示中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3.适当的点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观的培养。4.当堂内容当堂学透,用多种评价方式落实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教学课题 第一章 第 2 节 地球与地球仪(课时 1)第一章 第 2 节 地球与地球仪(课时 1)教学内容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教学目标1.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2.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构造,并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地理实践力)3.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领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人地协调观)教学重点1.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2.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领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教学辅助材料与手段多媒体课件读图分析法、合作学习法、举例分析、动手实践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古文明怎么想象地球的形状引导学生说一说所观所察。观看视频,并能简单说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二、教学过程探究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探究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一)认识地球的形状1.太空看地球互动: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人类一直以来就知道地球是个球体吗?2.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1)人类的活动范围逐步扩大,人类1.互动交流:地球是一个球体。2.互动交流+整理归纳:(1)从时间角度展示人类认识地球的认知水平也逐步提高,对地球形状的认识逐步趋于科学。(2)臆想阶段:古代人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去认识地球的形状。拓展视野:古与今的“天圆地方”北京四合院、天坛、铜钱等(3)观察推测:后来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补充:亚里士多德,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4)观察推测:麦哲伦环球航行。拓展追问:这次环球航行的路线是什么?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故事,给你怎样的启发?(5)科学认知: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补充:加加林第一个进入太空看到地球全貌的人。1961 年 4 月 12 日加的过程:臆想阶段推测阶段验证阶段目睹阶段。(2)图文解说:“盖天说”: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古代印度人则认为大地是一个圆盾,由三头大象驮着,站在乌龟背上,大龟跨在眼镜蛇身上。说一说,联系生活想一想。(3)交流: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月面出现的地影是圆形的,给出了地球是球形的第一个科学证据。(4)1519-1522 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结束了人们关于“地方”与“地圆”的争论。合作交流: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南美洲南端-太平洋-菲律宾-印度洋-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西班牙(5)说一说:20 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可以从太空观察地球。(6)畅所欲言:我们要学习先辈们加林乘坐东方 1 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6)学习感悟丨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过程3.证实球体的生活实例观察发现:生活中哪些现象能证实地球是球体?实例(1)海边观船实例(2):观看月食实例(3):登高望远转折:地球是像篮球一样的正球体吗?(二)量算地球的大小现在人们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不仅确证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了地球的大小。1.地球到底有多大?地球的大小应该如何描述?结合课本和多媒体标出地球的半径、周长和表面积等。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地球是一个两级那样以严谨、执著的态度对待科学,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我们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善于发现和掌握真理。3.观察总结:实例(1)海边观船在海边看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实例(2):观看月食 当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地球在中间,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的阴影边缘总是弧形的。实例(3):登高望远 站的越高,看的越远。还有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标画对比+归纳总结2.对比计算:(1)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活动探究:感受地球大小(1)用你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感受地球的大小。(2)用大阳和月亮作比较,感受地球的大小。探究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探究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一)认识地球仪地球这么大,怎么让我们更方便的研究呢?1.展示地球仪补充:地球仪的作用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上一些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2.地球仪上的重要点和线示意引导学生找出地球仪上的线和点。纬线:连接南北两极的线。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二)制作简易地球仪实践活动出示图片:你制作过这样的地球仪吗?(2)1.说出对地球仪的认识地球大大了,为了便于看到它的全貌,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2.认识地球仪的构造和量地轴:地球自转轴,是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地球上的最北点。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地球上的最南点。按以下步骤制作地球仪(材料: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对比展示:做一做,比一比:1.如图 1.5 中所示,在乒乓球的中部用红笔画上一个圆圈,作为赤道;在 a、b 两点各钻一个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相等。2.把铁丝弯成图中所示的形状,注意倾斜的铁丝要与水平面成 66.5角,同时所弯的半圆要比乒乓球略大一些。3.把乒乓球用倾斜的铁丝穿起来。4.在图中的倾斜铁丝两头,即 ab处,用胶布裹几圈,这样可把乒乓球固定在倾斜铁丝的中间,同时可以自由转动。5.在图中c部位,包上一些橡皮泥,使做好的小地球仪不会翻倒。三、课堂小结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四、板书设计五、作业布置教材课后作业六、教 学反 思1.提供充足的资料引导学生去发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并逐步渗透人类发现一种真理的艰难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不畏艰难的精神。2.课堂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表达所学、所见,并适当的进行总结归纳,提升知识学习的系统性。3.鼓励学生记录笔记,发现问题。4.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参与意识。教学课题 第一章 第 2 节 地球与地球仪(课时 2)第一章 第 2 节 地球与地球仪(课时 2)教学内容经线与经度 纬线与纬度 利用经纬网定位经线与经度 纬线与纬度 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目标1.运用地球仪识别经线并归纳其特点,掌握经度的分布规律,认识东西半球划分的依据。(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运用地球仪识别纬线并归纳其特点,掌握纬度的分布规律,认识南北半球和高中低纬度的划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3.利用经度和纬度描述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和相对方向。(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4.学会利用经纬网定位,举例说明经纬网在实际生产、生活的应用。(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教学重点1.掌握经度的分布规律,认识东西半球划分的依据。2.掌握纬度的分布规律,认识南北半球和高中低纬度的划分。3.利用经度和纬度描述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和相对方向。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1.掌握经度的分布规律,认识东西半球划分的依据。2.掌握纬度的分布规律,认识南北半球和高中低纬度的划分。3.利用经度和纬度描述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和相对方向。教学辅助材料与手段多媒体课件读图分析法、合作学习法、对比分析、表格梳理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展示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引导学生说一说北斗在日常生活中得应用。追问:你知道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精准定位的吗?转折:今天我们就帮助同学们认识导航定位的基本原理。互动交流:发表自己的所知所见。二、教学过程探究一:经线和经度探究一:经线和经度(一)认识地球的经线1.互动交流:(1)经线的定义:提问:什么是经线?经线具有怎样的特点?拓展:我国古代用代表北方,用“午”代表南方,子午线意为南北线。(2)认识经线的特点:引导学生从经线的形状、指示方向、长度等方面观察地球仪,并完成表格。(二)探究经度的划分1.说一说经度划分的起始线。出示经线展示图:2.分析经度划分的规律(1)面对 0经线:0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向东逐渐增大至 180。0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向西逐渐增大至 180。温馨提示:60E 读作“东经 60”(2)面对 180经线:在地球仅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叫经线,也叫子午线。(2)观察记录+交流展示观察手中的地球仪,合作完成。1.找一找,说一说:0经线被称为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线。拓展认识本初子午线:国际上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称为 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2.读图分析:观察图中经度的变化特点,并用箭头表示:(2)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根据经度变化的规律,说一说180经线以西和以东分别是东经还是西经?180经线有几条?有符号吗?3.观察构成一个经线圈的两条经线的经度的关系练一练:说出与下列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30E、0、120W?(三)确定东西半球的划分1.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任意一个经线圈,可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找出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圈。2.方法技巧:东西半球划分180经线西侧的东经;180经线东侧的西经;东经 180和西经 180重合为一条经线,通常把它成 180经线。经线 0、180是没有符号的。3.观察发现,总结归纳任何两条相对应的经线(度数之和为180;一条经线在西经,另一条在东经),都组成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练习达标:150W,180、60E(三)动手演示:1.一般以 20W 和 160E 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2.总结归纳:(1)东经度:0-90E-180(2)西经度:180-90W-0(3)东半球:20W-0-160E(4)西半球:160E-180-20W技巧点拨:“小小为东,大大为西”其他区域看经度”经度小于 20的区域都属于东半球;经度大于 160的区域都属于西半球;其他地区,东经度就是东半球;西经度就是西半球。技巧点拨2: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东西半球:拓展视野:在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有个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该标志为一条宽十儿厘来、长十多米的铜线。前去参观的人们都会脚跨本初子午线,拍下“一只脚在东半球,另一只脚在西半球”的照片。为什么他们会“一人跨东西两个半球”?东西半球是以哪个经线圈划分的?划分东西半球有两种方法。通常以“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可是这样的划分方法把欧洲、非洲一些国家的版图划分在东西两个半球。因此产生了以 20W 与 160E 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的方法。探究二:纬线和纬度探究二:纬线和纬度(一)认识地球的纬线1.什么是纬线?纬线具有怎样的特点?拓展:赤道纪念碑位于厄瓜多尔首都材料阅读+思考总结:说一说:为什么人们习惯用 20W 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一)读图交流:1.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并且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读取纬线的定义:地球仪上,垂直于地轴,同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基多。碑顶是地球仪,安放的方向是南极朝南,北极朝北。地球仪的中腰有一条十分清晰的白线,代表赤道线。从这里可把地球划分成南北两个完全相等的半球。2.借助地球仪,说一说纬线有什么特点?(二)探究纬度的划分1.说一说纬度划分的起始线。赤道的纬度为 0,是纬度的起始线。方法技巧:纬度的划分0纬线只有一条,无符号。其他纬线有两条,符号相反。纬度辨别规律:北纬向北增大,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南纬向南增大,向南增大的为南纬。(三)确定南北半球的划分出示南北半球划分图:点拨:北纬位于北半球。2.观察发现:(二)观察交流+归纳总结:1.纬度划分规律:赤道以北为北纬,度数向北增大到90,符号为“N”。赤道以南为南纬,度数向南增大到90,符号为“S”。(三)观察发现:分界线:赤道(0纬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南纬位于南半球。(四)高中低纬度的划分展示动态图: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交流互动:对比归纳(一):经线与纬线的区别探究三:利用经纬网定位探究三:利用经纬网定位(一)怎样定位?鼓励学生从航船或者座位中想象,找到相似的规律。如果船只遇到事故,怎么报告位置啊?能否像在电影院里一样,说在几排几号呢?(二)利用经纬网定位1.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通常,我们会利用经纬网定位。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位置,可以用相交于该点的经线和纬线确定,用经纬度表示。2.书写经纬度(四)读图标画: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和特殊纬线: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自主梳理+合作交流:思考交流:说说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找一找:历史上著名的“泰坦尼克号”失事地点的经纬度位置为 41.73N、49.95W。请在图中找一找。2.理解规律+读图认图(1)在如上经纬网图中,区别经纬3.练习应用:(1)请写出图中 ABC 三点的经纬度。温馨提示:地理坐标书写方法:先写纬度,再写经度先写数值(加),后写符号(2)请在下列经纬网图中查阅图中的经纬度代表哪个城市?(3)2021 年第 18 号台风“圆规”于 10月 8 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其中心位于 13.8N、131.4E。10 月 13日“圆规”在 19.2N、110.4E 登陆。请你在地球仪上大致标出合风“圆规”的生成位置和登陆位置。4.判别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位于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位于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方向。线的口诀是“横纬竖经”。(2)横线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标N;向南增大为南纬,标 S。(3)纵线度数向东增大为东经,标E;向西增大为西经,标 W。3.读图展示:A:(40N,40W)B:(0,20E)C:(60N,60E)(2)(3)找一找,标一标:思考:台风“圆规”的移动方向是怎样的?4.理解规律+练习应用:练一练:观察图中的点的相对位置:(1)A 在 B 的什么方向?(2)A 在 D 的什么方向?(3)B 在 C 的什么方向?5.判别半球和高中低纬度1.南北半球的判断规则:北纬位于北半球,南纬位于南半球。2.东西半球的判断规则:6.想一想:现实中有哪些场景或者事件需要用到经纬网的知识?5.实践应用:练一练:观察图中的点的相对位置:(1)位于北半球的是 ;位于南半球的是 ;(2)位于东半球的是 ;位于西半球的是 ;6.说一说三、课堂小结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四、板书设计五、作业布置教材课后作业六、教 学反 思1.课堂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地球仪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2.给学生搭建适度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理解和思考。3.善于用表格进行归纳和总结。4.课堂利用多种方式,放慢课堂速度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学习的习惯。5.设置适度的练习帮助学生对原理性的东西进行巩固。教学课题 第一章 第 3 节 地球的运动(课时 1)第一章 第 3 节 地球的运动(课时 1)教学内容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自转中心。(地理实践力)2.说出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自然现象,并能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现象的原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3.列举与地球自转相关的生活实例。(人地协调观)4.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过程中领悟科学家们追逐真理的精神。(人地协调观)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自转中心。2.说出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自然现象,并能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现象的原因。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说出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自然现象,并能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现象的原因。教学辅助材料与手段多媒体课件读图分析法、演示实验、合作学习法、举例分析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看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提问:通过观察是天动还是地动?观看视频,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二、教学过程探究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探究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一)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过程1.地心说 我们看到的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这究竟是天在转还是地在转?天转”似乎更符合人类的直觉。古人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日月星辰围绕地球运动,这是曾在欧洲长期盛行的“地1.互动交流:;利用图片了解地心说。整个宇宙是一个多层水晶球,地球位于水晶球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在各自心说”的观点。2.日心说 16 世纪中叶,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多年的观测研究,发表了天体运行论他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不断围绕大阳公转。哥白尼的“日心说”被当时的统治者视为异端邪说。直到后来,伽利略使用天文望远镜发现了支持“日心说”的天文现象,日心说”才逐渐被关注。如今。地球自转与围绕大阳公转已经成为大众熟知的科学常识。(二)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1.阅读课本,并观看动画,完成表格2.小组合作演示提出要求:正确摆放地球仪,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自西向东(面对地球仪自左向右)转动地球仪。观察发现:正确转动地球仪的同时,先后将地球仪的北极和南极对着自己,观察地球仪的转动方向呈逆时针还是轨道上绕地球旋转。2.认识日心说:互动展示:当然,我们今天已经更清楚地认识到,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1.观察发现,记录整理:2.小组合作学习:观察记录:自西向东,北逆南顺。3.想一想,说一说:北半球水流旋涡顺时针转动?请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3.链接生活: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地球的自转呢?(三)探究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现象一、昼夜更替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白昼和黑夜之分?(2)地球上的昼夜更替是怎样产生的?(3)对比区分昼夜现象和昼夜更替。(4)点拨:引导学生认识晨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追问:怎样区分晨线和昏线?(5)活动演示演示要求:在暗室里,用手电筒或者蜡烛等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自西向东,缓慢波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一天中,人们的作息时间与地球自转的关系.的方向都是逆时针,南半球水流旋涡的方向都是顺时针,方向不同是因为地球自转造
展开阅读全文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表格式教案[核心素养](全册打包).rar》由用户(QXX)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关 键 词:
精品 地理 核心素养 新人 教版七 年级 上册 地舆 表格 教案 核心 素养 打包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表格式教案[核心素养](全册打包).rar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976543.html
QXX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