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4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核心素养)教案.docx

  • 上传人(卖家):alice
  • 文档编号:7976326
  • 上传时间:2024-09-20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69.3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4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核心素养)教案.docx》由用户(alice)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科学 2024 新苏教版 一年级 上册 核心 素养 教案 下载 _一年级上册(2024新)_苏教版(2024)_科学_小学
    资源描述:

    1、新教材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核心素养教案第一单元 走进科学第1课 小小科学家一、教学目标科学观念 知道科学家是探索自然奥秘、发现新知识的人。 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研究方法,如观察、比较等。科学思维 能对科学家的探索行为进行简单的分析与归纳。 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关于自然现象的问题。探究实践 参与简单的观察自然现象的活动,如观察校园里的花草树木。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态度责任 激发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 培养对周围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让学生理解科学家的工作和意义。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活动。难点 培养学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初步形成对科学探索的向

    2、往态度。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3 分钟)1. 展示一些著名科学家的图片(如牛顿、爱因斯坦等),提问学生是否认识这些人。2. 引出 “科学家” 的概念,告诉学生这些人都是伟大的科学家,他们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二)新授(15 分钟)1. 科学家的工作(5 分钟) 讲述科学家牛顿在苹果树下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 提问学生牛顿是如何发现万有引力的(引导学生说出是通过观察)。 总结科学家的工作就是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等方法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2. 科学研究方法(5 分钟) 带领学生到教室外的校园一角,观察花草树木。 指导学生观察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

    3、回到教室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引出观察、比较等科学研究方法。3. 认识更多科学家(5 分钟) 通过多媒体展示其他科学家(如达尔文、居里夫人等)的图片和他们的主要成就。 让学生说说这些科学家分别做了什么伟大的事情。(三)活动与练习(15 分钟)1. 小组讨论(5 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 “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科学来解释”。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2. 模拟科学家(10 分钟) 再次到校园里,让学生选择一种自然物体(如一块石头、一朵花等)进行观察。 要求学生像科学家一样,仔细观察并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可以用简单的图画或者文字。(四)总结(5 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

    4、括科学家的工作、科学研究方法等。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索自然的奥秘。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观察活动等环节的参与度和表现,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科学思维,以便在后续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第2课 小小工程师一、教学目标科学观念 了解工程师是通过设计和建造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知道一些简单工程产品的功能和用途。科学思维 能够分析简单工程产品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尝试从工程师的角度思考如何改进简单物品。探究实践 参与简单的工程设计与制作活动,如搭建纸房子。 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如剪刀、胶水等)辅助制作。态度责任 培养对工

    5、程师职业的敬佩和向往。 树立利用工程技术改善生活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让学生理解工程师的工作特点和意义。 引导学生成功完成简单的工程设计与制作。难点 使学生能够分析工程产品中的设计原理。 激发学生在工程活动中的创新思维。三、教学方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3 - 5 分钟)1. 展示一些工程产品的图片,如高楼大厦、桥梁、汽车等。2. 提问学生这些物品是怎么被制造出来的,引出工程师的概念。(二)新授(15 - 20 分钟)1. 工程师的工作(5 - 7 分钟) 讲解工程师的工作是设计和建造各种对人们生活有用的东西。 以桥梁工程师为例,讲述他们在设计桥梁时需要考

    6、虑的因素,如承重、跨度等。2. 简单工程产品分析(5 - 7 分钟) 展示一个简单的纸质物品,如纸盒子,分析其结构和功能。 引导学生观察盒子的形状、各个面是如何连接的,以及它可以用来装东西的功能。3. 工程设计活动介绍(5 - 6 分钟) 宣布本节课的工程设计活动 设计并制作一个纸房子。 讲解制作过程中可以使用的工具(剪刀、胶水等)和材料(各种纸张)。(三)活动与练习(15 - 20 分钟)1. 小组设计(5 - 7 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纸房子的设计方案,包括房子的形状、大小、门窗的位置等。2. 制作纸房子(8 - 10 分钟) 各小组根据设计方案开始制作纸房子,教师巡视

    7、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使用工具。3. 展示与分享(3 - 5 分钟)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制作的纸房子,介绍设计思路和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四)总结(5 - 7 分钟)1. 回顾工程师的工作和本节课的工程设计活动。2. 强调工程设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挥自己的创意和设计才能。五、教学反思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设计制作等环节的表现,分析学生对工程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第3课 上好科学课一、教学目标科学观念 知道科学课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方法来学习。 了解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科学思维 能够根据科学课的要求,对学习行为

    8、进行简单的规划。 学会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归类。探究实践 参与简单的科学观察活动,如观察小动物的行为。 掌握使用简单工具(如放大镜)进行观察的方法,并进行记录。态度责任 培养对科学课的认真态度和学习热情。 养成遵守科学课规则、爱护实验器材的好习惯。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让学生明确科学课的学习规则和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工具进行观察和记录。难点 使学生能在观察中保持专注和认真的态度。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的习惯。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示范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3 - 5 分钟)1. 提问学生之前的科学课学习感受,引出如何上好科学课的话题。2. 告诉学生这节课要学习上好科

    9、学课的方法。(二)新授(15 - 20 分钟)1. 科学课的规则(5 - 7 分钟) 讲解科学课的规则,如保持安静、认真听讲、按要求操作等。 强调遵守规则对于学习科学的重要性。2. 科学观察的方法(5 - 7 分钟) 教师示范使用放大镜观察一片树叶,展示正确的观察方法(如从不同角度观察、注意细节等)。 讲解观察时要注意的事项,如不能破坏观察对象等。3. 记录的方法(5 - 6 分钟) 展示简单的观察记录表格,介绍如何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用简单的图画、符号或文字)。 让学生明白记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和分析观察结果。(三)活动与练习(15 - 20 分钟)1. 观察活动(8 - 10 分钟)

    10、组织学生到校园里观察蚂蚁的活动。 要求学生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2. 交流与分享(5 - 10 分钟) 回到教室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记录。 教师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蚂蚁行为进行简单的归类和分析。(四)总结(5 - 7 分钟)1. 回顾科学课的规则、观察方法和记录方法。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科学课中认真遵守规则,积极探索。五、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在观察活动中的参与度、记录的完整性以及对规则的遵守情况进行反思,思考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如何让学生更好地遵守科学课的规则?如何在科学课上培养学生的认真态度?推荐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的科学观察活动第二单

    11、元 用感官观察第4课 认识感官一、教学目标科学观念 知道人有眼、耳、鼻、舌、皮肤等主要感官。 了解每种感官的主要功能,比如眼睛看、耳朵听等。科学思维 能通过简单的活动分析不同感官在感知事物中的作用。 学会简单比较不同感官获取信息的差异。探究实践 参与利用不同感官进行感知的探究活动,如用眼观察物体颜色、用鼻闻气味等。 尝试运用多种感官综合认识事物。态度责任 培养爱护自己感官的意识。 激发对探索人体奥秘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让学生认识并说出人体的主要感官及其功能。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感官感知事物。难点 使学生理解多种感官综合运用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主动运用科学思维分析感官作用的能力。三、教

    12、学方法实验法、体验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3 - 5 分钟)1. 播放一段包含多种声音、画面、气味等元素的视频(如热闹的集市场景)。2. 提问学生在视频中都感受到了什么,引出感官的话题。(二)新授(15 - 20 分钟)1. 认识感官(5 - 7 分钟) 让学生摸摸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皮肤,逐一介绍这些感官。 讲解每种感官的主要作用,如眼睛可以看到美丽的颜色和形状,耳朵能听到各种声音等。2. 感官体验活动一:看(3 - 5 分钟) 展示一些颜色鲜艳、形状不同的物品(如积木、彩纸等)。 让学生只用眼睛观察,描述看到的物品的颜色、形状等特征。3. 感官体验活动二:听(3 - 5

    13、 分钟) 播放一些不同的声音(如动物叫声、乐器声等)。 让学生闭上眼睛,只用耳朵听,猜猜是什么声音。4. 感官体验活动三:闻和尝(3 - 5 分钟) 准备一些有气味的物品(如橘子皮、醋等),让学生闻一闻,说说闻到的气味。 再准备一些可食用且味道不同的物品(如糖、盐等),让学生尝一尝(注意卫生),描述味道。(三)活动与练习(15 - 20 分钟)1. 综合感官体验(8 - 10 分钟) 拿出一个神秘盒子,里面装着一个水果。 让学生依次运用多种感官(看、闻、摸等)来猜测盒子里装的是什么水果。2. 小组讨论(5 - 10 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在生活中哪些活动需要用到多种感官。 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

    14、结果。(四)总结(5 - 7 分钟)1. 回顾人体的主要感官及其功能。2. 强调爱护感官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感官去探索世界。五、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在各个体验活动中的参与度、对感官功能的理解程度以及小组讨论的情况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感官、运用感官,进一步改进教学。第5课 借助工具观察一、教学目标科学观念 知道使用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细致、更准确地观察事物。 认识一些常见的观察工具,如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科学思维 能够对比使用工具和不使用工具观察的结果,分析工具的作用。 学会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观察工具。探究实践 参与借助不同工具进行观察的实践活动,如用放大镜

    15、观察昆虫等。 掌握使用常见观察工具的基本方法。态度责任 培养对使用工具进行科学观察的兴趣。 树立爱护观察工具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让学生认识常见观察工具及其作用。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使用工具进行观察。难点 使学生理解工具能拓展我们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正确使用工具的能力。三、教学方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3 - 5 分钟)1. 展示一张非常小的昆虫图片,让学生说说直接用眼睛看能看到哪些细节,再提问如何能看得更清楚,引出借助工具观察的话题。(二)新授(15 - 20 分钟)1. 认识常见观察工具(5 - 7 分钟) 依次展示放大镜、望远镜

    16、、显微镜的实物或图片。 讲解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让我们看清微小的细节;望远镜可以让我们看清远处的物体;显微镜可以观察到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等。2.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4 - 6 分钟) 教师示范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如手持放大镜,将放大镜靠近物体并调整距离直到看清楚等。 让学生跟着练习使用放大镜观察一张写有小字的纸条。3. 工具对观察的帮助(4 - 7 分钟) 让学生直接观察一片树叶的纹理,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对比两次观察的结果。 引导学生说出使用工具后观察到了更多的细节,理解工具对观察的重要性。(三)活动与练习(15 - 20 分钟)1. 小组观察活动(8 - 10 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

    17、给每个小组一个放大镜和一些小物品(如小石子、小昆虫模型等)。 让小组学生合作使用放大镜观察物品,并记录下观察到的新特征。2. 分享与交流(5 - 10 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使用放大镜观察的发现。 讨论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人使用观察工具以及使用的是什么工具。(四)总结(5 - 7 分钟)1. 回顾常见观察工具及其作用和使用方法。2. 强调借助工具观察可以让我们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鼓励学生在今后的观察中合理使用工具。五、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在使用工具观察过程中的操作熟练程度、对工具作用的理解以及小组活动的表现等方面进行反思,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更好地培养学生借助工具观察的能力。第6课 感官

    18、总动员一、教学目标科学观念 明确多种感官协同工作能更全面、准确地认识事物。 理解不同感官在感知事物过程中相互补充的关系。科学思维 能够分析在特定观察活动中不同感官所起到的作用。 尝试设计利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的方案。探究实践 参与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的探究活动,如辨别水果等。 提高综合运用感官的能力。态度责任 培养认真观察、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 树立珍惜和爱护自己感官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让学生体会多种感官协同工作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感官。难点 使学生能主动设计并实施利用多种感官的观察活动。 培养学生在综合运用感官过程中的科学思维。三、教学方法实验法、体验法、讨论法四、

    19、教学过程(一)导入(3 - 5 分钟)1. 展示一个神秘的布袋,里面装着不同的物品。请一位学生上来,只用一种感官(如只用手摸)猜测里面的物品,很难猜出,从而引出需要多种感官协同工作的话题。(二)新授(15 - 20 分钟)1. 多种感官协同的重要性(5 - 7 分钟) 教师拿出一个水果(如苹果),请学生分别只用眼睛看、只用鼻子闻、只用手摸、只用嘴巴尝来描述这个水果,都存在局限性。 然后让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来描述,引导学生发现多种感官协同能更全面地认识事物。2. 感官总动员活动(5 - 7 分钟) 准备一些不同的物品(如玩具、水果等)。 将学生分组,让他们依次运用多种感官对这些物品进行观察和描

    20、述。3. 案例分析(3 - 6 分钟) 讲述一个在生活中(如在厨房辨别调料)需要多种感官协同工作的例子。 让学生分析在这个例子中不同感官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三)活动与练习(15 - 20 分钟)1. 设计观察活动(8 - 10 分钟)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感官的观察活动(如观察校园里的一棵树),并写出观察方案。 包括需要用到哪些感官,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感官。2. 实施观察活动(5 - 10 分钟) 各小组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到校园里或在教室周围进行观察活动。 回来后分享观察结果和在活动中的感受。(四)总结(5 - 7 分钟)1. 回顾多种感官协同工作的重要性和在活动中的体

    21、会。2. 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运用多种感官去认识和探索世界,同时要爱护自己的感官。五、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对多种感官协同工作的理解以及设计和实施观察活动的情况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感官,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第三单元 用大脑思考第7课 事实与猜想一、教学目标科学观念 知道事实是通过观察、测量等直接获得的信息,猜想是基于已有经验的推测。 理解事实与猜想在科学探究中的不同作用。科学思维 能够区分事实与猜想,在具体情境中辨别两者。 学会根据事实进行合理的猜想。探究实践 参与简单的观察活动来获取事实,并基于事实进行猜想。 培养通过验证来判断猜想是否正确的意识。态度

    22、责任 培养尊重事实、勇于验证猜想的科学态度。 激发对科学探究中探索未知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让学生明确事实与猜想的概念。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区分事实与猜想。难点 使学生能根据事实进行有逻辑的猜想。 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猜想与验证。三、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3 - 5 分钟)1. 展示一个封闭的盒子,摇晃盒子发出声音,让学生猜猜盒子里可能是什么,引出猜想的话题,然后打开盒子,里面是一些小石子,这就是事实,从而导入新课。(二)新授(15 - 20 分钟)1. 认识事实与猜想(5 - 7 分钟) 举例说明事实,如 “今天的天空是蓝色的”,这是我们直接看到的。

    23、再举例说明猜想,如 “我猜想盒子里可能是糖果”,这是没有看到盒子里面东西时的推测。 让学生说说对事实和猜想的理解。2. 区分事实与猜想的活动(5 - 7 分钟) 给出一些描述,如 “我觉得太阳从西边升起”“桌子上有一本书” 等。 让学生判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猜想,并说明理由。3. 从事实到猜想(3 - 6 分钟) 展示一杯水,让学生观察水的一些特征(如无色透明等),这是事实。 然后让学生猜想如果把盐放入水中会怎样,引导学生基于水的特征等事实进行猜想。(三)活动与练习(15 - 20 分钟)1. 观察活动与猜想(8 - 10 分钟) 让学生观察一种植物(如绿萝)的叶子,描述叶子的颜色、形状等事实

    24、。 接着让学生猜想这种植物在黑暗环境中生长会怎样。2. 验证猜想(5 - 10 分钟) 对于刚才关于植物在黑暗环境中生长的猜想,引导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如把植物放在黑暗的箱子里观察一段时间)来验证。 强调验证猜想的重要性。(四)总结(5 - 7 分钟)1. 回顾事实与猜想的定义和区别。2. 强调在科学探究中要基于事实进行猜想,并且要勇于验证猜想。五、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在区分事实与猜想、进行猜想以及对验证猜想的理解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反思,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思维和态度。第8课 从猜想到验证一、教学目标科学观念 理解猜想需要通过验证才能确定其正确性。 认识到验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实验、观察

    25、等。科学思维 能够根据猜想设计简单的验证方案。 学会根据验证结果修正自己的猜想。探究实践 积极参与从猜想到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熟练掌握简单验证实验的操作方法。态度责任 培养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引导学生设计并实施验证猜想的方案。 让学生明白验证在科学探究中的关键作用。难点 使学生能够根据验证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思考。 培养学生在验证过程中保持科学思维的能力。三、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3 - 5 分钟)1. 回顾上节课关于事实与猜想的内容,提出一个新的猜想,比如 “所有的物体在水中都会下沉”。2. 询问

    26、学生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引出需要进行验证的话题。(二)新授(15 - 20 分钟)1. 验证方法介绍(5 - 7 分钟) 讲解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猜想,比如对于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猜想,可以准备各种不同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 还可以通过进一步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来验证,比如观察船在水中的情况。2. 设计验证方案(5 - 7 分钟) 以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为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设计验证方案,包括选择哪些物体进行实验等。 各小组分享设计的方案。3. 演示实验(3 - 6 分钟) 教师选取一些物体(如木块、铁块、塑料泡沫等)进行在水中沉浮的演示实验。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三)活动与练习(15

    27、- 20 分钟)1. 小组实验(8 - 10 分钟) 各小组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关于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猜想。 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记录。2. 分析验证结果(5 - 10 分钟) 各小组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讨论实验中出现的与猜想不符的情况及原因。(四)总结(5 - 7 分钟)1. 回顾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强调验证的重要性。2. 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科学探究中大胆猜想并积极进行验证。五、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在设计方案、实验操作以及对验证结果分析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反思,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从猜想到验证的科学探究能力。第9课 探究秋叶的秘密一、教学目标科学观念 知道秋天树叶

    28、会发生颜色、形态等变化。 了解树叶的基本结构。科学思维 能对秋叶的变化提出问题并尝试分析原因。 学会比较不同种类秋叶的异同。探究实践 参与收集、观察秋叶的实践活动。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观察秋叶的特征。态度责任 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树立保护植物、爱护环境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秋叶的特征和变化。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秋叶的秘密。难点 使学生能够深入分析秋叶变化的原因。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态度。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3 - 5 分钟)1. 播放一段秋天落叶纷飞的视频或展示一些秋天景色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秋

    29、天的氛围。2. 提问学生秋天树叶有什么变化,引出探究秋叶秘密的主题。(二)新授(15 - 20 分钟)1. 秋叶的颜色变化(5 - 7 分钟) 展示一些不同颜色的秋叶(如红色、黄色、橙色等)。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秋天树叶会变成这些颜色,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猜想。2. 观察秋叶的结构(5 - 7 分钟) 发给每个学生一片秋叶,让他们用眼睛看、用手摸等方式观察。 教师讲解树叶的基本结构,如叶脉、叶柄等。3. 比较不同秋叶(3 - 6 分钟) 展示几种不同种类的秋叶(如枫叶、银杏叶等)。 让学生比较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的异同。(三)活动与练习(15 - 20 分钟)1. 收集秋叶(8 - 10

    30、分钟) 带领学生到校园里或附近的公园去收集各种秋叶。 提醒学生要爱护植物,不要随意采摘。2. 秋叶探究活动(5 - 10 分钟) 回到教室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收集到的秋叶进行进一步观察。 可以使用放大镜等工具观察叶脉等细节,并记录观察结果。(四)总结(5 - 7 分钟)1. 回顾秋叶的颜色变化、结构以及不同秋叶的异同。2. 强调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自然现象。五、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在观察秋叶、收集秋叶以及对秋叶秘密探索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在自然中进行科学探究,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第四单元 用双手创造第10课 自然物与人造物一、教学目标科学观

    31、念 能区分自然物和人造物,明确自然物是自然界原本就存在的,人造物是经过人类加工制造出来的。 了解人造物是根据人类的需求利用自然物制作而成。科学思维 可以对常见物品进行分类,判断其属于自然物还是人造物,并分析其制作材料的来源。 能思考自然物与人造物之间的联系。探究实践 参与对物品分类的实践活动,通过观察、比较等方式区分自然物与人造物。 尝试利用自然物制作简单的人造物。态度责任 培养对周围物品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树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让学生准确区分自然物与人造物。 引导学生理解人造物的制作与自然物的关系。难点 使学生能深入分析一些复杂物品的来源,判断其属性。 培养学生在日

    32、常生活中关注自然物与人造物的意识。三、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3 - 5 分钟)1. 展示一些自然物(如石头、树叶、贝壳等)和人造物(如杯子、铅笔、玩具等)的图片。2. 提问学生这些物品有什么不同,引出自然物与人造物的概念。(二)新授(15 - 20 分钟)1. 自然物与人造物的概念(5 - 7 分钟) 讲解自然物是大自然中本来就有的,没有经过人类加工的东西。 人造物是人类利用自然材料经过加工制造出来的物品。2. 物品分类活动(5 - 7 分钟) 展示更多的物品图片(如木头、纸张、衣服等)。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将物品分为自然物和人造物两类,并说明理由

    33、。3. 人造物的制作(3 - 6 分钟) 以纸为例,讲解纸是由树木等自然物加工而成。 展示一些简单的人造物制作过程(如用树枝制作小相框等),说明人类如何利用自然物创造人造物。(三)活动与练习(15 - 20 分钟)1. 实物分类(8 - 10 分钟) 准备一些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实物(如棉花、布娃娃等)。 让学生上台将这些实物进行分类。2. 制作简单人造物(5 - 10 分钟) 提供一些自然物材料(如干草、树叶等),让学生分组制作简单的人造物(如草编手环等)。 展示各小组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四)总结(5 - 7 分钟)1. 回顾自然物与人造物的区别和联系。2. 强调人类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来制造

    34、人造物,爱护自然环境。五、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在分类活动和制作活动中的表现,反思学生对自然物与人造物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在实践操作中是否建立了两者之间的联系,以便调整后续教学。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自然物与人造物的关系?设计一份关于自然物与人造物的分类游戏活动方案推荐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制作的人造物模型第11课人工世界一、教学目标科学观念 知道人工世界是由人类设计和制造的物品组成的世界。 理解人工世界的物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科学思维 能够分析人工世界物品的功能和设计原理。 学会从不同角度对人工世界的物品进行分类。探究实践 参与观察和探索人工世界物品的活动。 尝试设计简单的人工世界物品。态度责任

    35、 培养对人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树立对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敬佩之情。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让学生认识人工世界的范畴和特点。 引导学生感受人工世界物品的重要性。难点 使学生能深入分析人工世界物品的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尝试创新设计的能力。三、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3 - 5 分钟)1. 播放一段展示现代城市中各种人工建筑、交通工具、生活用品等的视频。2. 提问学生看到了哪些东西,引出人工世界的话题。(二)新授(15 - 20 分钟)1. 人工世界的概念(5 - 7 分钟) 讲解人工世界是人类利用自然材料和科学技术创造出来的物品构成的世界。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人工

    36、世界物品,如汽车、电视、高楼等。2. 人工世界物品的功能(5 - 7 分钟) 展示一些常见的人工世界物品(如雨伞、保温杯等)。 让学生说说这些物品的功能以及它们是如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3. 人工世界物品的分类(3 - 6 分钟) 展示多种人工世界物品的图片(如交通工具、家居用品、电子产品等)。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标准(如用途、材质等)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三)活动与练习(15 - 20 分钟)1. 寻找人工世界物品(8 - 10 分钟) 让学生在教室里寻找人工世界的物品,并说一说它们的用途。 可以扩展到让学生回忆在校园或家里看到的人工世界物品。2. 设计简单物品(5 - 10 分钟) 让

    37、学生分组,设计一个简单的人工世界物品(如一个新型的文具等)。 各小组展示设计思路和设计图。(四)总结(5 - 7 分钟)1. 回顾人工世界的概念、物品的功能和分类。2. 强调人工世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五、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在寻找物品、分类以及设计活动中的表现,反思学生对人工世界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在创新设计方面的能力,以便进一步优化教学。第12课 轮子的故事一、教学目标科学观念 知道轮子是重要的发明,了解轮子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明白轮子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运输方式。科学思维 能够分析轮子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思考轮子的发展历程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探究实践 参与观察

    38、带轮子物品的活动。 尝试制作简单的带轮子的模型。态度责任 培养对发明创造的兴趣和好奇心。 树立对人类创新精神的崇敬之情。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让学生认识轮子的重要性和应用。 引导学生理解轮子的工作原理。难点 使学生能深入探究轮子的发展历史。 培养学生在制作模型过程中的动手能力。三、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3 - 5 分钟)1. 展示一些带轮子的物品的图片或实物,如汽车、自行车、行李箱等。2. 提问学生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出轮子的话题。(二)新授(15 - 20 分钟)1. 轮子的重要性(5 - 7 分钟) 讲解轮子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发明之一,它让物体的移动

    39、变得更加轻松和快捷。 举例说明在没有轮子之前人们运输物品的困难和有了轮子后的便利。2. 轮子的结构和工作原理(5 - 7 分钟) 展示一个轮子的模型,讲解轮子的主要结构包括轮圈、轮辐和轮毂等。 通过简单的演示(如推动带轮子的物体),说明轮子是通过滚动来减少摩擦力的工作原理。3. 轮子的发展历程(3 - 6 分钟) 简单介绍轮子从古代简单的木轮发展到现代各种高科技轮子的过程。 让学生说说他们见过的不同类型的轮子。(三)活动与练习(15 - 20 分钟)1. 观察带轮子的物品(8 - 10 分钟) 让学生在教室里或者校园里观察带轮子的物品,记录它们的用途和轮子的特点。 回到教室后分享观察结果。2.

    40、 制作带轮子的模型(5 - 10 分钟) 提供一些材料如卡纸、吸管、瓶盖等,让学生分组制作一个简单的带轮子的模型(如一辆小推车)。 展示各小组的作品,介绍制作过程和遇到的问题。(四)总结(5 - 7 分钟)1. 回顾轮子的重要性、结构、工作原理和发展历程。2. 强调轮子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和思考发明创造。五、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在观察活动、制作模型以及对轮子相关知识的理解等方面的表现,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在引导学生探索发明创造方面的效果,以便对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专题学习像工程师那样一、教学目标科学观念 知道工程师的工作流程包括发现问题、

    41、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测试改进等。 理解工程师的思维方式是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科学思维 能够模仿工程师的思维,对简单问题进行分析和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 学会从不同角度评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探究实践 参与模拟工程师工作的实践活动,如设计并制作简单的物品。 掌握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测试和改进的方法。态度责任 培养对工程师职业的向往和敬佩。 树立勇于尝试、不怕困难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让学生体验工程师的工作流程。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工程师的思维方式。难点 使学生能独立地进行设计和改进。 培养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的坚持和创新意识。三、教学方法项目式学习法、小组合作法、实践操作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3

    42、- 5 分钟)1. 讲述一些著名工程师的故事,如詹天佑等,展示他们的伟大工程成果。2. 提问学生想不想像工程师那样去解决问题,引出专题学习的主题。(二)新授(15 - 20 分钟)1. 工程师的工作流程(5 - 7 分钟) 详细讲解工程师工作的主要流程:发现问题(如生活中物品使用不方便)、设计方案(多种设计想法)、制作模型(将方案转化为实际物品)、测试改进(发现不足并改进)。 举例说明,比如设计一个方便拿高处物品的工具。2. 案例分析(5 - 7 分钟) 展示一个简单工程案例,如设计一个简单的书架。 让学生分析在这个案例中工程师是如何进行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的。3. 思维方式引导(3 - 6 分

    43、钟) 强调工程师的思维是注重实用性、安全性和创新性。 让学生思考在设计过程中如何考虑这些因素。(三)活动与练习(15 - 20 分钟)1. 项目设计(8 - 10 分钟) 将学生分组,给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如设计一个可以让笔不滚落桌面的工具。 让小组学生按照工程师的工作流程进行设计方案的讨论。2. 制作与测试(5 - 10 分钟) 各小组根据设计方案制作模型,可以使用简单的材料如卡纸、胶水等。 对制作好的模型进行测试,记录出现的问题。3. 改进与完善(3 - 5 分钟) 各小组根据测试结果对模型进行改进。(四)总结(5 - 7 分钟)1. 回顾工程师的工作流程和思维方式。2. 展示各小组的作品,强调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像工程师一样工作,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发挥工程师的精神。五、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在小组合作、设计制作以及对工程师工作流程和思维方式的理解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像工程师那样进行科学实践和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4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核心素养)教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97632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