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五章《5.5.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第二课时)》 教 案.docx

  • 上传人(卖家):alice
  • 文档编号:797451
  • 上传时间:2020-10-17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166.78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五章《5.5.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第二课时)》 教 案.docx》由用户(alice)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5.5.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第二课时 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五章5.5.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第二课时 人教 2019 高中数学 必修 一册 下载 _必修第一册_人教A版(2019)_数学_高中
    资源描述:

    1、 5.5.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经历借助 () C 公式推导 () C , () S , () T 公式的过程, 进一步体会公式 () C 的意义,发展学生逻辑推理素养 2掌握 () C , () S , () T 等公式,发展学生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素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经历从公式 () C 出发推导其它和角、 差角公式的过程, 进一步体会 () C 的意义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和角与差角的正弦公式的推导;逆用公式进行恒等变换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 PPT

    2、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一)整体感知 引导语:引导语: 前一节课我们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圆的旋转对称性, 借助两点间距离的坐标 公式推导出了公式 () C ,今天我们将继续探究如何用任意角, 的三角函数表示 cos(),sin(),tan() (二(二)新知探究)新知探究 问题问题 1:你能依据与之间的联系,利用公式 () C ,推导出两角和的余弦 公式吗? 预设的预设的师生活动:师生活动:学生讲解其证明思路及具体证明过程,教师进行适当地点拨 预设答案:预设答案:cos()coscossinsin(简记为 () C )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解决目标与已学公式对比分析,寻

    3、找差异,获得新知 问题问题 2:我们已经得到了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那么怎样利用已推出公式得到正弦公 式呢?以前学过的哪个公式可以实现正弦、余弦的转化呢?请你试一试 预设的预设的师生活动:师生活动:学生思考之后按自己的想法完成证明教师巡视,对遇到困难的学生 进行引导,收集学生们的不同证法,并找相应的学生展示其证法 预设答案预设答案:诱导公式五、六可以实现正弦与余弦的转化;证明如下: sin()cos()cos 22 coscossinsin 22 sincoscossin sin()sincoscossin(简记为 () S ) 然后用替换上式中的可得 sin()sincoscossin(简记

    4、为 () S ) 以上只是其中一种证法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目前的公式与新目标之间的差异,制定方案,完成新公式的推 导 问题问题 3:你能根据正切函数与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关系,从 ()() S,C 出发,推导 出用任意角, 的正切表示tan(),tan()的公式吗? 预设的师生活动:预设的师生活动:学生思考之后按自己的想法完成证明并展示 预设答案:预设答案:证明顺序有两种,即先证和角正切公式,或先证差角正切公式;先证的公式 直接由相应角的正弦与余弦相除即可, 后证的公式除相除之外, 还可以借助先证出的公式证 明如先证和角正切: sin() tan() cos() sincosco

    5、ssin sincoscossincoscoscoscos coscossinsin coscossinsin coscoscoscos tantan 1 tantan , tantan tan() 1 tantan (简记作 () T ) 随后将替换为,即可得到 tantan()tantan tan() 1 tantan()1tantan , tantan tan() 1tantan (简记作 () T ) 公式 () S , () C , () T 给出了任意角 , 的三角函数值与其和角的三角 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为方便起见, 我们把这三个公式都叫做和角公式 类似地, () S , () C

    6、 , () T 都叫做差角公式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通过已推导出的公式获得更多的公式, 在此过程中, 学会用联系的思维方式, 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逻辑推理素养 例例 1 已知 sin = 3 5, 是第四象限角,求 sin( 4 ),cos( 4 + ),tan( 4)的值 追问追问 1: 题目中给出了几个条件?你能否由这些条件出发得到新的条件?为了得到题目 要求出的三个数值, 我们需要借助什么工具?需要哪些数据?这些数据是否已经出现在已知 条件中或可由已知条件推出? 预设答案:预设答案:两个条件,即角的正弦值与角终边所在的象限可以根据这些条件算 出的余弦值与正切值 为了求

    7、出所求数据, 需借助和角公式与差角公式 需要的数据是 的正弦、余弦、正切值,以及 4 的正弦、余弦正切值这些数据均可从条件中轻易推出 解:由 sin = 3 5, 是第四象限角,得 cos =1 sin 2=1 (3 5) 2=4 5, 所以 tan =sin cos = 3 5 4 5 = 3 4 于是有 sin( 4 )=sin 4cos -cos 4sin = 2 2 4 5 2 2 ( 3 5)= 72 10 ; cos( 4 + )=cos 4cos sin 4sin = 2 2 4 5 2 2 ( 3 5)= 72 10 ; tan( 4)= tan tan 4 1+tan tan

    8、 4= tan 1 1+tan = 3 41 1+(3 4) =7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本题目条件简单,问题明确,可加强学生对新学公式的认知程度另外,本 题目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 即先认真分析条件, 适度拓展条 件,在明确任务,了解前进的方向,联想解决问题需要的工具(公式、定理等)、数据,再将 这些所需的条件与已知条件及拓展条件相联系,逐步拉近已知条件与待求结论的距离 追问追问 2:如果去掉“是第四象限角”这个条件,则答案如何? 预设答案:预设答案:正确答案是,当是第三象限角时,所求的三个三角函数值依次是 221 10107 ,; 当是第四象限角时, 所求的三个三角

    9、函数值依次是 7 2 7 2 7 1010 , 但 有些学生可能会错误表达为 sin( 4 )的值为 2 10 或 7 2 10 ,cos( 4 + )的值为 2 10 或 7 2 10 ,tan( 4)的值为 1 7 或7这种错误的表述方式增加了搭配的可能性,解答的准确 性大幅下降,教师若发现学生存在这样的表达方式,应及时指出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对题目作简单的变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巩固相关公式,对学生渗透分类与 整合的数学思想, 另一方面为培养学生表述问题的准确性提供了机会, 同时也对追问 3 做了 铺垫 追问追问 3:观察追问 2 两种情况下的答案,你有什么发现?在本题条件下有 sin(

    10、 4 )=cos( 4 + )那么对于任意角 ,此等式成立吗?若成立,你会用几种方法予以证明? 预设答案:预设答案:等式对任意角都成立证明方法有多种,如等号左右两侧分别用 ()() S,C 展开后比较;将 4 或者 4 换元,然后借助诱导公式即可证明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通过延伸, 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品 质,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提问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一题多解 例例 2 利用和(差)角公式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sin 72 cos 42 cos 72 sin 42 ; (2)cos 20 cos 70 sin 20 sin 70 ; (3)sin 66

    11、 sin 54 sin 36 sin 24 ; (4)1+tan 15 1tan 15 追问:追问:以上 4 个问题有什么结构特征?你是否在某些公式中见到过这样的结构特征? 预设答案:预设答案: 前 3 个问题都含有四个三角函数值, 其中两个的乘积与另外两个的乘积作差, 在正弦、余弦的和角与差角公式的等号右侧有过类似的结构特征;第 4 个问题仅含正切值, 为分式形式,且分母中有常数 1,与和角正切公式结构相似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题目的结构特征,并联想相关公式,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方向与 线索 解: (1)由公式 S(-), sin 72 cos 42 cos 72 sin 42 =s

    12、in(72 42 ) =sin 30 =1 2; (2)由公式 C(+),得 cos 20 cos 70 sin 20 sin 70 =cos(20 +70 ) =cos 90 =0; (3)(方法一) sin 66 sin 54 sin 36 sin 24 = cos24 cos 36 sin 36 sin 24 , 由公式 C(+),原式=cos(36 +24 )=cos60 =1 2; (方法二) sin 66 sin 54 sin 36 sin 24 = sin 66 cos36 cos 66 sin 36 , 由公式 S(-),原式=sin(66 -36 )=sin 30 =1 2;

    13、 (4)由公式 T(+)及 tan 45 =1,得1+tan 15 1tan 15= tan 45+tan 15 1tan 45tan 15=tan(45 +15 ) =tan 60 =3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本题目主要考察公式的逆用,即从公式的右侧出发,变形到左侧的恒等变换 方式适度训练之后,学生对公式会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本题目中的(1) (2)是简 单的公式反用, (3)的灵活度更上了一个台阶,学生需要借助诱导公式,变更函数名称,以 凑成公式右侧的形式, 再加以解决, 解答 (4) 时, 需要以退为进, 逆向化归, 将1代换成tan45, 这个变形技巧在例 3 中出现过,已经作过了铺垫

    14、 (三(三)归纳归纳小结小结 问题问题 4:这两节课的内容中出现了很多性质和公式,它们之间具有怎样的推出关系?你 能画一个结构图来反映这种关系吗?你在使用这些公式解决问题时有哪些心得体会? 预设的师生活动:预设的师生活动:学生进行归纳、思考并回答 预设预设答案答案: 公式中的, 均为任意角,故可以代换成任意值,包括零、特殊角、甚至可以是两个 任意角的和或差;公式 ()() S,C 均需要sin,cos,sin,cos四个值齐备时方可使 用,缺一不可,必要时需要从公式的右侧变形化简成左侧的形式;公式 () T 中,若, 之 中有一个是 4 ,则公式的结构会更简洁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回顾反思,在

    15、头脑中形成思维网络 (四)作业布置(四)作业布置 教科书习题 5.5 第 4,5,6,13 题 (五(五)目标检测设计)目标检测设计 1 (1)已知 cos = 3 5,( 2 ,),求 sin( + 3)的值; (2)已知 sin = 12 13, 是第三象限角,求 cos( 6 + )的值; (3)已知 tan =3,求 tan( + 4)的值 2求下列各式的值: (1)sin 72 cos 18 +cos 72 sin 18 ; (2)cos 72 cos 12 +sin 72 sin 12 ; (3) tan 12+tan 33 1tan 12tan 33; (4)cos 74 sin

    16、 14 sin 74 cos 14 ; (5)sin 34 sin 26 -cos 34 cos 26 ; (6)sin 20 cos 110 +cos 160 sin 70 3已知 sin()cos cos()sin =3 5, 是第三象限角,求 sin( + 5 4 )的值 预设答案:预设答案:1 (1)433 10 ; (2)1253 26 ; (3)2 2 (1)1; (2)1 2; (3)1; (4) 3 2 ; (5) 1 2; (6)1 372 10 设计意图:通过若干题目,促使学生巩固和角公式与差角公式,并能从正用或者逆用两 个方向着手运用公式解决问题,提升学生逻辑推理与数学运算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五章《5.5.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第二课时)》 教 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97451.html
    alice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