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热点时评素材:民族复兴时代新人.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5届高考热点时评素材:民族复兴时代新人.docx》由用户(disk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5 高考 热点 时评 素材 民族 复兴 时代 新人 下载 _高考时政_高考专区_政治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5高考热点时评素材:民族复兴,时代新人上好“青春必修课”,争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扎根基层沃土写青春2在文化实践中绽放青春之花(金台随笔)3科技之钥解锁“文化出海”更多可能4点亮科学梦想 激发探索勇气4“清澈的爱”入教材是最好的铭记5把握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6携手走在现代化进程的前列8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人民论坛)9互联网上的“家长”,是一个群体也是一种思维10英雄容貌再现 英烈精神永传(暖闻热评)11上好“青春必修课”,争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来源:荔枝新闻2024-09-05 09:05聆听奥运冠军校友的故事、了解古建背后历史文化、参观红色资源教育基地、跟劳模
2、工匠学做科学实验近日,全国各地学校陆续迎来开学季,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入学教育“大思政课”持续涌现、精彩纷呈,从云端上的交流分享,到场馆里的深度对话,再到行走中的切身体悟,“时代后浪们”在这堂“青春必修课”中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砥砺担当奋斗,努力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才,书写更加绚丽多彩的青春华章。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承担着启智润心、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进校园
3、,听得最多的是思政课这一“关键课程”、讲得最多的是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暖心寄语、殷切嘱托,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重大问题”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青少年阶段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探索未知领域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速度快,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必须从起跑线、出发处就扣好逐梦前行的“第一粒扣子”,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小小肩膀扛起大大责任,向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向锐意进取、矢志前行。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大思政课”之大,大在是一门社会大课、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善用“大”的资源、汇聚“大”的合力,也要
4、注重方式方法、推动改革创新。在江苏淮安,新安小学的“小好汉”们走进周恩来纪念馆,追寻伟人足迹、感悟奋斗历程,推动思政课教育从“书本”走向“实践”;在重庆沙坪坝小学,学校以本土红色资源为载体,引导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红色剧目小英雄雨来,在身临其境、探索体验中传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用好用活理论、历史、现实、实践的宝贵素材,开展更加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提供更为多元化的课程体验,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方能持续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亲和力,让学生听起来能解渴、学起来有共鸣、品起来增回味。经师易求,人师难得。落实立德树人
5、根本任务、培养堪当大任时代新人,根本在教师,关键在发挥“大先生”“传道者”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既是期望期盼,也是明确要求。广大思政课教师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自觉同总书记提出的“六个方面”要求对标对表,主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在大是大非前旗帜鲜明、于风浪考验时立场坚定,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赢得学生,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要更新教学思维、拓宽课堂视野,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抓住关键、找准重点、阐明规律,通过生动、深入
6、、具体的纵横比较,以宽广的知识视野、深厚的理论功底把道理讲透彻、说清楚,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掌握思维方法,行稳致远“赶考路”。追梦永无止境,奋斗正当其时。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到“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的铿锵誓言,新时代的少年胸怀理想、重任在肩;昂扬奋进的中国,江山壮丽、前程远大。新征程上,让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和优势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打造更多高水平思政“金课”,定能把这堂“青春必修课”办得越来越好。逐梦奔跑的少年们,前行不辍、未来可期!扎根基层沃土写青春来源:人民论坛网2024-09-06
7、11:26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年轻干部有知识、有能力、有热情,能干事、会干事、肯干事,他们到基层一线,可以发挥所学,回报基层,也是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最好体现。走进田间地头,深刻了解基层。A4纸上看不见真基层,屏幕里看不见真乡镇。时代楷模黄文秀驻村一年,她把全村所有的贫困户访了一遍又一遍,在“扶贫心得”中她写道:“在我驻村满一年的那天,我的汽车仪表盘的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我简单地发了一个朋友圈: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年轻干部要了解基层,就得深入基层,与村民们聊聊生活中的烦心事,亲眼看看粮食的颗粒是否饱满,打开水龙头看看乡村的供水设施是否完善,坐在一起拉拉家常
8、年轻干部刚到基层,总是激动万分,想要大有作为,施展拳脚,却很容易碰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深入调查研究中,年轻干部不妨收起书生气,与群众说一样的话,与群众吃一样的饭,深深理解接纳群众,才能更好开展基层各项工作。发挥专业所长,精准服务基层。“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当前,素质好、学历高、专业能力强的年轻干部屡见不鲜,如何将专业知识和基层实际相结合,如何启发民智,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唯有用好胸中笔墨,才能更好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唯有针对具体问题,才能精准施策。山东“90后”博士选调生李家琦在驻威海乳山龙角山村期间,积极学政策、争资金,结合自己生态学的“老本行”抓实河道生态治
9、理,在岸边修起了红色文化长廊和景观步道,让原本单调的村民生活有了色彩,他争取的“美丽移民村”项目也落到了实处。年轻干部扎根基层如何发挥作用?一方面,需要将年轻干部放到合适的地方进行锻炼,循序渐进安排工作任务,适当给予责任和压力,才能更好发挥其专业本领,提升基层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年轻干部要发现当地特色优势,结合所学积极助力产业发展,扩大基层服务覆盖面。牢记初心使命,紧紧扎根基层。“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原第一书记沈浩时刻惦记着全村老少,谁家有难事,他心里都有一本账。他的房门从不上锁,睡觉时也不插门。村民有事,不论白天黑夜,一推门就能找到他。他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跋涉者,
10、一直为小岗人的幸福而奔波操劳着。基层是年轻干部成长的沃土,是年轻干部历练的磨刀石,是年轻干部积蓄力量的源泉。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甘坐冷板凳,争当排头兵,勇攀新高峰。“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挑战,越需要知重负重。”年轻干部要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学会在矛盾复杂的基层中经受考验、完善自身、反哺基层,才能不负盛世、不负人民。在文化实践中绽放青春之花(金台随笔)李忱阳2024年09月06日07:5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不断加强文化场所与校园之间的互动,建立起精准对接机制,将丰富文化资源持续不断地转化为思政教育的鲜活教材探访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感受运河2500多年文脉悠悠;
11、来到新宫遗址,在对一件件文物的整理、修复中,触摸历史的脉动;将原创作品搬上首都各大剧院,为观众带来精彩的“青春大戏”这个暑假,不少北京高校学生走出校园,投身火热的文化实践,为首都文化图景增添别样色彩。北京正在开展的“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让青年学子与丰厚文化资源实现深度链接。在这一行动计划的推动下,学生们不仅能在校园里接触更多理论专家、文化名家,欣赏更多经典剧目、文艺佳作,还能有更多机会“打卡”文化坐标、开展文物研究、参与志愿服务等,沉浸式体验京华大地的文化魅力。送进来、走出去,优质文化资源得以更好滋养莘莘学子。博物馆、纪念馆、影剧院、文化产业园区等文化场所,蕴藏
12、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彰显着一座城市的人文风貌与精神气质。文化场所“敞开大门”,提供更多深度了解文化知识、利用文化资源的机会,是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在闭馆期间,开启展柜,拿出一批“压箱底的宝贝”,供大学生近距离研究。在陕西西安,秦岭生态博物馆、老物件博物馆、版画博物馆等各具特色的博物馆被“搬”进校园,成为学生们“博悟”成长的新课堂。不断加强文化场所与校园之间的互动,建立起精准对接机制,将丰富文化资源持续不断地转化为思政教育的鲜活教材,能够更好助力学生们在欣赏文化之美中,涵养文化情怀、厚植文化自信。青年成长,离不开文化滋养;文化创新发展,同样需要青年的“奇思妙想”
13、。青年与文化的“亲密接触”,应该是“双向奔赴”。比如,北京首钢文化产业园、798艺术区等多个文化产业园区,邀请北京高校师生以“园区体验官”“园区小助教”等身份,为园区发展建设“把脉问诊”、出谋划策;山东一些高校组织研究生实践团队,深入全国各地探访红色文化,并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青年人不只是参观者、体验者,更是参与者、建设者。年轻人的加入,新观念的融入,为文化传承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让文化呈现“年轻态”。文化,因传承而熠熠生辉,因发展而生生不息。让青年学子有更多机会参与文化实践,不仅能为他们朝气蓬勃的青春岁月注入深厚的精神力量,也能够以年轻人的朝气、锐气更好激活文化创新的“一池春水”
14、。这样促进青年成长与文化发展“双赢”的实践探索,不妨更多一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朝气蓬勃,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文化浸润下成长成才的新时代青年,必将在文化传承发展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科技之钥解锁“文化出海”更多可能202409/0609:23:55来源:北京日报在日前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文化新质生产力”主题采访活动中,70余名中外记者走进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文创园。记者们坐上“飞行”椅,通过眼前的巨幕,纵览中国137个真实取景的景点,体验俯瞰群山、穿越云海、飞行于大漠之上的神奇视角,倍感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带来的震撼。文化与科技融合是推动文化
15、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科技全面赋能文化产业,文化新业态、新场景层出不穷。以近期大火的黑神话:悟空为例,这款在国内外人气飙升的3A游戏,制作精良、“神形兼具”,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破圈传播探寻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游戏中每一次精致炫酷的呈现,背后都是满满的科技含量。备受称道的名胜古迹游戏场景,离不开高精度的实景激光扫描、文物数字重建与计算机视觉等技术的综合运用;而游戏角色的面部神情与战斗系统,则依赖基于大量“空间计算”上的“动作捕捉”技术。没有现代科技,就没有这款游戏的硬核质感。文化与科技融合是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有机联系和互动过程。纵观世界历史,
16、文化领域的发展与科技进步息息相关。科技革命的发生,促进了文化创新并为文化传承提供新的物质载体;文化的繁荣发展,又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的巨大潜能。其实3A游戏中运用的前沿科技,在自动驾驶实况分析与军事训练环境模拟等新质生产力领域也具有通用性。相信只要有更恰当的技术介入场景,中国的市场优势就会加速“从应用到模仿再到超越”的技术学习进程。眼下,“中国制造出海”早已成功,“文化出海”大有可为。必须看到,世界对中国的深度认同最终要落脚于文化领域,这种深度认同所蕴藏的“文化软实力”,又可反过来助力于中国“经济硬实力”的高质量发展。历史上,从二战开始,美国逐渐成为世界新的科技高地,欧洲的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大批
17、移民美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新文化的价值吸引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就博大精深,并孕育了“四大发明”这样的古代先进科技,对世界各民族都具有极大的精神引力;在近代以前,中国在世界上曾长期扮演文化和科技双重输出者的角色。伴随着民族复兴的铿锵脚步,借助于影视、游戏、AR体验、数字展陈等各种形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将大展魅力,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一批“自来水”。水下祈舞,“洛神”翩若惊鸿;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中国时间”惊艳世界我们已拥有了一批科技和文化创新融合的高质量产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有其“活在当下”的生命力,这是我们取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借助于科技硬实力的加持,中国文化传播也必将拥有更多可能
18、。点亮科学梦想 激发探索勇气202409/0908:52:24来源:光明日报近日,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所属专委会向社会发布“星辰启航”青少年航空航天科技课程,为中小学提供可在课内外实操的科技教学课程体系。该套课程立足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深度融合,独创“以玩导入、以做促思、以比激创、以写成家”课程设计理念,在玩和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致力于提升青少年对航空航天科技的兴趣和素养。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的今天,加强青少年科学教育,能够在更早阶段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为我国在全球科技和人才竞争中赢得优势提供有力支撑。教育部近年来
19、依托中小学科技教育实验基地,助力青少年科学课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为青少年科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征程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归根结底依赖于高素质人才的不断供给,基础教育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起点至关重要。探索和推广青少年科学教育课程体系,是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举措。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这一点非常重要。伴随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聚焦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突破传统基础教育模式过于偏重知识传授与灌输的局限,才能为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青少年科学教育课程所秉持的课程设计理念,正是基础教育从“教知识”向“育能力”转型的生动体现。通过在中小
20、学阶段引入跨学科实践活动、项目式学习和创造性竞赛,青少年能够在动手操作中激发科学兴趣和创造潜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习惯,为他们将来从事科技活动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在这种教学模式与科学氛围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更有希望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和推动科技进步的中坚力量。创新青少年科学教育的关键,是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基础上推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首先,青少年科学教育的课程理念及设计须体现鲜明的实践导向。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意味着通过系统化的科学教育过程,打造一条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再到科研实践的完整路径。以“星辰启航”课程为例,该课程不仅传授科学知识,还特别设
21、置了实践和竞赛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其次,青少年科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应紧跟科技进步的步伐,适当增加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工程等前沿科技内容,让青少年更多接触到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另外,教学方式创新同样重要。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干中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选择。虚拟现实与仿真等数智技术的应用也能够大大改善学习体验,使抽象的科学概念变得生动可感。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还需重视培养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青少年在创新过程中的自信心。科学家精神强调追求真理、不畏挑战的求知探索,工匠精神注重精益求精、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两者的结合不仅推动了人类科技
22、的不断进步,更能形成一种持久的社会动力。将两种精神融入青少年科学教育中,将帮助他们以更富激情、更加自信的心态迎接挑战、不懈追求。在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中,未来能够“挑大梁”的人才需要有勇于战胜挑战的创新自信。这种自信往往萌发于青少年时代解决科学问题的尝试与积累,必将为他们在未来实践中敢于探索未知、善于突破常规积累精神财富。(刘钒)“清澈的爱”入教材是最好的铭记202409/0609:21:05来源:北京晚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据央视报道,新版语文课本增加了戍边英雄事迹篇目,发出这句誓言的戍边烈士陈祥榕,被写入新版语文教材。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孩子们将在课本上学习到陈祥榕等烈士的感人事迹,读到英
23、雄们真挚、淳朴又动人的话语,体会英雄对祖国纯粹而深沉的爱意。陈祥榕等英雄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壮怀激烈,感人肺腑。2020年6月,印军非法越线,率先挑衅、暴力攻击中方前去交涉的人员,蓄意制造了加勒万河谷冲突。我军边防团团长祁发宝指挥战士们英勇战斗,捍卫祖国领土的完整,冲突中营长陈红军、战士肖思远和陈祥榕壮烈牺牲。在他们生前的日记里,浓浓的爱国情跃然纸上。肖思远写道:“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年仅18岁的陈祥榕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英雄的赤子之心,令无数人泪目。赤胆忠心、以身报国,是烈士的铮铮誓言,也是所有人的精神财富。“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简简单单八个字
24、,意味深长,情感充沛。之所以感人,就在于陈祥榕和他的战友以实际行动向祖国告白:爱国,是一种纯粹的爱,没有任何的杂质,晶莹剔透,光明可感;爱国,只会也只能爱自己的祖国;爱国,可以为之奋斗而倍感骄傲,可以为之捐躯而无怨无悔。陈祥榕等战士是新时代爱国青年的典型代表,他们保家卫国的事迹,是值得每个人学习的爱国教科书。陈祥榕入选教材,是为了带孩子们走近英雄、了解英雄。山河无恙、生活安宁,离不开戍边英雄的挺身而出。陈祥榕等英雄的名字和事迹,必须时刻感念,代代相传。陈祥榕入选教材,是为了让孩子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烈士爱国情浓、报国志高,已经成为无数后来者的榜样。肖思远的弟弟肖荣基,成了“杨根思部队”的新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