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二历史学考复习提纲(人民版 必修三).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高二历史学考复习提纲(人民版 必修三).doc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年高二历史学考复习提纲人民版 必修三 2021 年高 历史学 复习 提纲 人民 必修
- 资源描述:
-
1、2022021 1 年高二历史学考复习提纲(必修年高二历史学考复习提纲(必修三三) 专题一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 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 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 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 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
2、发表自己的见解。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1)政治:社会大变革(宗法分封制和礼乐制崩溃、周天子权威丧失)和争霸战争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历 史舞台。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2)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旺,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 供了物质条件。 (3)文化:专业文化阶层的形成、私学的兴起、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广泛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为百家 争鸣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 3、知道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观点 儒家 孔子 核心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政治思想:主张“德治”
3、注重政治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性本善。 荀子 天人关系: “天行有常” , 提出 “制天命而用之” 重要思想 (唯物主义) ; 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性本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道家 老子 哲学思想: “道”是世界的根本 朴素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庄子 把“道”作为最高原则,齐物、无用、无为。 法家 韩非 法、术、势结合,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崇尚节俭(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
4、工业者利益) 4、理解孔子、孟子、荀子对儒学形成的影响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变“学在官府”为“有教无类” , 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 (2)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3)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 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5、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影响 (1)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阶段,奠定了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3)各
5、家之间互相辩驳,又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二 汉代儒学 1、背景: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不能解决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后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和国家统一,需要新的理论。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2、了解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主要观点 (1)根据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 (2)为加强君权: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 (3)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提出相应措施, 用以改变土地兼并严重和百姓生活困顿的现实。 (4)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
6、五常”。 3、知道汉代儒学逐渐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1)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起用文学儒者参政。 兴办太学,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 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统一,同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 教育逐渐为儒学所垄断,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太学兴盛,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儒家地位大大提高。 儒学在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三 宋明理学 1、知道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 (1)背景:魏晋南北
7、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2)思想来源: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3)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 (4)主要内容: 程朱理学: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 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 (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 ) 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人,是心学的开创者)认为“心即理也” ,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 仁(明代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 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2、认识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1)宋明理
8、学的影响: 消极影响: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自然欲求。 积极影响: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 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2)宋明理学对先秦儒学的发展 来源: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 内容:注意探讨世界本原问题。 作用:强调个人修养,但又压抑人性。 地位:适合统治者的需要,成为官方思想 四 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 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出现的原因 (1)政治上:君主专制统治加强,社会矛盾尖锐。 (2)经济上:一方面落后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统治者重农抑商;另一方面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资本主义
9、 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3)思想文化上:推行文化专制政策,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思想界因循守旧。但西 学东渐中近代西方科技传入中国, 使一些知识分子视野开阔。新旧交替, 矛盾尖锐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2、知道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 (1)“异端”李贽: 挑战正统思想:反对“存天理,灭人欲”,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 主张,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 否认儒家思想的绝对权威: 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 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 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如主张男女平 等,个性自由发展,反
10、对贞节观)。 (2)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从而限制君权,保 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代表作是明夷待访录 。 (3)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代表作是天下郡国利病书 .顾炎武 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 ,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4)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共同点: 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 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 皆本”; 思想上:“经世致用”,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 4、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新发展 (1)新发展具体表现:第一,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倡导民本、民
11、主。第二,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 主张工商皆本。第三,文学上,反对理学空谈,主张经世致用。第四,在哲学上,批判唯心主义,发展 唯物主义。 (2)评价: 进步性: 思想家们对儒学的批判继承,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焕 生机。 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给后世 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局限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缺乏民主思想发展所需的经济基础和阶级 基础。 (3)明清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反传统、反教条;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反映资本主义萌芽 时代的要求。 专题二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
12、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了解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发明 概况 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造纸术 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地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 最为久远, 对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 最为显著;作用: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 存、传播和继承。 印刷术 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 金刚经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 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火药 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录;唐末火 药开始用于军事,两宋进一步发展。 改变人类作战方式; 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 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指南针 战国司南 北宋
13、指南针发明,并用于航海。 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 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二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1、了解古代中国文学的主要体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1)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由孔子编订,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 500 年间的 305 篇诗歌。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 :是诗经的精粹。 特点: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很强。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深刻地 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2)楚辞: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而离骚是楚 辞的代表作,因此楚辞又叫做“骚体” 。特点:(相对于诗
14、经是四言体,句式整齐划一,内容古朴) 楚国方言;句子灵活;浪漫主义色彩。 (3)汉赋:是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特点:散 文、 韵文并用, 辞藻华美铺张、 气势恢宏。 汉赋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早期: 贾谊 吊屈原赋 , 西汉 全 盛:司马相如子虚赋 上林赋 。 后期:扬雄甘泉赋。东汉:张衡西都赋 东都赋等。班 固西京赋 东京赋等。 (4)唐诗:繁荣原因:唐朝开放和繁荣的社会环境 ;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 发展阶段及主要代表人物:唐诗的发展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 4 个阶段. 初唐诗歌。是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初唐诗人:初唐四杰:王勃、杨炯
15、、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诗歌。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的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峰,诗坛上名家辈出,流派众多。 盛唐诗人及代表作:边塞诗:高 适 别董大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边塞景物的雄奇 壮观和军旅生活的英武豪放)山水诗:孟浩然宿建德江 、王维山居秋暝 (描写悠闲宁静的山 水田园生活) 。 盛唐时期成就最高的当属李白、 杜甫。 “诗仙” 李白浪漫主义诗人: 早发白帝城 、 蜀道难 “诗圣”杜甫现实主义诗人: “三吏” 、 “三别” 。 中唐著名诗人及代表作:中唐时代成就最高的诗人是白居易:讽喻诗秦中吟 新乐府 ;叙 事长诗长恨歌 琵琶行 。 晚唐诗歌。李商隐和杜牧是晚唐诗人中的佼佼者,后人
16、把他俩称为“小李杜。 晚唐著名诗人及代表作:杜牧江南春 、李商隐无题 。 (5)宋词: 含义:它是诗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句子长短不一,更便于抒发感情,这就是词。 产生背 景: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能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主 要派别及代表人物:婉约派: (内容单调, 细腻柔弱,情绪婉约)柳永 (北宋) ;李清照 (两宋之交) 。 豪放派: (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 。苏轼(北宋) ;辛弃疾 (南宋)陆游(南宋)其词作品既有豪放的佳作,也有婉约的名篇。 (6)元曲: 含义:宋代民间兴起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元代,散曲创作进入繁荣阶
17、段,与元杂 剧一起,合称元曲。 发展阶段及特点(散曲) :兴起:宋代;特点: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 更为生动活泼。繁荣:元代。特点:通俗生动,豪放飘逸(元代前期) 。 代表人物:关汉卿窦 娥冤 ,马致远秋思 。 (7)明清小说: A 小说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的小说,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搜神记志怪小说) ; 唐代以情 节 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为主,称为传奇; 宋代话本,为后来小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明清时期小 说空前繁荣。 B 繁荣表现: 数量繁多;体裁多样; 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 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C 原因: 经济: 大
18、批工商业城市的兴起, 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通俗文学在这种环境中获得蓬勃发展。 政治: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一些文人对现实社会日益不满,写出批 判现实的力作。 D 作品: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中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中国第一部农民起义题材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 吴承恩 明 朝 中国古代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 聊斋志异 蒲松龄 清 朝 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儒林外史 吴敬梓 清 朝 中国古代一部优秀讽刺小说 红楼梦 曹雪芹高鹗 清 朝 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三言二拍( 警世通言 、 喻世明言 、 醒世恒言 、 二刻拍案惊奇
19、) ;晚清四大 谴责小说:蒲松龄聊斋志异 。吴敬梓儒林外史 。 D 明清小说的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内容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极为宽广,对封建社会 的黑暗政治和伦理道德作了相当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2 2、知道汉字演变过程及主要书法艺术的演变 A 汉字:(1)起源:六千多年前的图画文字 (2)形成:商朝形成完整体系 (3)演变: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4)趋势:由繁到简 B 书法: (1)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从此,书法的审美功 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2)书法的几种主要书体 楷书: 特点:笔画详备
20、,结构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 发展:始于东汉。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 代表人物:魏晋有钟繇的宣示表和王羲之的乐毅论 ;初唐的欧阳询(欧体) 、盛唐的 颜真卿(颜体) 、晚唐的柳公权(柳体) ;宋代黄庭坚、元代赵孟頫、明代文徵明、清代何绍基等。 草书: 特点: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虽难于辨识,实用性不大,却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发展: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魏晋以来盛行不衰,名家辈出。 代表人物: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盛唐的张旭、怀素等 行书 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发展:经过东汉至
21、西晋约两个多世纪的演变,书体完全成熟。 代表作: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 ;唐朝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北宋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 ;元朝赵孟頫 的行书十札卷 、明朝文征明的离骚等。 专题三专题三 近代中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 了解魏源、林则徐及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基本主张 1、魏源、林则徐及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基本主张 A 开眼看世界(19 世纪四五十年代) (1)背景: 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冲击加剧,中西联系扩大。 为了解西方,抵御侵略 (2)林则徐: 活动:设立译馆,编译出四洲志和各国律例 。 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 的世界地理志。 评价: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2、。 (3)魏源: 活动:编撰出海国图志 。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在书中阐述了“师 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师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实质: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对外国侵略、挑战的积极回应。 作用: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 重要启迪作用。 此书地位: 四洲志纯是一部译作,而海国图志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结 构和理论方法。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一部由国人自己编写的有关世界各国情况介绍的巨著。 此书出版后传入日本,曾在明治维新中起过一定的作用。 (3)影响: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思想解放有启迪作用 B
2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 (2)代表人物: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 (3)内容: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 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4)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拯救清王朝,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5)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 第一,创办军事工业,主要有: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崇厚创办的天 津机器制造军、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 第二,创办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局和汉 阳
24、铁厂; 第三,筹划海防,创办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第四,培养近代人才,开办新式学堂和派出留学生,主要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6)性质:是地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7)结局: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使洋务派“自强” 的迷梦破灭, “中体西用”的思想也失去原有的意义。 (8)败因:未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把西方的先进技术嫁接在落后的封建制度上,违背了“生产关系 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才能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原理,注定破产。 (9)评价: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学技术人才;从客观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对外国经济入侵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