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4课 知识重点 .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政治统编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4课 知识重点 .docx》由用户(alice)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高中政治统编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4课 知识重点 高中政治 统编 必修 知识 重点 下载 _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_政治_高中
- 资源描述:
-
1、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知识重点 1-4 课全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1.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主要阶段 (1)基本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生 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 会进步的标准。 (2)主要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2.各种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特点 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
2、料;在生产中结成 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 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封建社会: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 民有一定人身自由, 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 分归自己支配。 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 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
3、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 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3.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 奴隶社会: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的矛盾 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4.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 (1)特征:生产过剩(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 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2)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 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3)原因 直接原因: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4、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以及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当矛盾尖锐化时, 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调, 一方面社会生产大规模增长, 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因资本家的剥削日 益贫困化,从而造成社会生产严重过剩。 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结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 资本 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
5、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唯物史观(马、恩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 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 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把人们对美好社 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剩余价值学说(马、恩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 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 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
6、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 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 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3.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 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 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共产党宣言宣告,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 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 党的必要性。 阐述了
7、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4.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俄国十月革命 (2)发展历程 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十月革命; 发展:二战后,实现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曲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具有远大发展前途,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1)近代中国基本国情: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民族复兴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3)探索复兴之路的各种尝试均未成功,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行不通的原因:由近代中 国基本
8、国情决定的: 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中国封建势力 同帝国主义勾结, 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 协性,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 (1)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的大众的,反对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2)历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 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 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 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 主义的社会。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 (3)新中国成
9、立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彻底 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从根本 上改变了旧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在中国革命实践中,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 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 期浴血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成功实现了
10、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 前提和制度基础。 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社会主义革命 (1)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由私有制转变为 公有制 (3)社会性质的转变: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 入社会主义社会。 2.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中共八大的贡献 规定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 之间的矛盾
11、, 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 之间的矛盾。 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得的巨大成就 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建筑、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精神面貌得到极大改变 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3)曲折中探索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 虽然经历严重曲折, 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 创性理论成果和
12、巨大成就, 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 理论 准备和物质基础。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一、伟大的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的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1978 年 12 月,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 重大决策, 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开启了改 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改革开放的初期历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
13、速发展。 1984,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 伐。 1980,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1984,开放大连、青岛等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8,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 1990,开放上海浦东。 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以 1992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 1993 年召开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重点围 绕社会主义市
14、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 2001 年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2003 年召开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4.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 2013 年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 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2013 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7 年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5.改革开放的意义 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 中华民族的面貌、 中国人民的面貌、 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
15、主义迎来了从创立、 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 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对外 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 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1)邓小平理论 主题: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