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内蒙古通辽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由用户(mrliu)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蒙古 通辽市 2017 2018 年高 语文 上学 期末考试 试题 答案 Word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 1 - 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卷(阅读题)和第 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 卡一并交回。 第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题。 当代文艺审美中的 “ 粉丝 ” 与 “ 知音 ” 周兴杰 市场经济与大众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但改变了文艺的存在方 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欣赏习惯。 “ 文学终结论 ” 尚且余音未绝,又有
2、学者提出了 “ 粉丝能不能替代知音 ” 的疑问,引发热议。 “ 知音 ” 一词源于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子期因为能听出琴音寓意,被伯牙引为 “ 知音 ” 。子期辞世,伯牙毁琴不操,以示痛悼。由此可知, “ 知音 ” 的内涵至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解读出作品的主旨,从而经由作品,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在高雅艺术的欣赏中,接受者以能成 “ 知音 ” 为荣,创作者以能有 “ 知音 ” 为 幸。18世纪美学学科形成之初,为解决 “ 趣味无争辩 ” 的难题,休谟也推崇批评家来提供 “ 趣味和美的
3、真正标准 ” 。可见, “ 知音 ” 的趣味早已渗透到经典艺术标准当中。因此, “ 知音 ”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 而 “ 粉丝 ” 这一名称则有些不伦不类,它是大众对 “ fans” 一词自发的、戏仿式的音译。在最直接的意义上, “ 粉 ” 或 “ 粉丝 ” 就是对某些事物的 “ 爱好者 ” 。如果仅在 “ 爱好者 ” 的意义上来使用的话,那么说 “ 我是莎士比亚的粉 ” 也是没有问题的。但由于社会成见和媒体引导,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 “ 粉丝 ” 一度被贴上了狂热、非理性、病 态等标签,当作对某些大众文化产品不加辨别的、缺乏抵抗力的消费者而受到非议。尽管现在人们能以一种理解的
4、眼光来看待 “ 粉丝 ” ,但其被限定特指大众文化的欣赏者却是事实。需要指出的是,- 2 - 大众文化在使用中的确具备活跃的意义再生产功能,而且流行文艺也的确包含有别于高雅艺术的美学旨趣。因此,可以明确, “ 粉丝 ” 的欣赏和 “ 知音 ” 的欣赏对比,它首先是一个趣味差异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品位高下的问题。 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那粉丝有没有文本辨识力呢?通过深入粉丝的文化实践,研究者发现,粉丝对于特定文本是存在敏锐的 辨识力的。 20世纪 80年代,有人用 “ 全庸 ” 之名仿作金庸小说,以图鱼目混珠。结果读者去芜存菁,终使各式 “ 全庸 ” 尽数淘汰。有趣的是,金庸
5、晚年按 “ 经典 ” 标准大力修改当年作品,不想费力不讨好,竟遭众多 “ 金迷 ” 抵制。由此可知,粉丝像知音一样,都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但粉丝文本辨识的有趣一面在于,他们会因为极度关注某些文本的细节,而选择性地忽略其他细节。这种 “ 专攻一点、不计其余 ” 的辨别方式,主观随意性不言自明,与知音式文艺批评的理性、客观旨趣相去甚远。 粉丝欣赏要求突破高雅文艺欣赏所规定的 “ 距离 ” ,使欣赏化为广场式的狂欢。粉丝欣赏的参与性更突出的表现是,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小说、影视作品、歌曲等原作本身的欣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如印有明星头像的 T恤、玩偶等等。如此,粉
6、丝将文化工业提供的资源带入其日常生活实践,并在使用中完成文本意义的重新组装。与此不同,“ 知音 ” 则更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他们更像采矿者,努力掘开文本的岩层,提炼出深藏其下的金子般的创作主旨。 伴随积极的参与,粉丝的生产力也释放出来了:他们不会停留在文本的消费上,而是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数量庞大的、五花八 门的新文本,如网络同人小说、模仿秀及流行音乐粉丝们的翻唱和 MTV翻拍等,这种新文本有时会达到与原作不相上下的地步。而“ 知音 ” 呢,他们的生产力主要表现在分析精辟的批评文本上,此外很难看到其他类型的新文本。 由此可见, “ 知音 ” 和 “ 粉丝 ” 不能相互替代。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