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五章民族救亡运动的高涨-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课件.ppt(61页)

  •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 文档编号:7965037
  • 上传时间:2024-09-13
  • 格式:PPT
  • 页数:61
  • 大小:59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五章民族救亡运动的高涨-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课件.ppt(61页)》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五 民族 救亡运动 高涨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 文稿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五章第五章 民族救亡运动的高涨民族救亡运动的高涨第一节第一节 民族危机的加重民族危机的加重第二节第二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维新运动的兴起第三节第三节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第四节第四节 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第五节第五节 八国联军侵华和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辛丑条约条约思考题:1、试述维新思潮的主要内容及其代表人物的、试述维新思潮的主要内容及其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思想主张。2、维新运动的历史地位及其失败的原因。、维新运动的历史地位及其失败的原因。3、试述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及其历史地位、试述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及其历史地位 4、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性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性 5、清政府对待义和团的

    2、态度和政策。、清政府对待义和团的态度和政策。小作业:康有为七次上书的时间、机缘、主要内小作业:康有为七次上书的时间、机缘、主要内容、结果。容、结果。第一节第一节 民族危机的加重民族危机的加重v一、帝国主义对中国一、帝国主义对中国“和平吞并和平吞并”v(一)向中国投放政治性贷款(一)向中国投放政治性贷款v(二)争夺中国铁路的修筑权(二)争夺中国铁路的修筑权v(三)直接在中国投资设厂、开矿(三)直接在中国投资设厂、开矿v二、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二、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v(一)强占租借地与划分势力范围(一)强占租借地与划分势力范围v(二)美国的(二)美国的“门户开放门户开放”政策政策v三、危机之

    3、下的中国三、危机之下的中国社会社会(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v1、“门户开放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政策的提出v2、“门户开放门户开放”政策的政策的内容内容v3、“门户开放门户开放”政策实质政策实质 2、“门户开放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政策的内容v (1 1)各国对于他国在中国所取得的任何)各国对于他国在中国所取得的任何“利益范围利益范围”或租借地内的任何条约口岸,或租借地内的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得干涉。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得干涉。v (2 2)中国现行的约定关税率,对于运往)中国现行的约定关税率,对于运往“利益范围利益范围”内一切口岸的所有货物,无论内一切口岸的所有货物,无论属于何国,

    4、均应适用,其税款概由中国政府属于何国,均应适用,其税款概由中国政府征收。征收。v (3 3)各国在其)各国在其“利益范围利益范围”内的任何口内的任何口岸,对其他国家入港船舶所征收的入港费,岸,对其他国家入港船舶所征收的入港费,不得高于对本国船舶所征收的入港费。不得高于对本国船舶所征收的入港费。三、危机之下的中国社会三、危机之下的中国社会v(一)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日趋激烈,国(一)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日趋激烈,国内阶级矛盾为政治运动提供条件内阶级矛盾为政治运动提供条件v(二)统治集团内部分裂为帝党和后党,(二)统治集团内部分裂为帝党和后党,为变法运动的展开提供可能为变法运动的展开提供可能v(三)民

    5、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戊戌(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戊戌维新运动奠定经济基础维新运动奠定经济基础第二节第二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维新运动的兴起v一、维新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一、维新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v(一)康有为早年生平及变法(一)康有为早年生平及变法理论理论v(二)梁启超早年生平及思想观点(二)梁启超早年生平及思想观点 v(三)谭嗣同生平及思想(三)谭嗣同生平及思想v(四)严复生平及思想(四)严复生平及思想v二、维新样板二、维新样板湖南地区的维新运动湖南地区的维新运动v三、维新派与顽固派、洋务派的斗争三、维新派与顽固派、洋务派的斗争v(一)维新派与顽固派、洋务派的论战内容(一)维新

    6、派与顽固派、洋务派的论战内容及意义及意义v(二)张之洞的(二)张之洞的劝学篇劝学篇(一)康有为早年生平及变法理论(一)康有为早年生平及变法理论v1、康有为早年生平简介、康有为早年生平简介v2、康有为的变法、康有为的变法理论理论v主要思想渊源是今文经学,主要思想渊源是今文经学,以今文经学的观点否定古文经学。以今文经学的观点否定古文经学。v代表作:代表作:新学伪经考新学伪经考和和孔子改制考孔子改制考v3、对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对康有为变法思想的评价评价v4、康有为的变法、康有为的变法主张主张v v 1888 1888年年1111月月国势危蹙,祖陵奇变,请国势危蹙,祖陵奇变,请下诏罪己,及时图治下诏罪

    7、己,及时图治的条陈,简称的条陈,简称上清上清帝第一书帝第一书。在上书中,康有为提出。在上书中,康有为提出“变成变成法(改变旧政策)、通下情(广泛征求意见,法(改变旧政策)、通下情(广泛征求意见,择善而从)、慎左右(选用忠臣,罢斥侫择善而从)、慎左右(选用忠臣,罢斥侫臣)臣)”的建议。的建议。万木草堂今文经学古文经学隶书所写蝌蚪文、大篆等写成尊孔子尊周公五经为孔子所作孔子述而不作,言而好古重春秋公羊传重春秋左传、周礼主张微言大义,附会阴阳五行主张训诂,繁琐考据、主张古代典章制度康有为以今文经学的观点否定古文经学康有为以今文经学的观点否定古文经学v两派的区别不只是表现为所依据的经学版本两派的区别不

    8、只是表现为所依据的经学版本和文字不同,更主要的表现为怎样使经学为和文字不同,更主要的表现为怎样使经学为封建统治服务上。今文经学家喜欢对经书作封建统治服务上。今文经学家喜欢对经书作牵强附会的解释和宣扬迷信的谶牵强附会的解释和宣扬迷信的谶chchn n纬之学,纬之学,思想比较活跃;古文经学家则强调读懂经典,思想比较活跃;古文经学家则强调读懂经典,真正理解儒学精髓,为此侧重名物训诂,重真正理解儒学精髓,为此侧重名物训诂,重视语言事实,比较简明质朴。此后,经文经视语言事实,比较简明质朴。此后,经文经学大多失传,只有春秋公羊传保存下来。后学大多失传,只有春秋公羊传保存下来。后世研究儒家思想大都以古文经为

    9、基础。世研究儒家思想大都以古文经为基础。康有为以今文经学的观点否定古文经学康有为以今文经学的观点否定古文经学v到了清代,学者用古文训诂,加以条理化,到了清代,学者用古文训诂,加以条理化,形成乾嘉学派,即注重考据,又称汉学。鸦形成乾嘉学派,即注重考据,又称汉学。鸦片战争以后,在社会矛盾尖锐的情况下,一片战争以后,在社会矛盾尖锐的情况下,一部分知识分子对汉学表示不满,因为这种学部分知识分子对汉学表示不满,因为这种学问只埋头故纸堆,不问实际政治。这些知识问只埋头故纸堆,不问实际政治。这些知识分子再次拿起今文经学,如龚自珍、魏源等。分子再次拿起今文经学,如龚自珍、魏源等。清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是庄存与,

    10、到刘逢禄清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是庄存与,到刘逢禄和宋翔风,又把今文经学推进了一步。和宋翔风,又把今文经学推进了一步。康有为以今文经学的观点否定古文经学康有为以今文经学的观点否定古文经学2、康有为的变法理论、康有为的变法理论v康有为的今文经学,主要是发挥了康有为的今文经学,主要是发挥了“三三统说统说”和和“三世说三世说”。v所谓三统说的含义是,每一个朝代都有所谓三统说的含义是,每一个朝代都有一个统,统是受之于天的。旧王朝违背一个统,统是受之于天的。旧王朝违背天命,便由一个新王朝根据天命来代替。天命,便由一个新王朝根据天命来代替。很明显,三统说是一种历史循环论。康很明显,三统说是一种历史循环论。康有

    11、为发挥三统说,是利用其中含有变法有为发挥三统说,是利用其中含有变法改革思想,为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提供改革思想,为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提供理论根据。理论根据。“三世说三世说”:衰乱、升平、太平三种说法。:衰乱、升平、太平三种说法。假若以古代为衰乱,近代为升平,现代为太平假若以古代为衰乱,近代为升平,现代为太平的话,那么,社会历史是向前发展的所以,三的话,那么,社会历史是向前发展的所以,三世说的实质,是一种庸俗的历史进化论。世说的实质,是一种庸俗的历史进化论。康有为把三世说和三统说相结合,作为他康有为把三世说和三统说相结合,作为他的变法理论,就是说要救国,要太平,就必须的变法理论,就是说要救国,要太

    12、平,就必须改革;只有改革,才能进步,才能达到太平的改革;只有改革,才能进步,才能达到太平的愿望。愿望。新学伪经考新学伪经考v 康有为的这部著作,从表面上看,好康有为的这部著作,从表面上看,好像只是辩伪性的专著,不涉及政治问题,像只是辩伪性的专著,不涉及政治问题,实际上是为维新变法作理论铺垫。康有为实际上是为维新变法作理论铺垫。康有为宣传当时流行的儒家经典为伪经,就使当宣传当时流行的儒家经典为伪经,就使当时流行的汉学和宋学失去存在的依据,为时流行的汉学和宋学失去存在的依据,为变法维新扫清了障碍。变法维新扫清了障碍。新学伪经考新学伪经考还还打击了恪守祖训的顽固派,促使知识分子打击了恪守祖训的顽固派

    13、,促使知识分子对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经典进行怀疑,起对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经典进行怀疑,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孔子改制考孔子改制考v 开始写于开始写于18911891年,正式刊行于年,正式刊行于18981898年。年。共共2121卷,卷,3434万字。如果说万字。如果说新学伪经考新学伪经考旨旨在否定历代统治者尊崇的儒家经典,主要是在否定历代统治者尊崇的儒家经典,主要是起起“破破”的作用的话,那么的作用的话,那么孔子改制考孔子改制考则正面创立了维新变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则正面创立了维新变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起起“立立”的作用。的作用。孔子改制考孔子改制考的主要内的主要内容是,容是

    14、,宣扬托古改制。宣扬托古改制。v 在书中,康有为还把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在书中,康有为还把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和中国儒家的化论和中国儒家的“三世三世”说附会在一起,说附会在一起,认为社会历史是沿着认为社会历史是沿着“据乱世据乱世”、“升平升平世世”、“太平世太平世”的顺序逐渐前进的。的顺序逐渐前进的。大同书大同书v 康有为还提出大同思想。康有为较早提康有为还提出大同思想。康有为较早提出大同思想的著作,是出大同思想的著作,是人类公理人类公理,在后来,在后来完成的完成的大同书大同书中得到系统的阐述。在这部中得到系统的阐述。在这部书里,康有为描绘了一幅无私产、无阶级、无书里,康有为描绘了一幅无私产、无阶

    15、级、无家族、无邦国、无帝王、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家族、无邦国、无帝王、人人相亲、人人平等的的“大同大同”世界的蓝图。世界的蓝图。v康氏变法理论的局限性有一:首先是在于“学术上过于武断”,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v其次,康有为的变法战略存在着激进主义的错误。梁启超曾经把梁启超曾经把新学伪经考新学伪经考比作比作“思思想界之一大飓风想界之一大飓风”,而,而孔子改制考孔子改制考、大大同书同书便好似便好似“火山大喷火火山大喷火”,“大地震大地震”。可见康有为的变法理论在当时思想界引起了巨可见康有为的变法理论在当时思想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康有为通过这些著作,运用西方资大的震动。康有为通过这些著作,运用西方资产阶

    16、级进化论和自由平等学说作武器,有力地产阶级进化论和自由平等学说作武器,有力地抨击了顽固守旧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进行维抨击了顽固守旧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进行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成为近代向西方寻求真理新变法的理论基础,成为近代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中国人之一。的先进中国人之一。4、康有为的变法主张、康有为的变法主张v (1 1)政治上,要求改变封建专制)政治上,要求改变封建专制制度,实行君主立宪政治,为民族资产制度,实行君主立宪政治,为民族资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力阶级争取政治权力 v (2 2)经济上,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上,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把中国变成近代经济强国。经济,把中国变成近代经济强国。

    17、v (3 3)文化教育上,反对科举八股)文化教育上,反对科举八股制度,提倡西学,培养新式人才,提高制度,提倡西学,培养新式人才,提高国民素质。国民素质。(二)梁启超生平及思想观点(二)梁启超生平及思想观点v1、梁启超生平简介、梁启超生平简介v2、梁启超的维新思想、梁启超的维新思想v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于地球。梁启超梁启超(1873

    18、1929)2、梁启超的维新思想、梁启超的维新思想v 梁启超利用主持梁启超利用主持时务报时务报的便利,几乎的便利,几乎每册都发表一两篇论文,倡言变法,其中影每册都发表一两篇论文,倡言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长篇政论响最大的是长篇政论变法通议变法通议、论中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国积弱由于防弊、论君政民政相嬗之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理、说群说群等。在这些文章中,梁启超等。在这些文章中,梁启超以资产阶级进化论的观点,抨击了以资产阶级进化论的观点,抨击了“泥祖宗泥祖宗之法之法”的顽固守旧思想,阐述了自然界中的的顽固守旧思想,阐述了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人类社会也没有一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人类社会也没有

    19、一成不变的制度,反复说明变法的必要性和紧成不变的制度,反复说明变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迫性。v 他指出:他指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阏制。变亦变,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阏制。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呜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呜呼!则非吾之所敢言矣。!呼!则非吾之所敢言矣。!”v 该如何该如何“变变”呢

    20、?梁启超最主要的主呢?梁启超最主要的主张是抑君权、兴民权。张是抑君权、兴民权。2、梁启超的维新思想、梁启超的维新思想2、梁启超的维新思想、梁启超的维新思想v(1)大力提倡变法,宣传历史进化论。)大力提倡变法,宣传历史进化论。v(2)宣传民权论,主张君主立宪。)宣传民权论,主张君主立宪。v(3)开民智,育人才。)开民智,育人才。v(4)宣传维新变法的途径是自上而下,主张)宣传维新变法的途径是自上而下,主张改良,反对效法法兰西革命。改良,反对效法法兰西革命。(三)谭嗣同生平及思想(三)谭嗣同生平及思想v1、谭嗣同生平简介、谭嗣同生平简介v2、仁学仁学及思想主张及思想主张 “外国变法未有不流血者,中

    21、国以变法流血者,请自嗣同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临刑绝命词书:“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2、仁学仁学及思想主张及思想主张v 仁学仁学是是“冲决网罗冲决网罗”即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即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著名作品,也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哲学著作。的著名作品,也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哲学著作。v 仁学仁学的思想来源,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佛的思想来源,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佛教哲学,二是西学,三是中国哲学。教哲学,二是西学,三是中国哲学。v 谭嗣同把谭嗣同把“仁仁”作为万物的起源,作为万物的起源,“仁仁”又以又以“通通”为基础。仁学,即人学。他认为,仁学是为基础。仁学,即人学。他认为,

    22、仁学是以通为第一要义,通的标志就是平等。以通为第一要义,通的标志就是平等。“通通”的工具是的工具是“以太以太”。“通通”包括包括“中外通中外通”“”“上上下通下通”“”“男女内外通男女内外通”和和“人我通人我通”。谭嗣同的思想:谭嗣同的思想:v(1)批判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批判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v(2)对君权进行批判。)对君权进行批判。v(3)萌芽中的反清思想)萌芽中的反清思想。(四)严复生平及思想(四)严复生平及思想v1、严复生平简介、严复生平简介v2、严复的思想、严复的思想v维新:维新: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v严译八大名著:严译八大名著:天演论天演论v

    23、原富原富群学肄言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群己权界论社社会通诠会通诠法意法意穆勒名学穆勒名学名学浅说名学浅说v3、天演论天演论主要内容及主要内容及评介评介 v4、国闻报国闻报2、严复的思想、严复的思想v 严复比较了中西学之间的优劣:严复比较了中西学之间的优劣:“中中学重三纲,西学重平等;中学亲亲,西学重三纲,西学重平等;中学亲亲,西学尚贤;中学以孝治天下,西学以公治学尚贤;中学以孝治天下,西学以公治天下;中学尊主,西学隆民;中学夸多天下;中学尊主,西学隆民;中学夸多识,西学尊亲知;中学委天数,西学恃识,西学尊亲知;中学委天数,西学恃人力人力3、天演论主要内容及评介、天演论主要内容及评介v基本思想是宣传

    24、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社基本思想是宣传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会达尔文主义。v主要内容:主要内容:“质力杂糅,相剂为变质力杂糅,相剂为变”。他反复宣传和强调这种他反复宣传和强调这种“变变”的观点,并的观点,并利用利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向的理论,向中国人民敲起了祖国危亡的警钟,大声疾中国人民敲起了祖国危亡的警钟,大声疾呼:要顺应呼:要顺应“天演天演”的规律,改革现状,的规律,改革现状,变法维新,才能避免危亡之祸,否则,就变法维新,才能避免危亡之祸,否则,就会在会在“生存竞争生存竞争”和和“天然选择天然选择”中,被中,被“优胜劣败之公列优胜劣败之公列”所淘汰

    25、。所淘汰。评价:评价:创造性地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种创造性地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种暂新的世界观,突破了封建主义的世界暂新的世界观,突破了封建主义的世界观,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发展,打开观,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发展,打开了中国的眼界,教育了人民。了中国的眼界,教育了人民。国闻报国闻报v 发行宗旨在发行宗旨在“求通求通”:一通上下之情:一通上下之情,二通中外之情。,二通中外之情。“通上下之情通上下之情”就是就是试图通过这份报纸,使资产阶级的改革试图通过这份报纸,使资产阶级的改革要求博得政府支持;要求博得政府支持;“通中外之情通中外之情”就就是欲通过国外新闻报道以及宣传西学,是欲通过国外新闻报道以及宣传

    26、西学,以开启民智。它是以以开启民智。它是以“求通求通”为目的,为目的,以变法自强相号召,成为当时北方最重以变法自强相号召,成为当时北方最重要的报纸。要的报纸。二、维新样板二、维新样板湖南地区的维新运动湖南地区的维新运动v 谭嗣同、唐才常、樊锥、皮锡瑞等一批维谭嗣同、唐才常、樊锥、皮锡瑞等一批维新志士,同时有巡抚陈宝箴,署按察使(后新志士,同时有巡抚陈宝箴,署按察使(后任长宝盐法道)黄遵宪,学政江标、徐仁铸任长宝盐法道)黄遵宪,学政江标、徐仁铸等地方官员等的支持,湖南出现了一些维新等地方官员等的支持,湖南出现了一些维新的新气象,成为当时维新运动中最活跃的一的新气象,成为当时维新运动中最活跃的一个

    27、省个省v1、办学堂、办学堂 2、立学会、立学会 3、出报刊、出报刊三、维新派与顽固派、洋务派的斗争三、维新派与顽固派、洋务派的斗争v(一)论战的内容(一)论战的内容v第一,祖宗之法可不可以变,要不要变第一,祖宗之法可不可以变,要不要变v第二,要不要改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第二,要不要改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v第三,要不要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第三,要不要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v(二)张之洞的(二)张之洞的劝学篇劝学篇v思想核心,是思想核心,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v目的:目的:“会通中西,权衡新旧。会通中西,权衡新旧。”v 两个部分,即内篇和外篇:两个部分,即内篇和外篇

    28、:“内篇务本,以内篇务本,以正人心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外篇务通,以开风气”。第三节第三节 百日维新百日维新v一、戊戌变法一、戊戌变法v二、戊戌政变二、戊戌政变v三、戊戌变法的性质、历史意义及失败原因三、戊戌变法的性质、历史意义及失败原因一、戊戌变法一、戊戌变法v(一)过程:(一)过程:v18971897年年 1212月康有为月康有为 :外衅危迫,争宠洊至,急宜外衅危迫,争宠洊至,急宜及时发愤,革旧图新,以少存国祚呈及时发愤,革旧图新,以少存国祚呈,即,即上清帝上清帝第五书第五书 ;v18981898年年1 1月月2424日下午总理衙门大臣传见康有为;日下午总理衙门大臣传见康有为;v1

    29、8981898年年1 1月月2929日,康有为又撰写了日,康有为又撰写了为外衅危迫,分为外衅危迫,分割洊至,急宜及时发愤,大誓臣工,开制度新政局,割洊至,急宜及时发愤,大誓臣工,开制度新政局,革旧图新,以存国祚呈革旧图新,以存国祚呈,即,即上清帝第六书上清帝第六书 ;v舆论准备舆论准备 :保国会章程保国会章程v18981898年年6 6月月1111日光绪帝颁发日光绪帝颁发明定国是明定国是诏,宣布正诏,宣布正式变法维新,标志着百日维新的开始,维新变法运动式变法维新,标志着百日维新的开始,维新变法运动由此进入高潮。由此进入高潮。一、百日维新一、百日维新v(一)过程:(一)过程:v6 6月月1616

    30、日,光绪帝在颐和园仁寿殿召见了康有为;日,光绪帝在颐和园仁寿殿召见了康有为;v光绪帝命康有为专折奏事;光绪帝命康有为专折奏事;v俄彼得变政记俄彼得变政记、日本变政考日本变政考和和波兰分灭波兰分灭记记:要求光绪帝以彼得大帝勇于改革为榜样,以:要求光绪帝以彼得大帝勇于改革为榜样,以明治维新为模式,以波兰变法不坚决而被瓜分亡国明治维新为模式,以波兰变法不坚决而被瓜分亡国为教训;为教训;v从从6 6月月1111日颁布日颁布“明定国是明定国是”诏到诏到9 9月月2121日政变发生日政变发生,光绪帝撇开军机处和总理衙门,雷厉风行,发布,光绪帝撇开军机处和总理衙门,雷厉风行,发布了了100100多道新政上谕

    31、,其中既有布新,也有除旧,多道新政上谕,其中既有布新,也有除旧,推行新政共计推行新政共计103103天,史称天,史称“百日维新百日维新”,这是戊,这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和集中表现。戌变法运动的高潮和集中表现。上清帝第六书上清帝第六书:v 把日本维新的经验总结为三条:一曰大誓群臣把日本维新的经验总结为三条: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舆论,取万国良法;二曰开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舆论,取万国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人上书,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人上书,日皇以时召见,

    32、若称旨则隶入制度局。他认为这三日皇以时召见,若称旨则隶入制度局。他认为这三条是变法的必由之路,第一条是舆论准备,第二条条是变法的必由之路,第一条是舆论准备,第二条是制度保证,是变法能否成功的关键,第三条则是是制度保证,是变法能否成功的关键,第三条则是新法顺利推行的条件。新法顺利推行的条件。具体到中国,他建议光绪帝选择良辰吉日,在太具体到中国,他建议光绪帝选择良辰吉日,在太庙或乾清门大誓群臣,明确宣布变法,然后在内廷设庙或乾清门大誓群臣,明确宣布变法,然后在内廷设立制度局;在午门上设立待诏所;建议在中央设立十立制度局;在午门上设立待诏所;建议在中央设立十二个局,为新政的执行部门,并在地方各级政府

    33、机构二个局,为新政的执行部门,并在地方各级政府机构中也设立相应的局。其中,核心的部分是改变官制,中也设立相应的局。其中,核心的部分是改变官制,他是本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的原则构筑官制他是本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的原则构筑官制改革方案的,制度局是立法机关,十二局则是行政机改革方案的,制度局是立法机关,十二局则是行政机关。他抛开了军机处、总理衙门及六部,要建立的是关。他抛开了军机处、总理衙门及六部,要建立的是一套全新的官制,反映了维新派急欲参政的愿望。一套全新的官制,反映了维新派急欲参政的愿望。保国会章程保国会章程:v 1898 1898年年4 4月,他联络发起并由御史李盛铎出面月,他联

    34、络发起并由御史李盛铎出面组成了组成了“保国会保国会”,并拟定了,并拟定了保国会章程保国会章程,申,申明其宗旨是明其宗旨是“保国家之政权土地保国家之政权土地”、“保人民种类保人民种类之自立之自立”和和“保圣教(孔教)之不失保圣教(孔教)之不失”,同时讲求,同时讲求变法、研究外交、谋求经济,以协助政府治理国家变法、研究外交、谋求经济,以协助政府治理国家。一、百日维新一、百日维新v(二)新政的主要内容(二)新政的主要内容 v 1 1、政治方面,主要是裁撤闲散机构、广开、政治方面,主要是裁撤闲散机构、广开言路和招揽人才言路和招揽人才 ;v 2 2、经济方面,主要是发布了一系列振兴农、经济方面,主要是发

    35、布了一系列振兴农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措施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措施 ;v 3 3、文教方面,主要是废除八股文和兴办新、文教方面,主要是废除八股文和兴办新式教育式教育 ;v 4 4、军事方面,主要是裁汰旧军、编练新军、军事方面,主要是裁汰旧军、编练新军 二、戊戌政变二、戊戌政变v慈禧太后的三项措施;v两派围绕着礼部主事王照上书一事发生了严重的冲突;v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均为“军机四卿”v议开制度局;v帝后两党各调遣军队做准备;v光绪帝决心开懋勤殿的举动,加快了政变的发生 v光绪帝的密诏,维新派的一筹莫展;v9月19日,光绪帝被挟持、移居瀛台;v9月21日,慈禧太后正式宣布训政,下

    36、令逮捕康有为;v24日,慈禧太后下密旨将维新派革职拿问;v28日,“戊戌六君子”被杀害。三、戊戌变法的性质、历史意义及失败原因三、戊戌变法的性质、历史意义及失败原因 (一)戊戌变法的性质(一)戊戌变法的性质 戊戌维新运动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政治运动,而是戊戌维新运动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政治运动,而是一个具有多层次意义的历史事件。一个具有多层次意义的历史事件。从为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扫清障碍的角度而言,戊从为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扫清障碍的角度而言,戊戌变法的性质是资产阶级的改良(改革)运动;戌变法的性质是资产阶级的改良(改革)运动;从挽救民族危亡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可以说戊戌从挽救民族危亡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可以说

    37、戊戌变法的性质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变法的性质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从思想启蒙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可以认为戊戌变从思想启蒙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可以认为戊戌变法的性质是一次并且是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法的性质是一次并且是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v(二)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二)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v首先,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首先,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v其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其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v再次,为民族资本近代企业和近代文教事业再次,为民族资本近代企业和近代文教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v最后,对民主革命运动的展开提供了深刻教最后,对民主革命运动的展开

    38、提供了深刻教训训 三、戊戌变法历史意义及失败原因三、戊戌变法历史意义及失败原因v(三)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三)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v1 1、维新派本身的原因、维新派本身的原因v维新派的改制理论缺少说服力维新派的改制理论缺少说服力v维新派的变法行动操之维新派的变法行动操之过急过急v2 2、封建守旧势力强大、封建守旧势力强大v3 3、变革者变革心态、变革者变革心态分析分析三、戊戌变法的性质、历史意义及失败原因三、戊戌变法的性质、历史意义及失败原因维新派的变法行动操之过急维新派的变法行动操之过急v第一、裁撤冗员,急于求成第一、裁撤冗员,急于求成 v第二、开放言论,奖罚失当第二、开放言论,奖罚失当 v第

    39、三、拔擢新进,得罪旧党第三、拔擢新进,得罪旧党 封建守旧势力集结,形成一股强大的反维封建守旧势力集结,形成一股强大的反维新势力新势力v首先是新旧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首先是新旧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导致意识形态保守派的反抗导致意识形态保守派的反抗;v其次是体制创新导致的权力变动与利益分配变其次是体制创新导致的权力变动与利益分配变动所引发的利益冲突,导致既得利益官僚集团动所引发的利益冲突,导致既得利益官僚集团的反对。的反对。v维新派走维新派走“君权变法君权变法”路线,忽视争取和利用路线,忽视争取和利用掌握实权的西太后,以致促成帝、后两党权力掌握实权的西太后,以致促成帝、后两党权力

    40、之争激烈展开之争激烈展开v最终的结局:两类反对势力形成反对变革的政最终的结局:两类反对势力形成反对变革的政治同盟治同盟3 3、变革心态分析、变革心态分析v现实改革条件所要求的是渐进性,而以康有为、梁现实改革条件所要求的是渐进性,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革派人士具有一种特殊的心态:启超为代表的改革派人士具有一种特殊的心态:v亢奋性、焦灼感、激进性亢奋性、焦灼感、激进性v第一、第一、“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世人皆醉而我独醒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世人皆醉而我独醒”的的“愤世情结愤世情结”;v第二、变革者认为:改革必须是急剧而迅速的,快第二、变革者认为:改革必须是急剧而迅速的,快刀斩乱麻的刀斩乱麻的 ;v

    41、第三、与传统的第三、与传统的“断裂性断裂性”;v第四、变法派认为,变革与保守势力是第四、变法派认为,变革与保守势力是“新旧水火新旧水火不容不容”的,两者之间不存在妥协的可能;的,两者之间不存在妥协的可能;v第五、对激进变法的简单化的乐观预期。第五、对激进变法的简单化的乐观预期。“愤世情结愤世情结”v根源:根源:v可以从中国传统的官学意识形态文化(导致可以从中国传统的官学意识形态文化(导致:只有精英人士感知危机的深度);:只有精英人士感知危机的深度);v政治结构的封闭性和保守性(导致:精英人政治结构的封闭性和保守性(导致:精英人士被吸纳的渠道非常狭窄)来解释。士被吸纳的渠道非常狭窄)来解释。v张

    42、謇批评康有为所说的张謇批评康有为所说的“乘积弊之后,挟至乘积弊之后,挟至锐之气,举一切法而更张之锐之气,举一切法而更张之”。(四)从中日维新的比较看戊戌变法的失败(四)从中日维新的比较看戊戌变法的失败v1 1、明治维新与戊戌维新的异同、明治维新与戊戌维新的异同v2 2、产生上述差异的社会根源、产生上述差异的社会根源v(四)从中日维新的比较看戊戌变法的失败(四)从中日维新的比较看戊戌变法的失败v 1 1、明治维新与戊戌维新的异同、明治维新与戊戌维新的异同v (1 1)两者宗旨路线相同,但客观上运动的侧重)两者宗旨路线相同,但客观上运动的侧重点不同。点不同。v (2 2)两者历史背景相同,但领导层

    43、及其联系的)两者历史背景相同,但领导层及其联系的社会力量不同。社会力量不同。v (3 3)双方领导集团不少特点相同,但气质、性)双方领导集团不少特点相同,但气质、性格、能力、类型、精神面貌不同。格、能力、类型、精神面貌不同。v (4 4)国际上对两者的态度基本相同,但支持程)国际上对两者的态度基本相同,但支持程度各不相同度各不相同 v(四)从中日维新的比较看戊戌变法的失败(四)从中日维新的比较看戊戌变法的失败v 2、产生上述差异的社会根源、产生上述差异的社会根源v (1 1)两国社会性质相同,但国内形势不同。)两国社会性质相同,但国内形势不同。(2 2)两国社会经济相同,但政治经济结构不同。)

    44、两国社会经济相同,但政治经济结构不同。(3 3)两国经历过封建专制制度,但历史传统及民)两国经历过封建专制制度,但历史传统及民族气质不同,知识分子地位作用也不相同。族气质不同,知识分子地位作用也不相同。(4 4)中日两国的国际地位不同,国际环境背景不)中日两国的国际地位不同,国际环境背景不同。同。v(一)(一)戊戌变法的性质戊戌变法的性质v1三种观点:三种观点:vA、改良主义运动说、改良主义运动说 vB、政治改良运动说、政治改良运动说 vC、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说、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说 v2、对三种观点的评说:、对三种观点的评说:vA、改良与改革二者完全是同义词、改良与改革二者完全是同义词vB、“改

    45、良改良”与与“改良主义改良主义”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概念 v (一)戊戌变法的性质(一)戊戌变法的性质v1、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看法v(1 1)改良主义运动说)改良主义运动说v(2 2)政治改良运动说)政治改良运动说v(3 3)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说)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说三、戊戌变法的性质、历史意义及失败原因三、戊戌变法的性质、历史意义及失败原因v2 2、分析、分析v(1 1)改良与改革二者完全是同义词)改良与改革二者完全是同义词v(2 2)改良主义则是相对于马克思主义而言的,)改良主义则是相对于马克思主义而言的,具有特定的阶级实质和时代具有特定的阶级实质和时代特征特征v(3 3)

    46、革命)革命说说改良主义运动说改良主义运动说v范文澜范文澜指出:指出:“戊戌变法是改良主义运动,虽然是含有戊戌变法是改良主义运动,虽然是含有进步性,但不属于革命的范畴。进步性,但不属于革命的范畴。v徐培华徐培华指出:指出:“列宁对改良主义下了定义,他说列宁对改良主义下了定义,他说一般一般说来,改良主义就在于,人们只限于提倡一种不必消除说来,改良主义就在于,人们只限于提倡一种不必消除旧有统治阶级的主要基础的变更,即是同保存这些基础旧有统治阶级的主要基础的变更,即是同保存这些基础相容的变更相容的变更。又说。又说改良主义的变革,就是不破坏统改良主义的变革,就是不破坏统治阶级的政权基础,只要统治阶级在保

    47、持其统治的条件治阶级的政权基础,只要统治阶级在保持其统治的条件下作一些让步下作一些让步”。这意义也适用于戊戌变法运动。这意义也适用于戊戌变法运动。v汤志钧汤志钧认为:认为:“戊戌变法运动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戊戌变法运动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是从上而下进行改革的政治运动,他们的活动仅限于,是从上而下进行改革的政治运动,他们的活动仅限于少数从地主阶级分化出来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得到少数从地主阶级分化出来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得到了以光绪皇帝为首的帝党的支持,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了以光绪皇帝为首的帝党的支持,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因此,它只能是一个软弱的改良主义运动。众。因此,它只能是一个软弱的

    48、改良主义运动。”政治改良运动说政治改良运动说v认为戊戌维新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资产阶级认为戊戌维新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不应视作改良主义。不能把改革、革命,也不应视作改良主义。不能把改革、改良和改良主义等同起来,不能用欧洲工人改良和改良主义等同起来,不能用欧洲工人运动中的改良主义概念去硬套。戊戌变法不运动中的改良主义概念去硬套。戊戌变法不应称作改良主义,而应称作改革或改良。此应称作改良主义,而应称作改革或改良。此说主要以金德群、叶林生、钟卓安为代表。说主要以金德群、叶林生、钟卓安为代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说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说v陈庆华陈庆华认为:认为:“戊戌变法是一次失败了的不戊戌变法是

    49、一次失败了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因为变法要求发展资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因为变法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也要求改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本主义生产,也要求改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用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民主制度代替封建筑,用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民主制度代替封建专制制度,主要用和平手段,但也不排除使专制制度,主要用和平手段,但也不排除使用暴力,效法日本的明治维新。用暴力,效法日本的明治维新。百日维新百日维新是资产阶级暂时、部分地获得政权,不失是资产阶级暂时、部分地获得政权,不失为一次资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尝试。说变法是为一次资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尝试。说变法是改良主义的并不正确。改良主义的并不正确。”v “改良改良”与与

    50、“改良主义改良主义”则是两个截然不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同的概念。v 改良改良是相对于革命而言的。是相对于革命而言的。v 改良主义改良主义则是相对于马克思主义而言的,则是相对于马克思主义而言的,具有特定的阶级实质和时代特征。改良主义是具有特定的阶级实质和时代特征。改良主义是十九世纪后期十九世纪后期,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和工人运,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和工人运动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的,是资产阶级用来动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的,是资产阶级用来反对社会主义革命反对社会主义革命的反动思潮,是指工人运动的反动思潮,是指工人运动中以不触犯资本主义制度基础少许改良来代替中以不触犯资本主义制度基础少许改良来代替无产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五章民族救亡运动的高涨-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课件.ppt(61页)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96503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