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PPT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一(共34张PPT).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二课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PPT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一(共34张PPT).pptx》由用户(alice)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第二课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PPT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一共34张PPT 第二 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 确立 PPT 课件 高中政治 统编 部编版 必修 34 下载 _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_政治_高中
- 资源描述:
-
1、-1-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学业质量要求 核心要点提炼 1.阐明新中国确立社会 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2.阐释社会主义制度的 特征。 3.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的特点和优点,树 立制度自信、道路自信。 4.在实践中反思各领域 既有政策和体制机制方 面的限制性条件。 1.总路线和总任务: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 任务是“一化三改”。 2.一个标志: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 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是新民 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标志。 3.一个探索: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 4.一
2、个意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 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开创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 准备和物质基础。 -3-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前篇自主预习 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1)过渡时期的时间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 期。 说一说 请说明“过渡时期”的确切时间。 答案: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 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
3、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 -4-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前篇自主预习 连一连 请把“一化三改”与其具体内容用线连起来。 答案: -5-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前篇自主预习 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一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 素;二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 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三是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 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四是国际形势有 利于中国加
4、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材料分析 毛泽东指出:“我国过去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不是帝国主义,历来受 人欺负。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技术水平低,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 人家,骄傲不起来。” 根据材料中的观点,说明我们怎样才能“骄傲起来”。 答案: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6-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前篇自主预习 3.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标志 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 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
5、社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 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说一说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这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案: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就是三大改造,即中华人 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前篇自主预习 4.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 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
6、起社会主义制度, 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判断说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得以确立。 答案: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并未立即确立起社会主义制 度。到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 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我国进入 了社会主义社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8-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前篇自主预习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 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
7、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 (1)党的八大对社会的主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规定 社会的主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 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 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 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 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 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9-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前篇自主预习 判断说明 1956年党的八大的召开,确立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
8、民日 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答案:错误。1956年党的八大的召开,确立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 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 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 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0-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前篇自主预习 (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取得的重要成就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 国民经济体系。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 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
9、会主义基本 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 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判断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 伟大飞跃。 答案: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 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这一飞 跃。 -11-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前篇自主预习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的意义 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 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 备和物质基础。 -12-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
10、在中国的确立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一化三改一化三改”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情境导引 材料一 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的比较(人均) 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 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 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项目 中国(1952年产 量) 美国(1950年产 量) 印度(1950年产 量) 钢产量 2.37千克 538.3千克 4千克 发电量 2.76千瓦/时 2 949千瓦/时 10.9千瓦/时 -13-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
11、在中国的确立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材料二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合作化运动实现的,它仅用四五 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5亿农民从个体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 济的转变。原本人为分割开的土地又都连成了一片,极大地提高了 土地的使用效率。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坚持自愿互利的原 则,走合作化的道路,最后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生产合作 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公私合营的政策, 逐步把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材料三 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项目 社会主义公有经济 私有制经济
12、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100% - 商品零售额 95.8% 4.2% -14-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材料四 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 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 (1)从材料一中能得出什么结论?为改变这种现象党中央作出怎样 的决定? (2)结合材料二回答,国家是如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3)结合材料三、四回答,三大改造的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4)结合材料二、三、四回答,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15
13、-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提示:(1)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差距非常大,中国的工业化 几乎是一穷二白。党中央确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 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集中力量 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2)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合作化运动实现的;对个体手工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走合作化的道路;对资本主 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公私合营的政策,逐步把生产资 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16- 第二框 社
14、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 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 国社会的经济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 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 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和制度基础。 (4)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完 成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17-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前篇自主预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95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