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PPT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一(共22张PPT).ppt

  • 上传人(卖家):alice
  • 文档编号:794893
  • 上传时间:2020-10-16
  • 格式:PPT
  • 页数:22
  • 大小:1.78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PPT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一(共22张PPT).ppt》由用户(alice)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教材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PPT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一共22张PPT 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 确立 PPT 课件 高中政治 统编 部编版 必修 22 下载 _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_政治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二课第二课 只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观点一看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之间存在 很大差距,但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认为要等到 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以后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观点是错误的。 观点二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特点 已经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说法是正确的。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面两种观点的认识。教材P26 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1)过渡时期的时间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 个过渡时期。 第一阶段:经济

    2、恢复时期,完成民主遗留问题时期。(1950- 1952年底) 第二阶段: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从19491956,新民主主义社会向 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具有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的特征。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 “一化三改”的实质是使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 公有制,使它成为中国的唯一经济基础,是发展生产力与变革 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3)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的意义 社会主义改造的伟

    3、大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 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 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必然性体现在:体现在: 2.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历史的必然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历史的必然: : (1)(1)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国营经济迅速发展迅速发展, ,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主导 性性因素。因素。 (2)(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不同程不同程 度

    4、地开始了对它们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3)(3)个体农业经济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建设的新形势, ,迫切需迫切需 要组织起来。要组织起来。 (4)(4)国际形势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阵营的转变。 3.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决定性的胜利: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 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 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2)历史的必然:中

    5、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 万中国人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3)重大的意义:总路线的作用 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 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 伟大的社会变革。 【易错提醒】【易错提醒】有人认为有人认为,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这时我国社会就已经不存在矛盾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这时我国社会就已经不存在矛盾 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具有普遍性, ,没有这

    6、种矛盾没有这种矛盾, ,必然会出必然会出 现另外的矛盾。否认矛盾的存在现另外的矛盾。否认矛盾的存在, ,就是否认辩证法。就是否认辩证法。 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二、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历史课题: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 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2)坚持的原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 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相关链接 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 过程中,毛泽东提出,最重要的是独 立思考。要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

    7、结合。 毛泽东说:“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 的经验,在这个国家是成功的,但在 另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况相结 合而一模一样地照搬就会导向失败。 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 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 经验。” 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 实际的两次结合 19192121年,马克思列宁主义年,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工人运中国工人运 动动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 第一次结合第一次结合 诞诞 生生 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 (主心骨)主心骨) 领导新民主革命领导新民主革命, ,探索出探索出新民主主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道路义革命的道路 (中国实际)(中国实际) 经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

    8、争和解放战争经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胜利的标志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 革命道路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革命实际中国革命实际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 第二次结合第二次结合 创立创立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 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实际)(中国实际)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二

    9、、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2.党的八大: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 (1)地位: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 2)最重要贡献:)最重要贡献: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主义的主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主义的主 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 向。向。 (3)社会主要矛盾: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 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 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 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

    10、间的 矛盾。 八大的路线就是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党的中心工作,领导全国八大的路线就是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党的中心工作,领导全国 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路线。这一路线既符合三大改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路线。这一路线既符合三大改 造基本结束的国情和民意,又富有创造精神。造基本结束的国情和民意,又富有创造精神。 【易错提醒】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社会性质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社会性质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到 1956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向生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向生 产资料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

    11、确立,产资料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确立, 社会性质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社会性质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级阶段。 (4)主要任务: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 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八大成为当代中国由社会主义革命阶段转向全面社会主义中共八大成为当代中国由社会主义革命阶段转向全面社会主义 建设阶段的历史坐标。建设阶段的历史坐标。 辨一辨:辨一辨: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 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

    12、生产之间的矛盾。这种说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种说 法正确吗?法正确吗? 提示:提示:不正确。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正确。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 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 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深化拓展深化拓展】关于社会矛盾的表述关于社会矛盾的表述 (1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3、是:帝国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 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 2)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 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3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4 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社会主义建

    14、设时期的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 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 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 间的矛盾。间的矛盾。 (5 5)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 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成就显著(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取得的重要成就)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 的工

    15、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建筑、交通运输、 教育医疗、科技等均取得显著发展。 据统计,194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 所占比重为84.5%,1952年为74.7%,1957年为62.3%。我国 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说明 “一五”计划取得很大的成果。 第 一 颗 人 造 地 球 卫 星 第 一 颗 人 造 地 球 卫 星 大 庆 油 田 第 一 口 油 井 试 喷 成 功 大 庆 油 田 第 一 口 油 井 试 喷 成 功 第 一 颗 原 子 弹 第 一 颗 原 子 弹 川 藏 公 路 通 车 川 藏 公 路 通 车 4.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 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 救中国。 (2)中华民族站起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 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3)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 经历了严重曲折,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但党在社会主 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 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PPT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一(共22张PPT).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94893.html
    alice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