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网概论》课件1第3章 (2).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现代通信网概论》课件1第3章 (2).ppt》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通信网概论 现代通信网概论课件1第3章 2 现代 通信网 概论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3章 支撑网络 3.1 信令网 3.2 同步网 3.3 电信管理网 第第3 3章章 支撑网络支撑网络 第3章 支撑网络 3.1.1 信令的基本概念信令的基本概念信令是终端和交换机之间以及交换机和交换机之间传递的一种信息,这种信息可以指导终端、交换系统、传输系统协同运行,在指定的终端间建立和拆除临时的通信通道,并维护网络本身的正常运行。传送信令要遵守一定的规约和规定,这些规约和规定就是信令方式。它包括具体信令的结构形式、信令在多段路由上的传送方式及控制方式等。信令系统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的信令方式所使用的通信设备的集合。以最简单的局间电话通信为例,其基本信令流程如图3.1所示。3.1 3.1 信信
2、 令令 网网第3章 支撑网络 图3.1 局间电话信令流程第3章 支撑网络(1)当用户摘机时,用户摘机信号送到发端交换机。(2)发端交换机收到用户摘机信号后,立即向主叫用户送出拨号音。(3)主叫用户拨号,将被叫用户号码送给发端交换机。(4)发端交换机根据被叫号码选择局向及中继线,发端交换机在选好的中继线上向收端交换机发送占用信号,并把被叫用户号码送给收端交换机。第3章 支撑网络(5)收端交换机根据被叫号码,将呼叫连接到被叫用户,向被叫用户发送振铃信号,并向主叫用户送回铃音。(6)当被叫用户摘机应答时,收端交换机收到应答信号,收端交换机将应答信号转发给发端交换机。(7)用户双方进入通话状态,这时线
3、路上传送语音信号。(8)话终挂机复原,传送拆线信号。(9)收端交换机拆线后,回送一个拆线证实信号,一切设备复原。第3章 支撑网络 3.1.2 信令的分类信令的分类1按工作区域划分按工作区域划分信令按工作区域可分为用户线信令和局间信令。用户线信令是在用户终端与交换机之间的用户线上传送的信令,对于常见的模拟用户线,用户线信令包括用户状态信令、选择信令和各种可闻音信令。用户线状态信令是指用户摘机、应答、拆线等信号;选择信令又称地址信令,是指主叫用户发出的被叫用户号码;各种可闻音信令是由交换机发送给用户的,包括振铃信号、回铃音、拨号音和催挂音等。局间信令是在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的中继线上传送的信令。第3
4、章 支撑网络 2按使用信道划分按使用信道划分信令按使用信道可分为随路信令和公共信道信令。随路信令方式就是指在所接续的话路中传递各种所需的功能信号的信令方式。具体地说,随路信令方式就是在所接续的话路中传递两局间所需的占线、应答、拆线等监视信令及控制接续的选择信令和证实信令等。我国自行制定的中国No.1信令就是随路信令。它把话路所需要的各种控制信号(如占线、应答、拆线、拨号等)由该话路本身或与之有固定联系的一条信令通路来传递,即用同一通路传送语音信息和与其相应的信令。第3章 支撑网络 公共信道信令是指在电话网中各交换局的处理机之间用一条专门的数据通路来传送信令信息的一种信令方式。我国目前使用的No
5、.7信令就是公共信道信令。3按信令功能划分按信令功能划分信令按信令功能可分为管理信令、线路信令和路由信令。管理信令用于信令网的管理;线路信令是用于表示线路状态的信号;路由信令是指被叫用户地址信号。第3章 支撑网络 3.1.3 信令方式信令方式1编码方式编码方式信令有未编码方式和已编码方式两种。未编码方式的信令可按脉冲幅度的不同、脉冲持续时间的不同、脉冲数量的不同来进行区分。它在过去的模拟电话网上的随路信令系统中使用,由于编码容量小、传输速度慢等缺点,目前已不再使用。第3章 支撑网络 已编码方式有以下几种形式:(1)模拟编码方式:包括起止式单频编码、双频二进制编码和多频编码方式,其中使用最多的是
6、多频编码方式。以我国No.1记发器信令为例,它的前向信令就设置了6种频率,每次取出两个同时发出,表示一种信令,共有15种编码。多频编码方式的特点是编码较多、有自检能力、可靠性较好等,曾被广泛地使用于随路信令系统中。第3章 支撑网络(2)二进制编码方式:典型的代表是数字型线路信令,它使用4bit二进制编码来表示线路的状态信息。(3)信令单元方式:其实就是不定长分组形式,用经二进制编码的若干字节构成的信令单元来表示各种信令。该方式编码容量大、传输速度快、可靠性高、可扩充性强,是目前的各类公共信道信令系统广泛采用的方式,其典型代表是No.7信令系统。第3章 支撑网络 2传送方式传送方式1)端到端方式
7、端到端的信令传送方式如图3.2所示,发端局的收号器收到用户发来的全部号码后,由发端局发号器发送第一转接局所需的长途区号(图中用ABC表示),并完成到第一转接局的接续;第一转接局根据收到的长途区号,完成到第二转接局的接续,再由发端发号器向第二转接局发送ABC,第二转接局根据ABC找到收端局,完成到收端局的接续;此时发端局向收端局发送用户号码(图中用XXXX表示),建立发端到收端的接续。端到端的特点是:发码速度快,拨号后等待时间短,但要求全程采用同样的信令系统,并且发端信令设备连接建立期间占用周期长。第3章 支撑网络 图3.2 端到端的信令传送方式第3章 支撑网络 2)逐段转发方式逐段转发的信令传
8、送方式如图3.3所示,信令逐段进行接收和转发,全部被叫号码由每一个转接局全部接收,并依次逐段转发出去。逐段转发的特点是:对链路质量要求不高,在每一段链路上的信令形式可以不一样,但其信令的传输速度慢,连接建立的时间比端到端方式慢。第3章 支撑网络 图3.3 逐段转发的信令传送方式第3章 支撑网络 3)混合方式实际应用中,常将上述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混合使用。如在中国No.1信令中,可根据链路的质量,在劣质链路上采用逐段转发方式,在优质链路上采用端到端方式。目前的No.7信令系统中,主要采用逐段转发的信令传送方式,但也支持端到端的信令传送方式。第3章 支撑网络 3控制方式控制方式控制方式指控制信令发送
9、过程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非互控方式:发端连续向收端发送信令,而不必等待收端的证实信号。该方法控制机制简单,发码速度快,适用于误码率很低的数字信道。(2)半互控方式:发端向收端发送一个或一组信令后,必须等待收到收端回送的证实信号后,才能接着发送下一个信号。半互控方式中前向信令的发送受控于后向证实信令。第3章 支撑网络(3)全互控方式:该方式发端连续发送一个前向信令,且不能自动中断,直到收到收端发来的后向证实信令,才停止该前向信令的发送,收端后向证实信令的发送也是连续且不能自动中断的,直到发端停发前向信令,才能停发该证实信令。这种不间断的连续互控方式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好,但设备复杂,发
10、码速度慢,主要用于过去传输质量差的模拟电路,目前在公共信道方式中已不再使用。第3章 支撑网络 3.1.4 No.7信令系统信令系统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了对No.7信令系统的研究、实施和应用。1990年原邮电部正式发布了以ITU-T蓝皮书建议为基础、结合我国电话网具体情况而制定的中国国内电话网No.7信令方式技术规范(暂行规定),1993年12月发布了No.7信令网技术体制(暂行规定),1994年5月又正式发布了中国国内电话网No.7信令方式测试规范和验收方法(暂行规定)。随着具有程控交换机的数字通信网的建立,我国No.7信令系统公共信道的应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可以将所有的No.7信令系
11、统公共信道组成一个网络,称之为信令网。No.7信令网是现代通信网一个十分重要的支撑网。第3章 支撑网络 1No.7信令系统的特点信令系统的特点No.7信令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最适合采用64kb/s的数字信道,也适合模拟信道和较低速率下的工作。(2)具有多功能的模块化系统,可灵活地使用其整个系统功能的一部分或几部分,组成需要的信令网络。(3)具有高可靠性,能提供可靠的方法,保证信令按正确的顺序传递而又不致丢失和重复。(4)具有完善的信令网管理功能。(5)采用不定长消息信令单元的形式,以分组传送和明确标记的寻址方式传送信令消息。第3章 支撑网络 2No.7信令系统的结构信令系统的结构No.7信
12、令系统的基本功能结构如图3.4所示。No.7信令系统从功能上可以分为公用的消息传递部分(MTP)和适合不同用户的独立的用户部分(UP)。消息传递部分的功能是作为一个公共传递系统,在相对应的两个用户部分之间可靠地传递信令消息,只负责传递,并不处理。用户部分使用消息传递具有部分传送能力的功能实体,包括电话用户部分(TUP)和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第3章 支撑网络 图3.4 No.7信令系统的基本功能结构第3章 支撑网络 No.7信令系统在开始发展时,主要考虑的是在数字电话网和采用电路交换方式的数据通信网中传送各种与电路有关的控制信息,因此只提出四个功能级的要求。随着综合业务数字网(I
13、SDN)和智能网(IN)的发展,不仅需要传送与电路接续有关的消息,而且需要传送与电路无关的端到端的信息,原来的四级结构不能满足要求,因此,要对No.7信令功能级结构做些调整。调整后的No.7信令结构对四个功能级以及与OSI七层模型的关系都提出了要求,如图3.4所示。与原四级结构相比,调整后增加了SCCP和TCAP。第3章 支撑网络 1)消息传递部分(MTP)MTP分为以下三个功能级:第一级为信号数据链路功能级,该功能级规定了信令数据链路的物理、电气功能和特性,确定物理层与数据链路连接的方法。第二级为信号链路功能级,该功能级规定了在一条信令链路上的消息传递以及与传递有关的功能和程序。第二级和第一
14、级的信令数据链路,一同为在两点间进行信令消息的可靠传递提供了信令链路。第三级为信号处理和信令网管理功能级,该功能级原则上定义了传送消息所使用的消息识别、分配、路由选择以及在正常或异常情况下信令网管理调度的功能和程序。第3章 支撑网络 2)电话用户部分(TUP)TUP是ITU-T最早研究提出的用户部分之一。它规定了电话通信呼叫接续处理中所需的各种信令信息格式、编码及功能程序,主要是针对国际电话网的应用,但也适合于国内电话网的使用。TUP将根据发端交换局呼叫接续处理要求,产生所需的消息信令并经 MTP部分传送给接收端局;同时还接收由MTP部分传送过来的到达本端局的各种消息,分析处理后通知话路部分做
15、出相应的处理。第3章 支撑网络 常用TUP有如下信令消息:(1)初始地址消息(Initial Address Message,IAM)即前向信令,是为建立呼叫发出的第一个消息,消息中含有下一个交换局为建立呼叫、确定路由所需的全部或部分地址信息。(2)带附加信息的初始地址消息(Initial Address message with addition Information,IAI)是为建立呼叫发出的第一个前向信令,除含有下一个交换局为建立呼叫、确定路由所需的全部或部分地址信息外,还附加主叫用户的信息。第3章 支撑网络(3)后续地址消息(Subsequent Address Message,SA
16、M)即前向信令,是在IAM后发送的地址消息,用来传送剩余被叫电话号码。(4)地址全消息(Address Complete Message,ACM)是后向信令,表示接收端局已收到全呼叫至被叫用户所需的信息,消息中还可以含有被叫空闲和计费等附加信息。(5)应答信令(ANswer signal Charge,ANC)是后向信令,表示被叫摘机应答,并且是计费应答。(6)前向拆线信令(CLear Forward,CLF)是发端局发出的前向释放电路信令。(7)释放监护信令(ReLease Guard,RLG)是收端局对CLF的响应。收端局收到CLF后立即释放话路,并发出RLG。第3章 支撑网络 3信令连接
17、控制部分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SCCP的主要目标是要适配上层应用需求与MTP-3提供的服务之间不匹配的问题。MTP存在如下缺陷:(1)MTP只使用目的信令点编码(Destination Point Code,DPC)进行寻址,DPC的编码在一个信令网内有效,不能进行网间直接寻址。(2)MTP最多只支持16个用户部分,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新业务的需求。(3)MTP只能以逐段转发的方式传递信令,不支持端到端的信令传递。(4)MTP不能传递与电路无关的信令,不支持面向连接的信令业务。第3章 支撑网络 SCCP为MTP提供附加的寻址和选路功能,以便通过No.7信令网在电信网中的交换局和专用中心之间
18、传递电路相关和非电路相关的信令信息或其他类型的信息,以及建立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信令业务(如用于管理和维护目的等)。SCCP的功能和过程由消息传递部分传递。第3章 支撑网络 4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ISUP是在ISDN环境中,提供语音或非语音(如数据)交换所需的功能和程序。它定义了在N-ISDN或数字电话网上建立、释放、监视一个语音呼叫及数据呼叫所需的信令消息和协议,以支持基本的承载业务和补充业务,包括全部TUP所实现的功能。因此采用ISDN用户部分后,TUP部分就可以不用,而由ISUP来承担。此外ISUP还具有支持非话呼叫和先进的ISDN业务所要求的附加功能。
19、因此,ISUP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第3章 支撑网络 5事务处理能力应用部分事务处理能力应用部分(TCAP)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智能网技术的引入,电信网日趋复杂,网络中建立了许多独立于交换系统的数据库。对数据库的操作要求满足原子特性,即要么操作成功,要么操作失败,且失败操作不能改变数据库的状态。第3章 支撑网络 事务处理能力(TC)是指网络中分散的一系列应用在相互通信时采用的一组规约和功能,它为访问网络中的数据库提供标准接口,是目前电信网提供智能网业务、支持移动通信和信令网的运行管理及维护等功能的基础。目前研究出来的TC用户有操作、维护和管理部分(OMAP),移动应用部分(MAP)和智能网应用部分
20、(INAP)。三部分分别定义了支持信令网管理的信令和协议,支持移动业务的信令和协议,支持智能网业务的信令和协议。第3章 支撑网络 TCAP具有管理事务处理的能力,这一能力是通过标准的对话过程实现的。OMAP、MAP等都利用TCAP来转移与应用有关的事务处理,如在运行管理中心和交换局之间收发运行管理数据,对移动电话设备的位置进行登记等。当传送数据业务量较小而实时性很强的信息(例如对业务控制点的询问)时宜采用SCCP无连接服务,当信息的数据量很大但无实时性要求(如传递与业务量有关的统计数据和文件)时宜采用SCCP面向连接服务。第3章 支撑网络 图3.4中,MTP的第1级完成OSI第1层物理层的功能
21、,第2级完成OSI第2层数据链路层的功能,第3级信令网功能级和SCCP一起完成OSI第3层网络层功能。TC完成OSI第47层的功能,其中TCAP完成第7层应用层功能,中间业务部分ISP完成第46层(表示层、对话层、运输层)的功能,这部分协议ITU-T还在研究之中。第3章 支撑网络 3.1.5 No.7信令网信令网1No.7信令网的组成信令网的组成No.7信令网是指一个专门用于传送No.7信令消息的数据网,它由信令点(SP)、信令转接点(STP)以及连接它们的信令链路组成。通信网中提供No.7信令功能的节点称为信令点(SP),信令点是No.7信令消息的起源点和目的地点。信令转接点(STP)是在信
22、令网中将No.7信令消息从一个信令点转接到另一个信令点的信令消息转发功能节点。信令转接点(STP)又可以分成独立型和综合型,综合型既完成SP功能也完成STP功能。信令链路是指连接各个信令点,传送No.7信令消息的物理链路,由信令数据链路和信令终端组成。第3章 支撑网络 2信令工作方式信令工作方式虽然信令网是一个与业务网相对独立的网络,但它终究是为业务网服务的。在一次电话呼叫接续中,话路所经过的每一交换局都有相应的信令点或信令转接点通过信令链路传送相应的信令信息并控制交换局的动作。按照通话电路与信令链路的关系,信令工作方式可分为对应工作方式(也叫直联方式)和准对应工作方式(也叫准直联方式)。图3
23、.5中交换局的设备分为两个逻辑实体,即交换网络和信令部分。连接交换网络的是一组电路,其上传递的是业务信息;连接信令部分的是信令链路,其上传递的是为业务通道建路和拆路的信令。两个交换局间如果有通信的可能性,就称它们具有信令关系。第3章 支撑网络 图3.5 信令工作方式(a)对应方式;(b)准对应方式第3章 支撑网络 1)对应工作方式两个相邻信令点之间对应某信令关系的信令消息通过直接连接那些信令点的链路传送,这种工作方式称为对应工作方式。在这种工作方式下,两个交换局的信令消息通过一段直达的公共信道信令链路来传送,而且该信令链路是专为连接两个交换局的电路群服务的,如图3.5(a)所示。第3章 支撑网
24、络 2)准对应工作方式在准对应工作方式下,两个交换局之间的信令消息通过两段或两段以上串联的信令链路传送,并且只允许通过预先确定的路径和信令转接点,如图3.5(b)所示。由图3.5(b)可见,在准对应工作方式下,SP1和SP2间的信令消息是通过 STP转接的,而不是通过直达信令链路传送的。信令网采用哪种信令方式,要依据信令网和话路网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当局间的话路群足够大,从经济上考虑合理时,可以采用对应工作方式设置直达的信令链路;当两个交换局之间的话路群较少,设置直达信令链路经济上不合理时,则可以采用准对应工作方式。第3章 支撑网络 3信令网的结构信令网的结构1)信令网的分类按网络结构的等级,信
25、令网可分为无级信令网和分级信令网两类。无级信令网是未引入信令转接点的信令网。在无级网中信令点间都采用直联方式,所有的信令点均处于同一等级。按照拓扑结构无级信令网有直线型、环状、格状、蜂窝状、网状网等几种结构类型。无级信令网适合地理覆盖范围小、交换局少的国家或地区使用。第3章 支撑网络 分级信令网是引入信令转接点的信令网。按照需要可以分成二级信令网和三级信令网(最多三级)。二级信令网是采用一级信令转接点的信令网;三级信令网是具有二级信令转接点的信令网。分级信令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每个信令点发出的信令消息一般需要经过一级或n级信令转接点的转接。只有当信令点之间的信令业务量足够大时,才设置直达信令链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