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江西省九江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由用户(mrliu)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九江市 2017 2018 年高 语文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试题 答案 Word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 1 - 江西省九江市 2017-2018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3 题;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 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中,“天下”一语自先秦发轫,迄于明清,世代沿用,屡见不鲜。作为一个具有久远生命力的词语,它既有其一以贯之的基本词义,又伴随历史的演进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在中国古代,“天下”一词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其间所反映的人文情怀尤其值得注意。先秦时期,“民”的因素已经被引入到“天下”的意义中。如论语中的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孟
2、子中论述“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这里的“天下”是天下之人的意思,亦即天下的百姓。更为典型的是孟子 ?梁惠王下的记载,齐宣公问孟子:“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的“天下”无疑应当理解为“百姓”或“民众”,是我国古代“民本”思想所体现的以百姓为天下的观念。 这种思想发展至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吟诵“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一词的人文观念继续向前拓展。岳阳楼记所用“天下”一语,读者于其后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呼之欲出的“百姓”二字。身为北宋名臣,目睹日渐加深的内忧外患,国家命运、
3、民生艰难每每牵动范仲淹的思绪,他还在奏上时务疏中不厌其烦地阐述:“以德服人,天下欣载;以力服人,天下怨望。”“勿为苛酷,示天下之慈也”“不兴土木,示天下之俭”“舍一心之私,从万人之望,示天下之公”。可以看出,“天下”一语固有的地域概念,已经明确地向人文领域拓展,这里的“天下”更多抒发的是一种强烈的忧国情怀和以 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是一种自觉的主体意识。 风俗文明概念的引入,是“天下”一词向人文领域拓展的最重要表现,这是由顾炎武的日知录来宣告完成的。日知录是顾炎武的代表作,该书卷十三以整整一卷的篇幅,对历代人心风俗演变进行总结,极具探讨价值。其正始一条中有“亡国与亡天下奚辨”的史料,是其中十分
4、重要的一篇。文中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 与有责焉耳矣。”- 2 - 这篇文字中所用“天下”一语,其内涵已经远远逾越“易姓改号”的历代王朝更迭,而是同“仁义充塞”“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紧密联系在一起。何谓“仁义充塞”“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在顾炎武的笔下,就是明清易代酿成的道德沦丧、文化断裂及文明破坏造成的杀戮横行、相互残害。显然,日知录 ?正始中所用“天下”一语,已经不再为旧有的地域概念所能容纳,它讲的是数千年的古国文明,是中华民
5、族深厚而久远的文化传承、价值追求。因此,日知录 ?正始发出的呐喊,尤其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的大声疾呼,不唯在当时 激起共鸣,到了晚清,又经学人的改造,成为掷地有声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个字。 (节选自杨艳秋地域空间与文化情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秦时期, “ 民 ” 的因素已经被引入到 “ 天下 ” 的意义中,在论语孟子中,有时“ 天下 ” 就是 “ 百姓 ” 或 “ 民众 ” 的意思。 B、自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吟诵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后,我们方可强烈地感受到 “ 天下 ” 中那呼之欲出的 “ 百姓 ” 的内涵了。 C、
6、在顾炎武笔下, “ 天下 ” 一语,已经远远突破了地域概念的内涵,变成了数千年的古国文明,是中华民 族深厚而久远的文化传承、价值追求。 D、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中, “ 天下 ” 一词的内涵不断得以拓展,慢慢由一种地域概念发展成了一种具 有人文内涵的概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将 “ 天下 ” 注入 “ 百姓 ” 或 “ 民众 ” 的内涵,表达的是以百姓为天下的观念,这是我国古代 “ 民本 ” 思想的一种 具体体现。 B、岳 阳楼记所用 “ 天下 ” 一词,是对 “ 天下 ” 人文观念的进一步拓展,更多抒发的是一种强烈的忧国情怀 - 3 - 和以天下为己任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