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考察大自然 从校园开始(教案与反思)-2024新湘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 考察大自然 从校园开始(教案与反思)-2024新湘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docx》由用户(alice)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学 2 考察大自然 从校园开始教案与反思-2024新湘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 考察 大自然 校园 开始 教案 反思 2024 新湘科版 一年级 上册 下载 _一年级上册(2024新版)_湘科版(2024)_科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6考察大自然从校园开始教案及反思教材分析考察大自然从校园开始是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课,旨在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观察和了解自然环境。本课通过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动物、天气等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教材分析中,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校园内的自然环境,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美丽,从而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其次,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校园内的植物生长情况、动物活动规律以及天气变化等
2、,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系统地收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总结。此外,本课还强调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记录、比较、分类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观察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最后,本课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观察和研究校园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所以,考察大自然从校园开始不仅是一堂科学课,更是一堂关于生活、观察和环保的综合课程。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获得宝贵的自然体验,为他们今后的科学学习和生活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概述通过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动物、天气等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
3、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比如放大镜、温度计等,并记录观察结果。课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尝试自己寻找答案,培养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和了解校园内的自然环境,还能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为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一、教学基本信息课题考察大自然从校园开始学段低年段年级一年级上册教材版本湘科版(2024)单元名(二)单元:探访大自然科学领域生命科学领域新课标对应核心概念本课核心概念是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自然环境,特别是从他们熟悉的校园环境开始,学习如何观察自然界中的生物和非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观察校园
4、里的植物、动物、天气变化等,学生可以开始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学习内容1. 认识校园内的各种植物和动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习性。2. 学习基本的观察方法,比如使用放大镜观察小生物,记录天气变化等。3. 探索校园内的自然环境,比如土壤、水源、空气等,并了解它们对生物的重要性。4. 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鼓励学生参与校园绿化和清洁活动。5.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培养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增进对自然界的了解,还能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学业要求引导一年级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索校园内的自然环境,
5、培养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比如放大镜,以及如何记录和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事物。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通过观察和讨论来寻找答案。学生需要将学习基本的分类技能,比如根据植物的特征将它们分类。学生要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概念,如生物多样性、季节变化等,并培养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科学课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立足素养发展;聚焦核心概念,科学安排进阶,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实践能力,树立基本的科学态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同时重视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认识校
6、园内的各种植物和动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2. 学习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3. 培养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4. 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自然观察,如放大镜、望远镜等。5. 能够描述校园内自然环境的特点,并尝试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6.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共同完成考察任务。过程与方法目标1. 能够观察校园内的自然环境,包括植物、动物、天气等,并记录观察结果。2. 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如放大镜、温度计等,进行科学观察。3. 能够提出问题,并尝试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寻找答案。4. 学习如何分类和整理观察到的信息,形成初步的科学记录。5.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同学共同完成考察任务。6
7、. 学会表达和交流自己的发现,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与他人分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激发他们主动观察和了解周围环境的兴趣。2.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校园内的自然景观,增强对自然美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3. 培育学生尊重生命、爱护环境的意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4. 鼓励学生在考察活动中与同伴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意识。5. 通过观察和研究校园内的动植物,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并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6.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他们在考察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尝试寻找答案。7. 引导学生在考察活动中学会观察、记录和分析,培养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
8、8. 通过校园自然环境的考察,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增强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动力。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板书设计,包含校园内可以观察的自然元素,如植物、动物、天气等。2. 观察记录表,供学生记录他们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和生物。3. 实地考察工具,如放大镜、望远镜、标本盒等,以便学生近距离观察校园内的生物。4. 相关自然观察的书籍或图鉴,帮助学生识别和了解观察到的生物。5. 安全须知,确保学生在校园内进行观察活动时的安全。6. 事先与学校沟通,了解校园内可供观察的特定区域或生物种类,以便更好地规划课程内容。五、教学结构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9、。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校园内的自然环境和生物种类。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在校园内进行观察活动,记录所见所感。4. 课堂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自然现象和生物之间的关系。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家中或校园内继续观察,并记录下来。六、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校园内的自然环境,包括植物、动物、天气等自然现象。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能够认识和描述校园内的生物多样性,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同时,本课也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他们提供科学观察和研究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校园内的自然环境,并从中发现科学现象。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运用观
10、察、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同时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观察任务,帮助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并引导他们记录和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从而逐步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七、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在教授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的第6课考察大自然从校园开始时,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校园内的自然环境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2. 观察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内进行实地观察。可以分组让学生观察植物、昆虫、土壤等自然元素,并记录下他们的发现。3. 讨论分享:回到教室后,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整理和归纳
11、观察到的信息。4.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自然实验,比如种植小植物,观察植物生长过程,或者制作简单的生态瓶,了解生态平衡的基本概念。5. 游戏互动:设计与大自然相关的游戏,如寻宝游戏,让学生在寻找“宝藏”的过程中,学习识别不同的植物和动物。6. 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和学到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7. 家庭作业:布置与大自然相关的家庭作业,比如让家长带领孩子在家中或社区内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家庭互动。教学手段1. 观察活动:组织学生在校园内进行观察,让学生亲自体验和发现自然界的奥秘。可以指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天气的变化、小动物的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