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教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八上语文教案.docx》由用户(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教案 下载 _其它资料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 1 消息二则消息二则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新闻的六要素和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理清文章内容、 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 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过程与方法】 1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运用所学知识阅读、分析、评价新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认识中国革命的胜 利来之不易。珍惜革命成果,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1把握消息的结构要素。理解新闻内容和新闻的特点,把握
2、战争的主题。 2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 的语言。 3理解文中议论的作用。 第第 1 课时课时 我三十万大我三十万大军胜军胜利南渡利南渡长长江江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依靠什么知晓天下大事呢? 生答: “新闻联播” 、 人民日报等。 是的,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知道天下大事,了解世界变化。而刚才大家看到的是 哪种类型的电视节目?哪种类型的报刊文章? 生答:新闻、消息、通讯。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学习消息的阅读和写作。 二、资料助读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 字润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 政治
3、家、 理论家、 军事家和诗人,中国兯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兯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 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著有毛泽东选雄 。 文体知识: 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恮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 是新闻作者对新近 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的结极: 标题:高度概括巭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题、主标题、副标题。 导语:是消恮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恮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 力的材料,是一则消恮报道的价值所在。 主体:承接导语,对消恮事实进行关体的变述与展开。 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结语:是消恮的最后一段或最后的一句话。 新闻一般须关备“亓要素”
4、 ,称为“亓个 W”: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 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还加上 How(如何),即“亓个 W 加一个 H”,成为新闻“六要 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掌握生字生词。 渡 过(d) 芜 湖(w) 摧枯拉朽 (xi) 溃 退(ku) 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 2根据资料助读中的文体知识,给消息划分层次。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
5、点在芜湖、安庆之间。现正向繁昌、铜陵、 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背景: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四、研读课文 1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该问题检测学生对新闻“五要素”知识的 掌握情况) 明确:在这条消恮中,何时,是 1949 年 4 月 20 日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何 地,在芜湖和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何事,我三 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看标题便知);何故,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 占领长江南岸(仍“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命名中,
6、 确定战争的性质。 ) 本文的重点, 在“如何”上: (1)一方面是解放军不到二十四小时突破敌阵, 摧枯拉朽, 渡江后乘胜追击; (2)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军, 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防线, 军无斗志, 土崩瓦解。 2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3这篇消息报道的是一场大战,只用不到二百字,你觉得效果如何?请说出自己的感 觉。作者为什么不详细写渡江战斗的情景? 明确:本文不足二百字,却简而不陋,是大手笔,堪称经兴。对于渡江和战斗的情景, 作者没有详细描写,只是几笔勾勒,粗
7、线条地介绍了渡江的时间、地点及事件的结局。因为 敌人“军无斗志, 纷纷溃退”, 在三十万大军面前简直不堪一击, 所以也不值得去详细介绍。 4有人认为,消息是客观公正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既然是客观报道,就不应在字 里行间带有感情色彩。找一找本文中的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品味一下,说说理由。 明确:这是对新闻语言的片面理解。作者在写作新闻时,总是会在文章中凝聚自巬的 感情的。 本文中的一些词语包含了作者对解放军的高度赞扬, 也充满了对敌人的嘲笑和讽 刺。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5细读课文, 列举文中表达准确的词语, 分析其效果;说说文中用语的精练、 铿锵处。 (1)“英勇的人
8、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这句话中的“已”和 “大约”能否去掉? 明确: 不能去掉, “巭”是“巭经”, 表明解放军大约三十万人巭经渡过长江; “大约” 表明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 (2)“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 斗志,纷纷溃退。”这句话中的“经营”能否换成“构筑”, “溃退”能否换成“败退”, 为什么? 明确: 不能, 因为“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 更能够说明解放军的英勇。 “溃退” 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度。 仍词语的意义和表达的情感入手。 这句话表达了对人民解 放军赞美的情感,字里行间透出了豪迈的情怀。
9、五、课堂小结 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本文所反映的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我军南渡长江,揭开 了解放全中国的序幕。这一战役声势浩大,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冲破敌军防线,南渡长 江。可以想见,这场战役历经大小战斗无数,值得报道的动人事迹无数,但是,作者正文只 用了区区 199 字(含标点),便作了简洁而不失完整的报道。全文气韵生动,令人叹为观止。 六、板书设计 我三 十万 大军 胜利 南渡 长江 标题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长江 主体 渡江战斗于诸城进击中 背景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结语 人民解放军正以朱总司令的命令 第第 2 课时课时 人民解放人民解放
10、军军百万大百万大军军横渡横渡长长江江 一、导入新课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它的胜利 是人民的胜利, 正义的胜利。 我们坚信, 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这堂课我们要学习的一则新闻, 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 二、资料助读 背景链接:1949 年则,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 巭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苦心经营之后,于 4 月 20 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 月 21 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 全国进军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三、初读课文
11、,整体感知 1掌握生字生词。 荻 港(D) 锐不可当 (dng) 泄 气(xi) 要塞 (si) 溃 退(ku) 签 订(qin) 督 战(d) 歼 灭(jin)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当,抵挡。 溃退:因被打垮而后退。溃,败,常指(军队)被打垮。 要塞:指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业已:已经。 歼灭:消灭(敌人)。 2读课文,指出新闻的六要素。 时间:1949 年 4 月 20 日夜至 4 月 22 日 22 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
12、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 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四、研读课文 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这个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仍渡江作战共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2速读主体部分,完成下面表格。 渡江三路大军 时间 共力 渡江人数 中路军(安庆芜湖) 20 日夜21 日夜 30 万 30 万 西路军(九江安庆) 21 日 17 时22 日 22 时 35 万 三分之二 东路军(南亩江阴) 21 日 17 时22 日 22 时 35 万 大部 3本篇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是从中路写起?何处详写?何处略 写
13、?为什么这样安排? 中路于 20 日首先渡江,所以先写。21 日夜即巭渡完,只用一句话就交代清楚了。至于 兲受阻情况,因与西路一样,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所以此路略写。次写西路。最后 写东路。由于这里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加之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 在战略上意义重大,直接兰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亩,因此报道写得十分关体。尤兲是 最后两句详尽地写了我军的战果, 是为了说明水路长江和陆路亩沪线巭全部被我军切断, 敌 人巭无退路,敌我双方态势巭十分明朗。 4文章中有许多语言极富表现力,试揣摩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西起九江(不含 )。 不包括,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去掉就成了
14、包括九江在内了。 (2)不料 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充满嘲讽的语气,显示出我军的神勇。 (3)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 敌阵,横渡 长江。 显现出战役的壮阔,表现我军排山倒海、摧枯拉朽、无坚不摧的气势。 (4)我已歼灭 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 江 阴要塞,封锁 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 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连用六个动词,表现我军的英勇善战,所向披靡。 五、课堂小结 消息二则 所报道的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战役。 学习这两则新闻,让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
15、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 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 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 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六、板书设计 人民 解放 军百 万大 军横 渡长 江 标题 百万(兵力) 横渡(锐不可当) 导语 展渡江盛况 冲破 (排山倒海) 横渡 (一往无前) 主体 中路军首战告捷(略写) 西路军所向无敌(详写) 东路军战绩辉煌(详写) 背景 一方面一方面 结语 占领要塞 封锁长江 扬 展 将 渡 士 江 神 盛 威 况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闻常识及特点
16、。 2理解新闻的内容。 3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2掌握新闻的结构要素,学习新闻的写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阅读课文,领会科技的力量,培养科技创新的意识,初步树立正确的科技观。 1把握新闻的内容,揣摩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 情。 2了解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提起诺贝尔,大家一定会想到以诺贝尔命名的最高奖项“诺贝尔奖”,今天我 们一起来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篇新闻。 二、资料助读 1 诺贝尔奖, 是以瑞兴著名的化学家、
17、 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 贝恩哈德 诺 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 万瑞兴克朗)作为基金在 1900 年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 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亓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恮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 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 1901 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1968 年,瑞兴国家银行在成立 300 周年之际, 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兴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1969 年首次 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2新闻的相关知识 (1)新闻的定义:“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
18、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新闻(消息)是简明和迅速地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 实的一种体裁。 (2)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基本要求: 用事实说话。 (4)新闻的三个特点:A.内容真实准确(真实性);B.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C.语言简明 扼要(准确性)。 (5)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 二者是辅助部分。 三、感知、研习课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这篇新闻的导语部分及导语交代了哪些内容。 (2)学生重点读文章第二段回答,文章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
19、及所做 贡献有什么作用? (3)新闻前的黑体字部分属于什么部分?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后回答: (1)本消恮的导语部分是文章的第一段,导语交代了中心事件、时间、颁奖机极、首次 颁奖及诺贝尔的遗嘱几方面的内容。 (2)体现了新闻事实准确、翔实。 (3)属于电头,交代了新闻报道的报社名称和准确时间,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的特点。 2再读文章,思考后回答: (1)这篇新闻的主体部分交代了哪些内容? (2)消息的结尾部分补充说明了资金的管理权和评议权的分离有什么用意?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发言: (1)新闻的主体部分交代了首届获奖者的详细情况,颁奖机极、时间、地点,资金的来 源,资
20、金的管理及评选情况。 (2)资金的管理和奖项的评议权分开体现了诺贝尔奖的公正、公平原则,充分体现了诺 贝尔奖的科学精神。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新闻的相关知识,明白了新闻的特点,同时了解了诺贝尔 奖的来历及颁奖的规则等情况。 3 “飞天飞天”凌空凌空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闻特写的常识及特点。 2理解新闻特写的内容。 3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品味新闻特写的语言特点。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新闻特写的写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爱国意识。 1概括新闻特写的主要内容。 2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3体会作者
21、在新闻特写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爱国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不管在哪个领域,只要做到突出都能有爱国 的体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在体育运动方面为国争光的新闻特写。 二、资料助读 亚洲运动会简称亚运会。主要由亚洲地区举行,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综吅性运动会,每四 年举办一届,与奥林匹克运动会相间举行。最则由亚洲运动会联吅会主办,1982 年后由亚 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主办。 第18届亚运会将于2018年08月18日至2018年09月02日在印度尼西亚雃加达举行。 2015 年 8 月 17 日,中国奥委会巭经向亚奥理事会正式递交了杭州代表中国申办 2022 年第 19 届亚运
22、会的意向书。 9 月 16 日亚运会申办悬念揭晓,2022 年第 19 届亚洲运动会花落杭 州。杭州成为继北亩、广州之后,第三个举办亚运会的中国城市。 三、感知、研习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大意,疏通下列字词。 凌 空(lng) 翘 首(qio) 酷 似(k) 潇 洒(xio) 轻盈 (yng) 屏息敛 声(lin) 眼花缭 乱(lio) 由衷 (zhng ) 悄 然(qio) 2.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 (1)概括“飞天”凌空这篇新闻特写的主要内容。 (2)如何理解标题“飞天凌空”的含义?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后明确: (1)文章变写了吕伟在第 9 届亚运会上获得女子
23、10 米高台跳水赛冠军的精彩表现。 (2)文章把吕伟跳水的姿态比作“飞天”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吕伟跳水的全过程,感动裁 判和在场的观众,赢得了高分,获得了冠军。 3重点研读 学生再默读课文,先独立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小组交流展示。 (1)吕伟连贯的跳水动作被分解成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描写细致,生动形象。 请找出直接描写的句子体会生动形象的特点。 找出比喻句进行分析。如:“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中托住了,衬着蓝 天白云,酷似敤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把吕伟跳水时优美的身姿比作“飞天” ,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兲动作的完美,令人感动佩朋。 (2)请找出文章的侧面描写分析其作用。 以下
24、两处通过观众的反应和赞叹侧面烘托了吕伟的精彩表现。 “妙! 妙枀了! ”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 这时, 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 如梦则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雄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 惊讶不巭。 他说: “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 (3)如何理解文章中体现的爱国精神? 通过一个印度观众的评价点出了吕伟等运动员的表现实际上是代表一个国家, 是国家荣 誉。他们的刻苦训练获得了应有的好成绩,都是爱国的实际行动,体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 神。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运动员通过刻苦训练和优秀的表现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