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全册教案.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九年级上全册教案.pdf》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上全册 教案 下载 _中考其它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 2018 年秋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案(全册) (适用于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请谨慎下载) 科目:语文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雪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 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以其博大恢弘、奇恣纵肆的激情,成为当代 诗坛一曲个性强烈, 色彩斑斓的绝唱。 吟诵豪放之作, 令人热血沸腾、 精神昂扬。 沁园春雪 便是他文情并茂、最有气魄之作。今天, 我们就一起走进词作, 去感受毛泽东的豪放之风。(板 书)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 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
2、,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 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2)背景链接 本词写于 1936 年抗战前夜。当时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日本帝国主义 加强对中国的侵略,而国民党反动派奉行不抵抗主义,中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6 年 2 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队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战争最前线,渡河前,适逢大雪, 毛泽东曾于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观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满 怀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豪情激荡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2生难字词 (1)字音 分外(fn) 稍逊(xn) 折腰(zh
3、) 数风流人物(sh) 妖娆(ro) 竞折腰(jng) 成吉思汗(hn) 原驰蜡象(ch) 一代天骄(jio) 略输文采(sh) (2)词义 【折腰】弯腰行礼,文中是倾倒的意思。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红装素裹】 形容雪后天晴, 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 原指妇女的艳装, 这里指红日照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大地。 【风流人物】文中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 在奔跑。蜡
4、象,白色的象。原,作者自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妖娆】娇艳美好。 【俱往矣】都过去了。俱,都。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1)学生听录音跟读, 注意读准字音。 (2)方法指导:沉稳大气,注意停顿,语气一直为上扬,语速要缓慢,音要重,这样才 能体现出一代伟人的大气与豪迈。 (3)注意朗读节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 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 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
5、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 明确: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 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下片: 分 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精读课文 深入了解 1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 : 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视野的 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 ; “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 趣。 2“望”
6、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 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明确 : “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 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 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拟手法,把“山”“原”动态化。说山原在“舞” 、 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群山和高原丘陵在万里雪飘中的恢宏景象,此句变静为动,使画面 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3“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 明确:“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 4“惜”字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评论了哪几
7、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 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明确: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 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词作 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 ,前二者与后者比, 褒贬的程度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5作者在下片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 :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无 产阶级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影响。 步骤四深层探究赏析语言 1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白雪皑皑的银色世界,作者用了哪
8、些词来表现洁白? 明确: 冰、雪、银、蜡、素。 2这首词中有哪些词语用得准确精练、极富形象、饱含感情? 明确:动词:封、飘、舞、驰。 形容词:莽莽、滔滔。 副词:惟、顿、略、稍。 3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请在文中找出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 :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北国冬季寒威之烈。“成吉思 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一个特征性的动作代指军事武功,具体可感,并增添了对人物的 戏谑之意。“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用比喻手法,既形象又增加了动感。 4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联系前面的内容谈谈自己的 感受。 明确 : 上片写景部分,严寒的冬天没有一点凄凉枯槁
9、,恰恰相反,是人的乐观使北国冬 天的风光雄壮朴素、美丽动人,令人心气豪爽,精神奋发,虽然句句写景,可是抒情的味道 很浓重。下片评论人物,不流于俗,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有理有情,极有分寸。写景、议论、 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这首词热情赞美祖国壮丽河山, 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 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词的画面妖娆雄伟,意境壮阔,气势磅礴,感情奔放, 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之作。 2拓展延伸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题为江雪的诗(投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10、,独钓寒江雪。)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孤独渔 夫,言简意深,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 : 江雪表现的是一幅老头雪夜垂钓的画卷,通过对画卷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孤 独、清高,所以感情基调就是孤独、寂寞。 沁园春雪表现的是诗人面对壮丽的雪景,所产生的豪迈激亢之情,感情基调是畅 快、豪迈。 3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体会“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 明确 : 说明过去的历史人物毕竟有很大的局限性,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是今天的无 产阶级和革命人民。只有他们,才是祖国河山的真正主人,才是真正的历史创造者。 (3)完成名
11、师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课练习。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写景:北国风光长城内外大河上下 山舞原驰 红装素裹 抒情:江山如此多娇 议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学生积极的调动不尽如人意。 2学生诵读指导不够细致和充分。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改进 : 进一步缩减教学内容,重点放在朗读上,并 将朗读与关键词的品味有机结合起来。 例如在问题设计上少提一些问题, 也没有必要引导学 生从上片说到下片,而是将上下片的品读任务分配给各小组,由他们先品再读,在这个过程 中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指导,我想这样的话,品和读会结合得更好,既将课
12、堂还给了学生,又 能提高课堂的效率,效果可能会更好。 让学生充分地活动起来。可以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先读先品,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品和读的实践,谈朗读处理,这样学生的参与度会提高, 学生由于有了说的实践,课堂发言可能也会积极和精准一些。 2我爱这土地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我一直对一句歌词很感兴趣,那就是 : “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我 昂起头, 深情常望土。” 这描写的是风雨中昂头向前的英雄形象, 之所以能勇敢地昂首向前, 原因在于有一片海阔天空,更因为有一方实实在在的土地。土地给了人们许许多多的感触, 今天我们将要来学习的是我爱这土地。(板书)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
13、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加、克阿等。浙江金华人。1932 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 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 的保姆。 (2)背景链接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 1938 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 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已经到了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 2生难字词 (1)字音 嘶哑(s y) 温柔(ru) 喉咙(hu lng) 汹涌(xing yng) 吹刮(gu) 腐烂(f) (2)词义 【嘶哑】声音沙哑。 【温柔】温和柔顺。 【汹涌】(水)猛烈地向
14、上涌或向前翻滚。 【腐烂】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激怒】停止、停息。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1)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2)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明确: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 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 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明确 : 全诗共分两节。第一节诗以一只鸟儿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 第
15、二节诗一问一答,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了解 1学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明确:诗歌第二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理由: 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 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2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爱国激情的?请你把相关诗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 解。 明确 : 诗中以“一只鸟”的形象来表达感情。“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 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诗人
16、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 ; “连羽毛也 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 ,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 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 3诗中的“鸟”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 明确:内容有“土地”“河流”“风”“黎明”。(学生朗读,感悟)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这“土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 ,说明 祖国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肆虐。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悲愤”“激怒”都表现出人民心 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
17、的斗争。 “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无比温柔”充满了对那里的向往。 这些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 表达了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 和希冀。 步骤四深层探究领悟感情 1这首诗一、二节在结构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 : 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第一节是对“爱土 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可看作是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让读者更 能感受到这种真挚的感情。 2讨论:本诗出现了许多“的”字,这样会不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谈谈你的理 解。 明确 : 我们知道,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那些民歌体作品不必谈了,就是 自由诗创
18、作,也有不少人害怕“的”字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艾青则不然,他敢于用 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 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也正是艾 青诗作不同于其他诗作的一个重要特色。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首诗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读了这首诗, 相信同学们一定感受到了那个苦难的年代, 诗人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 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2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完成名师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课练习。 我
19、爱这土地 艾青 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进而进行朗 读训练是非常关键的。在朗读中,生生之间互相进行评价,使师生双方都处于一种积极的状 态,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3乡愁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 恋。 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 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 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思 乡之作乡愁。(板书)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
20、识 (1)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2017),台湾诗人、散文家,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 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代表作乡愁。 (2)背景链接 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与亲人的多次聚散离合之中度过的。1971 年,20 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 2生难字词 (1) 字音 邮票(yu) 窄(zhi)矮(i) 大陆(l) 乡愁(chu) 坟墓(m) (2)词义 【乡愁】思乡的愁闷。 【邮票】邮政部门发行的、用来贴在邮件上表明已付邮资的凭证。 【海峡】 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个海或两个洋的狭窄通道。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21、 1朗读指导 (1)听录音,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朗读节奏。 明确 :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 : 深沉的,深沉中又略带哀伤,所以朗读时的速度是缓慢的。 (2)生小声朗读,边读边标出节奏和重音(“/”“”), 师巡回,指导有疑难的同学。 明确: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1)师述:诗歌的语言无时不在敲打着我们的心灵,就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感知诗 意。 (2)请
22、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四个小节的内容。 明确:母子分离、夫妻分别、母子死别、家国分离。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了解 1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乡愁萦绕了诗人一生? 明确:“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 阶段,概括了诗人整个人生,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2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诗人哪四个人生阶段?这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明确: 小时候(少年)母子分别家愁(亲情) 长大后(青年)夫妻离愁家愁(爱情) 后来(中年)丧母哀愁家愁(亲情) 现在(老年)思归浓愁国愁(祖国情) 3乡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诗人又是通过
23、什么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 达的? 明确:邮票写信可寄家愁 船票乘船可解相思 坟墓生死隔绝,哀思难诉 海峡海水无尽,忧思无尽 步骤四深层探究领悟感情 1这首诗诗人借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形象具体的事物来表达看不见、 摸不着的抽象的乡愁离绪。 其实呢, 除了这些形象的事物, 还有很多物象能触动你心中的痛, 触发你的情感,引起你的愁绪。请你以“乡愁是”为乡愁打个比方。 明确:乡愁是一根长长的电话线。 乡愁是一封小小的电子邮件。 乡愁是一缕轻烟,缭绕在游子心头。 2“乡愁”应该是一种很有份量的感情。同学们找找看诗歌中都用了哪些形象的修饰 语, 它们有着什么样的特点, 它们又突出了四样东西的什
24、么特征?在诗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 果? 明确 :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 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 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3乡愁四节诗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目的? 明确 : 节与节之间完全均衡对称,每一节均为四行,第一行三字,第二行十字,第三行 四字, 第四行五字, 各节对应位置上的诗行字数相等。 乡愁在保持节与节之间的均齐对称时, 注意到每节内部诗句的长短参差变化,从而透出自由错落的活泼感 : 整齐而不僵化,自由而 不冗杂。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