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一册教案(Word版113页).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2019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一册教案(Word版113页).pdf》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2019 语文 九年级 上册 一册 教案 Word 113 下载 _中考其它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 1.1.沁园春沁园春 雪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联系词作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揣摩雪景描写 的艺术特色。 2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领悟深层意蕴,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 3学习比较阅渎的方法,了解景中藏情,借景抒情,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 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的情感共 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吟诵、品味诗歌。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教学难点 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认识诗
2、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 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而在不同的人的眼中, 雪又有着不同的形象。如在出使边塞的岑参看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梨花开”的奇丽,在陷身长安对战况和亲人消息不可知的杜甫看来是“乱云低薄 暮,急雪舞回风”的愁绪满怀,在写景如画的王维看来是“隔牖风惊竹,开门雪 满山” 的闲静那么, 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眼中, 北国茫茫的冰雪又是怎样的? 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沁园春 雪写于 1936 年
3、2 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 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 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 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 这首词。1945 年 8 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 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 雪抄给他,随后新民 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 和胜利的信心。 2.知识链接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 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
4、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 美人”“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的一段称为一“阕”。若词有上下两段,就称为 上、下阕。本课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莽莽(mng) 妖娆(ro) 折腰(zh) 成吉思汗(hn) 稍逊风骚(xn) 分外(fn) 数风流人物(sh) 今朝(zho) 分别(fn) 数目(sh) 朝代(cho) (2)词语释义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表示敬慕、倾倒的意思。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学, 有时也用来指代文学才华,如:“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
5、有 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三、朗读指导 1.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点评后,播放朗读音频。 停顿与重音指导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3. 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四、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这首词的上阙和
6、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并结合朗读音 频和自己的感受,说出你所体会到的情感? 答案示例:上阙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 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情感是高昂的、豪迈的。 2.词的上阙中哪些句子总写北国雪景? 答案示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其中“北国 风光”总领上片内容。 3.作者以哪个字统领上阕后面的内容?都写到了什么? 答案示例:用“望”字统领上阕后面的内容,写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 原。 4.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答案示例:虚景。“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 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7、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承上启下。 “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 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展 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抱负。 (二)研读分析 1.突破重难 (1) “望” 有登高远眺的意思, 但所见内容却远远超过目光所及, 这是为什么? 淡淡你的感受。 答案示例:“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 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伟大祖国的形象。诗人视野在想象之中延伸 扩展,所见内容超过目光所及,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使人感受 到作为革命领袖的诗人的豪迈意兴。其中“望长城内外”四句用视觉形
8、象赋予冰 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 为什么这样写? 答案示例:“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和“驰”,用了化静为动 的写法和比喻、拟人手法,形象地展现了群山起伏、丘陵绵延的壮观景致,极富 动感,使人眼中的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灵动活跃。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化静为动,有三方面因素 : 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 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 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 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
9、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 不挠的精神。 教师点拨:化静为动是将本来是静止的景物加以刻画,使之具有动态感,从 而使作品富有生气,充满活力,情趣盎然。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词的上阕先用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总写北国雪景, 再由 “望” 字总领,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和伟大祖国形象 的雄伟景观,化静为动,虚实结合,展现了祖国江山的广阔博大。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将词的上阕分为三个层次,并写出各层大意。 答案示例 : 第一层(第 1 句)概括描写北国的壮丽雪景。第二层(第 2、3 句) 具体描写北国风光。第三层(最后一句)写雪后晴天的美丽景色。 二、
10、新课导入 本首词是一首咏雪词,通过对上阕的学习,我们从作者对雪后北国风光的描 绘中,看到了祖国的广阔博大、奇伟雄浑,也感受到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在下阕 中,作者便由壮丽江山转入到对历代英雄的纵论,抒发自己的抱负。 三、合作探究 (一)研读分析 1.突破重难 (1)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评价有区别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来? 答案示例:有区别,“稍逊”“略输”二词表现作者对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 在文治方面的不足只是略有批评,而“只识”一词则表现出对成吉思汗的一种近 乎嘲讽了。 (2)试品味“惜秦皇汉武”中“惜”字的丰富含义。 答案示例:“惜”字定下批评的基调,意味丰富:“惜”中含褒,肯定他
11、们 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杰出者,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历 史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委婉批评他们的不足,他们不擅“文 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欠缺;“惜”中寓 志,蕴含后来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3)作者认为谁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 答案示例: “风流人物”指英俊的、杰出的、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 物,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 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 雄壮
12、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2.品味赏析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答案示例:“千里”“万里”互文见义,即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表现 祖国幅员的广大。也反映诗人视野的辽阔。总写句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 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2)说说“惟余”“顿失”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两词分别照应前文的“雪飘”“冰封”。“惟余”强化了白茫茫 的壮阔景象,“顿失”则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 河滔滔滚滚的雄壮气势。 (3)这首词表现了词人自信豪迈的情怀,请从上、下两阕中分别找出依据 说明词人是如何展示这份情怀的(可以从修辞、写作手法、用词、内
13、容意象等任 意角度去分析)。 答案示例:修辞:夸张(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比喻(山舞银蛇,原驰 蜡象);对偶(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写作手法:动 静结合(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对比(惜秦皇汉武略输 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欲抑先扬(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想象(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用词:千里、万里、望(写出了视 野的广阔,体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气魄);舞、驰(化静为动,写出了雪景的壮 美);竞(意为竞相争胜,写出了历代英雄对祖国河山的倾倒,赞美了祖国山
14、河 的壮美多娇);惜、只。内容意象:冰封、雪飘、长城、大河、山、天公、红 妆素裹 (通过大气、 壮观的景象来抒发豪情, 表达对祖国壮美山河的赞美) ; 与 “今 朝”人物相比较的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表现了无产阶级一定会建 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3.写法探究 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答案示例: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 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由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由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 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 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 情壮志。
15、 (二)拓展延伸 试就课文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进行比较,思考: (1)两首诗词所写的雪景有什么不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答案示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开始描绘的是一幅塞外将士所不堪忍受的 冰天雪地的景色 ; 饯别时更是”愁云惨淡”“风掣红旗冻不翻”令人惆怅的景色。 沁园春雪描写的北国风景,生机勃勃,境界壮阔,气势雄伟。既描绘眼前 冰封雪飘的壮丽景色。又通过想象,描写雪停天晴。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绚丽 多姿的景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诗人岑参对塞北冰天雪地的奇寒, 满眼 “愁云惨淡” , 流露出怨怅之情,全诗显示了诗人思想感情上的矛盾:一方面他热爱边塞,戍守 边疆,希望建
16、功立业;一方面又因友人归京牵动他的乡土之思。其感情基调是低 沉的。沁园春雪 ,词人毛泽东登高望远,欣赏北国风光,浮想联翩。抒发 了赞美祖国壮丽河山之情;诗人又联想起祖国几千年历史,评点历代英雄人物, 气雄万古,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凌云壮志和豪迈情怀。 诗人岑参,他主动到边塞从军。希望在那里建功立业,但是他出身于封建士 大夫家庭,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长期艰难的戍边生活,在与朋友惜别时,不 禁流露出无限惆怅之情。而毛泽东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解放天下”为己任, 所以,词里表达了空前宏伟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2)两首诗词相比,在艺术上有什么差异? 答案示例:表现手法不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7、以雪为线索,记叙了 戍边将士的苦寒和送友返京的情景,写景和叙事中隐含着深厚的感情,用的是寓 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沁园春雪先写景,后抒情、议论,写景是抒情和议论 和墓础,做到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用的是即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语言表达不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人面对边塞的冰天雪地,展 开想象,用“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比喻手法,描绘出壮美的意境;用“狐裘不暖 锦衾薄” 的映衬手法, 写出了塞外的奇寒和戍边将士不堪忍受的怨怅之情 ; 用 “风 掣红旗冻不翻”的夸张手法。描摹出塞外奇寒中的景物。沁园春雪 ,而对 塞外的冰天雪地,诗人从眼前景写起。然后展开想象,纵横千万里:用“山舞银 蛇,原驰蜡象”的比喻
18、、夸张手法,以动景写静景,描绘出祖国河山壮观瑰丽的 景象;用“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拟人、夸张手法。写出了诗人的豪迈气概;“须 晴日”一句,语意双关。更耐人寻味。 四、课堂小结 沁园春 雪是一篇咏雪名篇,作者在词中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将 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抒发了其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无比热爱,表达了当今革 命英雄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六、板书设计 概写北国风光 上阕描写 具体写北国风光 想象雪后北国风光 承上启下 下阕议论 惜五位帝王文治不足 颂今日风流人物 教师点拨:诗词的比较阅读,可以从内容、主旨情感、风格、表达方式、表 现手法等方面突破
19、。 沁园春 雪 北国壮丽雪景 抒发热爱之情 惜历代帝王 赞当今英雄 热爱祖国山河 歌颂当代英雄 2.2.我爱这土地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诗歌主题。培养爱国情结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关键诗句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象征的表现手法和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课程】 一、导入新课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 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
20、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 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 爱这土地 ,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激情。 (放映题目:我爱这土地,并解题) 二、自主预习 1.作者简介 艾青,1910 年 3 月 27 日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文学家、诗人。 1928 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33 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 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1932 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 文艺活动。1935 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 。1957 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 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1979 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 协会副
21、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1985 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1996 年 5 月 5 日凌晨 4 时 15 分因病逝世,享年 86 岁。 2.背景资料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 1938 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 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 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3. 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嘶哑(s) 腐烂(f) 撕裂(s) 喉咙(hu) 吹刮(gu) 汹涌 (yng) (2)词语释义 嘶哑:声音沙哑。 汹涌:(
22、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激怒:停止、停息。 温柔:温和柔顺。 腐烂: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三、整体感知,合作探讨 1. 作者深爱着这土地,整首诗的感情应该怎样表达出来呢?我们来听一下 录音朗读(朗诵指导:要求听准词句的读音,把握本诗深沉和悲怆的感情基调, 注意节奏语速。 ) 2.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与全诗理解:诗歌首句中,诗人为什么用“嘶哑”来 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形容鸟的歌喉一般用“清脆” “嘹亮” “圆润”等词,能否 换成这些词?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示例:不能。在当时的背景下,中国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遭受 苦难,鸟儿虽然力量弱小,声音嘶哑,却还在奋力歌唱,急于抒发自己对
23、祖国的 感情,同时表达了作者与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深情。 3.本诗的意象有哪些?如何解读这些意象? 答案示例:本诗的意象有: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 (1)“鸟”的形象:象征诗人,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 歌唱的形象。虽然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正遭受苦难,但作为一只在 炮火中力薄势单的鸟儿,却勇敢地护卫着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不但不会弃之而 去,而且为它的解放加油呐喊 ; 歌唱汹涌着“悲愤的”“河流” ,吹刮着“激怒” 的“风” ,就是在为中国人民满怀悲愤满腔怒火地掀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 而呼号的礼赞。 (2)“土地”的形象 : 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24、这“土地”“被 暴风雨所打击着” , 说明祖国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 肆虐。 一百多年来, 我们这个古老民族遭受了列强的入侵蹂躏(放映百年屈辱史图片)。 (3) “河流” “风” 的形象 : 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悲愤” “激 怒”都表现出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 挠的斗争。(放映史上英勇反抗的英雄图片) (4)“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无比温柔”充满了对那里 的向往。 这些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 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 向往和希冀。 4.请总结“土地”的形象。 答案示例:这是饱经列强凌辱的土地,这是永不气馁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