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精品教学案(含答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2017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精品教学案(含答案).doc》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2017 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第三 单元 精品 教学 答案 下载 _七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 第三单元 1.掌握本单元重点字词和重点语句的含义。 2.识记“鲁迅、欧阳修、杨绛、李森祥”的相关文学常识。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方面整体把握文章的重点。 4.学习选取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分析并理解文中人物的形象。 5.学会重点实词、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探究文中精练的语言描写,感受本单元文章的主题。 2.学习文章中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 3.探究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1.感受鲁迅先生对一位普通劳动妇女的尊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2.理解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爱的思想。 3.感受台阶中父亲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4.感悟“熟能
2、生巧”的道理及一个人应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大多体现的都是关于“爱”的主题,让我们 从课文中感悟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阿长与所追忆的保姆阿长,虽是一个粗人,然而质朴、善良、热心,鲁迅深情 地抒写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真挚的怀念。 老王 叙写了作者与车夫的交往,表现出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 表达了对不幸者的关怀。 台阶 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叙述者,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农民艰 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双重感情色 彩。 卖油翁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
3、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 知”“人外有人”的道理。 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2.学习选取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分析并理解文中人物的形象。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方面整体把握文章的重点。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中的人物形象,自觉接受思想教育。 5.学会重点实词、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阿长与中“我”对阿长的感情变化是围绕着对人物许多事情的叙述来表现 的,教师可抓住这一点来启发学生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通过诵读,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 文内容,体会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2. 老王 一文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
4、的社会问题,文末应该成为启发教学的关键,这里 应该引导学生揣摩语言特点,初步感受语言风格。自觉接受文中思想的启发。 3.台阶这一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双重感情色彩,这种双重感情色彩需要组织有效的课 堂讨论,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思路,联系自己的体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卖油翁说明了熟能生巧、艺无止境的道理。全文以陈尧咨为辅,略写他的傲慢态度, 以卖油翁为主,详写他的酌油过程,从而突出了主题。本文的写作特点是借故事讲道理,故事 和道理紧密结合,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生动的故事之中。 第 9 课 阿长与山海经 2 课时 第 10 课 老王 2 课时 第 11 课 台阶 1 课时 第 12 课 卖
5、油翁 1 课时 写作 抓住细节 2 课时 名著导读 骆驼祥子 :圈点与批 注 1 课时 课外古诗词诵读 2 课时 第 9 课 阿长与山海经 1.易错字 骇(hi) 疮 疤(chung) 掳 去(l) 诘 问(ji) 孤孀 (shung) 惧惮 (dn) 憎恶 (zng w) 霹雳 (p l) 震悚 (sng) 懿(y)21世纪*教育网 2.多音字 恶 诘 帖 空 3.形近字 4.近义词辨析 词语 词义 不同点 巧辨 莫名其妙 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 侧重指不理解的奥秘高深莫 测。 “莫名其妙”重在 “名”; “百思不解”重在 “思”。 百思不解 反复思索,仍然不能理解。 侧重指反复思索的过程。
6、 5.词语释义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诘问:追问,责问。 惧惮:害怕。 渴慕:非常思慕。 烦琐:繁杂琐碎。 面如土色: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惊恐。 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疏懒: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 粗拙:粗疏拙劣,不精美。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 中国现代伟 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 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后又发表了中篇小说阿 Q 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 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21*cnjy*com 【文题解说】 “
7、阿长”,鲁迅儿时的保姆,山海经是鲁迅儿时最渴慕的一部书。 “阿长与山海经” 是个并列短语,这个文题告诉读者:文章将讲述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文题直接揭示了文 章的主要内容,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 【创作背景】 1926 年 3 月 18 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 任教,后又受守旧势力的排挤。在那种境况下,他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 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本文是其中的第二篇, 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写于北京寓所。发表于 1926 年 3 月 25 日莽原半月刊上。 作者通过忆述儿时与
8、保姆长妈妈相处的一段生活,刻画了一个真实、生动、鲜活的普通劳 动妇女长妈妈的形象。 她虽是一个粗人,有许多繁文缛节,但为人诚恳、 热情、 乐于助人, 有着纯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通过写阿长寻购、赠送给“我”渴慕已久的绘图山 海经,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鲁迅先生的阿长与所追忆的保姆阿长,是一个粗人,没有文化,也是一个很不 幸的人。但她又是一个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质朴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鲁迅 先生深情地抒写了对她的真挚怀念。教读这篇文章,应引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 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 和方
9、法,从而更深地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本课为 2 课时。 1.掌握重点字词的字音和字形,以及重点词语的含义。 2.识记与鲁迅相关的文学常识。 3.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1.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2.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 【重点】 1.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2.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3.认识阿长这个人物形象。 【难点】 对重要语句深刻含义的理解和主题深度的把握。 第课时 1.掌握重点字词的
10、字音和字形,以及重点词语的含义。 2.识记与鲁迅相关的文学常识。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4.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欲扬先抑的写法。 【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清写作思路,把握课文内容。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及详略得当 的写法。 导入检查预习整体感知研读梳理质疑探究 导入一:回忆型 设计意图 通过回忆所学散文,引出本文的主人公,有利于学生对人物的把握。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 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 蒙上一层神秘
11、的面纱。这位长妈妈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在鲁迅的童 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鲁迅的作品中几次提到她。 在长妈妈去世三十年后, 他仍写此文来纪念她,可见鲁迅对长妈妈的深厚感情。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看 课文:阿长与山海经。 导入二:背景型 设计意图 了解朝花夕拾,明确写作背景,引出本文主题。 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都了解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因为我们已经学习了从中 选出的一篇优美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今天,我们再学一篇选自朝花夕拾中 鲁迅先生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阿长与。 导入三:设疑型 设计意图 设置问题,增加人物的神秘性,引出课题,增加兴趣。 鲁迅先生
12、一生没有专门写过自己的母亲,却写了一篇怀念赞美保姆的文章。这位保姆不会 识文断字,而且粗俗好事,甚至连真实姓名也不为人所知,实在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可是 鲁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普通的保姆呢?她身上究竟有哪些东西打动了鲁迅的心灵呢?请带 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阿长与。 一、检查预习,铺垫课堂 设计意图 扫清文字障碍,了解写作背景,为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铺平道路。 (一)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展示,生独立完成,组内互阅,矫正巩固。】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疮 疤( ) 诘 问( ) 惧惮 ( ) 霹雳 ( ) 震悚 ( ) 答案 chung ji dn p l sng 2.解释
13、下列词语。 (1)诘 问: (2)惧 惮: (3)烦 琐: (4)面如土 色: (5)深不可 测: (6)疏 懒: 答案 (1)追问,责问。 (2)害怕。(3)繁杂琐碎。 (4)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惊恐。 (5) 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6)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 (二)复习回顾作者的相关信息。 【生回忆,自由发言,师补充,课件展示,巩固。】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 中国现代伟 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 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后又发表了中篇小说
14、阿 Q 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 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三)梳理本文的创作背景。 明确 1926 年 3 月 18 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 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守旧势力的排挤。在那种境况下,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 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本文是 其中的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写于北京寓所。发表于 1926 年 3 月 25 日的莽原半月刊上。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设计意图 初读感知,归纳事件,为梳理人物性格特点做好准备。 (一)速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组内
15、交流互补,班内展示后,师明确。】 明确 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 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 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 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事。 (二)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明确 记叙文的中心是作者通过记叙人和事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一定看法。中心思想 贯串着文章始终,是文章的灵魂。 作者是根据中心思想来选择材料和安排材料的,并用典型事 例刻画人物。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对表现中心思想有较大作
16、用的,为 了突出重点,就要详细描述;与中心思想有些关系的次要材料就要写得简略些,详略配合得当, 才能更好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更好地表达中心思想。略写往往是记叙文中的烘托部 分,没有略写,文章内容就会呆板,头绪就会不清,情节就会不连贯。如果说详写是红花,略写 就是不可少的绿叶。如文中略写的“我”不大佩服阿长的三件事就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更 全面完整地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的作用。 三、研读分析,梳理顺序 设计意图 通过层层设计问题,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情感变化,逐步明确本文的主旨。 (一)列出提纲,复述故事。 【生再次默读课文,找出关键语句,梳理故事情节,列出复述故事的提纲
17、。 在组内交流完成, 选派代表在班内展示交流,师生评议。】 明确 复述要点提示: 称呼的来历,长妈妈的一些坏毛病(切切察察、 睡相不好等),长妈妈的一些令人厌烦的规矩 (吃福橘等),买回山海经。 (二)抓关键语句,体会感情的变化。 【生标画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变化。】 明确 (1)“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 我实在不大佩服她。”(2)“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3)“从此对于她就 有了特别的敬意。”(4)“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 了我的隐鼠之后。”(5)“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
18、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 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6)“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师小结: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写他“憎恶”“讨厌”阿长,后半部分写因有让大炮放不出来 的“伟大的神力”和买回“我”渴慕的山海经而敬她,抒发出一种深沉的怀念之情。这 里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得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料的效 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使得文章有层次,形成跌宕。 欲扬先抑是指利用事 物现象与本质之间的矛盾性来刻画人物的一种手法,多用于表现正面人物和作者要加以肯定 和赞扬的事物,也用于烘托气氛。先给读者以假象,把读者的判断引向相反的方向,到一定时 候
19、揭示真相,使读者突然醒悟,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四、再读课文,质疑探究 设计意图 通过质疑阅读,鼓励学生发现疑难语句,敢于提问,敢于探究。 本文创作于上世纪 20 年代,距离现在有近百年了,文中有许多和现在不一样的地方,如果 在阅读时不理解,可以标出来,提交到组内、班内,让大家帮助你共同解决。 疑难预设: 1.“谋死我那隐鼠”是怎么回事? 明确 在狗猫鼠一文中,说到隐鼠:“这类小鼠大抵在地上走动,只有拇指那 么大,也不很畏惧人,我们那里叫它隐鼠,与专住在屋上的伟大者是两种。”有一回,隐鼠 “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幼时的鲁迅以为阿长是故意“谋死”隐鼠 的。 2.橘子为什么
20、称“福橘”? 明确 福建产的橘子,故称“福橘”,为取吉祥,江浙民间有在大年初一早晨吃“福橘” 的习俗。 3.“伟大的神力”是什么意思? 明确 神力,神奇之力。课文两处说到“伟大的神力”,都是儿时的感觉,鲁迅现在这 样写,前一处有调侃的意味,后一处则有称颂的意味。 4.“仁厚黑暗的地母”是什么? 明确 地母就是地神。中国有“天神至尊,地神多福”的说法。地神是黑暗而又仁厚 的,阿长埋在地下,鲁迅祈祷地神赐福于她,让她的灵魂得以永安。 5.“郝懿行疏”是什么意思? 明确 郝懿行是清代的经学家。“疏”是分条说明的文字。 6.文中远房叔祖的太太晒衣服时为什么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 明确 这里的“死
21、尸”是“不中用”的意思,是骂珠兰的枝条连一根竹竿都经不起。 从整体说来,本文诙谐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庄重。 “切切察察”的神态,睡相的描写, 吃福橘时的紧张心情, “长毛” 的故事,读后令人捧腹开怀,忍俊不禁。 可是,当长妈妈为 “我” 买回山海经后,作者的感情变得深沉庄重,深切怀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这种前后的变 化,使得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实感人。 口头作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讲述他的一、 二件事,看看 谁讲得真实、生动、传神。 阿长与山海经- 第课时 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2.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 【重点】
22、 认识阿长这个人物形象。 【难点】 把握文章所蕴含的感情。 学情诊断探究人物探究情感 学情诊断 设计意图 联系上一堂课所学,进一步梳理本文的情节和层次结构,有助于接下来对课 文的研读,对人物的探究。 (一)复习提问:长妈妈给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指名回答) 明确 示例:长妈妈喜欢切切察察,有许多繁文缛节。 (二)围绕上堂课的复述故事,划分段落层次。 明确 全文可以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2 自然段):介绍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 称呼的由来和她的外形特点。 写 “我” 对阿长的称呼,表现了“我”对阿长又喜欢又憎恶的感情喜欢她时称她为“阿妈”,憎恶 她时就叫她“阿长”。 第二部分(第 3
23、18 自然段):介绍作者“讨厌”长妈妈的事例。 第三部分(第 1929 自然段):长妈妈为作者寻购山海经,作者非常感激她。 第四部分(第 30、31 自然段):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一、研读课文,探究人物 设计意图 仔细研读课文的各个部分,逐步梳理出对 “阿长” 的印象感知,提高学生分析 问题的能力。 (一)分角色朗读第 618 自然段。 思考:长妈妈懂得哪些 “我” 所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 样的性格特点? 【研读下面语句,结合问题提示,组内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班内交流展示。】 1.元旦除夕吃福橘,说是吃了它,一年到头,顺顺溜溜 文中描写了长妈妈
24、塞给 “我” 福橘的往事,是怎样描写的?她的这一举动寄托了她怎样的愿 望? 明确 文中写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惶急地看着我”,“她又有所要求 似的,摇着我的肩”。焦急的神态跃然纸上。而当“我”说:“阿妈,恭喜”之后,“她于 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欣喜之态溢于言表。 作者虽然认为这是“元旦辟头的磨难”,但正是这“磨难”中,寄托着长妈妈怎样善良真诚的 愿望啊!她希望自己和孩子 “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为并不是她自 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2.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