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人教版)2017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精品教学案(含答案).doc

  •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 文档编号:790855
  • 上传时间:2020-10-12
  • 格式:DOC
  • 页数:64
  • 大小:3.3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2017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精品教学案(含答案).doc》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人教版 2017 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第二 单元 精品 教学 答案 下载 _七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 第二单元 1.积累生字新词和相关文学常识。 2.结合每篇课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引起共鸣。 3.了解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提高语言的鉴赏能力。 4.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全面提高文学素养。 1.注意朗读训练,能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通过反复朗读,能够领会文意,培养语感。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说出对课文的整体感受;通过师生互动、 交流,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 1.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 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单元以 “天下国家” 为主题,选编了四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 不

    2、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21*cnjy*com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 救亡的现代诗来读。 最后一课 是短篇小说,它通过小弗郎士的视角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把一个重大的 历史事件(普法战争)产生的悲剧性后果通过日常生活的一角揭示出来,以小见大,具有强烈 的艺术力量和深刻的思想意义。 土地的誓言 是作家端木蕻良在 20 世纪 40 年代写于 “九一八” 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 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表明了作者即使牺牲生命也要保卫家乡、保 卫祖国,使家乡得到解放、使祖国得到解放的感情。 木兰诗是乐府民

    3、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 的女子,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诗 歌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全诗以“木兰 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 1.结合每篇课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引起共鸣。 2.了解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提高语言的鉴赏能力。 3.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全面提高文学素养。 4.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5.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整体来看,本单元的课文教学应重点研读、揣摩、赏析富于情感的精

    4、彩语句,采用圈点、勾 画、作批注的方法标出自己不懂的句子或段落,和其他同学探讨以及和老师交流。 黄河颂的教学应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整体把握歌词的主体部分。学生对这首歌词产 生的时代背景大多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 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 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音乐的背景下,通过 配乐朗诵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最后一课这篇课文可用两课时来教读。第一课时应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 握文章,能够梳理清楚小说的情节结构;第二课时侧重品味小说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领会小 说的思想内涵。 土地

    5、的誓言一文的教学,建议初读由教师本人进行表情朗读。本文在理解上有一定的 难度,学生能够感受到文中丰沛的感情,却难以确切地把握理解文意。 如果在教学之初由学生 朗读课文,可能不易掌握好分寸。 其实,教师的表情朗读也是一种处理教材的方式。 经过朗读 处理之后,课文中飘忽的情感会变得直观可感,学生会更加容易接受理解。 在情感熏陶、 文意 大致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可以进行配乐朗读,表情朗读,以使 学生充分领会本文的诗意和情感。 疏通木兰诗的文意,主要靠学生自行领悟,教师可适当点拨。本课生字词较多,可让学 生在预习中看注释或查工具书,教师在课上检查。 对诗中涉及的一些修辞现象,

    6、可提醒学生注 意,点到为止,不必细讲。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是互 文,学生很可能误解,但只要略加提示,学生并不难理解。 另外,要求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 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理清故事的基本脉络。 第 5 课 黄河颂 1 课时 第 6 课 最后一课 2 课时 第 7 课 土地的誓言 1 课时 第 8 课 木兰诗 2 课时 写作 学习抒情 1 课时 综合性学习 天下国家 1 课时 第 5 课 黄 河 颂 1.易错字 狂澜 (ln) 山巅 (din) 屏障 (zhng) 澎湃 (pi) 哺 育(b) 气魄 (p) 劈 开(p) 宛 转(wn) 2.多音字 曲 结

    7、 3.形近字 4.近义词辨析 词语 词义 不同点 巧辨 坚强 坚固,不可摧毁,不可动摇。 指强固有力,不可动摇,不可 摧毁。 坚固不动摇,用“坚 强”; 全力不放弃,用“顽 强”。 顽强 坚强,强硬。也比喻人做某 事有毅力或不向困难低头。 指尽全力而决不放弃。 5.词语释义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九曲连环:形容黄河的流势盘旋往复。 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县人。 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 “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 店员和小学教师。 1

    8、935 年 8 月创作 五月的鲜花 歌词,1936 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9 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 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 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文题解说】 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黄河颂”即歌颂黄河,歌颂黄河的伟 大、坚强。题目点明了诗歌赞颂的对象和内容。 【创作背景】 1938 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 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向高潮。1938 年 9 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 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

    9、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 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及我们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 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 “伟大坚强” ,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 河,保卫祖国。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 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 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 黄河颂 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 “歌颂” , 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在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 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

    10、,向着黄河唱出颂歌。 他歌颂黄河的气势宏伟, 源远流长,并且要以它为榜样,像它一样伟大坚强。第一节是朗诵词,第二节是歌词。作者先 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 本文的教学应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整体把握歌词的主体部分。学生对这首歌词产生的时 代背景大多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 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可以借 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音乐的背景下,通过配乐朗 诵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本课为 1 课时。 1.掌握字词,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品味诗歌语言,培

    11、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内涵。 1.反复诵读,培养语感,读出感情。 2.组内合作交流。 1.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2.在诵读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品味诗歌语言,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难点】 1.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内涵。 2.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导入读悟节奏整体感知欣赏语言“美”点追踪 导入一:背景型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声中走进文本,教师顺势介绍本文的背景, 有助于学生对诗歌的认识。【来源:21cnj*y.co*m】 【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

    12、乐,大屏幕上打出黄河的图片,老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作出如 下解说。】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 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 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著名诗人光未然行军 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黄河奔腾的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 河颂 。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 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导入二:情境型 设计意图 用黄河大合唱的气势创设学习本诗的意境,让学生深受感染。

    13、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导入三:回顾型 设计意图 由毛泽东的话引出对黄河的历史作用的回顾,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也让学 生了解了相关历史,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句话:“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 征。请同学们谈谈黄河在我们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学生交流完 毕后,引出黄河颂。】 一、学会朗读,感悟诗歌的节奏美 设计意图 此环节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朗读的语感。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 强调朗读时,要注意热血沸腾、 壮怀激烈的情

    14、感,同时要融合国难当头的悲壮 情怀。 2.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指导朗读: (1)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 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4.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 更

    15、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5.全班齐读诗歌。 二、再读诗歌,感悟诗歌整体美 设计意图 通过再次朗读诗歌,感悟诗歌的整体内容,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较为完整的 认知。 1.再读诗歌,概括诗歌大意。 明确 这首诗写得很有气势,写出了黄河在中华儿女心目中的重要地位。黄河两岸是 我们的母亲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中华民族。 黄河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英雄的黄河代表 着英雄的中华民族。 【诗歌着眼于“歌颂”,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在我们面前。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 的英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气势恢弘的颂歌。】 2.悟读诗,体会诗歌的整体美。 教师设计相关题目,指导学生理清诗歌的抒情脉络

    16、,理解诗意。 【多媒体显示。】 (1)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你认为朗诵词这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3)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 (4)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各组选代表就其中一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明确 (1)朗诵词提纲挈领地概括出黄河的性格,引出下面的唱词。 (2)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即“望黄河滚滚”所统领的句子。先是近 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

    17、成九 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 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 摧的特点。 (3)“啊!黄河!”在诗中出现了三次,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从三个方面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即黄 河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 【这个问题学生概括难度较大,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 地 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黄河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等等。】 (4)诗人借歌颂黄河

    18、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 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三、研读课文,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设计意图 透过对具体语句的赏析评判,指导学生逐步认识本诗语言的特点,培养学生 感悟品鉴的能力。 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怎样的作用? 明确 把握“啊!黄河!”在结构上的作用。“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 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 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由实到虚,环环 相扣,逐步深入。 2.如何理

    19、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明确 黄河天险在地理位置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 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两岸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 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 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明确 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一句的理解,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 “臂膀”指的是什么。其次,应该和诗歌结合起来理解。 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

    20、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 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 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4.诗歌中多次出现第二人称“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 亲切、自然、直抒胸臆。 5.诗歌结尾处“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出现两次是否重复?为什么? 明确 否。表达了中华儿女有着坚强不屈、斗争到底的民族精神。 6.师概括本诗的语言特点。 明确 在“颂黄河”部分,诗人先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摇篮”,借以赞颂中华民族历 史的悠久,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接着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黄河对中华民族的 保卫作用而言。最后

    21、,诗人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的主干是“巨人”的躯干,黄河的支 流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同时歌颂了黄河“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的气势, 这些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黄河的伟大、描绘了民族精神的伟大。 四、拓展迁移,“美”点追踪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围绕着诗歌的内容、 语言、 思想、 结构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学生,要求学生用 “我欣赏这首诗 ,因为 ” 的句式 说话。 【学生畅谈学诗的感受、体会,组内交流后,班内展示。】 生 1:我欣赏这首诗优美的旋律,因为它汩汩而下,让人读着读着,不觉低声吟唱,从心里流 出

    22、音符,流出诗情,真可谓“黄河之水心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生 2:我欣赏这首诗形象的语言,因为它勾勒了黄河的轮廓,形神兼备,让我这个从未见过 黄河的人,也不觉怦然心动,想一睹黄河英雄般的风采。 生 3:我欣赏这首诗铿锵的韵律,因为它有雄浑奔放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洪亮的音节、错 落的句式,引人高歌,催人奋进。 生 4:我欣赏这首诗的画面,因为它为我们呈现了黄河立体的美,近远结合,纵横相接,全方 位展现了黄河独特的美(雄浑的美、壮阔的美、蜿蜒的美),使我们真切感受到黄河的磅礴气 势、勇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这足以激发每一位华夏儿女的民族精神和信念。 生 5:我欣赏这首诗的语言美,特别是修辞的运用。

    23、如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是说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 “民族的屏障” ,既写出了黄河天险在地理 上的战略意义,也写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把黄河比喻为一个 巨人,那“千万条铁的臂膀”就是黄河的无数支流。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好与差决定着 诗歌艺术成就的高低。修辞手法的运用,更好地表达了黄河的气势及其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 献。 明确 美是多元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同学们要以富于个性化的眼光发现诗歌独特 的美。美在旋律,美在语言,美在画面,美在风格,美在意象,美在情感真是美不胜收。让 我们齐诵这首诗歌。 黄河颂既是一首黄河的颂歌,更是一首民族精神

    24、的颂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她孕育了五千年灿烂的古国文化;黄河以其坚强的风骨、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 华民族的性格。 黄河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 华民族;歌颂黄河的精神,就是要歌颂中华民族的精神。 教师提供长江之歌歌词,学生阅读,并思考文后的题目。 多媒体显示: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 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 涛声回荡在天外

    25、。 你用纯洁的清流, 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 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1.比较长江之歌与课文黄河颂,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内在联系。 2.揣摩下列比喻句、拟人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2)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 (3)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答案:1.两首歌词都是以物喻人。 黄河颂表现其巨人形象,表达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 神和不屈的意志;长江之歌热情赞美母亲河哺育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两首歌词风格相 近,都是直抒胸臆,热情豪迈。 2.(1)“臂膀”指长江主干及其支流。(2)“

    26、屏障”指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源泉。(3)“摇 篮”指中华民族文明的孕育地。 链接一: 黄河大合唱的诞生 光未然 一位朋友自北美来电话约稿,以黄河大合唱的诞生为题,要我为华语快报撰文,以 配合中国伟大作曲家冼星海的这部艺术作品在香港 “黄河音乐节” 隆重上演。 围绕这个题目, 我早写过回忆录,要说的都说过了。而盛意难却,虽是限题限时作文,也该再试试看。我要借 此机会,热烈祝贺“黄河音乐节”取得丰硕成果。香港文化界盛情邀请而我因有事未能前往, 也借此表示谢意和歉意。 早在 1937 年春天我和星海在上海结识的时候,他已经大发宏愿,要通过自己创作的音乐形 象,表现我们中华民族的苦难、挣扎、奋斗,对自由

    27、幸福的追求和胜利的确信。他把这一宏愿 灌注到他正在写作的 民族交响乐 中。 抗战爆发了,这是全中国人民热情奔放的时代,作家、 艺术家更处于热情奔放的潮头。他写了很多具有长久生命力的爱国歌曲,更希望通过声乐艺 术的长篇巨著以表现自己的宏愿。这说明黄河大合唱的诞生,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作曲 家蕴蓄已久的内在要求。 回想起来,作曲家反映时代要求的宏愿,也正是中国作家、艺术家共同的心愿,我也并不例 外。1938 年秋冬,我和抗敌演剧第三队的同志们一起,经常在大西北的黄河两岸行军,在敌后 游击根据地活动。中国雄奇的山川,游击健儿们英勇的身姿,时刻强烈地感动着我,我在心头 酝酿着一个篇幅较大的朗诵诗黄河吟

    28、。稍后在延安治病、写诗时,接受星海和演剧三队 同志们的建议,改写为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现在可以补充的是,当时有两个印象,强烈地直接激发了我胸中蕴蓄的诗情。 一个是渡过黄 河险滩时船夫们驾驶方舟(确确实实是方舟)同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这已经在 黄河船夫曲 中有所表现和发挥了。 当时,同舟共济的邬析零同志记录下来的船夫号子,曾经是星海作曲时 的重要参考。 再一个是行经山西吉县以北的壶口(虎口)看黄河激流堕入悬崖深渊形成尼亚加 拉大瀑布式的壮美图景。这是著名的“黄河冒烟”“陆地行舟”(船过此处要在陆上绕行一 段)的地方。我被这大自然的奇观惊呆了。我把当时的印象如实地写进朗诵歌曲黄河之水 天上来(大合

    29、唱第三首)中,我说“如实地写”,因为确实“从十里路外”,可“仰望它的浓 烟上升”,它确实“摇动了地壳,冲散了天上的乌云”;这里描述的历史上西北人民无尽的苦 难,当时“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穿插在敌人后面”的奇异场面,也都是真 实的。 黄河大合唱八首歌曲的第三首,被写成一首朗诵歌曲,这在词曲作者都是有意的尝 试。星海写道:“中国歌曲用三弦来伴奏能表达歌词的内容,而又可独立自成一曲的,恐怕是 第一次的尝试。”(我怎样写黄河大合唱)我以为应当这样尝试发挥艺术的效果。 全国解放后, 黄河大合唱 在首都多次正式演出,都忽略了朗诵歌曲 黄河之水天上来 , 我对此表示遗憾。 朗诵歌曲表演时难

    30、度较大,他们怕处理不好,影响了整个演出的效果。 1939 年 4 月在延安首次两场演出,是由我带病朗诵的,当时伴奏条件也比较简朴。 后来在延安演出, 解放前在南北各大城市业余演出,都是八首歌曲一气呵成的完整演唱,并未因第三首难于处 理砸了锅。现在是专业团体的高水平演唱,各方面的条件比过去强得多。我希望艺术家们克 服困难,希望听到大合唱全曲的完整演出。 我现在还记得,1939 年 2 月的一个晚上,延安交际处一个宽大窑洞里,抗战演剧第三队 30 位同志共度愉快的农历除夕。 我应邀从二十里铺的医院赶来参加这个晚会。 星海同志也应邀 参加了。 在明亮的煤油灯下,我站起来作了几句说明,然后很带感情地一

    31、气朗诵了全部四百多 行的黄河歌词。同志们以期待的眼光聚精会神地谛听着。掌声刚落,星海同志霍地站起 来,把歌词抓在手里,说: “我有把握写好它!” 接着是更热烈的掌声,杂以欢呼,祝贺这诗与音 乐的心灵的契合。 黄河大合唱主要是音乐艺术的成就。歌词为实现作曲家的宏愿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 痛惜天才的作曲家过早地离去!要是他活到今天当然是八十高龄了,听到他的歌声至今 还在大河上下、 天南海北鼓舞着炎黄子孙团结奋起、 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那该多好啊!要是 他还活着,在他正常延续的后 40 年中间,他该写出多少不朽的时代乐章啊!想到这里,越发感 到我们的损失之大!越发激励年青一代的有志之士,急起直追,弥补

    32、我们的重大损失,并且以 超越前人的新创造,为新中国增添新的光彩! (原载 1985 年 8 月 28 日纽约华语快报) 链接二: 黄河颂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了黄河颂一课,此刻自信如黄河之水一泻千里,思绪也掀起万丈狂澜。 我认真地备了课。 教学视频看了两个,教学实录打印若干。 充分取长补短后,又实际研究了 第二单元的教学目标,可以概括为三:1.反复朗读,感知思想内容;2.学习语言运用技巧;3.培 养爱国主义情操。我知道这样一篇诗歌,可以简单地把朗读作为一条主线,贯串课堂。可是, 只有朗读,恐怕语言品析落空,缺少语文课堂最实效的内容;既缺少爱国情感的渲染,又失去 课堂的深度。我纠结了很久,决定一个

    33、都不放手。三大板块,遂在我脑海中成型。 先朗读(蓄势)再品语言(实质)后扣现实(升华) 但,这样割裂的板块,却让我忽视了语文中最重要的“品”“读”实为一家。在进行朗读指 导时,学生知道要抓关键词,学生说“奔向东南”的“奔”和“劈成南北两面”的“劈”要重 读,可以表现黄河水的气势;“望黄河滚滚”的“望”要读得拖长一些我频频点头,我想 顺势深入,“奔”写出水流的速度,展现黄河一泻千里的气势;再启发“望”换成“看”在效 果上有什么不同?可是,忽然脑海中又清晰地出现了我早已设计好的课堂思路,现在品析了语 言,下个环节怎么办?我还设计了名师洪镇涛上诗歌课的形式,学着他先从语言的角度提出示 范问题,让学生

    34、从换词、比较的角度自己提出问题,整个课堂既形式活泼,学生主体又有效体 现,教学效果也特别好。如果我现在自然而然地解决语言赏析问题,那下一步我讲什么呢? 刹那的犹豫矛盾之后,我还是决定按预设的走,至少在我的掌控范围内。可越进行,越觉得 凶险茫然。这个词语赏析已经在朗读指导时浅尝辄止了,关键是学生再怎么找词语替换其实 质都差不多。“奔”“掀”“劈”“滚滚”“狂澜”等等都展现了黄河的气势力量之美。这 一赏析环节实质上进入了无聊重复的阶段。老教师的点评一针见血,我才悟到缺乏实质品析 的朗读指导如空中楼阁,“品”与“读”本就是可以自然融合的。因为我的人为割裂,浪费了 很多课堂时间,而这些本可以是用来联系

    35、现实、拓展深度的。我已经设计了在结尾阶段引入 正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的“名古屋市长关于否定南京大屠杀”的事件,我想学生的爱国热 情一定会在诗歌的点燃下,在现实事件的冲突中熊熊燃烧,那么这节课的思想魅力也就不言 而喻了。只是,还是我这个教者缺乏应变的智慧及文本解读的深度吧。 这是一节遗憾的课!但,谁又能说教学不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呢?只是希望自己可以在这一节 课中,更清醒地反思教学,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一、参考答案 诗人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 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 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

    36、“伟大坚强” ,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 保卫中国。 二、参考答案 本诗属于直接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 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 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词都属 于这类风格。 三、参考答案 1.示例是从理解、评价角度进行批注的。2.略。 四、参考答案 略。 五、参考答案 略。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澎湃 (pi) 发源 (yun) 屏障 (zhng) B.浊 流(zh) 流泻 (xi) 构筑 (zh) C.哺 育(b)

    37、山巅 (din) 劈 开(p) D.体魄 (p) 宛 转(wn) 扮 演(bn) 2.判断下列加点词语的释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并作简要分析。 (1)黄河以它英雄 的气魄。/多少英雄 的故事。 (2)我们民族 的伟大精神。/筑成我们民族 的屏障。 3.请根据课文,补出下列空缺的词语或句子。 (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 。 (2)啊!黄河!/你一泻万丈,/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 。 4.请补写出下列描写黄河的诗句。 (1) ,奔流到海不复回。 (2) ,将登太行雪满山。 (3)九曲黄河万里沙, 。 (4)黄河远上白云间, 。 5.阅读全诗,回答问题。

    38、 (1)本诗歌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哪一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其内容是什么? (2)这首歌词的第一、二两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3)主体部分中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找出一个词来统领,应该是哪个词?它所统领的内容是 什么? 二、课外类文阅读 怒从黄河来 蒋建伟 清瘦、苍凉,即使是一棵,也在努力高举着一团白亮亮的雪花,一路裹挟着黄河的怒气 它们如同燃烧的白火焰,撕咬着,拼生赴死,奔向大海终于,下起了一场大雪。 在寒冷中, 它们一棵紧挨一棵,一朵雪花开在另一团雪花里,一种倔强生发出另一种倔强,一群群、一群 群在黄河口站着,一言不发地站着,站成了一股股排山倒海的雪浪看哪,那寒风中呼啦啦 怒放的芦

    39、花,那大批向东、大雪一样咆哮的芦苇荡! 芦苇荡的美,不止在春夏时节,更在于晚秋的芦花。当所有的寒冷挥师南下,气温一天比 一天凉,百花缓慢地谢了,谢到最后,只剩下了这一种花。 风起一刹那,全世界仿佛变成了一个 雪的天堂,那么美,那么纯,那么亲! 风,往风的旋涡中心刮,越刮越毒。 我们的头发和衣服被刮乱了,我们像一个个棋子似的, 在船的甲板上弹跳不止。游船属于中型船,有马达,客舱可乘坐 50 人,顶上的一棚,为特殊加 厚钢板,听说上头是一处小型观景台。我们兴奋着爬上去,看黄河入海。 滩涂之上,野生的芦苇荡随处冒出来,每一棵,都高举着雪花一样白的花,不分东西南北 地盛开着、 怒放着,大风刮过,就像下

    40、大雪一样,好家伙,一下子就是 15 万公顷。 尤其,在波涛 汹涌的大海边,数不尽的芦花见证了黄河入海时那动人的一瞬:黄河水裹挟着大量黄色的泥 沙奔腾向东,迎面冲向一排排隆隆作响的蓝色海浪,蓝色几欲要抱住黄色,黄色不停地向蓝色 发泄着怒火,一个劲拼命挣扎,直到渐渐失去了力量在这个地方,大海把宽容留下,黄河 把野性留下。芦花的母性,这个时候也显现出来:它们,婷而不媚,挺而不屈,寒而不冷。 船颠簸摇晃得厉害,站都站不稳,大风再那么一刮,谁都会担心自己一不小心被风刮跑 了。我牢牢抓住白色的铁栏杆,迎着大风呼吸,和旁边的朋友高声说着话,但谁也听不清谁在 说些什么,只能借助眼神、手势以及肢体许多的夸张动作

    41、,努力想告诉对方什么,想听到对方 的一些什么,哪怕是哪怕是一场徒劳。我们此行,是去看黄河入海的壮观景象,感受一下 大海的大和黄河的黄,可是,风多么大呀,黑蒙蒙、 灰蒙蒙的水色之中,黑色和灰色倒成了主导, 哪里有黄?哪里有蓝呢? 不,我分明看到了另一副壮烈的面孔,那是至死都在愤怒中煎熬、不甘、不屈的黄河!连 大海都敢冲撞的黄河!那河道,那怒吼,那九曲十八弯,那退潮后的河底的龙脊,是铁了心的牛, 是犟了性的驴,使出了浑身上下的劲儿,一股股,一阵阵,一声声,一天天,一年年,后浪追赶着 前浪,一股脑儿朝前冲冲!这充满血性、义气的一个字,是黄河的秉性,中国人的秉性! 船开始 “哒哒哒” 着调头、 回返,

    42、想必船老板看这鬼天气也悻悻然,只得无功而返。 不过, 很多游客却盼望着好天气能突然出现,船老板回心转意。 虽一个个满脸的遗憾,却不肯下到船 舱里去。 想一想世上的事情,哪有那么多的奇迹发生呢?等了半晌,终究没个什么结果,渐渐地, 人群开始稀了,不似刚才那般肩擦肩、脸碰脸了,有人开始下去了,接下来是第二三四五个, 直到我猛一抬头,发现只剩下我们一行的五个人了。 其中的一个朋友,穿西装、打领带、皮鞋贼亮,他拎了一部专业相机凑过来,也不说话, 径自盯着我的脸,5 秒钟,想从中寻找出一种遗憾的感觉来,因为他们都来自当地,只我一个 外地人,外地人看不到入海的黄河,难道不遗憾得要死?不过很抱歉,他连哪怕一

    43、丝也没有找 出,后来自己偷偷藏起了尴尬的眼神,仓皇之间丢下我。 其实,他不知道我此行的最大收获我看到了一条喝醉了酒的黄河、 咽下血牙的黄河、 发了怒的黄河、冲向大海的黄河!他更不知道,正是因了黄河的这种野性,这种大气磅礴的怒 气,繁衍出了一片片野性的芦苇荡,凝结成一个民族的血性 这一刻,我多想指着黄河口那么多浩瀚的芦花,把它们骨子里的东西一点一点讲给他听。 从大河到大海,从一个烈女子般的芦花到一个伟大的民族。 这一路上,到处都在飘飞着芦花大 雪,为什么芦花会如此不惧生死?为什么野生的力量会如此排山倒海、不可阻挡?答案只有一 个:“怒从黄河来!” (人民日报,2014 年 4 月 21 日 24

    44、 版) 6.通读全文,并联系标题和结尾段,说说作者写了哪两个方面的“怒”。 7.阅读第段,简要概括作者此行观景的“遗憾”和“收获”。 8.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黄河水裹挟着大量黄色的泥沙奔腾向东,迎面冲向一排排隆隆作响的蓝色海浪,蓝色几欲 要抱住黄色,黄色不停地向蓝色发泄着怒火,一个劲拼命挣扎,直到渐渐失去了力量(词 语锤炼) (2)风起一刹那,全世界仿佛变成了一个雪的天堂,那么美,那么纯,那么亲!(修辞手法) 9.第段画线句用了什么手法描写风?有什么作用? 10.联系课文黄河颂,谈谈芦花骨子里蕴含着我们民族怎样的伟大精神? 附录: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

    45、民族 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答案与解析】 1.B(“浊”读 zhu。) 2.(1)前者为形容词,可以解释为“英勇的”;后者为名词,解释为“英雄们”。(2)前者为形 容词,暗含着“中华民族的大无畏的精神”;后者为名词,暗指“中国”。 3.(1)摇篮 发源 (2)浩浩荡荡 臂膀 4.(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2)欲渡黄河冰塞川 (3)浪淘风簸自天涯 (4)一片孤城万仞山 5.(1)“颂”。 第二节是主体部分。 主要是“颂黄河”。 (2)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 上,第二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3)“望”。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6.芦花之怒、黄河之怒。 7.没能看到黄

    46、河入海的壮观景象。 看到芦花怒放、黄河怒吼的壮烈场面。 8.(1)示例:通过“裹挟”“奔腾”“冲向”“发泄”“挣扎”等动词,生动具体地表现了黄 河水的野性力量,抒发了作者对黄河水的赞美之情。 (2)示例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 形象地表现了芦花怒放之美,抒发了作者对芦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示例 2:运用排比的修 辞手法,增强语势,突出强调了芦花怒放之美,抒发了作者对芦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9.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相结合,突出风之大,为下文写没能看到黄河 入海的壮观景象做铺垫。 10.围绕“不惧生死、不屈不挠、顽强抗争、团结奋进”等关键词语作答,分析到其中一点即 可。

    47、 第 6 课 最后一课 1.易错字 哽 咽(gng) 赚 钱(zhun) 踱 步(du) 祈祷 (qdo) 惩 罚(chng) 诧 异(ch) 郝 叟 (ho) 皱 边(zhu) 懊 悔(o) 2.多音字 晃 匙 宁 杆 3.形近字 4.近义词辨析 词语 词义 不同点 巧辨 安静 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 哗。 可用在人、物上,也可用在环 境上,比“肃静”语意轻。 没有嘈杂,用“安静”; 严肃安静,用“肃静”。 肃静 严肃而安静。 用在比较严肃的场合。 5.词语释义 哽:声气阻塞。 惩罚:处罚。 征发: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财物。 祈祷: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愿望的一种仪式。 诧异:觉得奇怪。

    48、都德(18401897),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小说家。他的作品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 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 杰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 【文题解说】 “最后一课”是指最后一节法语课。标题不但指出了文章内容,而且蕴含着悲怆的气氛和 悲愤的情绪,一定程度上暗示了文章的中心。 【创作背景】 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发动了普 法战争。不幸法军大败,普军长驱直入,侵占巴黎,迫使法国割地赔款。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 林东部被割让,普鲁士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这篇小说写的就是韩麦尔先生给学 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 本文通过描写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等人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反映了法国沦陷区人 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最后一课的故事发生在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法国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镇上, 镇上的人们通过小学校的最后一堂法语课向祖国语言告别。 整个事件通过一个无知顽童小弗 郎士还带有稚气的语言叙述出来。通过他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 沦陷区的法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版)2017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精品教学案(含答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90855.html
    四川天地人教育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