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传感器系统》课件第8章.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智能传感器系统》课件第8章.ppt》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智能传感器系统 智能 传感器 系统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8章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 第8章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在智能 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8.1粒子群优化算法发展与应用概况粒子群优化算法发展与应用概况8.2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础知识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础知识8.3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发展与改进简介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发展与改进简介8.4应用示例应用示例第8章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8.1 粒子群优化算法发展与应用概况粒子群优化算法发展与应用概况8.1.1 群智能群智能 一只蜜蜂或蚂蚁的行动能力非常有限,它几乎不可能独立存在于自然世界中,而多个蜜蜂或蚂蚁形成的群体则具有非常强的生存能力,且这种能力不是多个个体之间的能力通过简单
2、叠加所获得的。社会性动物群体所拥有的这种特性能帮助个体很好地适应环境,通过群体内部个体之间的信息交互,个体所获得的信息远多于自身感官直接获取的信息,而且群内个体还能处理信息,并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改变自身的一些行为模式和规范。第8章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这样就使得群体涌现出一些单个个体所不具备的能力和特性,尤其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这种对环境变化所具有的适应能力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智能,也就是说动物个体通过聚集成群而涌现出了智能。因此,Bonabeau将群智能(Swarm Intelligence,SI)定义为:无智能或简单智能的主体通过任何形式的聚集协同而表现出智能行为的特性。这里
3、我们关心的不是个体之间的竞争,而是它们之间的协同。第8章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8.1.2 群智能的主要算法群智能的主要算法蚁群优化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ACO)由Colorni A、Dovigo M和Maniezzo V于1991年提出,是仿照蚁群在寻找食物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寻优方式得到的一种优化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组合优化问题中。在车辆调度、机器人路径规划、路由算法设计领域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且不断取得新的成果。ACO算法具有广泛实用价值,曾一度成为群智能的代名词。第8章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源于1987年Re
4、ynolds对鸟群社会系统的仿真研究,在1995年意大利的Kennedy和Eberhart创造性地完成了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PSO的优势在于简单且容易实现,同时又有深刻的智能背景。短短几年时间,PSO算法获得了很大发展,并在一些领域得到应用,如PID调速、调温,液压伺服等控制系统,与各种神经网络结合(遗传、模糊、径向基、小波等)进行火灾图像识别、故障诊断等,目前已被“国际演化计算会议(CEC)”列为讨论专题之一。第8章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8.1.3 群智能算法的特点群智能算法的特点群智能方法易于实现,算法中仅涉
5、及各种基本数学操作,其数据处理过程对CPU和内存要求不高,且该方法只需目标函数的输出值,而无需其梯度信息。发展与应用证明群智能方法是一种能够有效解决大多数全局优化问题的新方法。第8章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总体而言,群智能算法仍然处于新兴发展与改进完善阶段。目前其算法的数学理论基础还相对薄弱,涉及的各种参数设置仍多用经验方法确定,对具体问题与应用环境的依赖性较大。提高算法的性能一直是研究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将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群智能算法相结合形成群智能混合算法,或者将群智能与其他先进技术,如神经网络、模糊逻辑、紧急搜索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相融合,以改善其自身或相应技术方法的
6、性能正越来越受到重视。第8章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8.2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础知识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础知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体均具有一定的群体行为,而人工生命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就是探索自然界生物的群体行为从而在计算机上构建其群体模型。通常,群体行为可以由几条简单的规则进行建模。Reynolds将这种类型的个体称为boids,并使用计算机图形动画对复杂的群体行为进行仿真。他在仿真中采用了下列三条简单规则:(1)飞离最近的个体,以避免碰撞;(2)飞向目标;(3)飞向群体的中心。第8章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Boyd和Richerson在研究人类的决策过程时,提出
7、了个体学习和文化传递的概念。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人们在决策过程中使用两类重要的信息:一是自身的经验,二是其他人的经验。也就是说,人们根据自身的经验和他人的经验进行自己的决策。这是微粒群算法的另一基本概念。第8章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微粒群算法最早是在1995年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James Kennedy和电气工程师Russell Eberhart 共同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受他们早期对许多鸟类的群体行为进行建模与仿真研究结果的启发,而他们的模型及仿真算法主要利用了生物学家Frank Heppner的模型。第8章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Frank Heppne
8、r的鸟类模型与其他类模型在反映群体行为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所不同之处在于:鸟类被吸引飞向栖息地。在仿真中,一开始每一只鸟均无特定目标进行飞行,直到有一只鸟飞到栖息地,当设置期望栖息比期望留在鸟群中具有较大的适应值时,每一只鸟都将离开群体而飞向栖息地,随后就自然地形成了鸟群。第8章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由于鸟类使用简单的规则确定自己的飞行方向与飞行速度(实质上,每一只鸟都试图停在鸟群中而又不相互碰撞),当一只鸟飞离鸟群而飞向栖息地时,将导致它周围的其他鸟也飞向栖息地。这些鸟一旦发现栖息地,将降落在此,驱使更多的鸟落在栖息地,直到整个鸟群都落在栖息地。第8章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在
9、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由于James Kennedy和 Russell Eberhart所具有的专业背景,很容易理解他们为什么会对Heppner的鸟类模型感兴趣。鸟类寻找栖息地与对一个特定问题寻找解很类似,已经找到栖息地的鸟引导它周围的鸟飞向栖息地的方式,增加了整个鸟群都找到栖息地的可能性,也符合信念的社会认知观点。第8章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Eberhart和Kennedy对Heppner的模型进行了修正,以使微粒能够飞向解空间并在最好解处降落。其关键在于如何保证微粒降落在最好解处而不降落在其他解处,这就是信念的社会性及智能性所在。信念具有社会性的实质在于个体向它周围的成
10、功者学习。个体与周围的其他同类比较,并模仿其优秀者的行为。将这种思想用算法实现能够形成一种新的最优化算法。第8章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要解决上述问题,关键在于在探索(寻找一个好解)和开发(利用一个好解)之间寻找一个好的平衡。太小的探索导致算法收敛于早期所遇到的好解处,而太大的开发会使算法不收敛。另一方面,需要在个性与社会性之间寻求平衡,也就是说,既希望个体具有个性化,像鸟类模型中的鸟不互相碰撞,又希望其知道其他个体已经找到的好解并向他们学习,即社会性。Eberhart和Kennedy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提出了微粒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Optimizati
11、on,PSO)。第8章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8.2.1 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Kennedy和Eberhart在1995年的IEEE国际神经网络学术会议上正式发表了题为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的文章,标志着微粒群算法的诞生。对粒子i在第j维子空间中运动的速度,由下述基本微粒群算法进行调整:vij(t+1)=vij(t)+c1r1j(t)pij(t)xij(t)+c2r2j(t)pgj(t)xij(t)(8-1)xij(t+1)=xij(t)+vij(t+1)(8-2)第8章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式中:i1,2,
12、M,M是该群体中粒子的总数,“i”表示第几个粒子;下标“j”表示微粒的第j维,即算法所优化的第j个参数;t表示此时优化的代数(次数);xij(t)为t时刻粒子i在j维子空间的位置;vij(t)表示t时刻粒子i在j维子空间的速度,定义为每次迭代中粒子移动的距离;c1、c2为加速因子,通常在02间取值。第8章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其中c1称为认知参数,c2称为社会参数;r1j,r2j为两个01之间变化的相对独立的随机函数;pij(t)为粒子个体i的历史最好解(个体最优位置)的j维值,即单个粒子i在所优化的第j个参数中的历史最优解;pgj(t)=min pij(t)为所有粒子在t
13、时刻的历史最好解(群体最优位置)的j维值,即所有粒子在所优化的第j个参数中的历史最优解。第8章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式中第二项是将当前粒子的位置与该粒子的历史最优位置之差用r1j随机函数进行一定程度的随机化,作为改变粒子当前位置向自身历史最优位置运动的调整分量。第三项是将当前粒子的位置与整个群体的历史最优位置之差用r2j随机函数进行一定程度的随机化,作为改变当前粒子位置向群体最优位值运动的调整分量。第8章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在每一次迭代过程中,每个粒子都需要根据目标函数来计算其适应值大小,目标函数可以用均方误差、方差、标准差等形式来表示,其数值称为适应
14、值。再根据适应值来确定当前粒子最优位置pij(t)及群体最优位置pgj(t),然后根据式(8-1)、式(8-2)调整各个粒子的速度及位置。其结束条件为迭代次数达到设定值或者群体迄今为止搜索到的最优位置满足预设最小适应值。一般情况下,最大迭代次数设定为100,预设适应值为零。第8章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设f(x)为最小化的目标函数,则微粒i的当前最好位置由下式确定:(8-3)设群体中的微粒数为M,则群体中所有微粒所经历过的最好位置pg(t),即群体最优位置可表示为:pg(t)p0(t),p1(t),pM(t)|f(pg(t)=minf(p0(t),f(p1(t),f(pM(t
15、)(8-4)第8章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8.2.2 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为了改善基本PSO算法的收敛性能,Y.Shi与R.C.Eberhart在1998年的IEEE国际进化计算学术会议上发表了题为AModifiedParticleSwarmOptimizer的论文,首次在速度进化方程中引入惯性权重,即 vij(t+1)=wvij(t)+c1r1j(t)pij(t)xij(t)+c2r2j(t)pgj(t)xij(t)(8-5)式中w为惯性权重因子,其值非负,值的大小影响整体寻优能力。第8章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引入惯性权重w可清除基本PS
16、O算法对vmax的需要,因为w本身具有维护全局和局部搜索能力的平衡的作用。这样,当vmax增加时,可通过减少w来达到平衡搜索;而w的减少可使得所需的迭代次数变小。从这个意义上看,可以将vmax固定为每维变量的变化范围,只对w进行调节。第8章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对全局搜索而言,好的方法通常是在前期有较高的探索能力以得到合适的种子,而在后期有较高的开发能力以加快收敛速度。为此,可将w设定为随着进化而线性减小,例如由0.9减小到0.4等。Y.Shi和R.C.Eberhart的仿真实验结果也表明,w线性减小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第8章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8.
17、2.3 粒子群优化算法流程粒子群优化算法流程基本微粒群算法的流程如图8-1所示。第一步:初始化所有粒子(群体规模为M)。在允许范围内随机设置粒子的初始位置、速度及群体最优值,pij表示各粒子的起始位置,群体最优值为pgj。第二步:评价每个粒子的适应值,即分别对每个粒子计算目标函数值,目标函数可以是均方误差、方差、标准差(均方根误差)等。第8章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第三步:对每个粒子,将其适应值f(xij)与其历史最优位置pij的适应值f(pij)进行比较,如果较好,即f(xij)f(pij),则将其作为当前最优位置pij,即令pij=xij。第四步:对每个粒子,将当前最优位
18、置pij的适应值f(pij)与群体历史最优位置pgj的适应值f(pgj)进行比较,如果优于pgj,即f(pij)f(pgj),则将其作为群体最优位置pgj,令pgj=pij,并重新设置pgj的索引号。第8章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第五步:根据粒子群速度和位置更新方程,即式(8-1)、式(8-2),来调整粒子的速度和位置。第六步:检查终止条件(通常为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或者足够好的适应值),若满足终止条件,或者最优解停止不再变化,终止迭代,否则返回第二步。第8章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图8-1 微粒群算法的流程图第8章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 8
19、.3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发展与改进简介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发展与改进简介在微粒群算法的改进方面,首先是由Kennedy和Eberhart在1997年提出的二进制PSO算法,为PSO算法与遗传算法的性能比较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方式,该方法可用于神经网络的结构优化。第8章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其次,为了提高算法的收敛性能,Shi和Eberhart于1998年对PSO算法的速度项引入了惯性权重w,并提出在进化过程中动态调整惯性权重以平衡收敛的全局性和收敛速度,该进化方程已被相关学者称之为标准PSO算法。Clerc于1999年在进化方程中引入收缩因子以保证算法的收敛性,同时使得速度的限制放松
20、。有关学者已通过代数方法对此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算法分析,并给出了参数选择的指导性建议。第8章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Angeline于1999年借鉴进化计算中的选择概念,将其引入PSO算法中。通过比较各个微粒的适应值淘汰掉差的微粒,而将具有较高适应值的微粒进行复制以产生等数额的微粒来提高算法的收敛性。而Lovbjerg等人进一步将进化计算机制应用于PSO算法,如复制、交叉等,给出了算法交叉的具体形式,并通过典型测试函数的仿真实验说明了算法的有效性。第8章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为了提高PSO算法收敛的全局性,保证微粒的多样性是其关键。为了保证进化过程中群体中微
21、粒的多样性,Suganthan在标准PSO算法中引入了空间邻域的概念,将处于同一个空间领域的微粒构成一个子微粒群分别进行进化,并随着进化动态地改变选择阈值以保证群体的多样性。Kennedy引入邻域拓扑的概念来调整邻域的动态选择,同时引入社会信念将空间邻域与邻域拓扑中的环拓扑相结合以增加邻域间的信息交流,提高群体的多样性。Lovbjerg等人于2001年将遗传算法中的子群体概念引入PSO算法中,同时引入繁殖算子以进行子群体的信息交流。第8章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人们在PSO算法的行为分析和收敛性分析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首先是采用代数方法对几种典型的PSO算法的运行轨迹进
22、行了分析,给出了保证收敛性的参数选择范围。在收敛性方面,Frans van den Bergh引用Solis和Wets关于随机性算法的收敛准则,证明了标准PSO算法不能收敛于全局最优解,甚至于局部最优解,同时证明了保证收敛的PSO算法能够收敛于局部最优解,而不能保证收敛于全局最优解。第8章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PSO算法最早应用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训练方法,Kennedy和Eberhart成功地将PSO算法应用于分类XOR问题的神经网络训练。随后,PSO算法在函数优化、约束优化、极大极小问题、多目标优化等问题中均得到了成功的应用,特别是在电力系统、集成电路设计、系统辨识、状态估
23、计等问题中的应用均有报导。第8章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从国内外关于微粒群算法研究的相关文献以及进化算法领域的发展趋势的分析来看,微粒群算法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研究方向:(1)微粒群算法的改进。标准微粒群算法主要适用于连续空间函数的优化问题,如何将PSO算法应用于离散空间优化问题,特别是一类非数值优化问题,将是微粒群算法的主要研究方向。另外,充分吸引其他进化类算法的优势,以改进PSO算法存在的不足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第8章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2)微粒群算法的理论分析。到目前为止,PSO算法的分析方法还很不成熟,也不够系统,存在许多不完善和未涉及到的问题。
24、如何利用有效的数学工具对PSO算法的运行行为、收敛性及计算复杂性进行分析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第8章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3)微粒群算法的生物学基础。如何根据群体进化行为完善PSO算法,同时分析群体智能行为;如何将其引入PSO算法中,以充分借鉴生物群体进化规律和进化的智能性也是目前的研究方向之一。(4)微粒群算法与其他类进化算法的比较研究。(5)微粒群算法的应用。算法研究的目的是应用,如何将PSO算法应用于更多领域,同时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值得关注的热点。第8章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 8.4 应用示例应用示例8.4.1 待优化的参数与待改善的传感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