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概论》课件第3章.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物联网技术概论》课件第3章.ppt》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联网技术概论 联网 技术 概论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3章 物联网中的感知技术 第3章 物联网中的感知技术 3.1 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原理原理3.2 RFID应用实例应用实例3.3 现代传感器简介现代传感器简介3.4 智能传感器智能传感器第3章 物联网中的感知技术 3.1 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原理原理3.1.1 RFID概述概述1RFID的基本组成的基本组成一套完整的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如图系统如图3-1所示,是由阅读器所示,是由阅读器(读写读写器器)与电子标签及计算机应用软与电子标签及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分组成的。其工作原理是阅读器发射一个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通过天线提供给电子标签,当标签进入磁场后
2、,如果接收到阅读器发出的特殊射频信号,就能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对于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对于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第3章 物联网中的感知技术 图3-2 各种各样的电子标签 第3章 物联网中的感知技术 阅读器根据使用的结构和技术不同,可以是只读器或读写器,它是RFID系统信息控制和处理中心。读写器是利用射频信号从待识别目标读取或向目标写入信息的设备,其主要任务是控制射频模块向标签发射读取信号,并接收标签的应答,对标签的对象标识信息进行解码,将对象标识信息连带标签上其它相关信息传输到主
3、机以供处理。阅读器由主控部分、信号转换部分、射频收发部分等组成,是射频识别系统的核心。阅读器和应答器之间一般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进行信息交换,同时阅读器通过耦合给无源应答器提供能量和时序。在实际应用中,可进一步通过以太网(Ethernet)或无线局域网(WLAN)等实现对物体识别信息的采集、处理及远程传送等管理功能。第3章 物联网中的感知技术 不同的读写器,其识别距离、消耗功率、天线增益都有很大差别。阅读器又称为读卡器,根据应用场合不同,RFID读卡器可以是手持式或固定式,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如图3-3所示。其尺寸最小可以达到1.6 mm1.2mm0.25 mm。当前阅读器成本较高,而且大多只能工
4、作在单一频率点。未来的阅读器的价格将大幅降低,并且支持多个频率点,能自动识别不同频率的标签信息。第3章 物联网中的感知技术 图3-3 接触式和非接触式读卡器 第3章 物联网中的感知技术 计算机系统在整个RFID系统中主要用来分析和存储读写器得到的一些信息,并完成相关的通信功能,读写器和计算机之间一般都留有通信接口,用来进行双向通信。相关数据库存储一些大型数据信息,以备查询和使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RFID中间件这一概念,RFID中间件是介于前端读写器硬件模块与后端数据库和应用软件之间的重要环节,它是RFID应用部署运作的中枢。第3章 物联网中的感知技术 RFID电子标签和阅读器工作时所使用的频率
5、称为RFID工作频率。目前RFID使用的频率跨越低频(LF)、高频(HF)、超高频(UHF)、微波(MW)等多个频段,如图3-4所示。RFID频率的选择影响信号传输的距离、速度等,同时还受到各国法律法规的限制。其相对应的代表性频率分别为:低频135 kHz以下(读写距离较短,在1 m左右)、高频13.56 MHz(读写距离在10 m左右)、超高频(860960)MHz(用于远距离识别和快速移动的物体)、微波2.4 GHz与5.8 GHz。生产厂商大多遵循国际电信联盟的规范。目前,RFID使用的频率有6种,分别为135 kHz、13.56 MHz、(43.392)MHz、(860930)MHz(
6、即UHF)、2.45 GHz以及5.8 GHz。第3章 物联网中的感知技术 图3-4 RFID的工作频率 第3章 物联网中的感知技术 2电子标签的分类电子标签的分类RFID按照能源的供给方式分为无源电子标签、有源电子标签、半无源电子标签三种。无源RFID标签本身不带电池,需要外界提供能量才能工作,即其发射电波及内部处理器所要的能量均来自阅读器,阅读器在发出电磁波的同时,将部分电磁能量转化为供电子标签工作的能量,所以无源标签又称为被动式标签。无源电子标签产生电能的装置是天线和线圈,只有当天线和线圈进入RFID阅读器的工作区域时,天线才能接收到特定的电磁波,线圈才会产生感应电流,经过整流和稳压后作
7、为电子标签的工作电压。因此,无源电子标签电能较弱,数据传输距离和信号强度受到限制。但由于被动式标签结构简单、经济实用,因而获得广泛的应用。无源RFID主要使用135 kHz、13.56 MHz这两种频率。第3章 物联网中的感知技术 有源标签通常由内置电池供电,它利用自身的射频能量主动地向读写器发送数据信号,因而又称为主动式标签。有源标签的工作电源完全由内部电池供给,同时标签电池的能量供应也部分地转换为标签与阅读器通信所需的射频能量。主动式标签在阅读器没有询问时,进入休眠状态或低功耗状态,当阅读器询问时,电子标签被唤醒并发送数据,这样可以减少电池消耗,也可减少电磁辐射噪声。有源电子标签工作因其电
8、能充足,信号传输距离较远,一般在30 m以上,适用于远距离读写的应用场合。但有源电子标签成本要更高一些,且随着标签内电池的消耗,数据传输距离变短,可能会影响系统的工作。第3章 物联网中的感知技术 3.1.2 RFID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如前所述,RFID系统一般由阅读器(读写器)、电子标签、计算机系统组成,如图3-5所示。在具体的应用中,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和应用环境,RFID 系统的组成会有所不同,但一般都由信号发射机、信号接收机、发射接收天线等部分组成。第3章 物联网中的感知技术 图图3-5 RFID系统组成系统组成 第3章 物联网中的感知技术 3.1.3 阅读器和标签的信息
9、传递的基本原理阅读器和标签的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RFID阅读器及电子标签之间的通信及能量感应方式可以分成电感耦合方式和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两种。电感耦合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它依据的是电磁感应定律,而反向散射耦合则利用雷达中发射的电磁波遇到目标后反射而携带回目标信息原理实现信息传递。一般低频的RFID大多采用第一种方式,而较高频的RFID大多采用第二种方式。第3章 物联网中的感知技术 电感耦合的电路如图3-6所示。无源电子标签一般工作在电感耦合方式,图中的Us是射频振荡器,即射频辐射源。阅读器的天线就是电感L1,电感L1和电容C1组成的谐振电路谐振于Us的工作频率上,此时,电感线圈中i的电流
10、最大,高频电流i产生的磁场H穿过线圈,并有一部分磁力线穿过电子标签(应答器)的电感线圈L2,通过感应在L2上产生电压u2,将U2整流给大电容C3充电,即可产生电子标签工作所需的直流电压。电感线圈L1和L2也可视为变压器的初级、次级线圈,但它们之间的耦合很弱,主要用于小电流电路。电感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中、低频工作的近距离射频识别系统,识别作用距离小于1 m。第3章 物联网中的感知技术 图图3-6 电感耦合方式的电路组成电感耦合方式的电路组成 第3章 物联网中的感知技术 雷达原理为反向散射耦合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在雷达系统中,发射的电磁波在空中遇到物体时,其能量的一部分被目标所吸收,而另一部分被散射
11、到各个方向。在散射的能量中又有一小部分被发射的天线所接收,通过对接收的回波信号分析,就可以得到有关反射目标的有关信息。目标反射电磁波的效率通常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强,所以,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特高频、超高频和微波工作频段,阅读器和电子标签的距离大于1 m的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图3-7给出了反向散射耦合方式的电路。第3章 物联网中的感知技术 不管是哪种耦合方式,空中的无线传输是通过天线的发送和接收完成的。在发送时,天线向空中介质辐射电磁能量,而接收时,天线从周围介质中检测出电磁波,因此,天线产生的信号的方向性是关键属性。一般来说,低频段信号是全方向性的,能量向四面八方辐射,而在高频段只有聚焦成
12、为有方向性的波束才能有效传播,因此,高频天线的设计是RFID射频识别系统的关键技术。第3章 物联网中的感知技术 图图3-7 反向散射耦合方式的电路反向散射耦合方式的电路 第3章 物联网中的感知技术 RFID 应用支撑软件除了标签和阅读器上运行的软件外,介于阅读器与互联网之间的中间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中间件为具体应用提供一系列计算功能,在电子产品编码(Electronic Product Code,EPC)规范中被称为Savant。Savant 定义了阅读器和应用两个接口,其主要任务是对阅读器读取的标签数据进行过滤、汇集和计算,减少从阅读器传往企业应用的数据量。同时Savant还提供与
13、其他RFID 支撑系统进行互操作的功能。第3章 物联网中的感知技术 3.1.4 RFID的安全性的安全性1安全性安全性从安全性考虑,一个完善的RFID工作系统应该具有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和可用性。1)保密性RFID电子标签中包含许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信息和隐私,这些数据一旦被攻击者取得,商业各方的隐私权将无法得到保障。因此,电子标签不能向未授权读写器泄漏任何敏感信息。第3章 物联网中的感知技术 2)真实性在RFID系统的许多应用中,电子标签的身份认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法者可以伪造电子标签,也可以通过某种方法隐藏标签,使读写器无法识别真标签,从而实施物品转移或使电子标签失去作用。3)完整性在R
14、FID的通信、传输过程中,通常使用消息认证来进行数据完整性的检验。数据的完整性能够保证接收者得到的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没有被攻击者替换或篡改,也不能因故障自行丢失信息。第3章 物联网中的感知技术 4)可用性一个合理的RFID方案,其安全协议和算法的设计不应过于复杂,应尽可能减少用户密钥计算开销。它所提供的各种服务能被授权者方便使用。能有效防止非法者攻击。要尽量减少能耗。第3章 物联网中的感知技术 2安全风险安全风险在RFID系统设计中必须注意以下安全风险。1)RFID自身的访问缺陷成本低廉的标签很难具备保证安全的能力,非法用户可以用合法的读写器与标签进行通信,容易获取标签内的所有数据。2)通信链路
15、的安全问题与有线连接不同的是,RFID的数据通信是无线链路,无线传输的信号是开放的,这就给非法用户带来了侦听的可能,即所谓通信侵入。第3章 物联网中的感知技术 3)读写器内部的安全风险RFID所遇到的安全问题要比通常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复杂得多。因为在其读写器中,除了中间件完成数据的传输选择、时间过滤和管理外,它只能提供用户业务接口,而不能提供让用户自行提升安全性能的接口。为了预防以上风险,应当加强访问控制、标签控制和消息加密。第3章 物联网中的感知技术 3.2 RFID应用实例应用实例RFID应用系统主要分为EAS(电子产品防护)系统、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网络系统和定位系统四种类别。EAS系
16、统是一种设置在需要控制物品出入门口的RFID系统;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是使用带有RFID阅读器的手持式数据采集器来采集RFID标签上的数据;在网络系统中,固定布置的RFID阅读器分散布置在给定的区域,阅读器直接与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相连,信号发射机一般安装在移动的物体和人身上;定位系统用于对车辆、船舶等运动体进行定位。第3章 物联网中的感知技术 RFID技术的典型应用包括:商业流通和供应管理;生产制造和装配;航空行李处理;邮件/快运包裹处理;文档追踪/图书馆管理;食品安全与检测;危险品管理与运输;医疗卫生管理;城市一卡通;门禁控制/电子门票;道路自动收费。下面给出一个基于RFID的仓储系统应用实例。
17、产品入库时,在成品包装车间,工人先将RFID电子标签贴在产品上,成批装箱后贴上箱标,需打托盘的也可在打完托盘后贴上托盘标,如图3-8所示。第3章 物联网中的感知技术 图图3-8 贴有贴有RFID电子标签的产品入库电子标签的产品入库 第3章 物联网中的感知技术 包装好的产品由装卸工具经由RFID阅读器与天线组成的通道进行入库。RFID设备自动获取入库数量并记录于系统,如贴有托盘标的,每托盘货物信息通过进货口读写器写入托盘标,同时形成订单数据关联,通过计算机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运算出库位,通过网络系统将存货指令发到仓库客户端(或叉车车载系统),叉车员按照要求存放到相应库位。入库完成后,系统更新库存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