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移动通信实验与实训》课件1第3章.pptx

  • 上传人(卖家):momomo
  • 文档编号:7904138
  • 上传时间:2024-09-03
  • 格式:PPTX
  • 页数:54
  • 大小:681.8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移动通信实验与实训》课件1第3章.pptx》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移动通信实验与实训 移动 通信 实验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第三章第三章 扩频码扩频码仿真实验仿真实验实验五实验五 m序列产生及其序列产生及其特性特性实验实验六六 Gold序列产生及其序列产生及其特性特性实验七实验七 Walsh码与码与OVSF码产生及其码产生及其特性特性 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实验五实验五 m序列产生及其序列产生及其特性特性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掌握m序列的特性、产生方法及应用。二、实验内容二、实验内容(1)观察m序列,识别其特征。(2)观察m序列的相关特性。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三、实验原理三、实验原理m序列是由n级线性移位寄存器产生的周期为2n1的码序列,是最长线性移位寄存器序列的简称。码分多址系统主

    2、要采用两种长度的m序列:一种是周期为2151的m序列,又称短PN序列;另一种是周期为2421的m序列,又称为长PN码序列。m序列主要有两个功能:扩展调制信号的带宽到更大的传输带宽,即所谓的扩展频谱;区分通过多址接入方式使用同一传输频带的不同用户的信号。1产生原理产生原理图5-1示出的是由n级移位寄存器构成的码序列发生器。寄存器的状态取决于时钟控制下输入的信息(“0”或“1”),例如第i级移位寄存器状态取决于前一时钟脉冲后的第i1级移位寄存器的状态。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图5-1 n级循环序列发生器的模型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一个线性反馈移动寄存器能否产生m序列,取决于它的反馈系数Ci(i=

    3、0,1,2,n),表5-1中列出了部分m序列的反馈系数Ci,按照表3-1中的系数来构造移位寄存器,就能产生相应的m序列。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表表5-1 部分部分m序列的反馈系数表序列的反馈系数表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根据表 51 中的八进制的反馈系数,可以确定 m 序列发生器的结构。以 7 级 m 序列反馈系数 C i=(211)8 为例,首先将八进制的系数转化为二进制的系数,即 Ci=(010001001)2,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各级反馈系数分别为:C 0=1,C 1=0,C2=0,C3=1,C4=0,C5=0,C6=0,C7=1,由此就很容易地构造出相应的 m 序列发生器。根据反馈系数,

    4、其他级数的 m 序列的构造原理与上述方法相同。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需要说明的是,表 51 中列出的是部分 m 序列的反馈系数,将表中的反馈系数进行比特反转,即进行镜像,可得到相应的 m 序列。例如,取 C 4=(23)8=(10011)2,进行比特反转之后为(10011)2=(31)8,所以 4 级的 m 序列共有 2 个。其他级数 m 序列的反馈系数也具有相同的特性。理论分析指出,an 级移位寄存器可以产生的 m 序列个数由下式决定: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2.m序列的自相关函数序列的自相关函数m序列的自相关函数为Rxx(t)=AD(5-1)式中,A为对应位码元相同的数目;D为对应位码元

    5、不同的数目。自相关系数为对于m序列,其码长为P=2n1。这里,P也等于码序列中的码元数,即“0”和“1”个数的总和。其中,“0”的个数因为要去掉移位寄存器的全“0”状态,所以A值为()ADADPAD t121nA(5-2)(5-3)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1”的个数(即不同位)D为根据移位相加特性,m序列an与移位ant进行模2加后,仍然是一个m序列,所以“0”和“1”的码元个数仍差1,由式(5-2)(5-4)可得m序列的自相关系数为当t=0时,因为an与an0的码序列完全相同,经模2加后,全部为“0”,即D=0,而A=P。由式(3-2)可知(5-4)12nDPPnn12)12()(11t0t

    6、10)0(PP0t(5-5)(5-6)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因此,m序列的自相关系数为假设码序列周期为P,码元宽度(常称为码片宽度,以便区别信息码元宽度)为TC,那么自相关系数是以PTC为周期的函数,如图5-2所示。图中,横坐标以t/TC表示,如t/TC=1,则移位1 bit,即t=TC;如果t/TC=2,则移位2 bit,即t=TC,等等。(5-7)1,2,1;0 10 1)(PPtttt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图5-2 m序列的自相关函数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在|t|TC的范围内,自相关系数为如图5-2所示,m序列的自相关系数在t=0处出现尖峰,并以PTC时间为周期重复出现。尖峰底宽2

    7、TC。TC越小,相关峰越尖锐。周期P越大,|1/P|越小。在这种情况下,m序列的自相关特性就越好。由于m序列自相关系数TC的整数倍处取值只有1和1/P两种,因而m序列称做二值自相关序列。CCTTPP|11)(ttt(5-8)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m序列的这种二值自相关系数的特性正是它应用在扩频码分多址系统的主要原因。由图3-2可知,如果序列的周期P足够大,则在接收端的信号和发送端信号完全同步的情况下,接收端输出的信号电平就是峰值,而在其它的状态下接收机输出的信号电平很小(如果P很大,则信号电平值近似为0)。这正是所期望的情形。下面通过实例来分析自相关特性。图5-3所示为4级m序列的码序列发生

    8、器。假设初始状态为0001,在时钟脉冲的作用下,逐次移位。D3D4作为D1输入,则n=4码序列产生过程如表5-2所示。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图5-3 4级m序列发生器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表表5-2 4级级m序列产生状态表序列产生状态表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由图5-3所示的移位寄存器产生的4级m序列为:100010011010111,设此序列为m1。右移3 bit后的码序列为m2:111100010011010,相应的波形如图5-4所示。同时为了进行自相关系数的计算,分别列出m1序列为自身相乘的波形和m1m2的波形。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图5-4 4级m序列的自相关函数第三章 扩频码仿

    9、真实验 3.m序列的互相关函数序列的互相关函数两个码序列的互相关函数是两个不同码序列一致程度(相似性)的度量,它也是位移量的函数。当使用码序列来区分地址时,必须选择码序列互相关函数值很小的码,以避免用户之间互相干扰。研究表明,两个长度周期相同,由不同反馈系数产生的m序列,其互相关函数(或互相关系数)与自相关函数相比,没有尖锐的二值特性,是多值的。作为地址码而言,希望选择的互相关函数越小越好,这样便于区分不同用户,或者说,抗干扰能力强。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在二进制情况下,假设码序列周期为P的两个m序列,其互相关函数Rxy()为式中,A为两序列对应位相同的个数,即两序列模2加运算后“0”的个数

    10、;D为两序列对应位不同的个数,即两序列模2加运算后“1”的个数。为了理解上述指出的互相关函数问题,在此以n=5时由不同的反馈系数产生的两个m序列为例,计算它们的互相关系数,以进一步讲述m序列的互相关特性。将反馈系数为(45)8和(75)8时产生的两个5级m序列分别记作:m1:100001 0010110011111000110111010和m2:11111011100010101101 0000110100,序列m1和m2的互相关函数如表5-3所示。(5-9)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表表5-3 序列序列m1和和m2的互相关函数表的互相关函数表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根据表5-3中的互相关函数值

    11、可以画出序列m1和m2的互相关函数曲线,如图5-3所示。可以看出,不同于m序列自相关函数的二值特性,m序列的互相关函数是一个多值函数。在码多址系统中,m序列用作地址码时,互相关函数值越小越好。研究表明,m序列的互相关函数具有多值特性,其中一些互相关函数特性较好,而另一些则较差。在实际应用中,应取互相关特性较好的m序列作为地址码,由此便引出m序列优选对的概念。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图5-5 m序列的互相关函数曲线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满足下列条件的两个m序列可构成优选对:(1)/2(2)/221 ()21 4nxynnRnnt为奇数为偶数且 不能被 整除(3-10)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4

    12、.m序列的性质序列的性质前面详细讨论了m序列的产生原理,自相关以及互相关特性。这部分将对m序列的性质做一总结。有关特性以反馈系数为(45)8的5级m序列1000010010110011111000110111010为例进行验证。m序列具有以下性质:1)均衡性在m序列的一个周期中,0和1的数目基本相等,1的数目比0的数目多1个。该性质可由m序列10000100101100111 11000110111010看出:总共有16个1和15个0。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2)游程分布m序列中取值相同的那些相继的元素合称为一个“游程”。游程中元素的个数称为游程长度。n级的m序列中,总共有2n1个游程,其中长

    13、度为1的游程占总游程数的1/2,长度为2的游程占总游程数的1/4,长度为k的游程占总游程数的2k。且长度为k的游程中,连0与连1的游程数各占一半。如序列1000010010110011111000110111010中,游程总数为251=16,此序列各种长度的游程分布如下:长度为1的游程数目为8,其中,4个为1游程和4个为0游程;长度为2的游程数目为4,其中,2个为11游程,2个为00游程;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长度为3的游程数目为2,其中,1个为111游程,1个为000游程;长度为4的连0游程数目为1;长度为5的连1游程数目为1。3)移位相加特性一个m序列m1与其经任意延迟移位产生的另一序列

    14、m2模2相加,得到的仍是m1的某次延迟移位序列m3,即。验证如下:m1=1000010010110011111000110111010右移3位得到序列m2=0101000010010110011111000110111则得 m3=1101010000100101100111110001101可以看出,m1右移五位即可得到m3。123mmm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4)相关特性可以根据移位相加特性来验证m序列的自相关特性。因为移位相加后得到的还是m序列,因此0的个数比1的个数少1个。所以,当 时,自相关系数 。m序列的自相关特性如式(3-7)所示,图3-2也清楚地表示了m序列的二值自相关特性。第三

    15、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四、实验步骤四、实验步骤(1)预习m序列产生原理及性质,独立设计m序列产生方法。(2)画出m序列仿真流程图。(3)编写MATLAB程序并上机调试。(4)验证m序列的相关性质。(5)撰写实验报告。五、思考题五、思考题m序列的自相关与互相关特性如何?这些特性决定了它的哪些应用?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实验六实验六 Gold序列产生及其特性序列产生及其特性实验实验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1)掌握Gold序列的特性、产生方法及应用。(2)掌握Gold序列与m序列的区别。二、实验内容二、实验内容(1)观察Gold序列,识别其特征。(2)观察Gold序列的自相关特性及互相关特性。(3

    16、)比较Gold序列与m序列的区别。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三、实验原理三、实验原理虽然m序列有优良的自相关特性,但是使用m序列作CDMA(码分多址)通信的地址码时,其主要问题是由m序列组成的互相关特性好的互为优选的序列集很少,对于多址应用来说,可用的地址数太少了。而Gold序列具有良好的自、互相关特性,且地址数远远大于m序列的地址数,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在工程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Gold序列是m序列的复合码,它是由两个码长相等、码时钟速率相同的m序列优选对模2加构成的。其中m序列优选对是指在m序列集中,其互相关函数最大值的绝对值最接近或达到互相关值下限(最小值)的一对m

    17、序列。这里定义优选对为:设A是对应于n级本原多项式f(x)所产生的m序列,B是对应于n级本原多项式g(x)所产生的m序列,若它们的互相关函数满足:则f(x)和g(x)产生的m序列A和B构成一对优选对。的整数倍数不是为偶数为奇数4 ,12 12|)(|2/)2(2/)1(,nnnkRnnba(3-11)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在Gold序列的构造中,每改变两个m序列相对位移,就可得到一个新的Gold序列。当相对位移2n1 bit时,就可得到一族2n1个Gold序列。再加上两个m序列,共有2n+1个Gold序列。由优选对模2加生的Gold族2n1个序列已不再是m序列,也不具有m序列的游程特性。但G

    18、old码族中任意两序列之间互相关函数都满足式(3-11)。由于Gold码的这一特性,使得码族中任一码序列都可作为地址码,其地址数大大超过了用m序列作地址码的数量。因此Gold序列在多址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产生Gold序列的结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串联成级数为2n级的线性移位寄存器,另一种是由两个n级并联而成。图6-1和图6-1分别为n=6级的串联型和并联型结构图。其本原多项式分别为这两种结构是完全等效的,它们产生Gold序列的周期都是P=2n1。1)(,1)(2566xxxxxgxxxf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图6-1 串联型Gold序列发生器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19、图6-2 并联型Gold序列发生器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Gold序列的自相关特性见图6-3。图6-3 并联型Gold序列发生器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Gold码具有以下性质:(1)两个m序列优选对经不同移位相加产生的新序列都是Gold序列,两个n级移位寄存器可以产生2n+1个Gold序列,周期均为2n1。(2)Gold码序列的周期性自相关函数是三值(u1,u2,u3)函数,同一优选对产生的Gold码的周期性互相关函数为三值函数,同长度的不同优选对产生的Gold码的周期性互相关函数不是三值函数。在同一个Gold码族中,Gold序列的自相关旁瓣及任两个码序列之间的互相关值都不超过该码族中的两个m

    20、序列的互相关值,即满足式(6-1)的要求。(u1,u2,u3)的值分别如下: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11u为偶数为奇数nnunn 12 1222212为偶数为奇数nnunn 12 1222213与m序列相比,Gold码序列具有良好的互相关特性,系统采用这种码可以提供良好的多址功能。Gold码在各种卫星系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3-12c)(3-12b)(3-12a)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四、实验步骤四、实验步骤(1)预习Gold序列的产生原理及性质以及独立设计Gold序列产生的方法。(2)画出Gold序列仿真流程图。(3)编写MATLAB程序并上机调试。(4)比较m序列与Gold序列的异同。

    21、(5)撰写实验报告。五、思考题五、思考题m序列与Gold序列有什么不同?各自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实验七实验七 Walsh与与OVSF码产生及其码产生及其特性特性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1)掌握Walsh码与OVSF码的产生原理及特性。(2)了解Walsh码与OVSF码在3G系统中的应用。二、实验内容二、实验内容(1)编写MATLAB程序对Walsh码与OVSF码的产生原理及特性进行仿真。(2)观察分析两者的异同。(3)分析仿真中观察的数据,撰写实验报告。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三、实验原理三、实验原理1Walsh码的产生原理及特性码的产生原理及特性1)Walsh码序列

    22、的数学表示Walsh函数是1923年被数学家Walsh证明其为正交函数而得名的。Walsh函数是一组有限区间上归一化正交函数集,用来表示一组正弦波。只取+1和-1两个幅值。Walsh函数可以用差分方程、拉德梅克(Rademacher)乘积、Hadamard矩阵、布尔综合等不同途径导出。在此用Hadamard矩阵表示: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r2H矩阵是有 2r 2r个元素的方阵,方阵中任意两行或两列都是正交的。Walsh 码序列nrW2与 Hadamard 矩阵r2H的对应关系如下:r=0,1,2,3,;n=0,1,2,3,2r1 也就是说:阶数为 2r,编号为 n 的

    23、Walsh 码是 H 2r 矩阵的第 n+1 行码。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2)Walsh 码序列的基本性质(1)正交性。阶数(长度)为 N=2r的Walsh 函数码序列,即使在完全同步时,自相关特性也不理想,而互相关特性理想,有 N 个相互完全正交的 Walsh 码。即 12,1,2,30)(012,1,2,30)(12222rmnrmnnmnmWWnmnmWWrrrr,或时,当,或时,当 在应用中,主要使用 Walsh 码的互相关特性,而用 PN码来弥补它自相关特性的不足。Walsh 码不同步时,互相关特性随同步误差值增大,恶化十分明显。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2.

    24、OVSF码的产生原理及特性码的产生原理及特性OVSF码是Walsh函数的一种,其生成方法遵循Walsh函数基本规则。设1阶OVSF码的初始码字为0,在其对应的行和列分别放置一个0,在其对角线上放置一个1,这样就生成了相应的2阶OVSF码。以此类推,每次按行进行复制或取反操作,将复制后的值放在对应的行和列上,取反后的值放在对角线上,这样就可以生成4阶、8阶等2k阶数的OVSF码了,如图7-1所示。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图7-1 OVSF码生成规则示意图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根据OVSF码的生成规则,可以用码树来表示这一生成过程,如图7-2所示。图7-2 生成OVSF码的码树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

    25、实验 OVSF码的数学特性(1)OVSF序列码码组矩阵的阶数(扩频因子)等于该组码字的个数,也等于码字长度,都是2的整数幂2k,用SF=2k表示。如k=3时,SF=23=8,是八阶(扩频因子是8)OVSF序列码组,有8个OVSF码,每个码长度为8位。(2)长度相同的不同码字之间相互正交,其互相关值为0。特别说明的是,Walsh码与OVSF码是不同的。两者生成原理是一样的,只是OVSF码按行复制和取反,Walsh码是按块复制和取反;生成的码组两者是一样的,只是码组的排列顺序不同。其区别可由如图7-3所示的例子表示。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图7-3 Walsh码与OVSF码的区别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

    26、实验 3.Walsh码与码与OVSF码在码在CDMA系统中的应用系统中的应用在CDMA2000系统中:在下行方向,使用短PN码作为扰码区分不同小区,使用Walsh码作为信道化码,区分同一小区下不同的下行信道。在上行方向,使用长PN码区分不同移动台,使用Walsh码作为信道化码,区分同一移动台下不同的上行信道。IS-95 CDMA系统中使用的是固定64阶的Walsh码,而CDMA2000系统中下行和上行方向都使用变长Walsh码。下行方向使用从二阶到128阶的Walsh码;上行方向使用从二阶到64阶的Walsh码。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在WCDMA系统中,使用OVSF码作为信道化码,在上行链路

    27、区分同一终端的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DCH)和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在下行链路区分同一小(扇)区中不同用户的下行链路连接。在TD-SCDMA系统中,在上、下行时隙中,都用OVSF码作为信道化码区分不同信道。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实验 四、实验步骤四、实验步骤(1)预习Walsh码与OVSF码的产生原理及特性,独立写出八阶Walsh码与OVSF码。(2)根据产生原理及特性函数,画出仿真流程图。(3)编写MATLAB程序并上机调试。(4)观察Walsh码与OVSF码的异同。(5)撰写实验报告。五、思考题五、思考题(1)Walsh码与OVSF码有哪些异同?(2)Walsh码与OVSF码在通信系统中有哪些应用?是什么特性决定了它们的这些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移动通信实验与实训》课件1第3章.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90413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