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2024秋).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2024秋).doc》由用户(luzy3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小学 数学 新人 一年级 上册 第一 单元 以内 认识 减法 教案 2024 下载 _一年级上册(2024新版)_人教版(2024)_数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第一单元 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 15的认识【课题名称】第1课时 15的认识【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2页-16页。【教学目标】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5各数的过程,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读、写这5个数。2.借助计数器、点子图、小棒等学习用具,感知后一个数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增加1得到的,初步建立数感。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掌握15各数的基数含义。难点15各数的写法,初步培养数感。【课前准备】教师教具:小棒、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卡片。学生学具: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
2、件出示教科书P1213情境图。教师:你们看!院子里热闹极了!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图中有小狗、鹅、花、房子、小朋友等;有的学生会说出物体具体的数量,但有些学生观察到的信息是凌乱的,不全面的。教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老师都记不住了,想一想,怎样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呢?预设:学生会想到画下来、用点子图表示出来、直接写数等方法。教师:这么多方法,哪种方法最简单呢?(直接写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15各数。(板书课题:15的认识)设计意图利用情境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从实际问题的困惑中产生了用数表达的迫切需求,自然引入新课。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3、。(一)认读15各数1.认识“1”。教师:说一说,图中事物分别是什么,用哪个数字表示?(第3页课件展示)教学提示: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出示数字卡片“1”,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读一读。教师:你能试着涂一涂,涂出1个吗?教学提示: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本14页涂出1个。教师:想一想1还能表示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呢?预设:1还可表示1根小棒、1只猫、1个小朋友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1朵花、1个水杯、1张书桌等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物体都可以用1表示。设计意图从情境图中个数是“1”的物体出发,由实物图抽象出数字“1”。在此基础上回归生活,对“1”的意义及时进行拓展提升,使学生理解“1”不仅可以表示1个动物、1株植
4、物,还可以表示1个物品、1座房子等。事物的属性不同,但它们的个数都是“1”,所以都可以用“1”来表示,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对数字“1”的有效建构。 2.认识“2”。教师:说一说,图中事物分别是什么,用哪个数字表示,再涂出来。(第5页课件展示)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出示数字卡片“2”,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读一读。教师: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还可以用2表示呢?预设:学生会想到食盘、箩筐的数量都是2个,都可以用2表示。教师:食盘、箩筐的数量都是2个,它们的数量都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身上找一找,哪些地方藏着“2”呢?预设:学生很容易找到身体中的“2”,比如2只眼睛、2只胳膊、2只手等。设计意图
5、认识“2”的方法与“1”基本相同,也是师生共同完成的。让学生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到能用“2”表示的物体,让学生体会到数就在我们身边,加深学生对“2”的意义的理解。3.认识“3、4、5”。师:图中还剩下什么物体我们没有数过?它们的数量又是多少呢?选择一种物体数一数,看它有几个,并用小棒摆一摆,再想一想该用数字几来表示,并涂一涂。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全班交流。预设1:3只小鸟,3个萝卜可以用3根小棒来表示,用数字“3”来表示。(教师追问: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3”来表示?引导学生说出3只蝴蝶、3盆花都可以用数字“3”来表示。)预设2:4棵向日葵,4 个南瓜,可以用4根小棒来表示,用数字“4”来表示
6、。(教师追问: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4”来表示?引导学生说出4只小鸡,4个苹果等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预设3:5只鸭子,5个玉米可以用5根小棒来表示,用数字“5”来表示。(教师追问: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5”来表示?引导学生说出5个手指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在黑板上贴数字卡片“3”“4”“5”。设计意图前面的环节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的。从实物中抽象出“3”“4”“5”的过程,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创设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动手操作,体会15的基数意义1.拨一拨,数一数。课件出示计数器:教师:计数器
7、上拨了几颗珠子?可以用几个小正方体来表示?你能说出得到的数吗?课件继续演示,依次增加一颗珠子,让学生说出现在有几颗珠子,用几个小正方体来表示?说出得到的数吗?预设:学生会依次说出1、2、3、4、5颗珠子,分别用1、2、3、4、5这些数来表示。教师: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依次多1。2.描一描,写一写。教师:现在我们对15这几个数都比较熟悉了,首先观察一下这5个数分别像什么。师:我们再一起来看看怎么写这些数。下面和老师一起来书写这几个数字。(第17-18页课件展示)教师在黑板上进行书写示范,一边写一边指导,强调写满格。学生在教科书中的写字格中描写,教师巡视,发现写得好的要表扬、展示
8、,写得不正确的要及时纠正,同时注意学生写字姿势的培养。设计意图直接呈现写数字范例,使学生清楚地看到从哪儿起笔、怎么拐弯、何处收笔。实体数字、虚线数字、空格等练习方式并存,便于学生把握每个数字笔顺的方向、布局,既规范学生写字,又能使学生感受怎样书写才美观,养成认真仔细的书写习惯。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课堂练习(1) 教材16页做一做第1题。先请学生说数字,然后动手圈一圈,圈法不唯一。(2)教材16页做一做第2题。先数一数物品的数量,然后动手连一连。(3)教材16页做一做第3题。先数一数物品的数量,然后动手写一写,书写规范。(4)教材16页做一做第4题。让学生自由发挥,方法多样化。2.变式练
9、习:(1)填一填。(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数一数物品的数量再填数。(2)按顺序填数。(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说一说几的后面是几,几的前面是几。3.思维训练按顺序填门牌号。(课件展示)设计意图逐步带领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先要认真读题,弄清楚题目的意思,再仔细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可以引导学生细心检查,逐渐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1.数量是15的事物都可以用15各数表示。2.15各数的排列顺序是1、2、3、4、5。【课后作业】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教学后记】1.2 比大小【课题名称】第2课时 比大小【课型、课时】新授课
10、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7页-18页。【教学目标】1.认识符号“”“”“=”,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来描述5以内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2.在用具体事物比较到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的过程中,体会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发展初步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培养符号意识。3.培养学习的兴趣,养成规范书写、积极表达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符号“”“”“=”,会用符号来描述5以内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难点理解符号“”“”“=”的含义,会区分“”“”。【课前准备】教师教具:9张猴子、3张桃、2张香蕉、4张梨的图片。学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教科书P
11、17情境图。教师:小猴子们到野外聚餐,仔细观察,图中都有些什么?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图中有猴子、桃、香蕉、梨,也有的学生会说出猴子及各种水果的数量。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通过数一数、写一写的活动,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师:想一想,每只小猴分一种水果,哪种水果够分,哪种不够呢?预设:引导学生说出要想知道每只猴子分一种水果,这些水果够不够分,就是要把猴子的只数与水果的数量进行比较。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比大小。(板书课题:比大小)设计意图由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导入新课。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1.学习“=”。教师:图中有几只猴子?
12、几个桃?几根香蕉?几个梨?请大家数一数、写一写。预设:图中有3只猴子,3个桃,2根香蕉,4个梨。教师:1只猴子吃1个桃,桃够分吗?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用数数的方法来比较。猴子有3只,桃也有3个,猴子和桃的数量同样多,所以桃够分。教师:请你摆一摆,排一排,让别人一眼就看出猴子的数量与桃同样多。学生操作,让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摆猴子与桃的图片。预设:大多数学生有了前面学习“比多少”时的经验,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一摆,并且说明1只猴子对应1个桃,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猴子的数量与桃同样多。教师: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大家看,左边的3只猴子可以写成几?右边的桃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左边写“3
13、”,右边也写“3”)猴子的只数与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同样多)对,3和3同样多,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同样多呢?预设:学生可能回答:3=3。(板书“=”)教师:“=”是等号,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表示这两个数相等。带领学生读一读:3等于3。(板书:等号 3等于3)教师:仔细观察,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特点?预设:学生可能回答:等号两边的数相等;等号两边是两个相等的数。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指出,可以用“=”表示相等。将“3与3同样多”等写成“3=3”,并讲解“=”的读写法,让学生感受到使用“=”的合理性和简洁性,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2.学习“”。教师:每只猴子分1根香蕉,够吗?你能想办
14、法用一个式子表示吗?可以自己动手摆一摆哟!学生操作,让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摆猴子与香蕉的图片。预设1:不够,因为3只猴子比2根香蕉多或者说2根香蕉比3只猴子少。预设2:因为猴子比香蕉多,所以不够分,3比2大,可以用32来表示。预设3:因为香蕉比猴子少,所以不够分,2比3小,可以用23来表示。学生在汇报时可能表达不清楚,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因为猴子比香蕉多,3比2大,所以每只猴子分1根香蕉是不够分的,我们还可以用“3大于2”来表示。(板书:32)教师:“”是大于号,它读作“大于”,跟着我读一读:3大于2。(板书:大于号 3大于2)教师:请你观察,大于号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呢?预设:学生
15、可能回答:大于号的左边开口大,右边尖尖的;大于号的左边是较大的数,右边是较小的数;大于号的开口对着较大的数,尖角对着较小的数。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大大嘴巴对大数,尖尖旁边是小数。你会写“”吗?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吧!3.学习“”。教师:每只猴子分1个梨,够吗?你能想办法用一个式子表示吗?先让学生摆一摆,用自己的语言交流,再引导学生学习“34”。预设1:猴子有3只,梨有4个,猴子比梨少,所以梨够分,梨多出来了1个;猴子摆了3只,梨摆了4个,猴子和梨一一对应,猴子比梨少,所以梨够分。预设2:3比4小,4比3大,所以梨够分。如果学生可以说出“43”的式子,让学生说明表示的意义,教师补充;如果学生说不
16、出,教师说明4比3大,反过来说明3比4小,我们还可以用“3小于4”来表示3比4小。(板书:34)教师:“”是小于号,读作“小于”,跟着我读一读:3小于4。(板书:小于号 3小于4)教师:仔细观察,小于号有什么特点?小于号两边的数又有什么特点?预设:学生可能回答:小于号的左边尖尖的,右边开口大;小于号的左边是较小的数,右边是较大的数;小于号的开口对着较大的数,尖角对着较小的数。小结:数的大小我们还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来比较。3和3在一起所以33;3在2的后面所以32;3在4的前面34。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学习从具体物品中的比较抽象到数的大小比较,进一步体会“”和“”的含义,
17、感知符号的数学功能。4.书写“=” “”和“”。教师:你会写“=” “”和“”吗?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吧!教师利用展示台在教科书P17的写字格里示范书写“=” “”和“”,学生模仿。教师:你还可以比较哪些事物的数量?小组合作:找出图中可以比较的事物,比较它们的数量,并记录下来。说一说:为什么一个是大于号一个是小于号呢?预设:数字位置变化,符号也会变化。5.区分“=”“”和“”。(1)区分三种符号。指导学生用手势表示不同的符号,教师说名称,学生用手势表示,或者教师说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和“”。教师:“”和“”很相似,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区分它们吗?预设:学生可能回
18、答:相同点是“”和“”的开口都是朝着较大的数。不同点是大于号开口在左,小于号开口在右。(2)利用儿歌记忆符号。师:请你观察前面三道式子,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预设:学生可能回答:“=”表示左边的数与右边的数同样多,“”表示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大,“”表示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儿歌帮助学生记忆。设计意图利用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区分“”和“”,从意义上理解并进行区分。用儿歌帮助学生记忆符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课堂练习:(1) 教材17页做一做第1题。先数一数松鼠和松果的数量,再比较。(2)教材18页做一做第2题。用一一对用的方法连
19、一连,或者先数数再比较大小。(3)教材18页做一做第3题。先观察事物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说一说谁的数量多,谁的数量少,再比较大小。(4)教材18页做一做第4题。图中还可以比什么?同桌之间说一说。(5)教材18页做一做第5题。说一说几和几比,几大几小,填什么符号。2.变式练习:(1)先填数,再比一比。(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数一数物品的数量用对应数字表示出来,再比较大小。(2)数一数点子图,比一比大小。(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先数一数电子的数量用对应数字表示出来,再比较大小。3.思维训练。(课件展示)逐步带领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先要认真读题,弄清楚题目的意思,再仔细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
20、法。还可以引导学生细心检查,逐渐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比多少时,两种物体一一对应,有剩余个数的物体多,没有剩余个数的物体少。【课后作业】1.教材第22页练一练第3、4题;【教学后记】1.3 第几【课题名称】第3课时 第几【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9页。【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基数、序数的含义,能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2.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说明相关物体有几个和某个物体是第几个,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与交流的能力。3.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方法,初步积累观察经验。【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几和第几。
21、难点区分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排过队吗?为什么要排队呢?预设:学生可能会说放学回家时要排队,购物时要排队,因为不排队就没有秩序,大家挤来挤去很危险,还有的学生会说排队是讲文明的行为。教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排队是讲文明的行为,我们要遵守公共秩序,自觉排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排队中的数学知识。(板书课题:第几)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排队,对学生进行遵守公共秩序的思想品德教育,同时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自然地导入新课。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1.讲解例题,引出新知。课件出示教科书P19情境图。教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预设:好多人在排
22、队等车。教师:仔细观察,图中有几人排队?预设:学生很轻松说出5人,可以指名学生到屏幕前对着图数一数,再让全班学生齐数一遍。教师:看看小男孩排在第几?指名学生到屏幕前对着图数一数,数的时候说“第1”“第2”。教师:对,排队时一般是从前往后数。小男孩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 预设:学生思考后回答:小男孩前面有1人,后面有3人。教学提示: 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说清楚“怎么数的”,让学生明白排队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前面数起,体会从前往后数出第几的相对性。教师:你能照着这样的句式再说说另外几人的排队情况吗?同桌间互相说一说,集体交流。预设1:长头发的阿姨排第1,她前面没有人,后面有4人。预设2:短头发的阿姨排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