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理论与技术》课件第2章.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通信网理论与技术》课件第2章.ppt》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信网理论与技术 通信网 理论 技术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 2 章 路由选择与流量控制 第 2 章 路由选择与流量控制 2.1 路由算法概论路由算法概论2.2 路径选择路径选择2.3 流量分配与控制流量分配与控制第 2 章 路由选择与流量控制 2.1 路由算法概论路由算法概论 2.1.1 2.1.1 对路由算法的要求对路由算法的要求路由算法是网络层的协议,路由算法既要试图使网络的通信量最大,又要试图使网络的平均分组时延最小。路由算法通常很复杂,这主要表现在:(1)路由算法要求子网中的所有节点相互协调,而不像链路层和高层那样仅涉及一对对等模块之间的协调。(2)路由算法必须处理链路和节点的故障,要求对业务进行重新定向和对系统维持的数据库进行更新。(3)
2、必须达到高的性能,当网络部分区域拥塞时,路由算法必须能够修正路由。第 2 章 路由选择与流量控制 一个理想的路由算法应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最优性:指路由选择算法选择最优路径的能力。(2)简易性和低开销。(3)强壮性和稳定性。(4)快速收敛性:路由选择算法必须能够迅速收敛,收敛是所有路由器在最佳路径上取得一致的过程。当一个网络由于某种事件造成路由器停机或开通时,路由器就会发送修正的路由消息,该消息在网络上传播,引发路由器重新计算最佳路由,并最终促使所有路由器承认新的最佳路由。路由选择算法收敛过慢,会导致路由循环或网络发生故障。第 2 章 路由选择与流量控制(5)灵活性:表示路由选择算法必须迅
3、速准确地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目前已有许多种路由选择算法,大致可分为确定型路由选择算法和适应型路由选择算法。适应型算法在确定路径时或多或少要用到网络状况的当前信息(通信量、网络拓扑结构等),从而得到路由匹配网络的实际状况。需要加以区分的是路由表和路径选择:路由表是一套确定信息传输路径的方法,这种路径的确定通常事先完成。路径选择是指信息传输前,在可能的路径中选择一条路径的方法。第 2 章 路由选择与流量控制 2.1.2 2.1.2 路由选择算法路由选择算法1.1.确定型路由选择算法确定型路由选择算法(1)静态路由法:网络管理员在路由选择开始前就已建立了路由映射表,如果网络管理员不改变它们,这些映射
4、将保持不变。此方法设计简单,并在路由信息流相对可以预见且网络设计相对简单的环境里运行较好。但它不能对网络的变化做出反应,不适应当今大型、易变的网络环境。第 2 章 路由选择与流量控制(2)泛洪法:源节点将消息以分组的形式发给其相邻的节点,相邻的节点再转发给它们的相邻节点,继续下去,直到分组到达网络的所有节点。为了限制分组的传输次数,需要以下两个附加规则。若节点B从A收到一个广播的分组,则B不会将该广播分组再转发给A。每个节点仅将相同的广播分组最多一次转发给邻节点。具体的实现方法是:源节点广播的每一个分组都有一个标识符(ID)和序号,每发送一个新的分组,序号加1。每个节点在中转时,记录该分组的序
5、号。每个节点仅中转大于记录中最大序号的分组,所有小于或等于记录序号的分组都被丢弃,而不会被中转,如图2.1所示。图中箭头上的标号表示该分组被中转的次数。图中A是广播的发起点。设L为网络的链路数,则该方法的分组传播次数在L2L之间。第 2 章 路由选择与流量控制 图 2.1 泛洪法路由 第 2 章 路由选择与流量控制 2.2.适应型路由选择算法适应型路由选择算法(1)集中式:网络的路由是由路由控制中心计算的,该中心周期性收集各链路的状态,经过计算后周期性地向各网络节点提供路由表。该算法存在的问题是网络状态信息的实时性差,抗故障能力低,会导致出现不稳定的现象。(2)分布式:网络中所有节点通过相互交
6、换路由信息,独立地计算到达各节点的路由。第 2 章 路由选择与流量控制(3)隔离式:仅仅把节点的本地信息用于路由,采用分布式方法。具体有“热土豆法(Hot Potato)”、替代路径法和回头认路法(Backward Learning)等。(4)混合式:采用混合式是很普遍的,例如可在不同的网络等级层面采用不同的路由方法;电话采用静态路由法加上适应型路由法;在数据网中有泛洪法与回头认路法的组合,当对网络缺少预先了解的情况下可采用泛洪法来进行路由,然后再采用回头认路法进行路由。第 2 章 路由选择与流量控制 2.2 路径选择路径选择 2.2.1 2.2.1 最小支撑树最小支撑树对于通信网络来说,利用
7、支撑树来实现广播是比较经济的,但每一条链路的成本或时延通常是不同的,这时就要考虑树中各链路的重量(成本或时延)。若连通图本身不是一棵树,则其支撑树不止一个,但满足一定条件的权值之和为最小的支撑树(MST)至少存在一个。寻找最小支撑树(MST)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无限制条件的情况,另一种是有限制条件的情况。以下分别讨论两种情况的算法。第 2 章 路由选择与流量控制 1.无限制条件的情况无限制条件的情况(1)Kruskal方法。Kruskal方法简称K方法,具体步骤如下:K0:将连通图中所有的边按权值非递减次序排列。K1:取权值最小的边作树枝,再按K0的次序选边为树枝,使其不与
8、已选边形成回路。若形成回路,则删去这条边。K2:直到n个点的图选出n-1条边结束。第 2 章 路由选择与流量控制【例2.1】要建设连接如图2.2所示的六个城镇的线路网,图上所标权值为两城镇之间的距离,请用K方法找出连接这六个城镇线路费用最小的网路结构图(设线路费用与距离成正比)。第 2 章 路由选择与流量控制 图 2.2 六个城镇的地图 第 2 章 路由选择与流量控制 解解:这是一个求最小支撑树的问题。K0:将各城镇之间的距离按非减序排列,如表2.1所示。表表 2.1 各城镇之间的距离按非减序排列各城镇之间的距离按非减序排列 第 2 章 路由选择与流量控制 K1:按顺序选边。(V1,V2)距离
9、为1 km。(V1,V6)与已选边没有形成回路,故保留,距离为2 km。(V2,V6)与已选边形成回路,故舍去。(V4,V5)与已选边没有形成回路,故保留,距离为4 km。(V3,V4)与已选边没有形成回路,故保留,距离为5 km。(V2,V3)与已选边没有形成回路,故保留,距离为6 km。第 2 章 路由选择与流量控制 K3:至此已形成六个点、五条边的树,即为所求,如图2.3所示。图 2.3 最小费用网络结构图 第 2 章 路由选择与流量控制 网路总长度为:1+2+4+5+6=18 km(2)PrimDijkstra方法。PrimDijkstra方法简称P方法,具体方法为:选择任一个单节点作
10、为一个子树,然后每次选择一条具有最小权重的输出链路(输出链路指该链路的一个端点在子图内,另一个端点不在子图内)来扩展这个子图,最终即可生成MST。用P算法解【例2.1】中问题的过程如图2.4所示。图2.4中,我们先选择V3作为一个子树,得网路总长度为 5+4+6+1+2=18 km 有时用两种方法得到同一图的最小支撑树可能不同,但两棵最小支撑树的权值之和一定相同。第 2 章 路由选择与流量控制 图2.4P算法构造最小支撑树第 2 章 路由选择与流量控制 2.有限制条件的情况有限制条件的情况在设计通信网的网路结构时,经常会提出一些特殊要求,如两个交换中心之间通信时,转接次数不能太多;某条线路上的
11、话务量不能太大等。这类问题可归结为在限制条件下求最小支撑树。例如在图2.2中,假定任意两点间的转接次数不能超过3,那么可以将(V2,V5)连接,将(V3,V4)断开,则得到如图2.5(a)所示的有限制条件的最小支撑树T1,它的权值之和为20 km。又如(V1,V2)和(V2,V5)上话务量太大,则将(V2,V6)和(V2,V4)相连,将(V1,V6)和(V4,V5)断开,得到如图2.5(b)所示的最小支撑树T2,它的权值之和为25 km。第 2 章 路由选择与流量控制 图 2.5 有限条件的最小支撑树(a)T1;(b)T2 第 2 章 路由选择与流量控制 关于有限制条件的最小支撑树的算法,我们
12、这里简单介绍以下两种:(1)穷举法。其基本思想是把图中所有主树穷举出来,再根据限制条件筛选,求得最短主树。这是一种计算量较大的求解方法,仅适用于小容量的网络。(2)调整法。该算法采用启发式,不像穷举算法那样进行试探求树。它不能得出最小支撑树,只能得到最佳解。它先选定适当的求最小支撑树的准则来求树。但进行过程中,每一步要判断是否满足限制条件,否则进行调整,直至最后得到符合限制条件的最小树。第 2 章 路由选择与流量控制 2.2.2 2.2.2 点间最短路径算法点间最短路径算法1.1.指定点到其他各点的最短路径算法指定点到其他各点的最短路径算法通常我们采用Dijkstra(简称D算法)和Bellm
13、anFord算法(简称BF算法)。1)D算法D算法的基本思想是按照路径长度增加的顺序来寻找最短路径。假定所有链路的长度均为非负。显然有:到达目的节点的最短路径中最短的肯定是目的节点的最近的邻节点所对应的单条链路(由于链路长度非负,所以任何多条链路组成的路径的长度都不可能短于第一条链路的长度)。最短路径中下一个最短的肯定是目的节点的下一个最近的邻节点所对应的单条链路,或者是通过前面选定节点的最短的由两条链路组成的路径,依此类推。第 2 章 路由选择与流量控制 具体的D算法如下:设每个点都有权值wi,对已选定点,权值是目的节点vs到该点的最短路径长度;对未选定点,wi是暂时的,是vs经当前P中的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