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基础》课件第1章.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控制工程基础》课件第1章.ppt》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控制工程基础 控制工程 基础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1章 绪论第第1 1章章 绪论绪论1.1 自动控制理论简介1.2 闭环控制和开环控制1.3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1.4 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1.5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习题第1章 绪论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动控制技术及其理论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机械、冶金、石油、化工、电子、电力、航空、航海、航天等各个学科领域。例如应用自动控制技术,人造卫星按预定轨道运行,并始终保持正确的姿态,使它的太阳能电池一直朝向太阳,无线电天线一直指向地球;电网的电压和频率自动地维持不变;金属切削机床的切削速度在电网电压或负载发生变化时,能自动保持近似不变。以上这
2、些,都是自动控制的结果。第1章 绪论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不仅使生产过程实现了自动化,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改善了劳动条件,而且在人类征服自然、探索新能源、发展空间技术和改善人民物质生活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自动控制的概念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正向其他领域渗透,其应用范围逐步扩展到交通管理、生物医学、生态环境、经济管理、社会科学和其他许多社会生活领域,并为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渗透起到了促进作用。第1章 绪论近年来,随着现代数字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事实上,自动控制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门重要技术。第1章 绪论
3、1.1 自动控制理论简介自动控制理论简介一、历史回顾一、历史回顾自动控制理论可分为经(古)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大部分。1788年,英国人瓦特(James Watt)为控制蒸汽机的速度而发明了离心调速器,从而揭开了经典控制理论的序幕,是自动控制领域的第一项重大成果。1868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CMaxwell)建立了调速器系统的线性常微分方程,并对瓦特速度控制系统中出现的不稳定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开辟了用数学方法研究控制系统的先河。第1章 绪论1877年和1895年,英国数学家劳斯(EJRouth)和德国数学家古尔维茨(AHurwitz)分别独立地建立了根据代数方程的系数判别系统
4、稳定性的代数稳定性判据,为经典控制理论中的时域分析法奠定了基础。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奈奎斯特(HNyquist)运用复变函数理论,提出了根据对稳态正弦输入的开环响应,确定闭环系统的稳定性的方法,从而建立了以频率特性为基础的稳定性判据,奠定了频率响应法的基础。第1章 绪论 20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伯德(HWBode)和尼柯尔斯(NBNichols)进一步将频率响应法加以发展,形成了经典控制理论的频域分析法。频率响应法为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满足性能要求的线性闭环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伊凡思(Evans)提出的根轨迹法,被广泛应用于反馈控制系
5、统的分析、设计中。第1章 绪论到20世纪50年代,经典控制理论已发展的相当成熟,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经典控制理论主要以传递函数为基础,以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和频域分析法为核心,研究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多输入、多输出的现代设备变得愈来愈复杂,所以需要大量方程来描述现代控制系统。第1章 绪论经典控制理论只涉及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对于多输入、多输出甚至于包含时变参数、多变量、强耦合等的复杂的控制问题就无能为力了。20世纪60年代,数字计算机的出现为复杂系统的时域分析提供了可能性。利用状态变量、基于时域分析的现
6、代控制理论应运而生。现代控制理论在古典控制理论的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程实践的需要而迅速发展起来。它主要以状态空间法为基础,研究多输入、多输出,变参数,非线性,高精度,高效能等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第1章 绪论近几十年来,不断出现了一些新的控制方法和理论,例如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预测控制,容错控制,鲁棒控制,非线性控制和大系统、复杂系统控制,最优控制,最佳滤波,系统辨识等理论都是这一领域研究的前沿课题。近年来,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控制理论在实践中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从而适应了现代设备日益增加的复杂性,同时也满足了军事、空间技术和工业应用领域对精确度、重量和成本方面
7、的严格要求。第1章 绪论二、二、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与举例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与举例自动控制就是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条件下,利用控制器使被控对象(如机器、设备和生产过程)的某些物理量(或工作状态)能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变化(或运行)的过程。自动控制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科学技术,一般泛称为“自动控制技术”。把实现自动控制所需的各个部件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去控制被控对象,这个组合体叫做“控制系统”。分析与综合自动控制系统的理论称之为“控制理论”。下面,通过实例说明有关自动控制与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第1章 绪论1.数控机床工作台控制系统数控机床工作台控制系统图1-1所示为一数控机床工作台驱动控制系统的工
8、作原理图。图1-1(a)为一种简单的控制系统,输入为一定频率和数量的脉冲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步进电机,从而控制工作台的移动(系统的输出),整个过程中,对工作台的实际位置不作检查。这种控制方式结构简单,但从输入信号到输出位移的整个控制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误差均会对工作台的位置精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因而控制精度不会很高。第1章 绪论图1-1(b)为一种反馈控制系统,测量装置随时测定工作台的实际位置,然后反馈回输入端,与输入信号进行比较,并根据工作台实际位置与理想位置之间的偏差决定控制动作,进而达到消除工作台实际位置与理想位置之间的误差的目的,这种控制方式的控制精度较高。第1章 绪论图1-1 数
9、控机床工作台控制系统(a)简单控制系统;(b)反馈控制系统第1章 绪论2.液面自动控制系统液面自动控制系统图1-2所示为液面水位高度自动控制系统。图中,F1为放水阀,F2为进水阀,K为功率放大器,D为拖动电动机。控制系统要求液面的高度等于h0,即不论放水阀F1输出的流量如何变化,系统总能自动地维持其液面高度在允许的偏(误)差范围之内。假设水池液面的高度因F1阀开度的增大而降低到h1时,则系统立即产生一个与降落液面高度h0h1成比例的误差电压u,该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供电给进水阀的拖动电动机,使进水阀F2的开度也相应地增大,从而使水池的液面恢复到所希望的高度h0。第1章 绪论为了使控制系统的表示既
10、简单又明了,在控制工程中一般均采用方框表示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件,即在每个方框中填入它所表示部件的名称或其功能函数的表达式,不必画出它们的具体结构;根据信号在系统中的传递方向,用有向线段依次把它们连接起来,就得到整个系统的框图。据此,可把图1-2所示液面控制系统的原理图改用图1-3所示的框图来表示。显然,后者的表示不仅比前者简单,而且信号在系统中的传递也更为清晰。在以后的讨论中,控制系统一般均以框图的形式表示。第1章 绪论图1-2 液面自动控制系统第1章 绪论图1-3 图1-2所示系统的方框图第1章 绪论3.电炉炉温控制系统电炉炉温控制系统机电工业中常用的原材料,如硅钢片在热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1
11、0小时连续保温680后,才能达到预期的性能,这就需要对退火炉的温度进行控制。电炉炉温控制系统的原理图如图1-4所示。这里用调压器给电炉加热,图中的热电偶用来测量炉温,它的输出电压u2正比于炉温T,即u2=K2T。电压u1为给定的基准电压,其设定值与炉温的期望值相对应。下面说明炉温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第1章 绪论图1-4 电炉炉温控制系统第1章 绪论假设系统已调好,处于平衡状态,即u1=u2,u=0,电动机不动,此时炉温T=T0=680。若因某种原因使炉温T高于要求的炉温T0,即TT0,则有u1u2,使得偏差u=u1u20。经放大后使ud0,ud的极性决定直流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带动调压器手柄朝减小
12、加热电流的方向转动,使炉温T及反馈信号u2下降,进而使u与ud下降,直到u1=u2,u=0时,电动机才停止转动,电炉的温度恢复到要求的数值。此时系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炉温控制系统方框图如图1-5所示。第1章 绪论图1-5 炉温控制系统方框图第1章 绪论4.火炮随动控制系统火炮随动控制系统火炮随动系统的任务是控制火炮跟踪敌机,以便适时开炮击中目标,其原理图如图1-6所示。第1章 绪论图1-6 火炮随动系统原理线路图第1章 绪论图中一对自整角机组成测角线路。自整角发送机转轴的位置由指挥仪来控制,此轴为系统的输入轴。当炮瞄雷达搜索到目标且目标已进入火炮射程之内时,天线随动系统将进入自动跟踪工作状态。
13、安装在天线轴上的数据传递系统不断地把目标的方位角(俯仰角)数据传递给指挥仪。指挥仪根据当时气候条件,炮弹在空中飞行的弹道,目标在空中移动的速度、高度等数据,计算出使炮弹与目标在空中相遇的火炮炮口方位角(俯仰角)应有的数值1(t)。1(t)即为火炮随动系统的参考输入信号。第1章 绪论自整角接收机的转子轴与火炮轴相固联,此轴为系统的输出轴。自整角机测量出系统的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的角差,并转换成相应的电压。其输出电压的大小由角差的大小决定,而输出电压的相位由角差的符号决定,即u=K(12)=K 式中,K为自整角机的传递系数,单位为V/()。图1-6中的直流电动机是系统的执行元件,由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信
14、号ud来控制。直流电动机的转轴经减速器带动被控对象(火炮)。下面说明火炮随动系统的工作原理。(1-1)第1章 绪论假设火炮随动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即1=2=0,故u=0,则直流电动机不动,火炮亦不动。若自整角发送机转子顺时针转过10,则角差=10,使u0,此信号经由相敏检波变成直流信号,并经功率放大使u具有足够的功率去驱动直流电动机转动。u的极性决定电动机经减速器带动火炮顺时针旋转。当火炮轴转过10时,由于自整角接收机与火炮同轴相联,因此接收机转子也顺时针转10,使得1=2=10,即=0,u=0,电动机及火炮停止转动,此时火炮已瞄准目标。第1章 绪论反之,若自整角发送机转子逆时针转过10,火炮亦
15、逆时针转10。实际上,角差很小时火炮就要动作。若自整角发送机转子连续转动,则火炮也跟着发送机转子按相同方向连续转动。这样,火炮的轴就始终跟随自整角发送机的轴转动,从而实现被控制量2(t)始终自动而准确地复现输入量1(t)的规律,即控制火炮自动跟踪敌机。这里需要两套相同的随动系统分别控制火炮的方位角和俯仰角。火炮随动系统方框图如图1-7所示。第1章 绪论图1-7 火炮随动系统方框图第1章 绪论三、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三、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由以上可知,一个典型的控制系统如图1-8所示。图中的每一个方框代表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元件。除被控对象外,控制系统通常还由给定元件、测量元件(反馈元件)、比较元件、
16、放大元件、执行元件等元件组成。这些功能元件分别承担相应的职能,共同完成控制任务。第1章 绪论图1-8 典型反馈控制系统方框图第1章 绪论(1)给定元件主要用于产生给定信号或输入信号的元件,用于确定被控对象的给定量。(2)测量元件或称为反馈元件,主要用于测量被控变量或输出量,并将其转换为便于传送的另一物理量。例如炉温控制系统中的热电偶。(3)比较元件用于比较输入信号和测量环节所测得的反馈信号,并产生一个小功率的偏差信号,用于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第1章 绪论(4)放大元件为了实现控制,对比较元件产生的小功率偏差信号进行功率放大,用于驱动执行元件,控制被控对象。常用的放大元件类型有电流放大、电气液压
17、放大等。(5)执行元件接收放大环节送来的控制信号,直接对控制对象进行操作,驱动被控对象按照预期的规律运行。例如炉温控制系统中直流电动机。(6)被控对象控制系统所要操纵的对象,它的输出量即为系统的被控制量。第1章 绪论另外,在控制系统中还存在着各种信号,如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反馈信号、偏差信号、误差信号、扰动信号等。自动控制的过程就是各种信号在系统中不断流动并相互转换的过程。(1)输入信号由给定环节产生,一般指控制输出量变化规律的信号。(2)输出信号输入的结果,它的变化规律通过控制应与输入信号之间保持确定的关系。第1章 绪论(3)反馈信号输出信号经反馈元件变换后加到输入端的信号,符号与输入信号相
18、同者为正反馈,符号与输入信号相反者为负反馈。(4)偏差信号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经比较环节相比较后产生的信号,此信号经放大元件放大后用于驱动执行元件控制被控对象,最终实现减小偏差信号的目的。(5)误差信号输出量实际值与期望值之差。(6)扰动信号偶然的、无法人为控制的信号,分为内扰动信号和外扰动信号。第1章 绪论以上各组成元件和控制信号构成了一般自动控制系统基本单元。此外,为了改善控制系统的动、静态性能,通常还在系统中加上某种形式的校正装置,主要的校正形式有反馈校正和串联校正等。加入校正元件后的系统组成框图如图1-9所示。第1章 绪论图1-9 加入校正元件的典型反馈控制系统方框图第1章 绪论1.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