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理论》课件第3章.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现代通信理论》课件第3章.ppt》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通信理论 现代 通信 理论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第第3 3章现代传输理论章现代传输理论3.1基带传输理论基带传输理论3.2频带传输理论频带传输理论3.3数据传输数据传输3.4图像传输图像传输3.5信号空间方法和最佳接收理论信号空间方法和最佳接收理论习题习题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3.1基带传输理论基带传输理论3.1.1数字基带传输数字基带传输1.数字基带系统的组成原理数字基带系统的组成原理数字基带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3.1所示,信息传输过程如图3.2所示。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图 3.1数字基带系统的原理框图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图 3.2信息传输过程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图3.1中,码型编码器的输入信号si(t)可以来自数字信源,
2、也可以来自信源编码器、加密器、信道编码器或时分复用器等,它是由“1”码和“0”码组成的数据流。在每个码元内,这个信号都是脉冲宽度等于码元宽度Ts的矩形脉冲(“1”码)或0电平(“0”码),其频谱含有丰富的低频成分和直流成分。(图中,cp(t)为时钟脉冲信号,下同。)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码型编码器的作用是提供一个适合于信道中传输的码型。例如,在有些信道中设置有隔直流电容或传输变压器,在这种信道中就不适宜传输含有直流和丰富低频成分的信号。图3.2中码型编码器输入信号对应的码型为单极性码,若码型变换器将单极性码变为双极性码,则当“1”码和“0”码等概时,这个双极性码对应的信号s(t)无直流成分,这个
3、信号就可以在含有隔直流电容的信道中传输。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码型编码器输出的信号虽然适合于信道传输,但这个信号仍是由矩形脉冲构成的数字基带信号,无失真地传输这类信号所需要的信道带宽远大于码速率。发送滤波器是一个低通滤波器,它滤除码型变换器输出信号中的高频成分,从而减小信号所占用的信道频带,提高信道的频带利用率。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发送滤波器输出的信号称为信道信号,码型变换器和发送滤波器称为信道信号形成器。信道信号不再是矩形脉冲序列,经信道传输后波形可能进一步发生变化,并且和信道噪声叠加在一起。为了以尽可能小的错误概率获得发送端传输的信息,在接收端首先用滤波器对受噪声污染的信道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4、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接收滤波器也是一个低通滤波器,它滤掉信道的高频噪声,同时与发送滤波器及信道的频率特性相配合,使其输出的信号无码间串扰。图3.2中的r(t)为无码间串扰且无噪声时接收滤波器输出的信号波形。无码间串扰信号的特点是,在每个抽样时刻(位同步信号上升沿对应的时间),它的幅度绝对值都是最大的。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可以用图3.3说明码间串扰的概念。图中,实线和虚线分别为发送端信息代码为“1”和“0”时接收滤波器输出的信号波形。由于发送滤波器、信道及接收滤波器的带宽都是有限的,而进入发送滤波器基带信号的频谱是无限的,所以某一码元的数字基带信号所对应的接收滤波器输出信号的持续时间可多达几个码
5、元周期。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因而在某一码元内的抽样值包含了几个码元内基带信号的贡献,本码元对抽样值的贡献是所需要的抽样值。其他码元的贡献是不需要的抽样值,称为码间串扰。在实际通信系统中,某一码元对其他码元形成的码间串扰可能减弱所需要的信号,也可能加强所需要的信号。但由于数据流是随机的,各码元对某一码元所形成的串扰不可能互相抵消,所以只有当码间串扰为0时,才能确保抽样值最大。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图 3.3码间串扰示意图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抽样判决器在一个码元周期内对接收滤波器输出信号进行一次抽样,并按一定规则进行判决,以恢复(再生器)数字基带信号。例如,当“1”码和“0”码等概率时,图3.1的判
6、决规则为:抽样值大于0判为“1”码,否则判为“0”码。根据此判决规则,当抽样时刻噪声幅度大于信号幅度,且与信号的极性相反时,就会引起误码,而信道中大量的小幅度噪声并不会引起误码。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位同步器(定时器)从接收滤波器输出信号中提取位同步(定时)信号cp(t)。由于抽样判决器在一个码元内对r(t)进行一次抽样判决,所以位同步信号的重复频率等于码速率。理想的抽样时刻就是r(t)中信号幅度的最大时刻。但由于r(t)中的噪声以及收发时钟源存在一定频差,所以cp(t)的相位是随机抖动的。这种同步抖动导致抽样时刻偏离上述最佳时刻,因而信号的抽样值减小。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码间串扰及位同步抖动都
7、会使抽样时刻的信号幅度减小,而噪声的抽样值一般与抽样时刻无关,所以为了减小误码率,应尽量减小码间串扰和位同步抖动。考虑到信道频率特性的时变性,通常在抽样判决器和接收滤波器之间加一个时域均衡器,从而保持始终无码间串扰或码间串扰足够小。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应特别说明的是,图3.1中的信道信号形成器、接收滤波器及位同步器并不是所有基带传输系统都必需的,在近距离的基带传输系统中,可以省略某些单元,而且可以用比较器等简单电路再生出数字基带信号。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2.数字基带信号数字基带信号数字基带信号是数字消息序列的一种电信号表示形式,它是用不同的电位或脉冲来表示相应的数字消息的,其主要特点是功率谱集
8、中在零频率附近。数字基带信号的波形和常用码型很多,下面以矩形脉冲信号为例介绍几种常见的数字基带信号的波形和码型。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1)数字基带信号的波形常用的数字基带信号有:单极性不归零(NRZ)码、双极性不归零(NRZ)码、单极性归零(RZ)码、双极性归零(RZ)码及差分码。单极性不归零码如图3.4(a)所示。它用一个脉冲宽度等于码元间隔的矩形脉冲的有无表示信息,有脉冲表示“1”,无脉冲表示“0”。电传机输出、计算机输出的二进制序列等通常都是这种形式的信号。这种信号的直流分量不为零。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双极性不归零码如图3.4(b)所示。其脉冲宽度等于码元间隔,正脉冲表示“1”,负脉冲表示
9、“0”,通常数字信息“0”、“1”近似等概出现。因此,这种信号的直流分量近似为零。单极性归零码如图3.4(c)所示。其脉冲宽度小于码元间隔,即还没有到一个码元终止时刻就回到零值,有脉冲表示“1”,无脉冲表示“0”。这种信号的直流分量不为零,频带宽度比不归零码的宽度要宽。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双极性归零码如图3.4(d)所示。它与双极性不归零码相似,只是脉冲宽度小于码元间隔,因此,它的带宽也要大于双极性不归零码的带宽。差分码是利用前后码元电平的相对极性来传送信息,而不是用电平或极性本身代表信息,是一种相对码。图3.4(e)所示是双极性的差分码,它是用相邻脉冲极性变化表示“1”,极性不变表示“0”。
10、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图 3.4数字基带信号波形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实际上,数字基带信号的波形并非一定是矩形,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形式,比如还可以是三角形、余弦滚降型、钟形等。无论采用什么波形和码型,数字基带信号都可以用统一的数学表达式来表示。设构成数字基带信号的基本波形为g(t),若令g0(t)代表“0”,g1(t)代表“1”,码元间隔为TB,则数字基带信号可表示成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BnnnTtgbtS(3.1)式中:bng(tnTB)表示第n个码元波形;bn是第n个码元的相对幅度。电平值(0、1或1、+1等)是随机的,因此,通常在实际中遇到的数字基带信号都是一个随机脉冲序列。对单极性基
11、带信号,有g1(t)=g2(t),g0(t)=0;对双极性基带信号,有g1(t)=g(t),g0(t)=g(t)。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2)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在通信中,除测试信号外,数字基带信号通常都是随机脉冲序列。因为若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所传输的数字序列不是随机的,而是确知的,则消息就不携带任何信息,通信就失去了意义。研究随机脉冲序列的频谱,要从统计分析的角度出发,研究它的功率谱密度。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假设随机脉冲序列为)()(tStSnn(3.2)其中出现以概率出现以概率pnTtgpnTtgtSBBn1)()()(10(3.3)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TB为随机脉冲周期,g0(t)、g1(t)
12、分别表示二进制码“0”和“1”,则经推导可得随机脉冲的双边功率谱Ps(f)为2B012B0B1BB()(1)|()()|()(1)()|()smP ff pp G fG ffpG mfp G mffmf(3.4)其中,G0(f)、G1(f)分别为g0(t)、g1(t)的傅氏变换,fB=1/TB。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从式(3.4)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随机脉冲序列功率谱包括两部分:连续谱(第一项)和离散谱(第二项)。(2)当g0(t)、g1(t)、p及TB给定后,随机脉冲序列功率谱就确定了。(3)根据连续谱可以确定随机序列的宽度;根据离散谱可以确定随机序列是否包含直流成分(m=0)及定时
13、信号(m=1)。连续谱总存在,而离散谱视情况而定。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对于图3.4(a)所示单极性信号,若假设g0(t)=0,g1(t)=g(t)为门函数,且p=1/2,则功率谱密度为22BB2BB11()|()|()|()44smP fG fG mffmfTT(3.5)若把门函数对应的频谱G(f)=TB Sa(fTB)代入式(3.5),则功率谱密度为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2sBB11()Sa()()44P fTfTf(3.6)只有连续谱和直流分量。同理,当p=1/2时,图3.4(b)双极性信号的谱密度为Ps(f)=TB Sa2(fTB)(3.7)只有连续谱分量。对于图3.4(c)、(d)所示单
14、、双极性归零码,若占空比=/TB,则可得单极性归零码谱密度为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2222sBBB()Sa()Sa()()44mP fTfTmfmf(3.8)双极性归零码谱密度为Ps(f)=2TB Sa2(TBf)(3.9)可知,单极性归零码不但有连续谱,而且在=0、b、3b等处还存在离散谱,而双极性信号仅有连续谱。根据信号功率的90%来定义带宽B,则有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d0.90()dBssBP ffP ff利用数值积分,由上式可求得双极性归零信号和单极性归零信号的带宽近似为1B(3.10)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例例3.1】已知某单极性NRZ随机脉冲序列,其码元速率为fB=1000 B(Ba
15、ud),“1”码为幅度为A的矩形脉冲,“0”码为0,且“0”码概率为0.6。求该随机序列的带宽及直流和频率为fB的成分的幅度。解解(1)求带宽。随机序列的带宽取决于随机序列功率谱的连续部分fBp(1p)|G0(f)G1(f)|2,带宽由G0(f)及G1(f)确定。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由题意分析,g1(t)是幅度为A,宽度为TB的矩形脉冲,故G1(f)=ATB Sa(fTB)该频谱的第一个零点为f=1/TB=fB,所以G1(f)的带宽为fB,则随机序列的带宽仅由g1(t)的带宽决定,即Bg=fB=1000 B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2)求直流成分。直流成分为式(3.4)第二项中m=0项,即f2B|p
16、G0(0)+(1p)G1(0)|2(f)=f2B|0.60+0.4ATB|2(f)=0.16A2(f)所以0.16A2(f)是直流功率谱,直流成分的幅度为0.16A2。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3)求频率为fB的成分(即定时信号)。定时信号的频率为fB,即式(3.4)第二项中m=1项,并且m=1时幅度相等,所以仅求m=1时的幅度,然后乘以2即为频率为fB成分的振幅。当m=1时,定时信号为f2B|pG0(fB)+(1p)G1(fB)|2(ffB)因为G0(fB)=0,G1(fB)=0,则上式为零。因此,这种信号没有定时信号成分,或频率为fB的成分不存在。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通过以上讨论可知,分析随机脉
17、冲序列的功率谱可以知道信号功率的分布;根据主要功率集中在哪个频段,便可确定信号带宽,进而考虑信道带宽和传输网络(滤波器、均衡器等)的传输函数等。同时利用它的离散谱是否存在这一特点,可以明确能否从脉冲序列中直接提取所需的离散分量以及采取怎样的方法可以从序列中获得所需的离散分量,以便在接收端用这些成分作位同步定时等。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3.数字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数字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在实际基带传输系统中,并非所有原始基带数字信号都能在信道中传输。例如,有的信号含有丰富的直流和低频成分,不便于提取同步信号;有的信号易于形成码间串扰等。因此,基带传输系统首先面临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信号形式,即传输码型
18、的选择和基带脉冲波形的选择。为了在传输信道中获得优良的传输特性,一般要将信码信号变为适合于信道传输特性的传输码(又叫线路码),即进行适当的码型变换。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数字基带信号通常是在电缆线路中传输,为了克服传输损耗,每隔一段距离需设立一个中继站,通常采用的是自定时再生式中继器,这样对传输码型的要求主要有:(1)传输信号的频谱中不应有直流分量,低频分量和高频分量也要小。其原因有:中继线路及线路放大器中常采用电容或变压器耦合,隔直流;直流分量本身不带信息,传送时浪费功率;信号低频分量过大,必须提高变压器对低频响应的要求;信号高频分量过大,会增加线路间的串话。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2)码型中应包
19、含定时信息,并尽量减小定时抖动,以有利于定时信息的提取。自定时再生式中继器是从信息序列中提取定时信息的。一般用不发脉冲表示“0”,如果出现长连“0”序列,就会造成长时间没有脉冲,失去定时信息,使得提取困难。(3)码型变换设备要简单可靠。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4)码型具有一定检错能力。若传输码型有一定的规律性,则就可根据这一规律性来检测传输质量,以便做到自动检测。(5)编码方案对发送消息类型不应有任何限制,适合于所有的二进制信号。这种与信源的统计特性无关的特性称为对信源具有透明性。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满足或部分满足以上特性的传输码型种类很多,目前常用的有AMI码、HDB3码、PST码、Manche
20、ster码、Miller码、CMI码、nBmB码等。下面介绍几种数字基带传输中常用的传输码型。1)传号交替反转码(AMI码)AMI码又称双极方式码、平衡对称码、交替极性码等。其编码方法是把单极性方式中的“0”码仍与零电平对应,而“1”码对应发送极性交替的正、负电平。例如: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信息代码:100 110000000 111AMI码:100 110000000 111这种码型实际上是把二进制脉冲序列变为三电平的符号序列(故叫伪三元序列),其优点如下:(1)在“1”、“0”码不等概的情况下,无直流成分,且零频率附近低频分量小。因此,对具有变压器或其他交流耦合的传输信道来说,不易受隔直特
21、性的影响。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2)即使接收端收到的码元极性与发送端完全相反,也能正确判决。(3)只要进行全波整流就可以变为单极性码。如果交替极性码是归零的,变为单极性归零码后就可提取同步信息。北美系列的一、二、三次群接口码均使用经扰码后的AMI码。但是AMI码也有一个重大的缺点,就是出现长连“0”串时,定时提取不利,因此限制了它的应用。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2)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码)HDB3码是在AMI码基础上为克服长连“0”难以提取定时信息而改进的一种码型。HDB3码改进的基本思想是:不让AMI码连“0”太多,当连续出现4个“0”码时,则人为地添加脉冲,称为破坏脉冲,用V表示;为保证
22、无直流,V脉冲应正负交替插入;同时人为添加的破坏脉冲还应与信码有严格区别,以便接收端能正确恢复原信息。根据上述原则,HDB3码的编码规则如下: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1)当信码连“0”个数不超过3个时,HDB3码按AMI码规则编码(即“0”码为0,“1”码正负极性交替)。(2)当信码连“0”个数为4个以上时,每4个为一组,用取代节000V或B00V代替,B是附加脉冲,V(1)和前面相邻的非“0”码同极性,之后的“1”码交替反转,V本身也满足极性交替。(3)相邻V之间有偶数个传号,用B00V代替,B与前非“0”码反极性。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下面举例说明HDB3码编码的方法。信息代码:1 00 110
23、00 0000 11 0000 1HDB3码:10011000V+00011B00V1虽然HDB3码的编码规则较复杂,但译码却比较简单。HDB3码的译码原理是:先找破坏脉冲,再找附加脉冲,然后将其去掉,即凡连续出现两个同极性的脉冲时,后一个脉冲一定是破坏脉冲,译码时先把它去掉;其次是每发现一个破坏脉冲,即从该破坏脉冲往前数至第3个码元位,如有脉冲,必然是附加脉冲,也应去掉;最后经过全波整流,便能恢复原信息。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HDB3码的优点是无直流成分,低频成分少,即使有长连“0”码时也能提取位同步信号;缺点是编/译码电路比较复杂,各码元具有相关性,传输中有一个误码,反变换后有误码增殖现象。
24、HDB3码是CCITT建议欧洲系列一、二、三次群的接口码型。AMI码和HDB3码的功率谱密度曲线如图3.5所示。需说明的是,图中给出的HDB3码的曲线是其单边功率谱密度曲线,且只给出了曲线的主瓣部分。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图 3.5AMI码和HDB3码的功率谱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3)曼彻斯特码(Manchester)曼彻斯特码又称分相码或数字双相码。它的特点是每个码元用两个连续极性相反的脉冲来表示。如“1”码用正、负脉冲表示,“0”码用负、正脉冲表示。该码的优点是无直流分量,最长连“0”、连“1”数为2,定时信息丰富,编/译码电路简单。但其码元速率比输入的信码速率提高了一倍。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25、双相码适用于数据终端设备在中速短距离上传输。如以太网便采用分相码作为线路传输码。当极性反转时分相码会引起译码错误。为解决此问题,可以采用差分码的概念,将数字双相码中用绝对电平表示的波形改为用电平相对变化来表示,这种码型称为条件分相码或差分曼彻斯特码。数据通信的令牌网即采用这种码型。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4)传号反转码(CMI码)CMI码的编码规则是:当为“0”码时,用“01”表示;当出现“1”码时,交替用“00”和“11”表示。它的优点是没有直流分量,且频繁出现波形跳变,便于定时信息的提取;具有误码监测能力。CMI码同样有因极性反转而引起的译码错误问题。第3章现代传输理论 由于CMI码具有上述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