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通信原理与技术》课件第6章.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数字通信原理与技术》课件第6章.ppt》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字通信原理与技术 数字通信 原理 技术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 6 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第第 6 6 章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6.1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 6.2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6.3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系统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系统 6.4基带数字信号的再生中继传输基带数字信号的再生中继传输 6.5眼图眼图 6.6时域均衡时域均衡 6.7部分响应技术部分响应技术 6.8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第 6 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6.1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 在实际基带传输系统中,并非所有原始基带数字信号都能在信道中传输,例如,有的信号含有丰富的直流和低频成分
2、,不便于提取同步信号;有的信号易于形成码间串扰等。因此,基带传输系统首先面临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信号形式,包括确定码元脉冲的波形及码元序列的格式(码型)。为了在传输信道中获得优良的传输特性,一般要将信码信号变化为适合于信道传输特性的传输码(又叫线路码),即进行适当的码型变换。第 6 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传输码型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点:(1)码型中低频、高频分量尽量少。(2)码型中应包含定时信息,以便定时提取。(3)码型变换设备要简单可靠。(4)码型具有一定检错能力,若传输码型有一定的规律性,则就可根据这一规律性来检测传输质量,以便做到自动监测。(5)编码方案对发送消息类型不应有任何限制,
3、适合于所有的二进制信号。这种与信源的统计特性无关的特性称为对信源具有透明性。(6)低误码增殖。(7)高的编码效率。第 6 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1.单极性不归零单极性不归零(NRZ)码码 传输码型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点:(1)码型中低频、高频分量尽量少;(2)码型中应包含定时信息,以便定时提取;(3)码型变换设备要简单可靠;(4)码型具有一定检错能力,若传输码型有一定的规律性,则就可根据这一规律性来检测传输质量,以便做到自动监测第 6 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5)编码方案对发送消息类型不应有任何限制,适合于所有的二进制信号。这种与信源的统计特性无关的特性称为对信源具有透明性;(6)低误码
4、增殖;(7)高的编码效率。第 6 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图 6 1 数字基带信号码型(a)单极性(NRZ)码;(b)双极性(NRZ)码;(c)单极性(RZ)码;(d)双极性(RZ)码;(e)差分码;(f)交替极性码(AMI);(g)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h)分相码;(i)信号反转码(CMI)第 6 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1)发送能量大,有利于提高接收端信噪比;(2)在信道上占用频带较窄;(3)有直流分量,将导致信号的失真与畸变;且由于直流分量的存在,无法使用一些交流耦合的线路和设备;(4)不能直接提取位同步信息;(5)接收单极性NRZ码的判决电平应取“1”码电平的一半。1.1
5、.单极性不归零单极性不归零(NRZ)(NRZ)码码 如图6-1(a)所示。此方式中“1”和“0”分别对应正电平和零电平,或负电平和零电平。在表示一个码元时,电压均无需回到零,故称不归零码。它有如下特点:第 6 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2.双极性不归零双极性不归零(NRZ)码码 (1)从统计平均角度来看,“1”和“0”数目各占一半时无直流分量,但当“1”和“0”出现概率不相等时,仍有直流成份;(2)接收端判决门限为0,容易设置并且稳定,因此抗干扰能力强;(3)可以在电缆等无接地线上传输。此编码中,“1”和“0”分别对应正、负电平,如图6-1(b)所示。其特点除与单极性NRZ码特点(1)、(2)、
6、(4)相同外,还有以下特点:第 6 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3.单极性归零单极性归零(RZ)码码 如图6-1(c)所示。在传送“1”码时发送1个宽度小于码元持续时间的归零脉冲;在传送“0”码时不发送脉冲。其特征是所用脉冲宽度比码元宽度窄,即还没有到一个码元终止时刻就回到零值,因此,称其为单极性归零码。脉冲宽度与码元宽度Tb之比/Tb叫占空比。单极性RZ码与单极性NRZ码比较,除仍具有单极性码的一般缺点外,主要优点是可以直接提取同步信号。此优点虽不意味着单极性归零码能广泛应用到信道上传输,但它却是其它码型提取同步信号需采用的一个过渡码型。即它是适合信道传输的,但不能直接提取同步信号的码型,可先变
7、为单极性归零码,再提取同步信号。第 6 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4.4.双极性归零双极性归零(RZ)(RZ)码码双极性归零码构成原理与单极性归零码相同,如图6-1(d)所示。“1”和“0”在传输线路上分别用正和负脉冲表示,且相邻脉冲间必有零电平区域存在。因此,在接收端根据接收波形归于零电平便知道1比特信息已接收完毕,以便准备下一比特信息的接收。所以,在发送端不必按一定的周期发送信息。可以认为正负脉冲前沿起了启动信号的作用,后沿起了终止信号的作用,因此,可以经常保持正确的比特同步。即收发之间无需特别定时,且各符号独立地构成起止方式,此方式也叫自同步方式。此外,双极性归零码也具有双极性不归零码的抗
8、干扰能力强及码中不含直流成分的优点。双极性归零码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第 6 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5.5.差分码差分码差分码是利用前后码元电平的相对极性来传送信息的,是一种相对码。对于“0”差分码,它是利用相邻前后码元电平极性改变表示“0”,不变表示“1”。而“”差分码则是利用相邻前后码元极性改变表示“1”,不变表示“0”,如图6-1(e)所示。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即使接收端收到的码元极性与发送端完全相反,也能正确地进行判决。上面所述的NRZ码、RZ码及差分码都是最基本的二元码。第 6 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6.6.交替极性交替极性(AMI)(AMI)码码AMI是交替极性(Alternat
9、e Mark Inversion)码。这种码名称较多,如双极方式码、平衡对称码、信号交替反转码等。此方式是单极性方式的变形,即把单极性方式中的“0”码仍与零电平对应,而“”码对应发送极性交替的正、负电平,如图6-1(f)所示。这种码型实际上把二进制脉冲序列变为三电平的符号序列(故叫伪三元序列),其优点如下:(1)在“1”、“0”码不等概率情况下,也无直流成分,且零频附近低频分量小。因此,对具有变压器或其他交流耦合的传输信道来说,不易受隔直特性影响。第 6 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2)若接收端收到的码元极性与发送端完全相反,也能正确判决。(3)只要进行全波整流就可以变为单极性码。如果交替极性码是
10、归零的,变为单极性归零码后就可提取同步信息。北美系列的一、二、三次群接口码均使用经扰码后的AMI码。第 6 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7.三阶高密度双极性三阶高密度双极性(HDB3)码码前述AMI码有一个重要的缺点,即连“0”码过多时提取定时信号困难。这是因为在连“0”时AMI输出均为零电平,连“0”码这段时间内无法提取同步信号,而前面非连“0”码时提取的位同步信号又不能保持足够的时间。为了克服这一弊病可采取几种不同的措施。例如,将发送序列先经过一扰码器,将输入的码序列按一定规律进行扰乱,使得输出码序列不再出现长串的连“0”或连“1”等规律序列,在接收端通过去扰恢复原始的发送码序列。有一种广泛为
11、人们接受的解决办法,即采用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码就是一系列高密度双极性码(HDB1、HDB2、HDB3等)中最重要的一种。第 6 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其编码原理是:先把消息变成AMI码,然后检查AMI的连“0”情况,当无3个以上连“0”串时,这时的AMI码就是HDB3码。当出现4个或4个以上连“0”情况,则将每4个连“0”小段的第4个“0”变换成“”码。这个由“0”码改变来的“”码称为破坏脉冲(符号),用符号V表示,而原来的二进制码元序列中所有的“”码称为信码,用符号B表示,下面(a)、(b)、(c)分别表示一个二进制码元序列、相应的AMI码以及信码B和破坏脉冲V的位置。当信码序列中加
12、入破坏脉冲以后,信码B和破坏脉冲V的正负必须满足如下两个条件:第 6 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第 6 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1)B码和V码各自都应始终保持极性交替变化的规律,以便确保编好的码中没有直流成分。(2)V码必须与前一个码(信码B)同极性,以便和正常的AMI码区分开来。如果这个条件得不到满足,那么应该在四个连“0”码的第一个“0”码位置上加一个与V码同极性的补信码,用符号B表示。此时B码和B码合起来保持条件(1)中信码极性交替变换的规律。第 6 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根据以上两个条件,在上面举的例子中假设第一个信码B为正脉冲,用B+表示,它前面一个破坏脉冲V为负脉冲,用V-表示。
13、这样根据上面两个条件可以得出B码,B码和V码的位置以及它们的极性,如(d)所示。(e)则给出了编好的HDB3码。表中+1表示正脉冲,-1表示负脉冲。HDB3码的波形如图6-1(g)所示。是否添加补信码B还可根据如下规律来决定:当(c)中两个V码间的信码B的数目是偶数时,应该把后面的这个V码所表示的连“0”段中第一个“0”变为B,其极性与前相邻B码极性相反,V码极性作相应变化。如果两V码间的B码数目是奇数,就不要再加补信码B了。第 6 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在接收端译码时,由两个相邻同极性码找到V码,即同极性码中后面那个码就是V码。由V码向前的第 3 个码如果不是“0”码,表明它是补信码B。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