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训练与检测(含解析):第2单元 菩萨蛮(其二) .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训练与检测(含解析):第2单元 菩萨蛮(其二) .doc》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训练与检测含解析:第2单元 菩萨蛮其二 人教版高二 语文 选修 中国古代 诗歌散文 欣赏 训练 检测 解析 单元 菩萨 其二 下载 _人教版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 1 - 第二单元 菩萨蛮(其二)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B ) A天姥 (m) 木屐 (j) 澹澹 (dn) 石扉 (fi) B訇 (hn)然 渌 (l)水 战栗 (l ) 霓 (n )裳 C嗟 (ji)叹 鸾 (lun)鸟 青冥 (m n) 恍 (hun)然 D栖 (q)隐 东南坼 (ch ) 涕泗 (s ) 垆 (l )边 【解析】 渌:l 。 2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B ) A栗深林兮惊 层巅 B一夜飞度 镜湖月 C云青青兮欲雨 D虎鼓 瑟兮鸾回车 【解析】 A 使动用法;C、D 名词作动词用。 3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构思和表现手法,极富
2、浪漫主义色彩。各部分内容的展现如高 山流水,一气呵成。下面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诗作开篇先进行了两组对比: 以瀛洲仙山的“信难求”反衬“天姥山”的“或可睹”; 以“五岳”“赤城”“天台”和“天姥”对照,突出天姥山的高大雄伟。正是这两点使诗人 油然而生游天姥山之念。对全诗来讲,这是在写入梦之由。 B“我欲因之梦吴越”是承上启下的一句。“之”在这是指示代词,代上面所说的入梦 之由,这是承上;“梦吴越”是启下,说明了梦的方向,梦的内容。一个“梦”字统领了以 下 24 个诗句的全部内容。 C“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两句是“梦游天姥山”的收束。“惟觉时之枕席” 和诗人“梦游天姥(山)
3、”的行动相呼应,“向来之烟霞”和“梦游天姥(山)”的内容相呼应。 D“世间行乐亦如此”作为最后一章的首句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个“此”字 “承”前面一、二两章的内容。“世间行乐”指的是作者由东鲁南游吴越的现实,这四个字 既扣了诗题“吟留别”,又“启”了下面及时行乐的全部内容。 【解析】 南游吴越不是现实,而是梦境。 4对下列诗歌思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 夜归鹿门歌描述了诗人从岘山附近的南园家中,夜归鹿门隐居别业时一路所见的 情景,表达了他远离尘世时孤独寂寞的心情。 B 梦游天姥吟留别通过对梦游的描绘,写出了作者憎恶封建现实,追求自由乐土的 理想,表达了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C
4、 登岳阳楼表达的是忧国伤时之感和身世凄凉之叹。首联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 - 2 - 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 实现之情。颔联写洞庭的浩瀚无边。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 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D 菩萨蛮表面称叹、歌颂江南美景,实际是含蓄地表达思乡之情,反衬出游子有故 乡而不能归返的苦衷。上片就春景落笔,情味悠然,令人不饮自醉。下片写由于景、人俱佳, 让人留恋,发出“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感慨。 【解析】 “孤独寂寞”不对。 二、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58 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5、 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 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 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 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 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 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 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
6、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 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对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天台四万八千丈”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却用比 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高耸的山势写得淋漓尽致。 B神仙出场了,梦境也就到达了顶点,诗却于此忽然收住,急转直下,由幻想转入现实。 好梦不长,更让诗人怀恋仙境的美好。 C“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写出了诗人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 态度,显示出诗人的思想在当时是比较消极的。 D诗人完全挣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 韵法与李白狂放的性格
7、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解析】 李白在这首诗中表现了伤感的情绪,但还算不上逃避现实和消极。 6李白写“梦中”的天姥山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 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描绘了一幅亦实亦虚、亦真亦幻的天姥山 “仙境图”,与污浊的现实形成对比,为抒发其“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之慨 - 3 - 叹奠定基础。 7这虽是一首写梦中幻境的游仙诗,但诗人的“梦游”境界十分清楚,请简要概括诗人 经历的境界。 【答案】 诗人从静谧幽美的湖月到奇丽壮观的海日,从万转千折的山径到令人战栗的 层巅,从山景最后幻入仙境。这些境界则是诗人人生经历的形象概括。 8“世间行乐亦如此”
8、一句透露着诗人看破红尘的伤感,我们应如何认识李白的这种思 想? 【答案】 诗人梦醒,“失向来之烟霞”,“长嗟”在现实中追求理想不可得,只得 转而追求行乐,这是苦中作乐,是无奈的自我消磨。诗人在长安受权贵排挤,壮志难酬, 始终抑郁不平,故在诗中吐发愤懑之情。李白是个集儒、道、侠于一身的诗人,儒家的积 极入世,道家的消极避世和不事权贵的思想,在这首诗中均有体现,我们从中可看出李白思 想的复杂性。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 910 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春云吹散湘帘雨 ,絮黏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柳烟丝一把,暝色 笼鸳瓦 。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注】 湘帘:用湘妃
9、竹编制的帘子。鸳瓦:即鸳鸯瓦,上刻有鸳鸯,故称。唐白 居易长恨歌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本词开头写春日傍晚,雨收云散,飞絮粘在蝴蝶的翅膀上,使它欲飞还住,渲染出幽 婉凄迷的氛围。 B“人在”两句,写主人公独立高楼之上,感受到从四面八方吹来的和煦春风,写出登 楼赏春的雅兴。 C“柳烟”两句,进一步写出杨柳青青,如烟似雾,暮色冥冥,烟笼鸳瓦,都如愁绪笼 罩在楼中人心头。 D这首词写景细腻生动,抒情含蓄委婉,末句以景语作结,不直接道破,给读者留下很 大的想象空间。 【解析】 B 项, “感受到从四面八方吹来的和煦春风, 写出词
10、人登楼赏春的雅兴”错误。 雨收云散之后的春风,应该是料峭凉风,而不是和煦的春风;此处写主人公在华美的高楼上, 感受到清冷的寒风,流露出主人公心中隐隐的凄迷伤感,而不是赏春的雅兴。故选 B。 10这首词结尾为什么要说“休近小阑干”?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休近小阑干”,是因为凭栏远望看到夕阳下绵延不尽的远山,会引起怀 - 4 - 念远人的愁思,而思念的人更在远山之外,望也望不到,只能引起内心的无尽伤悲罢了。 上文写人在玉楼、双飞蝴蝶、陌头杨柳楼上鸳瓦,已是思念深重,此时若再近小阑干,则愁 上更愁,悲上愈悲了,因此更需“休近小阑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112 题。 和仲蒙夜
11、坐 文 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诗人在大寒之夜和友人仲蒙正夜坐畅谈,听到窗外传来栖鸟惊飞、孤雁哀号的声音。 B窗外,北风呼啸,霜气肃杀,大雪将至;屋内,诗人此时凭几而坐,一洗素日尘劳。 C夜深之时,诗人因难眠而体会到茶的功效;大寒之夜,诗人想饮酒驱散浓重的寒意。 D本诗前两联侧重描写环境,后两联侧重抒发感受,前后内容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解析】 “和友人仲蒙正夜坐畅谈”错误,诗人是独自凭几。 1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