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四川省资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有答案解析,word版).doc

  • 上传人(卖家):mrliu
  • 文档编号:78657
  • 上传时间:2018-10-23
  • 格式:DOC
  • 页数:18
  • 大小:218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四川省资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有答案解析,word版).doc》由用户(mrliu)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四川省 资阳市 2016 2017 年高 语文 学期 考试 试题 答案 解析 word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 - 1 - 四川省资阳市 2016-2017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含解析) 第 I 卷 阅读题(共 73 分)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 又发生了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

    2、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发生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

    3、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 “ 变体 ” ,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 “ 唐无五言古诗 ” (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 “ 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 ”(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 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 “ 唐人五古自有唐体 ” ,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

    4、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 “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 像 “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 (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 “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干门,细柳新蒲- 2 - 为谁颦 ” (杜甫哀江头),以至于 “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

    5、,胡危命在破竹中 ” (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顿挫,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读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如此。这 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中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1下列关于 “ 汉魏古诗 ” 和 “ 唐人古诗 ” 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

    6、诗那样开阔。 B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 C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 ,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 反律化 ” 。 D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 2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 B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 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7、 D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为 “ 古体 ” ,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 B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的不同。 C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 3 - D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 ,抒情悲慨,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成韵。 【答案】 1 C 2 D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8、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选项中 C 项 “ 继承汉魏古诗 ” 文中没有依据。 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 “ 下列关于 ? 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或者 “ 正确的一项是 ?” ,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题中 A 项 “ 逐渐走向衰微 ” 无中生有 ;B 项 “ 因而 ” ,强加因果; C 项 “ 更似绝句律诗 ”

    9、没有依据。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 “ 答非所问 ”“ 内涵、外延不准 ”“ 误划类别 ”“ 张冠李戴 ” ;判断类注意 “ 范围不当 ”“ 偷换概念 ”“ 曲解文意 ” ;推理注意 “ 强加因果 ”“ 强行推理 ” 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C 项 “ 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 不准确,引 用的诗论部分,有的是为了说 明古人对唐代的古诗有偏见 实用类文本阅读( 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

    10、列各题。( 12 分) 停不下的艺术追溯 林风眠:中西巧调和 今天的梅州,是广东东北部一个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城市。然而,在距离梅州市区 20 公里外的西阳镇阁公岭村,却依稀能看到 100 多年前留下的痕迹。这栋略显破旧的宅院,就是林风眠出生的地方。 在林风眠 5 岁时,家里把他送到了本族开设的立本学堂,读书认字,既是石匠又能画几笔的父亲还教他临摹芥子园画谱。在这种临摹中,林风眠接受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启蒙教育。 1915 年, 15 岁的林风眠踏进了梅州 中学的大门,在这里,林风眠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位美术老师梁伯聪,正是这位梅州历史上最后一个能书善画的秀才,将林风眠引向了艺术的新天地。求学期间

    11、,亲朋从南洋带回的一些外文书籍,也让林风眠好奇不已。书中那些色彩丰富、形象逼真的西洋画插图,使得从小临摹惯了芥子园画谱的他,看到了另一个不同的艺术世界并心迷向往。 - 4 - 4 年后,作为第六批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他和林文铮一起登上了开往法国的邮轮。在国立高等艺术学院院长杨西斯的工作室,林风眠接受了西方现代艺术与思想的双重启蒙。对艺术的理解和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艺术不再是儿时 临摹或少时喜爱的西洋画片,而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与思考。林风眠独特的绘画天赋使杨西斯惊叹不已,于是就推荐他到巴黎美院。 1924年 5 月 21 日,第一次 “ 中国美术展览会 ” 在德国斯特拉斯堡共和国广场的莱茵宫开幕,

    12、他的作品引起轰动。此时的林风眠,在欧洲现代主义艺术和中国古典工艺美术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中西调和的基本艺术面貌。 约两年后,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回国担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校长。不久,林风眠发表了谈东西艺术之前途一文。他以论述艺术是如何构成的、东西艺术根本之异同等问题为基础,正式提出了 “ 调和东西艺术 ” 的主张 ,力图在复兴东方艺术和调和东西艺术之间寻求新路。 为了实现 “ 中西融合 ” 的艺术理想,林风眠可谓殚精竭虑。他主张 “ 兼容并包、学术自由 ” 的教育思想,不拘一格广纳人才,艺术名家李可染、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王朝闻、苏天赐等都是林风眠的学生。他锐意革新艺术教育,请木匠出身的

    13、画家齐白石登上讲台,聘请法国教授克罗多讲授西画,并提出了 “ 提倡全民族的各阶级共享的艺术 ” 等口号。他提倡兼收并蓄,调和中西艺术,并身体力行,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高度个性化的抒情画风,为中国现代绘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和风格典范。 1927 年 5 月 11 日,林风眠组织本校师生召开了一场在当时国内规模相当大的艺术展。由于部分作品抨击社会、直讽现实,激怒了奉系军阀,林风眠被迫辞去校长之职,离京南下,担任了由蔡元培亲手创建的杭州国立艺专第一任校长。执掌杭州国立艺专的十年,也是林风眠实践自己调和中西艺术理想的十年。这一期间,林风眠用象征手法创作了大型油画人道悲哀死人类的痛苦渔村丰收等作品,风格一如他 “ 中西调和 ” 的探索,造型简约,大笔触粗线条,色调强烈而凝重。 后来林风眠移居到了上海,他就像个苦行僧一样,不问世事埋头作画,在清苦孤 寂中继续着中西艺术调和的探索。很多学者认为,这一时期,林风眠终于在中西融合的道路上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面貌,他的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尽管孤独、忧郁和磨难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林风眠,但是,在他的笔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四川省资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有答案解析,word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865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