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有答案解析,word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有答案解析,word版).doc》由用户(mrliu)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广元市 剑阁县 2016 2017 年高 语文 下学 期期 试题 答案 解析 word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 1 - 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 2016-2017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总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 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国维的境界说是建立在直觉论上的,在人间词话中,他进一步把直觉论运用到文学批评实践中,提出了 “ 隔 ” 与 “ 不隔 ” 的批评标准。 当代学术界也有许多文章论述到这一对范畴,然而看法却很不一致,褒贬不一。以朱光潜先生为代表的对 “ 不隔 ” 持肯定态度,对王国维的 “ 隔 ” 论持否定态度,甚至主张对 “ 隔 ”都须具体分析。朱光潜从诗的 “ 隐 与显 ” 的相对性出发,
2、批判了王国维对 “ 隔 ” 的贬斥态度。在这一点上叶嘉莹先生已对之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指出用 “ 隐 ” 与 “ 显 ” 来套 “ 隔 ” 与 “ 不隔 ” 是不妥当的。以李泽厚先生为代表的支持 “ 隔 ” 与 “ 不隔 ” 的分界和批评标准,认为 “ 不隔 ” 是 “ 有形象、生活的真实才能以即目可见具体可感的形态直接展示在人们前面,使 语语都在目前 ” 。 诗词的创作实际上就是美的创造,对于自然美,人必须通过直觉才可以把握,对于艺术美也同样如此。诗人把引起自己审美感受的美 “ 镌之于不朽之文字 ” 便是诗歌艺术的创作目的。诗歌创作也就是对美的摹写,如果诗人在创作 前没有与自然通过审美直觉而和
3、谐地统一起来,那么,他的作品就难以引起读者的审美感受,因为在他的作品中就不存在境界。另外一种情况,即诗人对自然之美已深切地感受到了,然而他在创作时却 “ 文不逮意 ” ,用词不当,因而其作品到读者那里,读者不能直觉其境界,这两种情况在以直觉论为前提理论系统中都被称作 “ 隔 ” 。 什么是 “ 不隔 ” 呢 ?王国维说: “ 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 ” 只有 “ 语语都在目前 ” ,人才可以通过直觉来把握它,如果不在 “ 目前 ” ,就得用 “ 目 ” 去搜索,经过 “ 目 ” 的搜索,这语语才进入了人的意识,这是一个渐近过程,在人的意识中 “ 语语 ” 不是 “ 瞬时 ” 占据人的意识的,
4、因此,不是 “ 须臾之物 ” ,也就与 “ 境界 ” 无缘了,也就 “ 隔 ” 了, “ 语语都在目前 ” 的意义在于,通过语言所组成画面不需要更多理性分析,这 “ 语语 ” 形成的画面是人的直觉对象,从语言到意象到美的过程是瞬时的,只有如此,诗才在 “ 不隔 ” 。 诗的创作,首先关系到诗人的感悟能力,诗人须得有一颗无尘垢的赤子之心,这样,通过直觉他才能够见到宇宙人生的本质,王国维评周邦彦的词: “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 云 “ 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 。评稼轩词: “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 2 - 别有人间,那边才 见,光影东头? ” 说 “ 词人想像,
5、直悟月轮绕地之事,与科学上密合,可谓神悟 ” 。 其次,诗的创作还关系到诗人的表达能力,也就是他能否使文辞达意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王国维提出要少用替代字,如桃用红雨、刘郎,柳用章台、灞岸所替代, “ 宜其为提要所讥也 ” 。这原因是: “ 盖语妙则不必代,意足则不暇代。 ” 这说明诗人直觉感受能力是一个方面,表达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代字能够影响读者的直觉感受,代字代的是什么,这就使直觉渗入杂念,因此,诗也就 “ 隔 ” 了。 (选自李铎论王国维的 “ 隔 ” 与 “ 不隔 ” ,有删改) 1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隔 ” 与 “ 不隔 ” 的提出,是王国维先生直觉论
6、在文学批评实践中产生的结果,这对概念在其文论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B以朱光潜先生为代表的对王国维的 “ 隔 ” 与 “ 不隔 ” 的批评标准持一分为二的态度,既肯定 “ 不隔 ” ,又对 “ 隔 ” 论持否定态度。 C叶嘉莹先生对王国维的 “ 隔 ” 与 “ 不隔 ” 理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指出用 “ 隐 ” 与“ 显 ” 来套 “ 隔 ” 与 “ 不隔 ” 是不妥当的。 D李泽厚先生认为 “ 不隔 ” 是有形象、生活的真实才能以即目可见具体可感的形态直接展示在人们面前,使 “ 语语都在目前 ” 。 2下列理 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诗歌艺术的创作目的是诗人通过直觉把引起自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