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路》课件第1章.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通信电路》课件第1章.ppt》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信电路 通信 电路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1章 基 础 知 识 1.1 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和阻抗变换特性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和阻抗变换特性 1.2 集中选频滤波器集中选频滤波器 1.3 电噪声电噪声 1.4 反馈控制电路原理及其分析方法反馈控制电路原理及其分析方法第1章 基 础 知 识 第1章 基 础 知 识 1.1 LC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和阻抗变换特性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和阻抗变换特性 LC谐振回路是通信电路中最常用的无源网络。利用LC谐振回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不仅可以进行选频,即从输入信号中选择出有用频率分量而抑制掉无用频率分量或噪声(例如,在小信号谐振放大器、谐振功率放大器和正弦波振荡器中),而且还可以进行信号的频幅转换和频相
2、转换(例如,在斜率鉴频和相位鉴频电路中)。另外,用L、C元件还可以组成各种形式的阻抗变换电路。所以,LC谐振回路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在通信电路中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第1章 基 础 知 识 图1.1.1 串、并联阻抗转换第1章 基 础 知 识 由图1.1.1可写出:ssspppppppppppjXRZXXRRjRXRXjXRZ222222/ppppsppppsXXRRXRXRXR222222(1.1.1)(1.1.1)(1.1.2)要使ps,必须满足.第1章 基 础 知 识 按类似方法也可以求得ssspssspXXRXRXRR2222(1.1.3)(1.1.4)由Q值的定义可知psespR
3、XQRX(1.1.5)第1章 基 础 知 识 将式(1.1.5)代入式(1.1.3)和(1.1.4),可以得到下述统一的阻抗转换公式,同时也满足式(1.1.1)和(1.1.2)。sepsepXQXRQR2211)1(1.1.6)(1.1.7)由式(1.1.7)可知,转换后电抗元件的性质不变,即电感转换后仍为电感,电容转换后仍为电容。当Qe1时,则简化为 spsepXXRQR2(1.1.8)(1.1.9)第1章 基 础 知 识 1.1.1 选频特性选频特性 图1.1.2(a)是电感L、电容C和外加信号源Is组成的并联谐振回路。r是电感L的损耗电阻,电容的损耗一般可以忽略。由前述串、并联阻抗转换关
4、系可以得到(b)图。ge0和Re0分别称为回路谐振电导和回路谐振电阻。.第1章 基 础 知 识 图1.1.2 LC并联谐振回路 第1章 基 础 知 识(1)回路空载时阻抗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02201arctan11eegLCLCgZ (2)回路谐振电导:2020200e)()(1LrLrrRge(1.1.10)(1.1.11)第1章 基 础 知 识 (3)回路总导纳:e01jYgCL (4)谐振频率:LCfLC21100或(5)回路空载Q值:000001eegCLgQ(1.1.12)(1.1.13)(1.1.14)第1章 基 础 知 识 20200/21211)(egfLfCUUfN 由(
5、)定义可知,它的值总是小于或等于。(6)归一化谐振曲线。谐振时,回路呈现纯电导,且谐振导纳最小(或谐振阻抗最大)。回路电压U与外加信号源频率之间的幅频特性曲线称为谐振曲线。谐振时,回路电压U00最大。任意频率下的回路电压U与谐振时回路电压U00之比称为归一化谐振函数,用()表示。()曲线又称为归一化谐振曲线。(1.1.15)第1章 基 础 知 识 ffffQQLgLLLCgLCee000000000001所以2002011)(ffffQfN 由式(.1.13)和式(1.1.14)可得:(1.1.16)(1.1.17)第1章 基 础 知 识 000000002)(2)()(fffffffffff
6、ffff定义相对失谐ffff00,当失谐不大,即与0相差很小时,(1.1.18)所以2020211)(ffQfN(1.1.19)第1章 基 础 知 识 图1.1.3 归一化谐振曲线第1章 基 础 知 识 2 (7)通频带、选择性、矩形系数。LC回路的0越大,谐振曲线越尖锐,选择性越好。为了衡量回路对于不同频率信号的通过能力,定义归一化谐振曲线上()1/所包含的频率范围为回路的通频带(又称为带宽),用0.7(或)表示。在图上0.721,取 21211)(2020 ffQfN可得1200ffQ第1章 基 础 知 识 1)(20020fffQ1)(20010fffQ2)(20120fffQ即(1.1
7、.20)(1.1.21)式(1120)减去式(1121),可得 所以所以00127.0QfffBW(1.1.22)第1章 基 础 知 识 可见,通频带与回路值成反比。也就是说,通频带与回路值(即选择性)是互相矛盾的两个性能指标。选择性是指谐振回路对不需要信号的抑制能力,即要求在通频带之外,谐振曲线()应陡峭下降。所以,值越高,谐振曲线越陡峭,选择性越好,但通频带却越窄。一个理想的谐振回路,其幅频特性曲线应该是通频带内完全平坦,信号可以无衰减通过,而在通频带以外则为零,信号完全通不过,如图.1.3所示宽度为0.7、高度为的矩形。为了衡量实际幅频特性曲线接近理想幅频特性曲线的程度,提出了“矩形系数
8、”这个性能指标。第1章 基 础 知 识 矩形系数0.1定义为单位谐振曲线()值下降到.时的频带范围0.1与通频带0.7之比,即:7.01.01.0BWBWK由定义可知,0.1是一个大于或等于的数,其数值越小,则对应的幅频特性越理想。(1.1.23)第1章 基 础 知 识 例例1.1 求并联谐振回路的矩形系.解:解:根据BW0.1的定义,参照图1.1.3,f3与f4处的单位谐振函数值为 101211)(2020 ffQfN用类似于求通频带0.7的方法可求得 002341.0110QfffBW(1.1.24)第1章 基 础 知 识 95.911027.01.01.0BWBWK 由上式可知,一个单谐
9、振回路的矩形系数是一个定值,与其回路值和谐振频率无关,且这个数值较大,接近,说明单谐振回路的幅频特性不大理想。所以(1.1.25)第1章 基 础 知 识 图 1.1.4 LC串联谐振回路 第1章 基 础 知 识 图1.1.4是串联谐振回路的基本形式,其中是电感的损耗电阻。下面按照与并联回路的对偶关系,直接给出串联回路的主要基本参数。(1)回路空载时阻抗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221CLrZrCL1arctan(1.1.26)第1章 基 础 知 识 CLjrZ1(3)回路空载值:rLQ00LCf210(2)回路总阻抗:(4)谐振频率:第1章 基 础 知 识 其中,是任意频率时的回路电流,00是谐振
10、时的回路电流。(6)通频带:(5)归一化谐振函数:2200011)(QIIfN007.0QfBW第1章 基 础 知 识 图1.1.5()、()分别是串联谐振回路与并联谐振回路空载时的阻抗特性曲线。由图可见,前者在谐振频率点的阻抗最小,相频特性曲线斜率为正;后者在谐振频率点的阻抗最大,相频特性曲线斜率为负。所以,串联回路在谐振时,通过电流00最大;并联回路在谐振时,两端电压U00最大。在实际选频应用时,串联回路适合与信号源和负载串联连接,使有用信号通过回路有效地传送给负载;并联回路适合与信号源和负载并联连接,使有用信号在负载上的电压振幅最大。第1章 基 础 知 识 图1.1.5 阻抗特性(a)串
11、联谐振回路的阻抗特性;(b)并联谐振回路的阻抗特性 第1章 基 础 知 识 串、并联回路的导纳特性曲线正好相反。前者在谐振频率处的导纳最大,且相频特性曲线斜率为负;后者在谐振频率处的导纳最小,且相频特性曲线斜率为正。读者可自己写出相应的幅频和相频特性表达式,画出相应的曲线。第1章 基 础 知 识 1.1.2 阻抗变换电路阻抗变换电路 阻抗变换电路是一种将实际负载阻抗变换为前级网络所要求的最佳负载阻抗的电路。阻抗变换电路对于提高整个电路的性能具有重要作用。考虑信号源内阻s和负载电阻L后,并联谐振回路的电路如图1.1.6所示。第1章 基 础 知 识 图 1.1.6 并联谐振回路与信号源和负载的连接
12、 第1章 基 础 知 识 由式(1.1.14)可知,回路的空载值为 LRLgQee000001而回路有载值为 LRLgQe001(1.1.27)此时的通频带为 eQfBW07.0其中,回路总电导,回路总电阻 R=RsRLRe0,s和L分别是信号源内电导和负载电导。RggggeLs10第1章 基 础 知 识 可见,e0,且并联接入的s和L越小,则e越小,回路选择性越差。另外,由式(1.2.4)可知,谐振电压00也将随着谐振回路总电阻的减小而减小。实际上,信号源内阻和负载不一定是纯电阻,可能还包括电抗分量。如要考虑信号源输出电容和负载电容,由于它们也是和回路电容并联的,所以总电容为三者之和,这样还
13、将影响回路的谐振频率。因此,必须设法尽量消除接入信号源和负载对回路的影响。利用LC元件的各自特性和LC回路的选频特性可以组成两类阻抗变换电路。第1章 基 础 知 识 1.纯电感或纯电容阻抗变换电路纯电感或纯电容阻抗变换电路 1)自耦变压器阻抗变换电路 图1.1.7(a)所示为自耦变压器阻抗变换电路,()图所示为考虑次级负载以后的初级等效电路,L是L等效到初级的电阻。在图中,负载L经自耦变压器耦合接到并联谐振回路上。设自耦变压器损耗很小,可以忽略,则初、次级的功率P1、P2近似相等,且初、次级线圈上的电压U1和U2之比应等于匝数之比。设初级线圈与抽头部分次级线圈匝数之比12,则有nUUPP1,2
14、121第1章 基 础 知 识 因为因为 LLRUPRUP22221121,21所以 22122211LLLLLLRURUnRRngn g或(1.1.28)第1章 基 础 知 识 图 1.1.7 自耦变压器阻抗变换电路 第1章 基 础 知 识 对于自耦变压器,总是小于或等于,所以,L等效到初级回路后阻值增大,从而对回路的影响将减小。越小,则L越大,对回路的影响越小。的大小反映了外部接入负载(包括电阻负载与电抗负载)对回路影响大小的程度,可将其定义为接入系数。第1章 基 础 知 识 2)变压器阻抗变换电路 图1.1.8(a)所示为变压器阻抗变换电路,()图所示为考虑次级负载以后的初级等效电路,R
15、L是L等效到初级的电阻。若1、2分别为初、次级电感线圈匝数,则接入系数nN2N1。图 1.1.8 变压器阻抗变换电路第1章 基 础 知 识 利用与自耦变压器电路相同的分析方法,将其作为无损耗的理想变压器看待,可求得L折合到初级后的等效电阻为 221LLLLRRngn g或(1.1.29)第1章 基 础 知 识 3)电容分压式阻抗变换电路 图1.1.9()所示为电容分压式阻抗变换电路,(b)图所示是L等效到初级回路后的初级等效电路。图1.1.9 电容分压式阻抗变换电路 第1章 基 础 知 识 利用串、并联等效转换公式,先将RL和C2转换为串联形式,再与C1一起转换为并联形式,在2R2L(C1+C
16、2)21时,可以推导出L折合到初级回路后的等效电阻为 LLLRnRCCCR2221111(1.1.30)其中是接入系数,在这里总是小于。如果把RL折合到回路中1、2两端,则等效电阻为 LLRCCR212(1.1.31)第1章 基 础 知 识 4)电感分压式阻抗变换电路 图1.1.10()所示为电感分压式阻抗变换电路,它与自耦变压器阻抗变换电路的区别在于1与2是各自屏蔽的,没有互感耦合作用。()图是L等效到初级回路后的初级等效电路,12。L折合到初级回路后的等效电阻为 LLLRnRLLLR2221211(1.1.32)其中是接入系数,在这里总是小于。第1章 基 础 知 识 图1.1.10 电感分
17、压式阻抗变换电路 第1章 基 础 知 识 【例1.2】求图1.1.11所示二端网络的输入导纳Yi。解解:图中LC回路里含有两个抽头的自耦变压器,接入系数分别为n1和n2。根据式(1.1.28)可求得负载导纳YL等效到L两端的导纳为.212LYn Y故LC回路两端的总导纳为 22e021jLYgCn Yj L所以Y2等效到输入口的导纳.2i2e022211111(g)LYYj Cn Ynnj L第1章 基 础 知 识 图1.1.11例1.2图第1章 基 础 知 识 2.LC选频匹配电路选频匹配电路 LC选频匹配电路有倒L型、T型、型等几种不同组成形式,其中倒L型是基本形式。现以倒L型为例,说明其
18、选频匹配原理。倒L型网络是由两个异性电抗元件X1、X2组成的,常用的两种电路如图 1.1.12(a)、(b)所示,其中R2是负载电阻,R1是二端网络在工作频率处的等效输入电阻。第1章 基 础 知 识 图图 1.1.12 倒L型网络 第1章 基 础 知 识 对于图 1.1.12(a)所示电路,将其中X2与R2的串联形式等效变换为Xp与Rp的并联形式,如图1.1.11(c)所示。在X1与Xp并联谐振时,有 X1+Xp=0,R1=Rp 根据式(1.1.6),有 221)1(RQRe所以 121RRQe(1.1.33)第1章 基 础 知 识 代入式(1.1.5)中可以求得选频匹配网络电抗值为 2221
19、2121112()()peXQRR RRRRXXRQRR(1.1.34)(1.1.35)由式(1.1.33)可知,采用这种电路可以在谐振频率处增大负载电阻的等效值。对于图1.1.12(b)所示电路,将其中X2与R2的并联形式等效变换为Xs与Rs的串联形式,如图1.1.12(d)所示。在X1与Xs串联谐振时,可求得以下关系式:第1章 基 础 知 识)(|1)1(11211112122212221RRRRQXXRRRRQRXRRQRQRReseees(1.1.36)(1.1.37)(1.1.38)由式(1.1.36)可知,采用这种电路可以在谐振频率处减小负载电阻的等效值。第1章 基 础 知 识 T
20、型网络和型网络各由三个电抗元件(其中两个同性质,另一个异性质)组成,如图1.1.13所示,它们都可以分别看作是两个倒L型网络的组合,用类似的方法可以推导出其有关公式。第1章 基 础 知 识 图1.1.13 T型网络和型网络(a)T型网络;(b)型网络 第1章 基 础 知 识 【例例 1.3】已知某电阻性负载为10,请设计一个匹配网络,使该负载在20 MHz时转换为50。如负载由10电阻和0.2H电感串联组成,又该怎样设计匹配网络?解:解:由题意可知,匹配网络应使负载值增大,故采用图 1.1.12(a)所示的倒L型网络。由式(1.1.34)和(1.1.35)可求得所需电抗值为 251050105
21、0|20)1050(10|12XX第1章 基 础 知 识 所以 226161|200.16220 1011318pF|220 1025XLHCX 由0.16H电感和318pF电容组成的倒L型匹配网络即为所求,如图1.1.14(a)虚线框内所示。第1章 基 础 知 识 图1.1.14 例1.3图第1章 基 础 知 识 如负载为10电阻和0.2H电感相串联,在相同要求下的设计步骤如下:因为0.2 H电感在20MHz时的电抗值为 1.25102.01020266LXL而 1.51.25202LXX所以 pFXXCL15601.5102021|1622第1章 基 础 知 识 由1560pF和318pF
22、两个电容组成的倒L型匹配网络即为所求,如图例1.1.14(b)虚线框内所示。这是因为负载电感量太大,需要用一个电容来适当抵消部分电感量。在20 MHz处,1560pF电容和0.2H电感串联后的等效电抗值与(a)图中的0.16H电感的电抗值相等。第1章 基 础 知 识 【例1.4】已知电阻性负载为R2,现利用图例1.1.15(a)所示T型网络使该负载在工作频率f0处转换为R1,应该怎样确定三个电抗元件的值?图1.1.15例1.4图第1章 基 础 知 识 解:解:1.1.15(a)图所示T型网络可以分解为两个倒L型网络的组合。由于串联臂上是异性质的元件Cs和Ls,因此Cp应该等效分解为两个异性质的
23、元件L1和C1的并联,才能满足倒L型网络的组成要求,如(b)图所示。设Q1、Q2分别是左、右两个倒L型网络的Q值,Re是负载R2在工作频率处经右网络转换后的等效电阻,也就是左网络的等效负载。由网络结构可知,在工作频率处,左网络可以减小负载电阻的等效值,而右网络可以增大负载电阻的等效值。第1章 基 础 知 识 由式(1.1.36)和式(1.1.33),可求得)1()1(1,12222112211QRQRRRRQRRQeee由式(1.1.37)和式(1.1.38)可求得(1.1.39)0111101,esRLQ RQC第1章 基 础 知 识 由式(1.1.34)和式(1.1.35)可求得 0220
24、121,esRLQ RCQ所以 022110221fRQLRQfCss(1.1.40)第1章 基 础 知 识 因为 1010101001)1(1CLCLCp所以epRfQQC0122 式(1.1.40)和(1.1.41)即为所求结果。且由式(1.1.41)和(1.1.39)可知,Q2Q1,R1R2,所以此T型网络只能在工作频率处增大负载电阻的等效值。(1.1.41)第1章 基 础 知 识 1.2 集中选频滤波器集中选频滤波器 1.晶体滤波器和陶瓷滤波器晶体滤波器和陶瓷滤波器 石英是矿物质硅石的一种,化学成分是i2,是呈角锥形的六棱结晶体。石英晶体具有压电效应。所谓压电效应,是指当晶体受到外部压
25、力式拉力作用时,在它的某些特定表面上将出现电荷,而且外力大小与电荷密度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这是正压电效应;当晶体受到电场作用时,在它的某些特定方向上将出现形变,而且电场强度与形变之间也存在着一定关系,这是逆压电效应。第1章 基 础 知 识 当交流电压加在晶体两端时,晶体先随电压变化产生应变,然后机械振动又使晶体表面产生交变电荷。当晶体几何尺寸和结构一定时,它本身有一个固有的机械振动频率。当外加交流电压的频率等于晶体的固有频率时,晶体片的机械振动最大,晶体表面电荷量最多,外电路中的交流电流最强,于是产生了谐振。某些常用的陶瓷材料(如锆钛酸铅,即PbZrTiO3)与石英晶体一样,也具有类似的压电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