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与编码》课件1第3章.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信息论与编码》课件1第3章.ppt》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论与编码 信息论 编码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3.1 单符号离散无记忆信道及其转移概率单符号离散无记忆信道及其转移概率 3.2 信道疑义度信道疑义度 3.3 范诺不等式范诺不等式 3.4 互信息的定义互信息的定义 3.5 平均互信息的基本性质平均互信息的基本性质 3.6 平均互信息的凸性平均互信息的凸性 3.7 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问题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问题 3.8 连续信道的平均互信息连续信道的平均互信息 习题习题3 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3.1 单符号离散无记忆信道及其转移概
2、率单符号离散无记忆信道及其转移概率前面我们已经从信源输出随机变量X的不确定性出发,讨论了信源的平均信息量,即信源的信息熵。在实际的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源输出的信息总是需要通过信道的传输来完成,即人们获取信源输出的信息是通过对信道的输出进行观测而实现的。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因此在前面的讨论中,事实上我们做了一个假定,即信道中没有随机性干扰,通过信道的传输,接收端收到的符号与信源的输出完全一致。然而,在一般的通信系统(见图3-1)中,信道中是存在随机性干扰的。由于信道干扰的影响,其输出随机变量Y与输入随机变量X(信源的输出)并非总是一样。因此对于信息传输过程的考
3、察,不仅需要了解关于信源X的不确定性,而且需要分析经过系统的信息传递,在接收端观测到Y之后对X仍然存在的不确定性。为了便于讨论和建立相应的概念,此处首先建立一个最简单的信道模型单符号离散无记忆信道。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图3-1 一般的通信系统 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1.单符号离散无记忆信道单符号离散无记忆信道图3-2给出了一个单符号离散无记忆信道,其输入和输出分别为离散随机变量X和Y。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图3-2 单符号离散无记忆信道 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
4、与互信息 单符号离散无记忆信道有如下两个基本特性。(1)输入和输出随机变量的取值都是离散的,即Xa1,a2,arYb1,b2,bs 信道的输入、输出构成了一个离散的随机变量对(X,Y),可以借助二维随机变量加以描述。(2)某一时刻信道的输出Y仅取决于即时信道的输入X,与前面时刻信道的输入和输出无关。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2.单符号离散无记忆信道的转移概率分布单符号离散无记忆信道的转移概率分布由于信道中存在着随机性干扰,信道的输出Y统计依赖于信道的输入X。因此,当信道的输入X=ai时,输出Y=bj发生的概率为条件概率,即P(Y=bj|X=ai)=P(bj|ai
5、)i=1,2,r;j=1,2,s(3.1)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这组条件概率P(bj|ai)反映了信道输入X与输出Y之间的统计依赖关系,被称为信道的转移概率。信道转移概率满足:(3.2)10(|)11,2,;1,2,(|)11,2,jisjijP bairjsP bair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对于有r种输入和s种输出的单符号离散无记忆信道,反映其输入X与输出Y之间的统计依赖关系的条件概率共有rs个。这样的rs个条件概率可以排成一个r行s列的矩阵这个矩阵被称为信道的转移概率矩阵或简称为信道矩阵。112111222212(|)
6、(|)(|)(|)(|)(|)(|)(|)(|)(|)ssjirrsrP baP baP baP baP baP baP baP baP baP ba 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3.2 信道疑义度信道疑义度信道中存在随机性的干扰。信源输出的符号经信道传递,在这种随机性干扰的影响下,输出Y成为输入X的一个“干扰”变形。因此,在接收端观测信道的输出Y之后,收信者仍然不能够确定信源输出的是哪一个符号,对于信源X,将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由第2章的讨论可知,在不借助于对信道输出Y的观测的条件下,关于信源X的先验不确定性由信息熵H(X)来度量。因此,信源的信息熵H(
7、X)也称做先验熵。那么,在接收端观测到信道的输出Y之后,仍然存在的关于输入X的不确定性应该怎样度量呢?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首先,假设在信道的输出端观测到Y=bj(j固定)的情况。由信道的转移概率分布可知,当Y=bj时,信源输出X=ai的概率为条件概率:P(bj|ai)i=1,2,r因此,在接收到Y=bj之后,我们关于X的后验不确定性为 H(X|Y=bj)表示了接收到Y=bj时关于X的不确定性,称为接收到Y=bj时关于信源X的后验熵。(3.3)11(|)(|)log 1,2,(|)rjijiijH X YbP abjsP ab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
8、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由于j=1,2,s,H(X|Y=bj)是一个伴随着随机变量Y=bj的发生而发生,并且与Y=bj有相同概率分布P(bj)的随机变量,因此我们需要一个确定的量,能够从总体上来度量在接收端观测到消息集合Y时关于信源X的平均后验不确定性。为此,定义H(X|Y=bj)的数学期望为条件熵H(X|Y):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11111(|)()(|)1 ()(|)log(|)1 (,)log(|)(|)sjjjsrjijjiijsrijjiijjH X YEP b H X YbP b P abP abP a bP abH X Yb(3.4)第第3
9、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由于信道中存在随机性干扰,因此在对信道输出Y进行观测后,我们对信道的输入X仍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条件熵H(X|Y)反映了观测到Y之后对X仍然保留的不确定性。由于经过信息传递仍然存在的这种不确定性是信道中存在的随机性干扰,因此条件熵H(X|Y)被称为信道疑义度。如果信道中不存在随机性噪声,即Y与X有一一对应的确定关系,则在信道的输出端接收到符号集Y之后,便可以完全消除关于符号集X的不确定性,故信道疑义度H(X|Y)=0。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如果信道中存在随机性干扰,则在信道的输出端接收到符号集Y之后,不
10、能够完全消除关于信源X的不确定性,即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剩余不确定性。但是,由第2章给出的条件熵的基本性质:H(X|Y)H(X)可以知道,观测信道的输出Y之后,信道疑义度必小于等于信源的信息熵。因此,在统计平均意义下,对信道输出Y的观测对于减小关于信源X的不确定性总会有所帮助。由下面例子,我们可以更加明确地了解信道疑义度H(X|Y)满足的关系。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例例3.1】图3-3为一个二进制可抹信道。已知输入随机变量X的概率空间为,输出随机变量Y0,?,1。计算:H(X|Y=0)、H(X|Y=?)、H(X|Y=1)和H(X|Y)。解:给定二进制可抹信道的
11、转移概率P(y|x)可以列表表示(见表3-1)。213301,X P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图3-3 二进制可抹信道 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表3-1 P(y|x)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信源的先验熵为 比特/符号依概率关系:可以求出随机变量对(X,Y)的联合概率分布P(x,y)和反向信道参数P(x|y)(见表3-2和表3-3)。2 1()(,)0.91833 3H XH(,)(|)()P x yP y x P x()(,)XP yP x y(,)(|)()P x yP x yP y第第3章章
12、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表3-2 P(x,y)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表3-3 P(x|y)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于是有:比特/符号比特/符号比特/符号1(|0)(|0)log(1,0)0(|0)XH X YP x YHP x Y1(|1)(|1)log(0,1)0(|1)XH X YP x YHP x Y11 1(|?)(|?)log(,)1(|?)2 2XH X YP x YHP x Y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计算结果表明,通过观测信道的输出了解信源的输出时,如果
13、得到Y=0或Y=1,则对于信源X将不再具有不确定性;当观测到Y=?时,对于X的后验不确定性H(X|Y=?)比其先验不确定性H(X)更大,即由先验不确定性0.9183比特/符号增大为1比特/符号。由此可知,在接收到某一具体符号Y=bj时,可能对于消除关于信源X的不确定性有帮助,也可能不仅无帮助,反而会使这种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大。但是应当明确,条件熵H(X|Y=bj)伴随着Y=bj的发生而发生,是一个与Y=bj同分布的随机变量。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对于一个通信系统,其传输信息的能力需要从总体上进行考察和度量。条件熵小于等于其无条件熵,即H(X|Y)H(X)的基本
14、关系表明,在统计平均意义下,对信道输出Y进行观测对于减小或消除关于信源X的平均不确定性总会有所帮助。在此例中,信道疑义度(后验熵)为比特/符号311(|)()(|)0.3333jjjH X YP yH X Yy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而关于信源X的先验平均不确定(先验熵)为 H(X)=0.9183 比特/符号 可见,观测信道的输出Y之后,仍然存在的关于信源X的平均不确定性减小了。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3.3范诺不等式范诺不等式信道疑义度H(X|Y)度量了观测信道输出Y之后对信源X仍然保留的平均不确定性。范诺(Fano)不等式
15、描述了信道疑义度与信息系统的错误概率之间的关系,是反映通信过程中信道疑义度的产生原因和取值大小的一个重要性质。为了推出范诺不等式,先给出下面的引理。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引理引理3.1 设X、Y、Z为随机变量,对Z的每一取值z,定义则有:H(X|Y)H(Z)+ElogA(z)(3.6)()()(|,)XYA zP y P z x y(3.5)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证明:由A(z)的定义可知,A(z)、logA(z)都只与随机变量Z有关,故A(z)、logA(z)与Z有相同的概率分布,即概率分布均为P(z)。考察观测信道的输
16、出Y之后,关于信源X的平均不确定性即条件熵为1(|)(,)log(|)XYH X YP x yP x y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对于三维随机变量(X,Y,Z),(X,Y)发生的边缘概率分布可以由三维随机变量(X,Y,Z)的联合概率分布P(x,y,z)得到,即(3.7)(,)(,)ZP x yP x y z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因此(3.8)1(|)(,)log(|)1 (,)log(|)(,)1 ()log()(|)XYXYZZXYH X YP x yP x yP x y zP x yP x y zP zP zP x y第第
17、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已知对数函数是上凸函数,并且是一组概率分布,对内和式应用Jensen不等式,便有:(3.9)(,)(,/)()P x y zP x y zP z(,)11(,)loglog()(|)()(|)1(,)log()(|)1(,)log()()(,)XYXYXYXYP x y zP x y zP zP x yP zP x yP x y zP zP x yP x y zP yP zP x y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因此(3.10)1(,)(|)()log()()(,)1(,)()log()log()()(,)()(
18、)log()()log()ZXYZZXYZP x y zH X YP zP yP zP x yP x y zP zP zP yP zP x yH ZP zA zH ZEA z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定理定理3.1(范诺不等式)设X和Y是随机变量,X和Y均取值于离散集合a1,a2,ar。令 pe=p(XY)为错误概率,那么H(X|Y)H2(pe)+pe log(r1)(3.11)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证明:在X和Y有同样符号取值集合的通信系统中,我们感兴趣的是在接收端接收到的符号是否与信源输出的符号一致。为此,在接收到Y之后,
19、我们定义随机变量Z:由定理中给出的条件得到随机变量Z的概率分布为(3.12)(3.13)0,1,XYZXYee(0)1(1)P zpP zp 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根据前面的引理,对于随机变量Z的每一取值z,定义随机变量Z的函数:并依据定理中的条件计算随机变量的函数A(z)和logA(z)的取值。当Z=0时:(3.14)()()(|,)XYA zP y P z x y(0)()(0|,)()(0|,)XYYXAP y P zx yP yP zx y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以y作为参变量,遍取x时:式(3.14)中的内和式:(
20、3.15)(3.16)(0|)1(0|)0P zxyP zxy(0|,)(0|)1XP zx yP zxy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故有:和 logA(0)=log1=0 当Z=1时:(3.17)(3.18)(0)()(0|,)()1YXYAP yP zx yP y(1)()(1|,)YXAP yP zx y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以y作为参变量,遍取x时:在固定y,改变x时,满足xy的X的取值有r1个,有:(3.19)(3.20)(0|)01(0|)P zxyP zxy(1|,)(1)(0|)(1)XP zx yrP zxyr
21、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故有:和logA(1)=log(r1)(3.21)(1)()(1)1YAP yrr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由于A(z)、logA(z)是与Z同分布的随机变量,因此可以写出它们的概率空间为ee01,1ZPppeeee(0)(1)11(),11AArA zPpppp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eeeelog1log(1)log(),10log(1)1rA zPpprpp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因而可以求出:(3.22)(3.23)ee2eee1
22、1()(1)loglog()1H ZppHpppeeeeelog()(1)log(0)log(1)(1)log1log(1)log(1)EA zpApApprpr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将式(3.22)和式(3.23)的结果代入引理的结论中,便有:H(X|Y)H(Z)+ElogA(z)=H2(pe)+pe log(r1)范诺不等式是反映信道疑义度H(X|Y)取值大小关系的一个重要定理,在信息系统分析中有明确意义和作用。此时信道的输入和输出有相同的符号集合,即X,Y(a1,a2,ar),而系统中的错误概率为:pe=P(XY)。范诺不等式所指出的关系表明,在观测信
23、道的输出Y之后,关于随机变量X仍然存在的不确定性由两部分组成。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1)首先,需要判断X是否与Y相同。在范诺不等式的证明中,定义了随机变量:因此,判断X是否与Y相同等效于确定随机变量Z为0还是为1,即信息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了错误。由于已知信道中发生传输错误的概率为pe,因此由输出“对”或“错”所构成的信源的熵为 H(Z)=H2(pe),即关于判断“X是否与Y相同”的平均不确定性为H2(pe)。若可判断得出X=Y,则由Y可知X,消除了关于X的不确定性。0,1,XYZXY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2)若已知X与Y不
24、相同,则需要确定X究竟取何种符号。如果由第一步判断已得知XY,则由于X仍有r-1种可能的取值,因此,接收者对于信源X究竟输出了哪一种符号仍然具有不确定性。但是,由熵的极值性可以知道,在已知XY的条件下,关于X究竟取哪一种符号的不确定性不会超过log(r1)。同时,由于XY发生的概率为pe,因此“在XY时,X究竟取何种符号”的平均不确定性不会超过pe log(r1)。可见,范诺不等式的确指出了信息系统中信道疑义度H(X|Y)取值的上限,即满足:H(X|Y)H2(pe)+pe log(r1)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3.4 互信息的定义互信息的定义在一般的信息传输过
25、程中,收信者获取信源X输出的信息,是通过信源输出的符号在信道中传递,观测信道的输出来实现的(见图3-4)。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图3-4 一般的通信系统 第第3章章 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离散无记忆信道与互信息 由前面的讨论我们已经知道,在收到信源输出消息前对信源X的输出具有不确定性。H(X)表示关于信源X的先验不确定性,而H(X|Y)则表示对信道输出Y观测后关于X的后验不确定性。因为H(X|Y)H(X),所以通过信息的传递和对Y的观测,接收者对X的不确定性由H(X)减小为H(X|Y),表明通过信息系统的信息传递,接收者由Y获得了一些关于信源X的信息。第第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