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与编码》课件1第8章.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信息论与编码》课件1第8章.ppt》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论与编码 信息论 编码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第8章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 第第8章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 8.1 失真函数与平均失真失真函数与平均失真 8.2 信息率失真函数及其性质信息率失真函数及其性质 8.3 信息率失真函数的计算信息率失真函数的计算 8.4 保真度准则下的信源编码定理保真度准则下的信源编码定理 8.5 限失真信源编码的基本原理限失真信源编码的基本原理习题习题8第第8章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 由第3章的讨论我们知道,在图8-1给出的简单信息传输系统中,系统的信息传输率为 R=I(X;Y)由于平均互信息I(X;Y)是信源概率分布P(x)和信道转移概率分布P(y|x)的函数,并且I(X;Y
2、)=IP(x);P(y|x)是信源概率分布P(x)的上凸函数,是信道转移概率分布P(y|x)的下凸函数,因此如果信息传输系统中的信源不同(P(x)不同)或者信道不同(P(y|x)不同),则该信息传输系统的信息传输率R不同。第第8章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 图8-1 简单信息传输系统第第8章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 第5章中我们讨论了使用固定信道传输不同信源信息的情况。由于此时信道转移概率分布P(y|x)固定不变,平均互信息I(X;Y)仅随着信源概率分布P(x)的改变而改变,且是信源概率分布P(x)的上凸函数,因此,对于给定的信道(P(y|x)固定),仅改变信源(P(x)可变)时
3、可以求出I(X;Y)的极大值,此极大值反映出了给定信道信息传输的能力,并被定义为给定信道的信道容量:()max(;)P xI X Y()max(;)P xCI X Y第第8章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 与此类似,如果使用不同的信道传输同一信源(P(x)固定)输出的信息,则系统的信息传输率将随着信道转移概率P(y|x)的变化而改变。由于平均互信息I(X;Y)是信道转移概率分布P(y|x)的下凸函数,因此一定可以找到一个信道,当使用该信道传输给定信源输出的信息时,系统的信息传输率最小。此最小的平均互信息反映出了传输该给定信源信息时必须有的最小信息传输率。显然,与是一个成对偶关系的理论问题。(
4、/)min(;)P y xI X Y(/)min(;)P y xI X Y()max(;)P xI X Y第第8章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 对于一个给定的信源,可以使用不同的信源编码方法表示其输出的信息。从信息传输系统的有效性考虑,我们希望找出一种信源编码方法(可以看做某种信道),采用该方法表示给定信源输出的符号时,信息传输率R最小,以构成一种最有效的信息传输系统。由平均互信息I(X;Y)的非负性可知:minI(X;Y)=0第第8章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 但是当I(X;Y)=0即H(Y)H(Y|X)=0H(Y|X)=H(Y)时,信道的转移概率:P(y|x)=P(y)第第8章章
5、 限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 表明该信道的输出Y与其输入X相互独立,由Y根本得不到关于信源X的任何信息。由此可见,若使用R=I(X;Y)=0的信道传输给定信源输出信息,则信道的输出Y与信源的输出X相比面目全非,信息传输系统中产生了严重的失真,以至于完全丧失了传输信息的能力。因此,关于信息传输系统有效性的分析,应当将信息传输率R与系统产生的失真联系起来,对于给定的信源(P(x)固定),度量Y与X之间的失真,并在一定的失真限度内寻求信息传输率R,即平均互信息的最小值。(/)min(;)P y xI X Y第第8章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 第7章我们讨论的无失真信源编码是一类在完全不允许失
6、真(即失真度为零)的条件下的信源编码问题。根据无失真信源编码定理,信源的信息熵是进行无失真编码时编码器信息传输率的理论下界。本章讨论的信息率失真函数表示在某一失真限度下,传输给定信源信息时需要的最小信息传输率。本课程主要针对离散无记忆信源,介绍信息率失真理论的基本概念,给出失真的度量、信息率失真函数R(D)的定义和性质。下面我们将在允许一定限度内的信息损失的条件下,分析平均互信息I(X;Y)的最小值问题,在最简单的条件下介绍信息率失真函数的计算,给出保真度准则下的限失真信源编码定理,初步讨论限失真信源编码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第第8章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 8.1 失真函数与平均失真
7、失真函数与平均失真由于人类生理、心理特性的影响,在实际的信息传递过程中,人们往往并不要求完全无失真地表示信源输出的信息,而是要求在一定保真度(失真限度)条件下,近似地还原信源输出的消息。为了讨论一定失真限度条件下的最小信息传输率,首先需要对信源、信道的输出给出一个定量的失真测度。考虑图8-2所示的信息传输系统。第第8章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 图8-2 简单信息传输系统 第第8章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 设离散无记忆信源:经信道P(vj|ui)传输后,接收符号集为V=v1,v2,vs 1212.,()()().()rruuuU P uP uP uP u第第8章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
8、限失真信源编码 1.单个符号的失真函数单个符号的失真函数对于信道的每一对输入ui和输出取值vj,指定一个非负数:d(ui,vj)0 i=1,2,r;j=1,2,s(8.1)表示ui与vj之间的误差或失真,被称为单个符号的失真函数。显然,若vj=ui,则用vj表示ui时便没有产生失真,于是,d(ui,vj)=0;若vjui,则d(ui,vj)0。失真函数定量地描述了用vj表示ui时引起的失真、损失、风险和主观感觉上的差异大小,其具体的度量方式应视应用场合而定。第第8章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 常用的失真函数有以下几种。(1)均方失真:d(ui,vj)=(uivj)2 (2)绝对失真:d(
9、ui,vj)=|uivj|第第8章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 (3)相对失真:(4)汉明失真:|-|(,)|ijijiuvd uvu0(,)(-)(0)ijijijijuvd uvuvaauv第第8章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 2.失真函数的表示失真函数的表示由于信源U有r种可能取值,而接收符号集V有s种可能取值,因此,对于不同的i、j取值,U、V之间共有rs个失真函数d(ui,vj)。它们可以排列成一个rs的矩阵,即此矩阵称为失真函数矩阵。111212122212(,)(,)(,)(,)(,)(,)(,)(,)(,)ssrrrsd u vd u vd u vd u vd u vd
10、 u vd u vd u vd u vD第第8章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 3.K维随机矢量的失真函数维随机矢量的失真函数若信道的输入与输出是K维随机矢量,则可以将单个符号的失真函数的定义加以推广。设信源输出的符号序列U=(U1,U2,UK),其中每一随机变量Ui(i=1,2,K)取自同一符号集u1,u2,ur,所以信源输出的符号序列U共有rK种可能的取值。接收端的符号序列为V=(V1,V2,VK),其中每一个随机变量Vj(j=1,2,K)取自同一符号集v1,v2,vs,因此,V共有sK种可能的取值。第第8章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 又设,分别是U、V的样矢量,则ul与vm之间的
11、失真函数为(8.2)对于不同的输入、输出符号序列,共有rKsK个失真函数,可写成矩阵形式DK,称之为信道输入、输出为K维随机矢量时的失真函数矩阵,它是一个rKsK阶矩阵。12(,)Klllluuuu12(,)Kllllvvvv11(,)(,)iiKKlmlmidd uvKu vKKsmrl,2,1;,2,1第第8章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例例8.1】已知U、V0,1,失真函数定义为。若作二次扩展,即U,V00,01,10,11,则二维随机矢量u、v之间的失真函数为0110D2221(00,00)02(0,0)(0,0)11(00,01)2(0,0)(0,1)21(11,11)02(1
12、,1)(1,1)ddddddddd第第8章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 依次可写出u、v之间的失真函数矩阵:2110122011211011021122111201210222110111022D第第8章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 4.平均失真平均失真由失真函数d(ui,vj)的定义可以看出,对于不同的ui、vj,d(ui,vj)的值可能不同。因此,失真函数d(ui,vj)是一个伴随着随机变量ui和vj的发生而发生的随机变量,发生的概率为P(ui,vj)。于是,在信息传输系统中产生的失真可以使用失真函数的统计平均值来表示。平均失真定义为(8.3)11(,)(,)(,)rsijijij
13、ijdE d u vP u v d u v第第8章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 若已知信道转移概率P(vj|ui),则平均失真可进一步表示为(8.4)可见,单个符号的失真函数d(ui,vj)描述了某个信源符号经过信道传输后的失真大小,对于不同的信源符号和不同的接收符号,其值是不同的,而平均失真则是从总体上描述整个系统失真情况的一个量。d11()(|)(,)rsijiijijdP u P vu d u v第第8章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 若信道的输入、输出为K维随机矢量U、V,则系统的平均失真定义为(8.5)11(,)(,)(,)(,)(|)(,)KKrmKKKKlmKlmlmlmm
14、lKlmdE dPdPPduvu vu vu vvuu v第第8章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 也可写成:(8.6)11111()(|)(,)1()(|)(,)KKKKiirsKlmlKlmijrsKlmlKlmijldPPdPPduvKuvuu vuvu第第8章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 当信源与信道都是无记忆时,可进一步简化为(8.7)其中,是K维随机矢量的第i个分量的平均失真。如果离散信源是平稳的,则有和,即通过离散无记忆信道传输离散无记忆平稳信源输出的符号序列时,系统的平均失真等于信源输出单个符号的平均失真。1111(,)iiKKKlmiiidE d uvdKKidKddid
15、dd第第8章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 8.2 信息率失真函数及其性质信息率失真函数及其性质8.2.1 D失真许可准则与失真许可准则与D失真许可信道失真许可信道在实际的通信过程中,人们对于通信质量的要求一般是从统计平均的意义上进行考查和度量的。为了满足一定的通信质量要求,需要对系统中产生的失真加以限制,要求信息传输系统所产生的平均失真不能够大于某一给定的常数D,即满足:D(8.8)dd第第8章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 由于常数D为信息传输系统中所允许的失真限度,因此式(8.8)称为信息传输系统的D失真许可准则。考虑一个使用不同信道P(vj|ui)传输给定的信源U输出符号的信息传输
16、过程,信道的输出符号为随机变量V。显然,使用不同信道传输该给定信源信息时,系统的信息传输率R=I(U;V)不同,产生的失真也不同。在定义了失真函数d(ui,vj)之后,我们总是希望在允许一定失真限度D的条件下,使得传输信源信息的信息传输率R=I(U;V)尽可能地小。也就是说,在D失真许可准则(D)下,寻找传输该给定信源信息的信息传输率R=I(U;V)的最小值。d第第8章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 由平均失真的定义式(8.4)可以看出,系统的平均失真不仅与失真函数d(ui,vj)有关,而且与信源的统计特性P(ui)和信道的转移概率P(vj|ui)有关。应当注意,在给定信源U,并且定义了U、
17、V之间的失真函数d(ui,vj)之后,系统的平均失真仅由信道转移概率P(vj|ui)决定,即 =P(vj|ui)。如果要求信息传输系统所产生的平均失真 不能够大于某一给定的常数D,则可以使用的信道受到了限制。于是,传输该给定信源信息的信道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信道能够满足D失真许可准则的要求,即满足 D;另一类信道中所产生的平均失真 D。因此,我们将信道P(vj|ui)划分为两个集合:ddddddd第第8章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8.9)(8.10)显然,如果信道P(vj|ui)PD,则使用该信道传输给定信源输出信息时,传输系统的平均失真将满足D失真许可准则。因此,集合PD中的信道称为
18、D失真许可信道。说明:为了求出信道可变条件下信息传输率R=I(U;V)的最小值,此处引用的信道P(vj|ui)为一种假想的可变信道,称为试验信道。在实际问题的分析中,这些不同的试验信道可以看做不同的信源编码方法。(|);jiDPP vudD(|);DjiPP vudD第第8章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 8.2.2 信息率失真函数信息率失真函数平均互信息的凸性表明,对于给定的信源,信息传输系统的信息传输率:R=I(U;V)=IP(vj|ui)是信道转移概率P(vj|ui)的下凸函数。因此,若改变信道参数,则一定存在一个平均互信息的最小值,使得传输给定信源信息时系统的信息传输率最小。但是,此
19、时讨论的问题是在满足D失真许可要求下寻找重建给定信源信息时所必须有的最小平均信息量。虽然由平均互信息的下凸性知道此时R=I(U;V)的最小值一定存在,但是由于规定了失真限度D,因此传输给定信源信息所能够使用的信道受到了限制,即P(vj|ui)PD。第第8章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 于是,我们可以在D失真许可信道集合PD中选出一组信道转移概率P(vj|ui),使得信息传输率R=I(U;V)达到最小值。此平均互信息的最小值表示在满足D失真许可要求(D)时传输给定信源信息的信息传输率R的最小值。定义满足D失真许可要求的平均互信息的最小值为信息率失真函数,即(8.11)简称率失真函数,单位是比
20、特/符号或奈特/符号。d(|)()min (;)min(;);DP v uPR DI U VI U VdD第第8章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 信息率失真函数R(D)的定义表明,R(D)为给定信源和定义失真函数的前提下,在失真限度为D(试验信道满足一定约束条件)时平均互信息I(U;V)的最小值。因此信息率失真函数R(D)具有明确的物理含义和实际指导意义。第第8章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 信息率失真函数R(D)与信道容量C具有对偶性。R(D)是在给定信源P(u)和失真限度D时平均互信息I(U;V)的最小值。这个最小值R(D)是在给定信源的情况下,接收端以满足失真限度D的要求而重建信源
21、信息时所必须获得的最小平均信息量。因此,R(D)反映了在满足一定失真限度D的要求下,给定信源输出的信息率可以压缩的程度,即最有效地表达信源输出信息时可以压缩到的最低信息率。显然,R(D)所表示的最低信息率是反映信源特性的参量,与试验信道无关。对于不同的信源,其R(D)不同。第第8章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 信道容量C则是在给定信道P(v|u)时平均互信息I(U;V)的最大值。信道容量C反映了信道传输信息的能力,是在信道中实现可靠传输时该给定信道的最大信息传输率。信道容量C与信源无关,是反映信道特性的参量。对于不同的信道,其信道容量不同。信息率失真函数R(D)与信道容量C这两个概念在实际
22、应用中有明显区别。信道容量C的研究目的是掌握给定信道传输信息的能力,即该信道能够可靠传送的最大信息量。在充分利用给定信道传输能力的条件下,使信息传输系统的信息传输率最大而错误概率任意小,这就是一般的信道编码问题。第第8章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 信息率失真函数R(D)的研究目的是掌握给定信源输出信息的特性。在满足D失真许可要求的条件下,人们希望使用尽可能少的码符号表达(传送)给定信源输出的信息。由于R(D)恰为失真限度D之内传输给定信源输出信息时所必需的最小信息传输率,因此信息率失真函数R(D)反映了信息传输系统的有效性研究,即信源编码和数据压缩应用中所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第第8章章
23、限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 8.2.3 R(D)的基本函数关系的基本函数关系由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传输给定信源输出的符号时,如果信息传输系统中允许产生的平均失真限度为D,则由D失真许可信道集合PD中找出的平均互信息的最小值便为信息率失真函数R(D)。显然,如果要求的平均失真限度D不同,则D失真许可信道集合PD不同,所得到的最小信息传输率也不同。因此,信息率失真函数R(D)是失真限度D的函数。设已给定离散无记忆信源:第第8章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 对于试验信道:已定义U、V之间的rs个失真函数d(ui,vj)0。失真函数矩阵为(8.12)(8.13)1212.,()()().()rr
24、uuuU P uP uP uP u(|)1,2,.,;1,2,.,jiP vuir js第第8章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8.14)下面首先讨论信息率失真函数:所具有的基本函数关系,即考察R(D)的值域和使得R(D)有定义的失真限度D的取值范围。111212122212(,)(,)(,)(,)(,)(,)(,)(,)(,)Dssrrrsd u vd u vd u vd u vd u vd u vd u vd u vd u v(|)()min (;)min(;);DP v uPR DI U VI U VdD第第8章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 1 R(D)的值域的值域信息率失真函数R
25、(D)的定义式(8.11)表明,R(D)本质上反映的是信息传输系统中信源U与信道输出V之间的平均互信息I(U;V)。依据平均互信息I(U;V)的基本性质,可以确定信息率失真函数R(D)取值大小满足的关系。由于平均互信息I(U;V)具有非负性,即I(U;V)0第第8章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 因此信息率失真函数的取值不会小于0,即R(D)0由平均互信息I(U;V)的极值性,即I(U;V)H(U)可以看出,信息率失真函数R(D)的取值有界:R(D)H(U)即信息率失真函数R(D)的数值不会超过信源U的输出的平均信息量H(U)。于是,信息率失真函数R(D)的取值范围为0R(D)H(U)第第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