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作文备考指导辩论词-辩论赛:一辩陈词例文.doc

  •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 文档编号:786125
  • 上传时间:2020-10-09
  • 格式:DOC
  • 页数:12
  • 大小:29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作文备考指导辩论词-辩论赛:一辩陈词例文.doc》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作文 备考 指导 辩论 辩论赛 陈词 例文 下载 _高中作文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 1 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影响大 辩论赛正方一辩辩论赛正方一辩陈词陈词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对方辩友: 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能和大家一起探讨文学名著和通俗文学谁影响大的问题,我方认为: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影 响大。 开宗明义,定义先行。“通俗文学”是指除历史的民间文学以外,还包括现实创作的通俗化、大众化 的文学。通俗文学拥有强大生命力和广泛影响力,且通常具有较高商业价值,是可以满足广大读者日常阅 读需求的文学作品。“文学名著”即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含有长期效应、严肃主题,且一般需要有较高 认知度的文学作品。“影响”是指对人的思想或行为起作用使其产生共鸣并发生改变。由此,我方的标准 为:在环

    2、境的影响及主体所能接受的范围内,哪者波及的范围更广?哪者更易于被大众所接受?哪者更能 迎合时代的脚步?下面我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管理学及社会现实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告诉我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力量的 主体。由此可知,对人民的影响是具有决定性的,通俗文学以其通俗化、大众化的特点在广大群众中广泛 地传播。而文学名著虽然是文学的积淀,但它的深奥和独特的时代性,恰恰限制了它在大众中的传播,限 制了它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影响力。 第二、管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能否用心地去做一件事情在于他是否愿意去做这件事。因而,当人们 愿意去欣赏某事物的时候,其内容一定

    3、会强烈地冲击他们的思想,引发他们思想上强烈的共鸣,并付诸于 实践行动当中。作为具有广泛性的通俗文学,如年轻人喜欢的网络文学、穿越文学,往往就是这样一个有 机载体,无形且真实地影响着每一个人。 第三、从社会现实方面来说,通俗文学就在我们的周围,最贴近我们的生活,最能迎合大众的口味, 最能反映普通民众的喜怒哀乐,也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人文精神。我们都知道绝大多数的文学名著在其诞 生之初就是通俗文学。从这个意义讲,文学名著是通俗文学这座金字塔的塔尖,高高在上,令读者敬畏多 于亲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毕竟是少数,能真正读懂文学名著的人也是少数;文学名著有其特定的阅读群 众和专家群体,而通俗文学就没有,它适

    4、合各个阶层。通俗文学是文学的生命力,是文学必然的发展方向。 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影响大,这不仅是两者定位不同的必然,更为历史和现实所证明,是不争的事实! 故我方坚信,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影响大。(936 字) 2 文学名著比通俗文学影响大 辩论赛辩论赛反反方一辩方一辩陈词陈词 主席、各位评委、各位观众: 大家好! 正如对方辩友所说,近些年来,一些网络文学、穿越文学等进入了我们的视线,诚然,这些通俗文学 确实被一部分人,特别是那些人生观和世界观都没有完全形成的青少年所喜爱。难道这就能说明这些通俗 文学是最能影响我们的文学表现形式吗?我方认为并非如此。今天,我们邀请大家与我方一起进行一场探 索之旅,揭

    5、开文学名著神秘的面纱,看看文学名著对我们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开宗明义,所谓文学名著,“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也。其往往具有永恒的主题,有较高的艺术 价值;其不仅读者广泛,而且能够经过时间的考验,经久不衰。他们经过岁月沧桑而依然光彩夺目,饱受 风吹雨打而依然风韵犹存。而何谓通俗文学呢?正如鲁迅先生对通俗文学的评价:“其取材多在近时,或 采之他种说部,主在娱心,而杂以惩劝。”也就是说“通俗文学”是一种重在娱乐,重在消遣的文学表现 形式,仅仅是生活中的调味剂。 今天,我方观点是“文学名著比通俗文学的影响大”,我们将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第一,从影响的持续时间来看。名著象酒一样,越久越香,通俗

    6、文学只是昙花一现,西方文学的开端 荷马史诗,就影响了西方 3000 年,到现在还有人不断引用,而在中国,论语影响上千年,四大名 著也影响了四百多年。五十年后,也许没有人会记得狼的诱惑,却不会不记得红楼梦。 第二,从影响的深度来看。文学名著的影响,乃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正如儒家经典论 语,也许现在很多人都没有亲身读过,但是他们的思想却深受其影响。论语思想内容早已融入了我 们民族的血液,沉潜在我们的生命中,熔铸成我们民族的个性。对方辩友如何还能认为通俗文学的影响会 大于文学名著呢? 第三,从影响的广度来看。在地域方面,文学名著可以突破语言的障碍,受到多民族多文化的传承, 如百年孤独出版之

    7、后被译成 30 多种文字出版,使世界各国人民深切感受到其巨大影响。在领域方面, 文学名著可以影响到从历史、地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到政治、经济以及哲学。这些都是通俗文学 所望尘莫及的啊。 综上所述,文学名著是我们了解过去了解历史的明镜。文学名著以其超越时空的震撼,影响着我们人 类几千年的文明。今天,我方愿借对方辩友一双慧眼,把文学名著的巨大影响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真真切切。因为我方坚信:文学名著对我们的影响远远大于通俗文学。谢谢!(959 字) 3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辩论赛一辩陈词辩论赛一辩陈词 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各位来宾: 大家晚上好! 我方观点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何谓“

    8、不拘小节”?这是一个很泛化的概念,为了使讨论更有针对性,我们自然需要对其给出一个合 理的界定。正本清源, “不拘小节”一词出自后汉书虞延传,商务印书馆的解释是形容待人处世不 拘泥于小事,不为小事所约束。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在这里有两个词需要对方辩友尤其要注意:“拘” 和“小节”。 首先,“拘”在这里是拘泥的意思,形容被束缚其中。很明显,不拘泥并不等于不注重,不遵守。不 束缚于小节,让我们做事的眼界更宽阔、更灵活。 其次,“小节”是指无关大局的细枝末节,非原则的琐事。它的外延非常之广,小到生活琐事:衣着 起居;大到自身利益:生死攸关。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整日蓬头垢面,可谓不拘小节;大文豪李白豪放不羁

    9、, 当称不拘小节;伟大的雷锋同志,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不在乎己身利益,更是不拘小节啊!此外, “小节” 不等于“细节”,“细节”是构成事物的要素,不可或缺。小节是事物发展的次要矛盾,把握事物的发展 更应看方向和主流。 那么,成大事者为什么不拘小节呢?我方认为原因有三: 第一,从“成大事者”的主体特点看。成大事者,决非普通的成才。他必然在某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 并对社会产生较大并持久的积极影响。纵观古今之成大事者,可以发现他们身上共同的特征:(1)具有长远 的眼光,对事物发展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力;(2)他们善于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能够明晰“小节”的地 位作用,不会拘泥于无原则的琐事上;(3)成

    10、大事者往往性格独特,不拘小节。小平同志的人才思想中就提 到:要用人唯贤,不拘小节包括一些有怪脾气的人(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这就从客观上肯定了人才与 不拘小节的关系。 第二,从现实角度分析。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欲成大事,必需洞察方向、把握大局。正所谓会当凌绝 顶,一览众山小。只有心无旁骛,才能专心致志。若拘于小节,将精力和时间过度的投放在非原则的琐事 之上,“眉毛胡子一把抓”,必然对成大事产生阻碍作用。 第三,从理论层面判断:事物的矛盾可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方向”、“大局”是事物的主要 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小节”是次要矛盾。处理问题不能舍本逐末。要知道,解决主要矛盾的 同时,次要

    11、矛盾也能迎刃而解。 综上三点所述,我方一致认为: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谢谢大家! 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三国时期文学家李康在运命论中说:“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意思是“德行高于众人,众人必 定会对他加以诽谤”。然而,汉代儒家学者郑玄却认为人们对“有高德者则仰慕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 意为人们“看见品德高尚之人就会仰慕他,看见行为光明正大之人就会效仿他”。 某中学拟以“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正方)和“行高于人,众必仰之”(反方)为辩题举行一场辩 论赛,请你选择其中一方的观点,写一篇辩论词,以一辩的身份进行开篇陈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2、,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行高于人,众必仰之 尊敬的对方辩友: 大家好! 行为世范者青史留名,万古流芳。世人以其德而榜之,以其贤而效之。诚然,一个人行高于人,会招 致一定的诽谤,但更多的,是人们的敬佩与仰慕。所以我方坚定地认为:行高于人,众必仰之。 行之高者如深谷幽兰,不言自香,众人闻香而至。 尊敬的对方辩友:君不见屈子独立汨罗之身影感动了多少仁人志士,令世人趋而仰之,千百年后仍过 端午来纪念;君不见孔子周游列国,因仰慕他而追随的弟子多达千人,他的学说更是影响千年;君不见为 革命献身的千千万万烈士,天安门前屹立不朽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记录了他们行高于人的一生,来此瞻仰之 人络绎不绝

    13、。正如汉代儒家学者郑玄所说:“有高德者则仰慕之,有明行者则行之。” 行之高者如巍峨高山,高山仰止,众人望峰效之。 尊敬的对方辩友,法捷耶夫说:“青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诚 哉斯言!这就是榜样的力量。正是国家领导人率先垂范,中国抗“疫”战斗中才有了各行各业的忠于职守; 正是有像钟南山、李兰娟一样的榜样的指引,中国抗“疫”战斗中才涌现出了更多的白衣逆行;正是中国 人民对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德行“见贤思齐”,才取得了抗“疫”斗争的伟大胜利。高山巍峨,望峰效 之;行高于人,众必仰之。 反之,众人皆有明辨是非之心。那些行高于人者,即使遭到了一时的诽谤,也终会云开“误”散,

    14、受 人敬仰。 尊敬的对方辩友:明辨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所以面对品行高低,人们必会做出自己的选择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秦桧在岳飞墓前跪了千年,也终换不来人们的原谅;疫情防控中那些违背 政策之人一经曝光,就会遭到人们的口诛笔伐。而那些因扶老人遭到一时非议的人,那些因救人而闯红灯 遭到一时诽谤的人,那些因做好事而遭人误解的人虽然会遭到一时的误会与不理解,也终会遇到反转, 云开“误”散,受到人们的敬仰。 翻开新世纪的篇章,社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正能量。行之高者,如香草美人,众必近而嗅其香;行之 高者,如霁月春风,众必趋而沐其清;行之高者,如浩瀚星空,众必欣而仰其行。 最后,再次重申我方观点:

    15、行高于人,众必仰之! 谢谢大家! 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青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法捷耶夫 盲目地听从、盲目地相信一切者,他一定是蠢物,他们的头脑只是别人的跑马场。闻一多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众多明星在微博上呼吁大家“守望和平”。 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开放,日韩两国的文学艺术作品也进入了我国的文化市场,形成了“日 韩潮流”的现象。一些中学生竞相模仿日韩明星的发型、服饰等。 国内多家公司推出了虚拟偶像(“画”出来的人物)。业内确定虚拟偶像洛天依已经盈利,她的魅 力也得到了青少年的认可。 父亲辛苦打工卖面条,少年小赵却沉迷快手直播,半个

    16、月狂刷支付宝 3 万余元打赏主播。 学校论辩社将举办一场以“偶像崇拜是否利大于弊”为辩题的论辩赛,请结合上述材料,选择正方或 反方写一篇论辩陈词,或者以主持人的身份综合两方的观点写一篇总结陈词,不少于 800 字。 站在偶像的肩膀上 “偶像崇拜偶像崇拜”正方辩论陈词正方辩论陈词 主持人、对方辩友: 你们好! 法捷耶夫曾说:“青年的思想越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励,就越会发出强烈的光辉。”由此,我方的观点 是:偶像崇拜利大于弊。 首先我们可以思考,什么是偶像?我们所定义的偶像,是在某方面可以给人带来鼓舞与激励,能够让 人于内心生发出向往与倾慕的一类人。他们在各个时代熠熠生辉,无论是心怀天下的文人志士,或

    17、是创新 开拓的科学家们,还有或坚定或深刻的艺术、文学大师,他们的精神内核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奋进、 突破,甚至攀上更陡峻的高峰。 对方辩友可能会说,你所说的这些偶像当然值得人们崇拜,但是到了“娱乐至死”的当下,人们的偶 像早已狭义为舞台上那些唱跳嬉笑的艺人们了,对他们的崇拜有何利可言?但我想说:首先,我们承认随 着媒体普及与信息爆炸,一些明星们更多地为人们所认识、追捧,或者奉为偶像,表面的喧嚣似乎甚至掩 盖了人类群星的璀璨;然而,我们不能低估任何一个时代中思想的力量,它们总能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并 转化为前进动力;其次,就算是一些艺人们也有他们一定的可取之处,喜欢他们的人借以表达自己对艺术、

    18、审美的追求与欣赏,这不也是一定程度的进步吗?另外,我们还能发现,大部分的“明星”们一直传递着 积极的价值观与正能量,如国家公祭日之时微博满屏的“守望和平”的呼吁,若能把人们对于他们的关注 指引向真实的思考、触动,这种影响力带来的难道不是利大于弊吗? 接着,我们可以说说崇拜。之前已提到,能对值得被称为“偶像”的一类人的一方面精神特质产生崇 敬与向往,并要求自身不断地向之努力,我认为这是崇拜的最理想方式。也由此,我们对待偶像的态度是 完全可以扬长避短的。人无完人,既然我们不能苛求偶像样样完美,这就需要我们实行“理智崇拜”,即 不丧失辨别能力、独立思考的选择与评估,这既是心智已一定成熟的青年们本应具

    19、备的能力,也是从偶像 身上汲取力量的唯一途径。至于那骇人听闻的一系列看似以“偶像崇拜”而饱受诟病的事例,一定程度上 警醒着我们谨防借“偶像”之名而大行消费主义的市场陷阱,同时告诫我们这些盲目与过度崇拜的弊端。 正如我们所知,盲目地做任何事情都是不尽合适的,又何况这样不分优劣、不计后果的“崇拜”呢?因此, 我们需要对这些不理智的选择感到惋惜,但不能一叶障目地不顾绝大多数偶像正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这 一事实。 最后,如闻一多先生所言,“盲目地听从,盲目地相信一切者,他们的头脑只是别人的跑马场。”而 面对偶像,只要我们保持理智地选取、学习,就能向着他们的高度不断进取,在自己的世界中策马奔驰; 站在偶

    20、像的肩膀上,向更广阔的天空伸展! 请允许我再重述一遍观点:偶像崇拜利大于弊。谢谢大家! 6 偶像,给我指明了奋斗的方向 “偶像崇拜偶像崇拜”正方辩论陈词正方辩论陈词 大家好: 我是今天辩论的正方代表,我认为偶像崇拜利大于弊,具体理由如下: 第一,崇拜偶像有助于我们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李连杰成立“壹基金”公益组织,濮存 昕主动担任预防艾滋病宣传大使,苏有朋担任“母亲水窖”公益大使这些明星成功而不忘社会,借助 明星身份和影响力,积极承担自己的责任,为建设美丽中国主动担当,为构建和谐社会奔走呼吁。试问, 把他们当作崇拜的偶像,难道不利于我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吗? 第二,崇拜偶像有

    21、利于我们找到成功的道路和方法。在 2018 年 9 月份的开学第一课上,成龙讲述了自 己成功的秘诀,他说:从“跑龙套”到“中国名片”,因为我比别人更能拼。在这拼的背后,成龙受了多 少伤,流了多少血。草根影星王宝强 6 岁开始习武,8 岁到少林寺做俗家弟子,后来做京漂,从群众演员到 著名影星,一步血一步泪,“宝宝”也是硬拼出来的啊!成功无他,唯有硬拼。我们不能只被明星头顶的 光环吸引,还要看到他们的奋斗过程,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 第三,崇拜偶像能让我们明白什么是厚重的人生。硬汉影星张涵予坚信:“十几年配音,十年配角, 梦想终会吹响人生的集结号。”张涵予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但毕业后却多年从事

    22、电视配音工作, 直到 40 多岁,才凭借集结号中的谷子地一角一炮而红,跻身明星行列。同样厚积薄发的还有无法靠长 相出名的黄渤。他们心存希望,厚积演技,磨炼风格,终于从幕后走到前台,从配角成为主角。不经一番 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在困境中不放弃希望,经历厚积薄发的人生才是厚重的人生。 还有战狼 2中的吴京,演唱中国风歌曲的李玉刚,以中国元素为背景的张艺谋,为人谦和的陈道明, 都在用他们的追求与坚持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该怎么走。他们就像大海上的灯塔,给我指明人生的航向。 请问,崇拜他们难道对我们的成长没有好处吗? 也许有人会说,偶像崇拜能让青少年误入歧途,干出傻事。对于这种情况我要说的是,要么他们

    23、崇拜 的偶像身上不具有正能量,根本不值得崇拜;要么他们崇拜偶像的方式是错误的,将学习偶像变成盲目追 星。方向错误或者方法错误,自然无法保证结局的美好。所以还希望大家在崇拜偶像时擦亮眼睛,保持理 性,用正确的方法,崇拜值得我们崇拜的明星和偶像。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要求写作。(60(60 分分) ) 有一位中国老师带领学生合唱团赴英国莱高伦参加第56 届国际音乐节比赛。 参赛队都有很强的实力, 但只有 前三名才能获奖。比赛结束,中国队获得第三名,但学生们很失落,哭成一片。而获得第九名的意大利队却在狂 欢、祝贺,因为他们感觉今天在台上

    24、的演出没有出任何差错,大家的表现都很出色。没获奖的团队在狂欢,而获 奖的团队却沉浸在痛苦之中。 此事引发我校学生对“过程和结果哪个更重要”“该不该以成败论英雄”“有上进心,错了吗?”“快乐教 育和挫折教育孰更利于中学生成长”等问题的思考,请就其中一个辩题,选择正、反一方写一篇论辩陈词,或者 以主持人的身份综合两方的观点写一篇总结陈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过程和结果相比,过程更重要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首先谢谢你们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这里观看我们此次辩论赛的过程,而没有只是坐在办公室 或教室里等结果。虽然我们辩论的过

    25、程未必很精彩,但你们仍然来捧场,见证辩论赛的全过程,你们 用行动表达了对我方观点的支持。因为我方的观点是:过程和结果相比,过程更重要! 材料中的中国代表队在比赛中得了奖,本该皆大欢喜,好好庆祝一番,他们却异常失落,哭成一 片,显然是太关注结果惹的祸,因为能让他们开心的结果可能只有一个登上冠军宝座。他们的举 动和为第九名而狂欢庆贺的意大利队相比黯然失色,因为意大利队懂得享受过程,虽然失掉了比赛, 但却在过程中锻炼了团队,收获了友谊和快乐。 从思想认识上来说,做事情要注定过程更重要。 有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事即为过程,成事即为结果。它已经告诉我们,人所应该做的 只是去某事,人的责任也只是去

    26、做,去感受这个过程。通过过程,获取经验,方法,教训,最重要的 是锻炼自己。既然已明白成事在天,又何苦去看结果呢?我们的奋斗只在于拼搏的过程。只要尽自己 所能,就够了。结果真的无所谓。 从一个人的生命说起,活的都是过程,只有死亡才是最终结果。 难道出生就是为了等待归于沉寂的死亡,其他的都不重要了?一个事物终结了,就有另一个事物 又要开始,就要出现新的过程。一个过程接着一个过程,很多事情可能没有最终结果,但过程一定存 在。可以说,过程将伴随每个人的一生。 一个人的一生,对于宇宙来说,只是浩瀚大千世界的一粒尘埃,也许连尘埃之说都嫌大。由此引 申,发生在一个人、一个团体的一件事、一个终结,相对于当事人

    27、也许在其心里比天都大。而对于整 个世界,就什么都算不上。何必斤斤计较、纠结?相较于死亡,什么样的结果算作终结? 从客观事实上分析,做事情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做一件事同样都成功的人,我们更尊重那些因自己努力而成功的人,会看不起在过程中用卑鄙手 段达到目的的人,为什么他们做事有同样的结果却得不到同样的认可呢?做一件事同样失败的人,我 们仍然佩服那些付出自己努力的人,就像项羽,楚汉之争,他终以失败告终,但历史百年,他在世人 的眼中永远是一位英雄。为什么同样是失败的结果,却有着大相径庭的后人评说呢?正所谓,不以成 败论英雄,不看结果看过程。 再举一个例子,拿化学课来说,如果做事结果比过程重要,那我们只

    28、要让老师告诉我们一个方程 式的反映物,生成物与反映条件就行了。有何必费钱费时的让老师在课堂上做了演示实验之后,换要 自己亲手做一遍呢?这就是过程的重要性。 最后我还要强调一点:过分看中结果会导致极端功利主义思想泛滥,是断然不能提倡的。否则, 为了升官,可以行贿进贡,可以权钱交易或权色交易,甚至副职可以买凶杀害正职;为了致富,可以 偷摸扒窃,可以制毒贩毒,甚至可以杀人越货。倘若此,国何以国,天下何以不乱? 老师们,同学们,看重过程甚于结果的人,至少还拥有一颗蓬勃的年轻的心,最后我要重申:过 程和结果相比,过程更重要。谢谢大家! 8 过程和结果相比,结果更重要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人们常说

    29、,不要在乎结果,最重要的是过程。但我却要说:过程和结果相比,结果比过程更重要。 比如,材料中的中国队为什么哭成一片,因为结果没有达到他们的理想,为什么意大利队要狂欢、 庆祝,因为“舞台演出没有出现任何差错”就是他们预期的结果。 很多时候,我都是抱着求胜心理去做事情。也许这些事情并不需要分出胜负,亦或者输赢也并不 十分重要,淡然处之就好。甚至,我也知道,世上大多事如此,但固执的认为结果比过程重要。只要 有个好结果,不就什么都不重要了么。 可对于高考这样的影响命运转向的大事件,重在参与只是失败者为自己找的冠冕堂皇的托词,社 会可只看你的结果。如果过程真的重要,那会有什么“黑色六月”,只用短短数个小

    30、时,宣判一个学 子 十年的寒窗? 有人说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我总觉得这是自欺欺人,是辛苦努力而毫无收获的自我安慰,比如, 奥运会上,我想所有的运动员都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辛苦,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得到了最终的荣 誉与辉煌,获得更多鲜花和掌声的总会是那些拿到冠军奖牌的选手。 一个律师他打官司如果不是为了帮当事人讨个说法这一结果,难道是为了感受法庭论辩的快感 吗?一个医生他毕生的追求如果不是治愈患者,救死扶伤这一结果,难道是为了体味庖丁解牛,游刃 有余的乐趣吗?一个消防员如果不是为了扑灭大火才在火海中穿梭难道是为了感受扑火过程中的惊险 和刺激吗? 我们承认过程重要,然而一切过程都指向结果,为结果服务

    31、。 预期的结果指引着过程。正如黑格尔所言:“假如一个人的人生之舟不知驶向何方,那么它的航 行将会是痛苦并徒劳的。” 我们所做的一切,无不都是围绕着结果进行,没有结果,过程就变得虚无缥缈,无所依靠,从而 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这也和看体育比赛一样,即使过程再美,最后的结果却是输了,那么,比赛的意 义就要大打折扣。 社会进步了,人类发展了,结果越来越让人看重。当你做某一件事情时,就算你每天风里来雨里 去,再辛苦,再累,没有一个好的结果,人们依然不会看中你。因为你的结果不是大家想要的,虽然 你的过程很努力。企业,要的就是一个能得到好的结果的人,过程并不是主要的。就像一个站在舞台 上的明星一样,我们只看到

    32、他的结果,虽然他们的过程是多么艰辛的,但是又有几个人会去在乎他们 的过程呢? 对于一个在人生道路上摸爬滚打了多年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结果更重要。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 经历了太多,得失已了然于胸,任何的过程已经不能激起心底的波澜。没有结果,一切的过程都不过 是白费功夫,让人徒增伤感。 如果没有结果,过程也就没有实际意义了。就像我们吃吃饭一样,不是为一吃而去吃,吃只是过 程,吃饱才是结果,也就是说,只有吃饱才是最重要的。这就是结果。 总之,过程和结果相比,结果更重要!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深圳某知名中学公布了 2019 年拟聘教师名单。35 名新聘教师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其中 2

    33、0 人毕 业于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1 人毕业于哈佛大学。这份“豪华版”的新聘教师名单一经公布,立即引发社会 的广泛关注。网友们纷纷发出“清华北大毕业生去哪儿了?原来是去深圳教书了”“本科毕业的我,看完 瑟瑟发抖”之类的调侃。 某中学高三年级将以“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算不算大材小用”为话题进行辩论比赛,请你为 正方或者反方的一辩,写一篇辩论词。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得少于 800 字。 高材生从教中小学,实乃大材大用 生命影响生命,优秀传递优秀生命影响生命,优秀传递优秀 各位观众,各位评委,各位辩友: 大家好,我是反方一辩,我方认为,

    34、顶尖名校毕业生从教中小学,不是大材小用,实乃大材大用。 我方认为,高材生从教中小学大材小用的论调,本身就带有一点职业歧视色彩。 教师的职业很平凡,但教育又很伟大,平凡是因为没有轰轰烈烈、叱咤风云;伟大是因为教育的本质 就是一个生命影响一群生命,用优秀传递优秀,本应该受到尊重。因此,我方认为,名校高材生从教中小 学不是屈才,而是一种正常的职业选择行为,他们为教育事业注入新活力,能够为祖国培养更多优秀的建 设者。传统观念认为,中小学老师由本科师范生担任已足够,顶尖人才就该进高校、搞科研,如果中小学 教师让硕士、博士来担任,就是大材小用了。但实际上,如今名校毕业生从教中小学已非新鲜事,很多名 校硕士

    35、、博士会选择一些发达城市重点中学从教,甚至从教小学。 我方认为,高材生从教,能优化中小学教师队伍。 这些高学历老师就像放进水桶里的鲶鱼。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育事业也是如此。长 期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时,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可能会失去了继续上升的冲劲。但当一两条鲶鱼游了 进来,竞争也跟着“游”了进来。高学历老师有学识,老教师有经验,中青结合,定能继往开来,开拓创 新。 名校硕士、博士生进入中学教书,会给教育带来新气象。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多方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师资力量是一个关键的方面。正所谓最优秀的人才 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真正的“大材”才能培养出“大才”。名校的硕士、博士生们

    36、,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有创新的精神,有积极投身教育改革的思想意识,尤其是他们有很高的人文素养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在工 作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能带动整个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向纵深发展。这不是大材小用,而是大 材大用。 我方一致认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顶尖人才当老师是大才大用。 教书育人是国之大事,是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教育要舍得投入才能出成果、出人才。生命影响 生命,优秀传递优秀,一流的人才能培养更多一流的学生;阳光的心态才能培养具有阳光心灵的孩子。对 于每一个学生而言,一个见多识广、知识丰富、年轻幽默,一个心中有诗和远方的老师,或许更能让他们 获益终生。因此,对高材生从教中小学不必大

    37、惊小怪,要抛开思维定式,欣然欢迎更多的硕士、博士成为 我们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用他们的学识、思维和视野引领孩子走向美好未来。 高材生从教中学,实乃大材大用!北大毕业生陈生“卖猪肉”能卖出北大水平,顶尖毕业生教书更能 教出“清华才子”。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人才到哪里都大有作为。 10 名校硕博毕业生当中小学老师是大势所趋 主持人、对方辩友: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反方一辩。我方认为:名校硕博毕业生当中小学老师不是大材小用。 所谓大材小用指把大的材料当成小的材料用。比喻使用不当,浪费人才。如果说名校硕博毕业生师大 材,那么他们去了中小学就是屈才了。但恰恰相反,中小学时代是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重要转折点,

    38、一个人是 长“正”还是长“歪”,基本上是在中小学阶段形成的。因此,中小学老师就该由优秀人才、高学历者来担 任,而不是让“低才能者”去中小学教书。 华为创始人、CEO 任正非今年内在多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国家强盛是在小学的讲台上完成的。把教育 做好,国家才有未来。再穷不能穷教师,要让优秀的人才愿意去当老师,让优秀的孩子愿意学师范,这样 就可以实现用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 据日本文部省 2018 年发布的数据,2016 年日本公立初中教师研究生学历占比为 7.5%,公立高中教师 研究生学历占比为 15.2%,私立高中教师研究生占比为 18.4%。由此可见,日本初中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占比 在数量

    39、上只比我们高 4.9%,但在绝对值上却是我们的 3 倍;高中的情况绝对值基本上是我们的 2 倍。 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博士、硕士执教中小学早已司空见惯,这也成为其科技发展的有力保障。 名校毕业生之所以去中小学,一是因为热爱教育,有教育情怀;二是成天和朝气蓬勃的中学生待在一 起,会感觉自己也很年轻,永葆活力和创造性。高层次大学的毕业生当中小学教师屡见不鲜。翻看近代教 育史,陶行知先生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教育大师约翰杜威。他在南京相继创办了第一个乡村 幼稚园,在上海创办自然学园、儿童科学通讯学校,主编儿童科学丛书等。吕叔湘、叶圣陶等语文大 师也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是深耕基础教育的。再者,

    40、人才的流动呈现多元化是大势所趋,社会应该鼓励高 学历者到中小学校任教,何必都扎堆人满为患的高校、科研单位挤独木桥呢? 引进高端人才,这表明学校对教育内涵的需求,对学生成长的高位引领,已经胜过对课堂教学水平和 学生考试成绩的需求,有助于给中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眼下很多中学波澜不惊甚至一潭死水,与 教师队伍学历结构的固定模式不无关系。引才提速加快了队伍结构优化,教师队伍整体上呈现年轻化、高 学历等特点,给中学教育带来活力。 因为越是优秀的教师,越是高学历的教师,越是高层次的教师,才会为孩子们打下更坚实的也是更有 品质的教育基础。因为今天的教学任务不再是传授教材上的学科知识,而是借助于学科教材

    41、、依托于教师 对学科知识的深刻理解,实现基础教育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目标向上延伸,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不是大材小用。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11 其实辩论就是现代的战场,不过以知识道理代替了真刀真枪,平日磨刀(储备知识包括一些定律以及 效应)就是为了刀辩论场上从容一战,下面整理一下各种可用的定律和效应: 1.1.马太效马太效应应 马太效应的名字就来源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从前,一个国王要出门远行,临行 前,交给 3 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

    42、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 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 10 锭。“于是,国王奖励他 10 座城邑。第二个仆 人报告: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 5 锭。”于是,国王奖励他 5 座城邑。第三仆人报告说: “主人,你给我的 1 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 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 1 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 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反映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 象,即赢家通吃赢家通吃。 换种通俗易懂的说法就是,富的更加富,穷的更加穷,而不是

    43、先富带动后富。 积极方面:一个人为了一个目标去努力,在收到鼓舞之后,便会越来越强。 消极方面:这社会上大多数人并不具有足以变强的毅力,马太效应就会成为逃避现实拒绝努力的借口。 就例如第三个仆人的借口,国王明明叫他们去做生意,却说怕弄丢。 2.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这个理论我是在大一时候接触到的,也是刚开始打辩论的时候就接触到的东西, 当初很难去理解,但其实许多的辩论,这个都可以用进去,新手的话,建议可以先看懂里面的内容,再去 利用,来介绍一下这个理论吧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为了 5 个部分:(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4)

    4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生理的需要排列最低,而自我实现的需要排列最高。通俗 理解:假如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通常对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它需要则显得不 那么重要。此时人的意识几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被用来获取食物。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人生的 全部意义就是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 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 积极方面: 12 1.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符合人类需要发展的一般 规律的。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了人在每一个时期,都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而

    45、其他需要处于从属地 位。这一点对于管理工作具有启发意义。 3.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础是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人的内在力量不同于动物的本能,人要求内在价 值和内在潜能的实现乃是人的本性,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人的行为是有目的性和创造性的。 消极方面: 1.需要层次理论存在着人本主义局限性。 2.人的动机是行为的原因,而需要层次理论强调人的动机是由人的需求决定的。 3.需求归类有重叠倾向。 4.需要层次理论具有自我中心的倾向。 5.需要满足的标准和程度是模糊的。 我对于马斯洛的运用大多用于一些可以以精神价值观来打的辩题,类似与一些人们的价值观,人类的 生存与毁灭哪个更可怕。 3 3. .囚徒困境囚

    46、徒困境 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 是指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 难的。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虽然困 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人际关系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 这个原理可以用于人多力量不一定大。 4 4. .白马非马白马非马 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白马非马”这个命题本来是战国时稷下的儿说最先提出的一个命题。儿说的本意是什么,后人已无 从查考。 可以说,从“白马是马”到“白马非马”,是诡辩之术从

    47、低级阶段到了一个高级阶段的表现。 其实翻译一下回来就是:“马”是对物“形”方面的规定,“白马”则是对马“色”方面的规定,对 “色”方面的规定与对“形”方面的规定性,自然是不同的。所以说,对不同的概念加以不同规定的结果, 白马与马也是不同的。 对于这个的理解,就是把白与马分开,其实就是类似与诡辩的一个原理,举个例子菜刀,可用于切菜, 菜刀不等价于刀 5 5. .墨菲定律墨菲定律 1.任何事情都没有表面看上去的那么简单; 2.所有的事情都会比你预计的长; 3.会出错的事情总会出错; 4.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他就更有可能发生。 再来举个例子,就拿第二个点来说,我以为我半小时能写完这篇文章,但实际我用了 1 个多小时才写 好,这个定律实际上我并没在场上运用过,但作为给新手普及,我觉得很有必要写一下这个。 5 个定律以及效应,对于前期的辩论已经可以了,特别是前面两个,如果理解的过于透彻,那么便不能 够再拿新手来拿捏自己。好了,就这么总结了这么多吧。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作文备考指导辩论词-辩论赛:一辩陈词例文.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8612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