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3年历史中考二轮专题 复习知识清单.docx

  • 上传人(卖家):disk123
  • 文档编号:7852990
  • 上传时间:2024-08-27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4.2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年历史中考二轮专题 复习知识清单.docx》由用户(disk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3年历史中考二轮专题 复习知识清单 2023 年历 中考 二轮 专题 复习 知识 清单 下载 _二轮专题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古代政治、经济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揭示了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权力变化的特征;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演变,揭示了自然经济的形成、发展和凋敝;政治中心、人口南迁以及统治者政策的调整,形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从命题趋势来看,中国古代政治中的秦、西汉、元、明、清几个朝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多以综合性 较强的材料解析题、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中国古代经济中历代经济发展的成就、表现以及经济重心南移的 原因和表现考查的几率比较高。命题点 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朝代阶段主要措施战国提出法家韩非主张加强中央集权

    2、。秦朝建立建立皇帝制度;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西汉巩固“罢黜百家,尊崇儒术”;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建立刺史制度。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宋朝发展控制军权;强化君权,中央将相权分解,地方设通判;集中财权,设转运使。元朝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明朝强化废除宰相制度;设内阁学士;设立廷杖制度;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和文字狱。清朝顶峰设立军机处(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关联提醒】1.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分裂与统一三个分裂时期:春秋

    3、战国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四个统一的时期:秦汉时期、西晋时期、隋唐时期、元明清时期。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的王朝:秦朝(公元前221年)、西晋(280年)、隋朝(589年)、元朝(1279年)。2. 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既有统一,又有分裂,但分裂是暂时的,而且在局部分裂中依然孕育着重新走向统一的历史因素, 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3. 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1) 主要含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两个方面;专制主义是指皇帝专断独裁,中央集权是指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专制主义是相对决策方面而言的,

    4、中央集权是相对地方而言的。(2) 两对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3) 三大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和地方机构不断完善,行政效率不断提高。(4) 四大特征: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服从中央;思想控制不断加强;文化专制不断强化。(5) 全面评价: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民族交融和抵御外来侵略,具有积极作用;但容易激化阶级矛盾,导致专制独裁、暴政统治、政治腐败,在明清时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消极作用。命题点二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制度名称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不同点创立时期西周秦朝元朝内容相对独立,

    5、权力地位世袭。中央下属的行政机构,由皇帝直接任免。中央设中书省,地方上把全国分为10个行省。作用初期:巩固了统治,加强了边远地区的开发;后期:导致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混战。有效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和控制,维护巩固了国家统一,经过不断完善,其积极作用日益明显。相同点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行政制度,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都在一定时期内起过积极作用。命题点三科举制的兴衰发展(1) 形成(隋朝):隋文帝时开始分科考试;隋炀帝时设进士科。(2) 完善(唐朝):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3) 僵化(明清):实行八股取士。(4) 废除(清末):1905年废除科举制。作用积

    6、极: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消极:明清时期八股取士,题目来自四书、五经,不得随意发挥,脱离实际,禁锢了思想,读书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命题点四古代监察制度朝代措施秦朝设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西汉设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员。元朝设立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明朝设立锦衣卫和东厂等特务机构。命题点五古代农业原始农耕使用磨制石器;半坡居民种植粟;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蔬菜。春秋战国铁器、牛耕使用与推广;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生产;秦国李冰修建都江堰。三国两晋南北朝江南经济得以发展:开辟湖田

    7、;兴修水利;江南地区麦稻兼作;岭南种植双季稻。唐朝发明曲辕犁、筒车。两宋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改进,出现秧马;农田水利发展;引进越南占城稻,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元朝元世祖注重农桑。明清时期明代:引进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清朝:在江南一带推广双季稻,粮食高产、农产品丰富。命题点六古代手工业原始社会半坡原始居民使用彩陶、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黑陶。传说炎帝发明陶器。商朝青铜铸造业发达: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国两晋南北朝丝织业:东晋时设立管理丝织业的机构,织锦业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迅速发展起来。冶炼:发明灌钢法。造船业:孙吴时期造船业十分发达,

    8、孙权曾派船队到达夷洲。制瓷:青瓷烧制水平高。唐朝蜀锦畅销全国;越窑的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闻名中外。两宋时期纺织业:棉纺织业兴起。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造船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海船配备指南针。陶瓷制造业:河北定窑、河南汝窑,景德镇兴起。明清时期明朝: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丝织业发达;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中心。清朝: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关联提醒】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其经济形态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发展的表现是农具的改进、农作物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和耕作技术的进步等;其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另外要依托历代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农业政策及土地制度等。命题点七古代商业

    9、原始商业传说炎帝开辟集市,使人们互通有无。秦朝统一车辆形制、货币、度量衡。西汉开通丝绸之路。魏晋南北朝南方的商品经济得到初步发展,建康城人口百万,是当时经济最活跃的一个都市。唐朝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两宋商业繁荣,出现集市和城镇;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最早的纸币);鼓励海外贸易,设置市舶司。元朝商贸活动频繁,大都、杭州、泉州等城市的繁华超越了前代。明清安徽、山西等地商人形成商帮;清朝形成商业网。【关联提醒】1. 中国古代一贯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作为“末业”发展受到限制,但仍有所增长。唐宋元时期,我国商业发展迅速,商品经济繁荣;以宋元为临界点,到明清时期,由于闭关、海禁政策的推行,商业发展

    10、明显受限。2.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先秦:走在世界前列;春秋战国:封建经济产生和发展;秦汉:封建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魏晋南北朝:南方经济得到开发;隋唐:封建经济繁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宋元: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明清: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命题点八古代重要的盛世局面朝代名称在位皇帝出现原因西汉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和徭役,田赋降到三十税一;废除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东汉光武中兴光武帝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合并州县,裁减官员,加强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唐朝贞观之治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虚心纳谏,

    11、选贤用能;轻徭薄赋;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开元盛世唐玄宗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启示正确认识人民力量的伟大,并使之有效地为社会作贡献;清明的政治、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出现盛世的保证和前提;统治者的个人作为很重要,要勤政爱民等。【关联提醒】1. 从中国专制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其发展趋势。(1)不断改革中央行政体制,特别是削弱相权,加强皇帝对中央的控制。(2)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3)对人民思想控制日益加强。2. 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和发展的共同原因。(1)继承性因素:前朝

    12、经济基础的继承。(2)社会环境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安定。(3)政治因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4)经济政策因素:统治者调整经济政策,鼓励发展生产。(5)经济交往因素: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中外交往的加强。(6)生产力(科技)因素: 生产技术革新(生产工具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水利的兴修。专题二  中国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就民族关系而言,古代既有和谐相处,也有民族冲突和地方分裂。就对外交往而言,汉、唐、宋、元、明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到清朝时期由于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近代在世界上落后挨打,屈辱外交。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了巨大

    13、的外交成就。本主题的内容大致分为四个部分:民族团结、祖国统一、边疆问题和外交成就。从命题考查来看,本主题的内容往往会相互结合起来,并且多以当今时政热点相结合,如台湾问题、宗教问题,一带一路问题等。命题点一中国历代民族关系1. 中国历代民族关系的主要史实时期主要史实秦汉时期(1) 南方的开发和发展:秦朝统一全国,修筑灵渠,开发岭南,促进了当地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2) 西部的贸易和交流:西汉时,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密切了汉与西域的友好往来;东汉 时,班超经营西域。(3) 北方边境战争:秦统一后,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击 败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14、时期主要史实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在北方杂居相处,民族交融成为历史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交融。隋唐时期中央政权与边境民族的联系进一步加强(1) 唐太宗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称为“天可汗”。(2)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唐穆宗时,唐蕃会盟,唐蕃“和同为一家”。(3) 唐玄宗封回首领为怀仁可汗;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宋元时期(1) 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是“和”“战”并存,“和”是主流。北宋真宗时,辽(契丹族)与北宋在“澶渊之盟”后,保持了长久的和平。11世纪时,西夏(党项族)与北宋议和,边境贸易兴旺。1

    15、127年,金(女真  族)灭北宋;南宋的抗金名将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兵;1141年,南宋与金议和,形成南北对峙局面。(2) 元朝时期:民族交融出现新高潮,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明清时期为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明清政府采取了镇压叛乱、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在边境地区设置行政机构等方式,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2. 中国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地区概况新疆(1)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2) 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和

    16、 北庭都护府。(3) 清朝乾隆帝时,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1884年清政府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设立行省。台湾(1)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2)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3)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   省;(4)1885年,清政府改台湾府为台湾省。西藏(1) 元朝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正式成  为元朝的行政区。(2) 清朝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届达   赖和班禅都须经中央册封。1

    17、727年(雍正帝时)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乾隆帝时设立“金瓶掣签”制度。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1)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2) 1999年,国家提出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  气象。3. 中国古代的民族交融民族交融的三次高潮概况特点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开始与周边各族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兼并战争,逐步交融,共同形成了后来的汉族。(1) 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大家庭。(2) 和平交往是主流,交往扩大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汉族文化的影响。(3) 中华民族以儒家“大一统”思

    18、想作为民族的精神支柱。(4) 民族交融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动力之一。(5) 落后民族被先进民族征服后,被先进民族的文明同化。(6) 各民族的特点、优点,为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注入新的血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 北方地区战乱频繁,大量内迁的少数民族与汉族在北方杂居相处,彼此交往,民族交融成为一种历史趋势。(2) 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胡汉交融”。五代、辽、宋、西夏、金、元时期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中原汉族政权的军事力量处于相对衰弱的时期,在处理同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上采用“议和”等方式,民族交融出现新的高潮。各少数民族接受中原封建文化,加快了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元朝的统一,进一步促进了民族

    19、大交融。【关联提醒】1. 古代民族关系发展趋势:民族交融、发展是历史主流。2. 启示: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我们要树立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3. 我国历史上民族交融的实现方式和意义。(1) 民族交融的实现方式主要有:民族迁徙,杂居相处。经济文化的友好交流。联合斗争,即在反抗各族统治者剥削压迫的斗争中,各族人民加强了联系和友谊。某些少数民族统治者进行的改革也起到了加速民族交融的作用。民族之间的战争在客观上也有助于民族交融。(2) 意义:民族交融有利于民族矛盾的缓和,有利于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命题点二 中国的对外交往1.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时

    20、期史实汉代(1)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成了丝绸之路的开辟。(2)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3) 造纸术的外传,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教育的普及。隋唐(1) 遣唐使回国后,日本仿效隋唐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2) 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3) 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两宋(1) 海上贸易活跃,著名的海港有广州、泉州等,政府设置市舶司进行管理,加强了中国同海外的经济文化交流。(2) 指南针传入欧洲,为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起到了重要作用。元代(1)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著有马可波罗行纪,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和憧

    21、憬,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2) 陆上和海上丝路并进。明代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  友好关系,对开发南洋作出了贡献。清朝(1) 郑成功收复台湾。(2) 康熙帝组织雅克萨反击战,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3)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特点由开放走向封闭;路线由以陆路为主转向以海路为主;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2. 近代的对外交往时期史实清政府时期国势衰弱,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历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使中国

    22、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洋政府时期(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列强不顾中国的抗议将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特权和胶州湾租借地转让给日本。(2) 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 1942年,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中国加入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成为反法西斯的重要力量。(2) 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在没有中国政府参加的情况下,美苏要求中国承认外蒙自治,苏联以租 借旅顺港等为条件换取出兵对日作战。(3) 1945年9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3. 新中国的对外交往时期史实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的外交(

    23、1) 1953年底,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70年代的外交(1)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从此,中华  人民共和国正式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登上国际政治舞台。(2)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新时期的外交成就(1) 香港、澳门回归。(2) 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3) 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

    24、合组织会议(APEC)。(4)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5) 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关联提醒】1.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条件及对古代外交的认识。(1) 条件:国家强盛,先进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是发展对外关系的重要社会基础。发达的交通(海陆)、先进的工具(造船、航海技术)是其客观条件。政府的政策(封建统治者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是主观条件。(2) 认识: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开放国兴,闭关国衰。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取长补短、不甘落后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应发扬光大。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人民对外交往的主流,说明我国古代人民爱好和平、崇尚友好。

    25、2. 我国古代对外交往政策的启示。(1) 对外开放则国运昌盛;闭关锁国则国运衰落。(2) 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国家的强盛;闭关锁国阻碍经济文化发展,会导致国家落后。(3) 对待国外的东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立足国情,不断开拓创新。3. “一带一路”和丝路精神(1)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

    26、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2) 丝路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专题三 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抗争史。“侵略与抗争”揭示了这一历史发展的主线和特征。正是因为列强的侵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为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学西方的技术、政治制度、思想,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在这个过程中,我国教育、社会生活以及观念习俗等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本专题是中考命题的重点。主要

    27、考点有列强五次侵华战争名称、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以及中国军民的抗争 等。近代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教育、习俗变革等。试题往往以纵向为主,图文并茂,注重考查比较能力和思想认识。考试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材料解析题等,呈现多元化考查趋势。命题点一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列强侵华罪行1. 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名称时间结果及影响鸦片战争18401842年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进一步加

    28、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2.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1)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开放通商口岸最能体现发动战争的意图;协定关税,使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2) 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通商口岸开放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游地区。(3) 瑷珲条约:割地最

    29、多的条约。俄国是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4) 马关条约:割台湾岛给日本;允许列强设厂说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5) 辛丑条约:赔款最多的条约;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1723. 列强侵华罪行(1) 两次攻占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2) 镇压中国人民革命西方列强与清政府联合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西方列强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3) 制造大屠杀甲午中日战争期

    30、间:1894年,日本制造旅顺大屠杀;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4) 制造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等。【关联提醒】1.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见识到西方的船坚炮利,于是以“自强”为旗号,以“师夷长技”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兴起。2.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人思索何以学了西方仍旧失败,在探究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基础上,以改变中国政治制度、救亡图存为主要目标的戊戌变法运动兴起。3.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于是以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为主要任务的辛亥革命兴起。命题点二 中国人民的抗争抗争活动时间影响

    31、(意义)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的坚强意志。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和外国侵略势力。左宗棠收复新疆1875年成功收复了新疆,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邓世昌黄海海战英勇抗战,壮烈殉国1894年体现了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18991900年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抗日战争19311945年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命题点三 近代化探索的主要内容探索阶级

    32、派别口号或旗帜代表人物性质所属领域功绩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自强”“求富”奕 圻 、 曾 国藩、李鸿章、左宗棠是一次失败的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经济上学习西方技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变法图强康有为、 梁启超、谭嗣同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政治上学习西方的社会制度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孙中山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新文化运动先进知识分

    33、子民主、科学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思想文化上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近代民族工业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张謇创办大生纱厂,走“实业救国”道路,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曲折   发展,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企业家。社会生活近代化西方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讯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的法令;废除了“大人”“老爷”称号,改称职务,民间改为“先生”或“君”;人们的生活方式日益近代化。【关联提醒】1. 近代中

    34、国多次遭到西方列强侵略,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的道理。2. 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3. 近代前期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国共合作,实现了全民族抗战。4. 中国的近代化运动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技术,如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如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第三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如新文化运动。从整体上看,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专题四  中国共

    35、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凯歌。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可分为两个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 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建立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从近几年的试题来看,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国共关系、“一国两制”等都是

    36、中考的重点,题型多样,需要注意对这些知识 的归纳、分析、整理,并厘清线索。命题点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召开,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   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国民革命正式开始。国民革命期间,创立了黄埔军校,进行了北伐战争,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等叛变革命,国民大革命失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

    37、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长征取得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主干,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抗日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

    38、局的关键,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领导下发动了百团大战。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   心。1945年4月,中共七大召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解放战争1945年,重庆谈判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后,人民解放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集中兵力打运动战,粉碎

    39、了国民党  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采用“蘑菇”战术粉碎了敌人对   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陈毅、粟裕等人率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全歼国民党第七十四师,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直接威胁着南京和武汉。1947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成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通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总共歼敌150多万,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1949年4月21日发动渡江

    40、战役,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覆灭。【关联提醒】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主的资产阶级性质的人民民主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命题点二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2.党领导下的建设成就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一个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

    41、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通过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措施巩固了新生政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五”计划的完成初步改变了以农业为主的局面,成为新中国工业化的起点。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中共八大成为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造成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出现严重困难。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走了大的弯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78

    42、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从此我国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对内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出现了巨大变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   制度。对外开放:通过设立经济特区等措施,我国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对外开放格局。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步入新阶段的重要   标志。【关

    43、联提醒】1.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2.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无任何先例可循,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探索过程也是异常艰辛的。命题点三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会议时间地点内容意义中共一大1921年上海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

    44、然一新。中共二大1922年上海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三大1923年广州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遵义会议1935年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共七大1945年延安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 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通过了党章,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

    45、中央领导机关。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中共八大1956年北京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成为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十 一 届 三中全会1978年北京思想上: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政治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组织上: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共十二大1982年北京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3年历史中考二轮专题 复习知识清单.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852990.html
    disk123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高考历史创新试题的解题方法.docx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高考历史创新试题的解题方法.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逻辑推理8定律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逻辑推理8定律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史+世界史共6个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史+世界史共6个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现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现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18坑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18坑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8大招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8大招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图表类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图表类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开放型材料题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开放型材料题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历史认识、启示类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历史认识、启示类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