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文化生活背诵单.doc

  • 上传人(卖家):青草浅笑
  • 文档编号:784997
  • 上传时间:2020-10-09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67.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文化生活背诵单.doc》由用户(青草浅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文化生活 背诵
    资源描述:

    1、1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文化与社会 一、什么是文化一、什么是文化 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它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和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形式:从静态角度(精神产品):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从 动态角度看(精神活动):包括各种文化活动。 人们进行精神性的生产,进行精神性的生产,(以下黑体字均为以下黑体字均为新增加内容)新增加内容)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3、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4、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二、文化的作用二、文化的作用 1、文化的总体作用 (或者文化的一般作用,有的老师也成称为文化的力量)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 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

    3、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 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 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与经济的发展有是不同步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B、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C、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

    4、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A 民主法治的发展,民主法治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对内) B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对外)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越来越成为综合 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地位作用) 中国要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激发 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 持。(怎么

    5、办) 第二课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取决于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影响因素: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等) 3、特点: 2 (1)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但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人们接受健康向上 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2)深远持久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 而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

    6、、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 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4、优秀文化的作用(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启示:启示:个人: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 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要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综合探究知识补充:综合探究知识补充: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 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精神武器。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

    7、课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传播文化交流 1 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民族节日 ,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删除民族情感的 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 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 2、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1)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坚持的原则。必须遵循

    8、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4)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 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3、为什么要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必要性) (3)文化是民族,又是世界的。(关系) 4、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

    9、、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 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2)文化传播的媒介 传媒的形式(略) 标志 :印刷媒体的推广 大众传媒的特点和地位: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集中来自世界各 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文化交流的意义(为什么) 从“走出去”角度讲,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 力。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3 从“引进来”角度讲

    10、,有利于学习与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 进本民族文化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实现文化创新, 需要博采众长) 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4)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措施(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A、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多种文化传播活动,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文化传播) B、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 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文化多样性) C

    11、、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既要有海纳百川,又要要以我为主,为我 所用。(文化创新基本途径之二) D、 正确处理坚持正确的原则, 正确处理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反对 “民族虚无主义” 和 “封闭主义” 。 E、坚持正确的态度。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 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文化交流的态度) 第四课第四课 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的继承 1 1 传统文化是什么传统文化是什么? ? (1)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

    12、形式(继承性的表现)及 各种形式的影响: 传统习俗的继承: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 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艺术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传统思想的继承: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2 2 传统文化传统文化( (为什么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为什么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响? ?)-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对今天人们的价值观

    13、念、生活方式 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今天 仍能激起人们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 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 求,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3 3、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1)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具体要求: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作用,分辨

    14、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3)要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 (4)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 文 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5)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与全盘肯定的守旧主义。 4 4、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1 1)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发展(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2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4 (3 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4 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

    15、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5 5、综合认识教育的作用、综合认识教育的作用 A、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展示文化的力量。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教育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 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 D、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 演重要的角色。 E、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 石;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

    16、、先导性、全局性 作用。 第五课第五课 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发展的实质 1 1、为什么要创新、为什么要创新? ? 必要性: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必然要求。 重要性: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 化的繁荣。 2 2、如何进行文化的创新、如何进行文化的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必须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2 如何 进行文化的创新.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必须以世界

    17、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 文化的有益成果;既要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又要做到海纳百川。 第五课第五课 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发展的实质 1 1 为什么要创新为什么要创新 (4)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文化创造要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坚持正确方向,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 “守 旧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6)要推动文化内容、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这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四个关系:A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

    18、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 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B B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检验文化创 新的根本标准,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C C继承与创新的关系(1)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 文化创新的根基.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2)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D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1)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其共 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

    19、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各民族间经济和政治的、历史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所以,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5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我们的中华文化 1.1.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中华文化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2.2.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 入文明时代是文字。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 3.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在哪?中华文化博大

    20、精深表现在哪? (1)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突出表现: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上。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作用)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 特点。)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成因: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B、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 着各自特色。 (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4.4.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

    21、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 贡献。 (1)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 (3)民族文化的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4)中华文化的意义:有利于增强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 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5.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原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原因? A、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为书写中华文化,

    22、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重要标识。 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1)含义: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 民族文化中积极成分。 (2)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第七课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精神 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 之中;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2.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

    23、涵?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伟大的创造精神,伟大的奋斗精神,伟大的团结精神,伟大的梦想精神。(此处红字为新增加内容)伟大的创造精神,伟大的奋斗精神,伟大的团结精神,伟大的梦想精神。(此处红字为新增加内容) 3.3.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爱国主义 (1)原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地位) 6 爱国主义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爱国主义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 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努力。(作用)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

    24、繁荣而不懈努力。(作用) (2)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3)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4.4.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原因】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地位作用) A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B 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

    25、值追求,是中华民 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 必要性: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把弘扬和 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意义 A 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B 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C 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3)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可以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必要性: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把弘扬和培育民 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5.5.途径(途径(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

    26、精神) (1)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 (2)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 (4)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5)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6)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6.6.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优秀文化结晶; (2)民族精神形成于辉煌

    27、的古代中华文化中,熔炼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奋勇抗争中,更 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 (3)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历程中,体现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 (4)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八课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走进文化生活 一、文化生活色彩斑斓(多样性)的原因一、文化生活色彩斑斓(多样性)的原因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影响二、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影响

    28、(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7 (2)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所以,文化市场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文化生活的“喜”“忧”的原因) 净化文化环境的措施(国家、企业、个人)或如何克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净化文化环境的措施(国家、企业、个人)或如何克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1 1)从国家角度看:)从国家角度看: 1、(管理引导)文化生活越 繁荣 ,越不能放任 自流 ,越需要加强 管理 、正确 引导。 2、(弘扬主旋律)弘扬 主旋律 ,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 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发挥中国

    29、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3、(健康文化)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倡多样化,大力发展人民群众所 喜闻乐见 的先进 健康文化,并努力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4、(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牢 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5、(思想道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 2)从生产者角度看:)从生产者角度看: (企业责任)企业应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坚持 经济 效益与社会效益相 统一,生产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 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 (3 3)从个人角度看:

    30、)从个人角度看: (公民修养) 公民应加强自身 思想道德 修养和 科学文化 修养, 增强辨别和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能力。 (公民实践)公民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发展大众文化三,发展大众文化 (1) 含义: 面向广大人民, 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 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是我们所 倡 导的大众文化。(我国的主导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为什么要倡导大众文化: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要求提供多 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怎样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

    31、化? 弘扬“一个原则”,即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努力“三贴近”和“三创新”,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第九课第九课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大面积修改)(大面积修改)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为什么? (1)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 者,并肩负起

    32、实现中华民族和中者,并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华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由衰微 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 大精神力量。 (3)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 2、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

    33、调发展。 8 (2)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就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3)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就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提 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 向。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适应时代发展 要求,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 (6)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

    34、、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此处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此处黑体黑体字为新增加内容)字为新增加内容) 1、彰显文化自信的原因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一种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命运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一种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命运 的强大力量。(此处红字为新增加内容)的强大力量。(此处红字为新增加内容)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的独立性。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地位作用) 2、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5、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 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形成) 3、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系) 4、如何彰显文化自信? (1)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 会主义文化强国充满信心。(怎么办) 5,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原因: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 本方略之一。 (2)怎么办?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

    36、意识 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 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进而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怎么办)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为什么?(此处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为什么?(此处黑体黑体字为新增加内容)字为新增加内容) (1)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对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对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

    37、重要。 (2) 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 (3)当前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因 此,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怎么办?) 1 1、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用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怎么办) 2 2、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 人心,凝聚民族复兴的力量。(怎么办?)

    38、9 3 3、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领导权,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加强阵地 建设和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怎么办) 第十课第十课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面积修改)(大面积修改)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处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处黑体黑体字为新增加内容)字为新增加内容) 1、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为什么)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既体现了社会 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

    39、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的文化软 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政党,培育什么样的公 民的重大问题,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

    40、本的基础性工程。 (2 2)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 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 24 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 2、内化于心、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怎么办)(此处外化于行(怎么办)(此处黑体黑体字为新增加内容)字为新增加内容)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

    41、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 觉行动,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 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 1、为什么、为什么? ? (1)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2)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有前途,民族有希望。 2 2、怎么办?、怎么办? (1)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42、必须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 国主义教育,引导人们坚定共同的理想信念。 (2)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必须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 动。脚踏实地,坚持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4、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社会风尚,引导 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5、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 后文化的侵蚀

    43、。 10 6、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大力弘扬传统美 德,弘扬志愿精神。 7、必须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8、要筑牢理想心念之基; (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此处红字为新增加内容)化?)(此处红字为新增加内容) 提示:从先进文化的角度回答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3)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人民为中心的艺术导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主体作用), 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 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文化生活背诵单.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8499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