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山东2020年新高考名校模拟猜题专项汇编:历史试题(选择题)附详解.docx

  •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 文档编号:784947
  • 上传时间:2020-10-08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55.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山东2020年新高考名校模拟猜题专项汇编:历史试题(选择题)附详解.docx》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山东 2020 高考 名校 模拟 专项 汇编 历史试题 选择题 详解
    资源描述:

    1、 山东山东省省 2020 年新高考年新高考历史模拟猜题选择题专项汇编模拟猜题选择题专项汇编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商人自称“受命于天、天命恒常”。周人提出“天命靡常、唯德是辅”“敬德保民” “民之所欲,天必 从之”的新的天命观,构建了一条“民意有德天命”的政权合法性、“革命”合法性的证明逻 辑。从商到周天命思想的转变反映了( ) A.国家管理不再借助神权 B.统治阶级的自我约束 C.君主利用民意加强集权 D.商朝制度被西周抛弃 2.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 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

    2、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 B.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 C.分封制保证了周灭商的成功 D.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 3.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 20 多只雀和猴,树下 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 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 A. 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 B. 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 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 D. 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4.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朝议有廷议和集议的区别。皇帝在殿堂听政,百官按例朝见,有事皇 帝口头提出,有争议的当朝议论,谓之廷议。有些事皇帝不在朝会中提出,而“

    3、下其议”于一定 范围的官员,然后再将意见上奏,谓之集议。秦和汉初的朝议制度( ) A体现了政治决策的复杂多变 B蕴含制约君权的有利因素 C实现了监督皇权和君臣共治 D扩大了相权造成皇权旁落 5.东汉末年开始的割据分裂,历四百年至隋唐始又统一;唐中期开始的割据分裂,经二百年到北宋 方告结束。由此至近代以前,中国再未出现因地方割据而导致的大分裂局面。这一过程反映了( ) A.中央和地方逐渐形成内重外轻状态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已经解决 C.外部因素始终影响了政局的分与合 D.中央集权统治力度直线上升 6.唐代有“出将入相”的惯例,人们认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宋代民间则流行“做人莫 做军,做

    4、铁莫做针”的俗语,宋人认为“状元登第,虽将兵致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 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表明( ) A. 唐朝的大多数官员来源于武将 B. 宋代文化相对于唐代更为发达 C. 社会观念与政治环境关系密切 D. 科举制度提高了文人社会地位 7.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诏川峡、广南、福建转运使提点刑狱官察部内僚吏,有贪墨不 法、惨刻用刑者以闻”。大中祥符九年(1016 年),又诏:“三京,诸路大辟罪,狱既具而非理致死 者,委纠察提点邢狱官察之。”庆历七年(1047年),指令转运、提邢二司:“每巡历至州县,先入 刑狱中询问罪人。其有禁系人身死,仰画时具检验状申二司点

    5、检,如情理不明,有拷擦痕,立即 便取案,公案差官看详,依公施行。”这表明北宋( ) A监察工作己经法制化系统化 B通过加强监察促进司法公正 C干预司法过多,失去独立性 D地方冤狱过多司法审判混乱 8.翰林院始设于唐朝,原本是政府网罗各色艺能人士的机构。明清时翰林院地位迅速上升,进士前二 甲方能入翰林院,翰林学士多为皇室子弟侍读,内阁或军机重臣也皆出翰林。翰林院职能的演变( ) A.是对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B.适应了中枢权力机构的调整 C.促使了明初丞相制度的废除 D.是皇权极端加强的重要原因 9.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后就座时,在贾政处“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在贾母处“贾母 正面榻上独坐,

    6、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影响 林黛玉这样做的主要因素是( ) A尊老敬上的社会风尚 B男女有别的现实顾虑 C嫡庶关系的宗法原则 D身份等级的社会规范 10.西汉时期的犁铧比战国时有所改进,有铁口犁铧、尖峰双翼犁铧、舌状梯形犁铧以及大型犁铧 等;政府曾下令禁止杀牛和盗牛,并在北方边境设苑养马。这主要表明西汉时期( ) A.封建政府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B.精耕细作的农业得到一定的发展 C.农业生产技术出现了重大突破 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支配地位 11.下图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 ) A.长江流域经济水

    7、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12.唐代杜佑在通典自序中提出:“夫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易称 聚人曰财。”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 A.治国应将教化与发展经济并重 B.经济对政治文化起决定性作用 C.主张以民为本,注重教化的作用 D.财政问题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根本 13.唐政府先后采纳盐铁使第五琦和盐铁使刘晏的建议,对盐业实行管制,由国家组织专卖,盐政严格 起来,盐税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唐政府的做法表明( ) A.地方建议影响政府决策 B.官营垄断增加财政收入 C.民营手工业的逐

    8、渐衰落 D.食盐在当时属稀有商品 14.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 社会。其中最为显赫者当属茶商马季良,因为娶了刘皇后兄长之女,获封光禄寺。 这反映了宋代( ) A.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动 B.商人群体逐步控制国家的政治生活 C.统治阶级已经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 D.商人的价值观成为社会的主流观念 15.明清时期,湖州蚕农有一种独特的植桑技术。他们为了使桑树长得更好,在桑树长到七八尺时,便 将桑树顶枝剪断,使桑树不再长高,而是横向发展,这样能长出更多、更好的桑叶。这反映出当时湖州 ( ) A.纺织业的生产技术发达 B.发展丝织业的条

    9、件较优越 C.种桑养蚕技术全国领先 D.丝织业商品化的趋势明显 16.康熙五十五年(1716 年),谕令“广东所属丁银,就各州县地亩摊征,每地银(田赋银)一两摊丁银 一钱六厘四毫不等”。这一举措( ) A有效地缓解了土地兼并现象 B扩大了人丁税的征收范围 C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户负担 D刺激了广东海外贸易发展 17.徐锡龄熙朝新语载:“苏州长间门外南滚黄家巷,(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 稀(到了清代前期)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千里之商贾,骈肩 辐较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由此可见明清时期( ) A开始形成一批繁荣的商业市镇 B苏州成为徽商晋商主要活动区域

    10、C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较为繁荣 D苏州居当时对外贸易的中心地位 18.下图是清政府财政税收结构变化示意图,图中 1842 年以后的变化说明( )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盐税在税收中比例最大 C.清政府的对外贸易增长迅速 D.小农经济快速走向解体 19.儒家认为,“明于天人之分”,“不与天争职”,这样“仁民爱物”才可以实现“赞天地之化育,则 可以与天地参矣”。后期儒家更是直接以“仁”来关心自然、贯通自然。这反映了儒家( ) A.具有神秘色彩 B.注重伦理道德教育 C.提倡民本主义 D.主张和谐的世界观 20.董仲舒为树立儒家之权威,曾建议对其他学派加以“灭”“绝”,但汉武帝并未实际推

    11、行,只是剥 夺了其他学说在官方学校中的传授资格。就是在官场之中,武帝也重用了一批具有法家、黄老道 家、阴阳家色彩的人物。这说明汉武帝( ) A.顾忌新儒家,承天意施政 B.以“外儒内法”之术治国 C.兼用百家之学以粉饰统治 D.容许多元文化并存,统治开明 21.东汉时期的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其生前并无画像传世,也未留存任何与容貌有关的资料,但后 世依照个人想象为张仲景绘像者颇多。下列两幅画像( ) A.源于想象并不具有史料价值 B.表明了雕版印刷术技艺高超 C.体现文人画注重形似的特点 D.反映了中医学的传播与发展 22.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主张“直击人心,见性成佛”,不拘修行。唐代诗人王维

    12、(字摩诘)诗云: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宋代诗人苏东坡(号东坡居士)诗云: “殷勤稽首维摩诘,敢问如何是法门。弹指未终千偈了,向人还道本无言。”这两首诗都体现了 ( ) A理学对唐宋诗歌的深刻影响 B道家自然主义哲学深入人心 C士大夫援禅入诗的审美意趣 D尊古崇雅的创作追求和风气 23.春秋时期敬姜在论劳逸中指出:“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 恶心生。”清初教育家颜元认为:“吾用力农事,不遑食寝,邪妄之念,亦自不起”。上述思想 ( ) A.表明了统治阶级对劳动的重视 B.意识到劳动对品德养成的重要性 C.反映了对劳动作用的不同认识 D.体现了

    13、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观念 24.顾炎武认为:“欲使民兴孝兴弟,莫急于生财。以好仁之君,用不聚敛之臣,则财足而化行。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矣。”这说明顾炎武强调( ) A民间教化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B对财富的渴望败坏公序良俗 C君主要以仁德之心来治理天下 D儒家道德标准高于财富积累 25.顾炎武批判专制统治者的政治哲学,指出“自古用蛮夷攻中国者,始自周武王”;重申并发扬了 孟子“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的观点,强调民族大义高于君臣之义,人民的 福扯高于一姓之兴亡。这表明顾炎武( ) A.违背传统儒家思想 B.否定封建君主制度 C.提倡人道主义原则 D.有鲜明的革命意识 26.

    14、朱熹曾说:“天地中间,上是天,下是地,中间有许多日月星辰、ft川草木、人物禽兽,此皆形而下之 器也。然这形而下之器之中,便各自有个道理,此便是形而上之道。所谓格物, 便是要就这形而下之 器,穷得那形而上之道理而已。”这表明朱熹的思想( ) A.具有唯物主义色彩 B.实现了儒学的思辨化 C.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 D.包含一定的科学因素 27.朱熹的诗观书有感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来。该诗意在( ) A.赞美池塘优美的风景 B.强调书法取法于自然 C.强调克制欲望来探究天理 D.借自然现象说明事理 28.鸦片战争以后的救亡叙事中,排外与仇外是中国民众的普

    15、遍心理,然而到了辛亥(革命)前 后,“排满一救国一抵抗侵略”成为惯用论述逻辑,认为“外人”仅为“及身之祸”,而“满 虏”则为“祖父之仇”。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侵华程度的加剧 B.民族救亡意识的兴起 C.向西方学习层次深入 D.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29.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入幕洋务企业机构、任职海关等涉外机构成为上海士人竞相角逐的职业; 甲午战后,“舍儒而商”成为沪上和江南士人的新风尚。这反映了( ) A.儒家的义利观念被士人抛弃 B.科举取士不合时宜 C.经济变动引发价值观念变化 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30.1860-1894 年,朝鲜向中国朝贡的年份有 25年.1895年签

    16、订的马关条约第 1 款规定: “中 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故凡有亏担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 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据此可知.马关条约的签订( ) A.导致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B.确立了中国近代外交体制 C.冲击了东亚原有国际关系格局 D.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31.“甲午一役的失利并非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 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材料旨在说明甲午战争的失败( ) A.并未表明洋务运动的破产 B.充分体现清政府腐朽落后 C.促使现代化进程首次转移 D.促进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

    17、32.1900年 6月 21 日,清政府向 11国宣战,宣战诏书下至地方时,邮政大臣盛宣怀下令各地电信局将 清廷宣战诏书扣押,并电告各地督抚,不要服从此命令。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闻此讯.覆电朝廷: “此乱命也,粤不奉诏。”这反映了( ) A.侵略者与地方督抚相互勾结 B.地方督抚脱离清政府而独立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削弱 D.清廷政治腐败导致众叛亲离 33.美国密歇根大学经济学教授雷迈在 1933年对中国抵制洋货的运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情况如下 表: 时间 运动的主要参加者 抵制途径 1905 年 商人 行会抵制 19191921 年 学生 社会化的强制抵制 19251926 年 执政党

    18、和工人力量 以暴力流血手段强制抵制 据此可知,对中国抵制洋货运动发展的合理解释是( ) A.各界对社会改造道路的认识趋同 B.民主与科学思想在中国成为主流 C.国民意识增强推动民族主义高涨 D.中日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 34.1938年 1月,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边区政府,经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批 准,边区政府定名为边区行政委员会。随后,边区各行署、县、区、村相继成立了各种形式的政 权组织。这反映了( ) A.中国工农红色政权的初步形成 B.国民政府加强乡村政权建设 C.中共把抗战与政权建设相结合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发展扩大 35.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边区民主选举中陕甘宁

    19、边区有 80%的选民参加了选举,绥德、清润.延川等 地达到 95%,些地方因防就简发明了“圈选”“豆选”“洞选”、流动票箱、挨门串户等选举方 式。这主要体现出( ) A.人民民主选举广泛真实 B.民主政权建设包容开放 C.边区文化教育保守落后 D.统一战线得到广泛支持 36.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 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 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 ) A中国革命目标与民众需求相一致 B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 C中共工农武

    20、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 D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37.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每个农村都必须造成一个短时期的恐怖现象一 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农民)葬入坟墓。一切革命的党派、革 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基于这种认识,中国共产党( ) A.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明确了农民阶级应掌握革命领导权 C.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联合国民党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38.晚清洋务派郭嵩焘在开矿问题上认为“天地自然之利,百姓都可以为之,不必官为督率,若经 由官开采,则将夺民业,烦扰百端,百姓岂能顺从。”这一主张( ) A

    21、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B保证了煤矿业的健康发展 C说明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 D突破了洋务派的核心思想 39.1879年,李鸿章筹建的开平矿务局开始使用外国机器开采煤,产量逐年增长。1882年输入天津 的洋煤为 5400 吨,到 1886 年便减至 301 吨。这表明开平矿务局的开办( ) A. 促使中国经济结构更加合理 B. 有力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C.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解决了军用企业的财政困难 40.表 1 反映了我国 20世纪初的部分经济数据。这些数据变化( ) 表 1 中国使用蒸汽机动力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工农业总值中的占比 1913 年 4.3 万马力 11%

    22、 1918 年 8.2 万马力 18% A.取决于我国社会制度的变化 B.说明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说明我国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D.与国际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41.表 2 反映的是 18931930 年中国农产品、手工生产产品、机器生产产品占中国出口商品的百分 比情况。从表中可以看( ) 表 2 农产品 手工生产产品 机器生产产品 1893 年 15. 6% 81. 8% 2. 6% 1910 年 39.1% 41.4% 18. 7% 1930 年 45. 1% 30. 6% 19. 6% 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有了一定发展 B.中国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世界市场 C.农产品在世界市场所占份额上升

    23、D.传统手工业发展受挫并不断萎缩 42.下面是民国时期的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规范性文件中的部分内容对照表,表中信息可 证实民国时期( ) 北洋政府(1912-1928 年) 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8 年) 鼓鼓励倡兴办公司,扶植保护幼稚的民族工商 矿业 规范公司制度,工厂组织,严格注册登记.有条 件地鼓励民营工商矿业 确立保息、专利、示范与奖场制度 继续实行奖励制度,实行权宜过渡的专利制度 ,确立商标法,扶助救济工商业 提侣国货,裁厘减税.鼓励出口 倡导国货.截厘减税,鼓励对外贸易 A.政府政策的制定受制于列强 B.民族下业创办有相应的保障 C.经济管理制度发生根本变革 D.经济政策

    24、始终没有创新之处 43.20 世纪 20 年代末,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其中涉及关税自主问题的中英关税条约规定, 对英国货物所课税率,应与 1926年关税会议所议之税率相同,即在原定的值百抽五外,再征收不得超 过 5%30%的附加税。根据最惠国待遇,这一规定同样适用于其他国家。这一规定( ) A.说明当时中国仍未能实现关税自主 B.说明列强未承认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C.有利于列强对华进行商品倾销 D.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44.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阐明要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甚至说要 使资本主义有一个“广大的发展”。这一决策( ) A. 属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

    25、义改造 B.表明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C.遵循了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运行规律 D.基于对中国社会革命性质的正确认识 45.图 1是 1945年 8月至 1947年年底国民政府发行法币数额(单位:亿元)统计图。图中数据的变化 主要是因为( ) A.国民党进行全面内战的需要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缓和通货膨胀的政策性努力 D.维护官僚资本垄断地位的需要 46.1897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发表后,有的教师以“物竞”“天择”为作文题目;还有些人 干脆以“竞存”“适之”等词汇给自己或家中子弟取名。据统计,在短短的十年中。天演论 就发行过 30多种不同的版本。这主要是因为( ) A进化论改

    26、变了中国人的世界观 B戊戌变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进化论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 D知识分子力图挽救民族危机 47.下图为光绪三十二年开通画报中的一幅漫画广告,画中某乞丐一边吃剩饭,一边看报纸, “我虽然要饭吃,没事我就买一张瞧瞧,心里开通得多。”这反映出( ) A.民众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B.报纸具备一定宣传功能 C.报刊言论不受政府限制 D.关注时局已成社会共识 48.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下表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清,其内容( ) 谜面 谜底 生涯在镜中 照相处 海军 浜 成汤国旗 商标 为他人作寄书邮 达尔文 唐顺宗传位太子 立宪 A.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 B.表明了西方

    27、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 C.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 D.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 49.博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从清末开始列入中学课程。下图显示中学自然科学课程比重 的演变情况。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轻视人文教育 B.19291936 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表明国民政府重视科学教育 C.1922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体现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兴起 D.1902年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 50. 下表是不同学者对康有为的认识 观点 出处 “(康有为)初讲学长兴里,号长兴学舍,好测览两学译本,凡上海

    28、 广学会出版之书报,莫不尽量购取。” 冯自由:革命逸史 康有为自己向香港中国邮报编辑说:“我信仰维新,主要归 功于两位传教士李提摩太牧师和林乐知牧师的著作。” 王立新:美国传教士 与晚清中国现代化 在万木草堂讲学时,康有为称“尧、舜如今之滇、黔土司头人 也”:又称:“尧、舜皆孔子创议。” 茅海建:茂成变法研 究 由此可知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 A体现了时代性和自身的局限性 B尚未突破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 C是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反映 D主要得益于西方传教上的熏陶 51.晚年的严复对天演论有所反思:“万物流变、演进,自由、平等、博爱,就像庄子说的 仁义”“只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对严复上述言

    29、论理解准确的是( ) A.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B.运用西方进化论批判传统文化 C.更加客观评价社会进化学说 D.进一步宣扬西方社会进化思想 52.严复认为,“欲通知外情,不能不详述外事,欲详述外事,不能不广译各国之报”。因此,严复打算聘 请“通晓各国文学之士”,搜集、翻译各国报纸。这反映了( ) A.维新派注意宣传西方思想 B.严复重视引进西方工业文明成果 C.中国报刊朝着近代化方向发展 D.严复积极利用中学改造西学 53.秋瑾留学日本时,“肤色白皙,眼睛细长,体格稍瘦。上身着黑色和服单衣,下身穿着当时甚 为流行的紫色裤裙。缠足,日本式的束发,莲步蹒跚,每日往来学校,不曾缺欠。”这反映出

    30、秋 瑾(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政治主张 B.有兼具中西的文化多元性 C.秉持中国传统教育观念 D.深刻影响了中国时局 54.方汉奇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中指出,同盟会一国民党系统新创报纸民生报、民立 报、民强报,共和党一进步党民声日报、共和民报,自由党民权报,国家学 会国权报,国民联合会中华日报,中华民国工党觉民报,这些报纸的创办( ) A表明中国民主政治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B推动了新文化运动民主思想传播 C反映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初步尝试 D说明三民主义革命任务基本完成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材料“天命靡常、唯德是辅”、“敬德保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体现的是统治者对上天

    31、意 志和民本思想,强调的是统治阶级的自我约束,B选项符合题意; AC 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西周时期对商朝的制度有所继承,D选项排除; 故选:B。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的影响。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对血缘关系的削弱,而不是加强,故 A 项错误;虽然 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但这与材料信息无关,故 B项错误;分封制是周灭商后推行的,故 C项错误; 材料中“突破了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说明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地缘政治的特点,这就为以 后的地缘政治出现奠定了基础,故 D 项正确。 3.答案:B 解析:B. “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射爵射侯”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显贵

    32、地位的价值取 向,故 B 正确; A. 与题意相悖,排除; CD. 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尚武健身材料未体现,故 CD错误。 故选:B。 4.答案:B 解析:朝议制度是由氏族社会时的氏族会议发展而来的。秦始皇虽然以极权专制著称,但朝议制 度并未废弃。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在秦王更号为皇帝,以及实行分封制度还是郡县制 度,有关封禅和“焚书”等重大问题上,秦始皇都交给群臣讨论,争议很激烈,最后由皇帝裁 断。这种朝议制度对皇帝权力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制约作用的大小与皇帝个人的品质有关。B项是 正确答案。帝国政治决策的形成并不复杂,真正复杂多变的是君臣间及各种官署、各种势力之间 的权势争夺,故 A 项

    33、错误。君臣共治是黄宗羲的理想,材料不能反映秦汉实现了君臣共治,C项 错误。材料体现了上下有序的决策体系形成,不能反映皇权的旁落,D项错误。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A.根据材料可知,东汉末年以来因地方割据而导致的大分裂,到北宋之后乃至到近代以前再未出 现,这主要是北宋以后鉴于唐末五代藩镇割据、武臣擅权的经验教训,从军事、财政和行政上采取 措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此后逐渐形成了中央集权加强,地方权力渐弱的内重外轻的局面,故 A 正确; B.已经解决表述错误,故 B错误; C.影响政局的分与合主要是内部的力量变化引起, 故 C 错误; D.直线

    34、上升不符合史实,元朝行省制给地方一定的权力,故 D 错误。 6.答案:C 解析:C. 依据题干“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 其荣亦不可及矣”可知,反映将领即使领兵打仗获胜的荣誉也不及考上状元,说明当时文人的地位 高于武将,结合所学可知,宋代重文轻武的政策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即社会观念与政 治环境关系密切,故 C 项正确; A. 题干不能得出唐朝的大多数官员来源于武将,故 A 项错误; BD. 题干材料强调的不是宋代文化相对于唐代更为发达,也不是强调科举制的作用,故 BD两项错 误。 故选:C。 7.答案:B 解析:A材料并未说明北宋监察工作的法

    35、制化和系统化,A项错误; B根据材料中宋代设置提点刑狱官对案件进行详细的核查,材料“其有禁系人身死,仰画时具检 验状申二司点检,如情理不明,有拷擦痕,立即便取索公案差官看详,依公施行”说明通 过加强监 察以促进司法的公正,B项正确; C干预司法过多,失去独立性,表述错误; D材料强调的是加强司法监察,没有说明地方司法的混乱,故 D项错误 故选 B 8.答案:B 解析:B. 明清中央官制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集权发展到极端。明初朱元璋对中央官制作了 较大的调整。首先废秦汉以来的宰相制为咨询顾问并办理日常公务的内阁制。内阁由翰林院学士 组成,分首辅、次辅和群辅。雍正年间,西北用兵频繁,为及时商议

    36、军务,设军需房,后改称 “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军机重臣也出自翰林,所以翰林院职能的演变适应了中枢权力机 构的调整,故 B符合题意。ACD. 不符合题目主旨,所以排除 ACD。故选:B。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点涉及宗法制度。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的消极影响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 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据此,D是正确答案。尊老敬 上的社会风俗,不是主要原因,A项错误。B 项不是主要原因。因为林黛玉是贾府的异姓亲戚,C 项错误。 10.答案:B 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重农抑商是指重视农耕经济的发展,限制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这在题 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

    37、现 B题干所给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的犁铧相对于战国时期,有了很大的改进且类型多样,同时政府 严令禁止宰杀和偷盗耕牛,可见西汉时期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以此为基础的精耕细作 的农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C题干所给材料体现的仍是铁犁牛耕,并未出现重大突破 D题干所给材料中并未涉及小农经济的地位 故选 B 11.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隋唐时期各地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使用的货币不相同,这实际上反映了南北 朝时期南北方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A项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表明我国经济重 心转移到南方,而隋唐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仍然在北方故 A项错误 B项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主要使用金银作为货币,但无

    38、法体现发展速度快慢,B 项缺乏足够信息支 持,应排除 C南北朝时期北方动荡影响手工业正常发展,故 C项不符合史实 D项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长江流域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D 项为正确选项 故选 D 12.答案:B 解析:本题通过唐代史学家对社会经济文化的认识,考查考生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 唯物主义观点说明问题的能力。“夫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是说理政 之道,首先在于施行政教风化,政教风化的根本,在于使百姓丰衣足食。这意在说明教化的基础 在于发展经济,只有发展经济,保障百姓丰衣足食地生活,才能更好地发展文化教育,B项正确。 材料体现不出教化与发展经济并

    39、重,A项错误;注重教化只是材料的一个方面, C项错误;材料 未体现财政问题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根本,D项错误。 13.答案:B 解析: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国家组织专卖”“盐税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说明国家实行盐 业专卖后,盐税成为国家的重要财源,故 B 项符合题意;盐业官营会影响民营盐业,并不会导致 整个民营手工业的衰落,C项错误;D项由材料无法得出。 14.答案:A 解析:A.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宋朝商品经济发展,使得商人经济实力增长,因此要求提 高社会地位,材料中“以财买婿,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上层社会”正是宋朝商品经济 发展带来的阶级结构的变动,故 A 项正确;

    40、B.商人在古代社会地位低下,不可能控制国家的政治生活,故 B 项错误; C.历代王朝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 C项错误; D.宋代的主流思想是理学,故 D项错误。 故选:A。 1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湖州丝织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意在考查考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推断历 史结论的能力。湖州蚕农独特的植桑技术使桑树生长得好,长出更多更好的桑叶,大量桑叶为蚕 提供了食物,养蚕业的发展有利于丝织业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纺织业的生产技术发 达,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湖州种桑养蚕技术全国领先,C项错误;丝织业商品化的趋势材料未 体现,D项错误。 16.答案:C 解析:C. 在广东地区推行的

    41、赋役改革举措是将广东地区固定的丁银摊入土地税一并征收,因其缴 纳标准不再依据实际人丁而是依据土地的多少,故无地、少地的农户的丁银负担减轻,选 C; ABD. 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C。 17.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较” 可以看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较为繁荣,故 A项正确 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 C 18.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意在考查考生获取数据信息和分析历史问题 的能力,其考查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从材料信息来看,1842 年以后,关税 收入在国家财政税收

    42、结构中的比例有较大增长,说明清政府的对外贸易增长迅速,C项正确。甲午 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A项错误。从材料来看,1842年后田赋在国家财政税 收结构中的占比仍然最高,B 项错误。 1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明于天人之分”“不与天争职”“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直接以仁来关 心自然、贯通自然”,可知当时的儒家已经具有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世界观,故D项正确;材料 没有强调神秘色彩,A项错误;材料的主旨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未强调伦理道德,B项错误;民 本主义是指统治阶级“重民”,材料与之无关,C项错误。 20.答案:D 解析:汉武帝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既给儒家以尊崇的地

    43、位,又给其他学派留下适度发展的空间,这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汉武帝容许多元文化并存,实行开明统治政策,D项正确;A项与题意无关, 排除:B项说法正确,但由材料无法得出,排除;汉武帝兼用百家思想,绝非单纯为粉饰统治,C 项错误。 21.答案:D 解析:A.想象也是以现实为依据的,也具有史料价值,故 A 错误; B.材料中的画像二并不是雕版印刷,故 B错误; D.根据材料“后世依照个人想象为张仲景绘像者颇多”体现了后人对于张仲景医学贡献的认可,也反 映了中医学的传播与发展,故 C正确; C.这两幅画像是人物画,不是文人画,故 C 错误。 22.答案:C 解析:佛教自汉末传入中国以来,就与中华文化不断

    44、地相融合、相适应,尤其是禅宗,是纯粹中 国宗教的产物”,是“中国式的精神现象哲学”。魏晋时期,由于僧侣和文士的交往增多,出现 了诗僧这一特殊群体。从中唐开始,禅学与诗学结合的轨迹已随处可见。宋代更是 推波助澜。禅学与诗学的结合,形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局面:以诗寓禅,以禅入诗,诗禅 合一的禅境与诗境相谐和的现象。答案选 C。其他三项与“援禅入诗”无关,错误。 2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思想的知识点 A.材料中“敬姜”“颜元”不能代表统治阶级,故 A 错误; B.依据材料“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吾用力农事,不遑食寝,邪妄之念,亦自不起”可知,上述思 想认为劳动能生善心,使邪妄之念

    45、不起,可见其意识到劳动对品德养成的重要性,故 B正确; C.依据材料“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吾用力农事,不遑食寝,邪妄之念,亦自不起”可知,敬姜、 颜元对劳动作用的认识相近,不是不同,故 C错误; D.材料反映的是劳动与人的意识的关系,无法体现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观念,故 D错误; 2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以好仁之君,用不聚敛之臣,则财足而化行”可知,顾炎武认为民间教化也需要一 定的财富积累,故选择 A 选项; 结合材料,顾炎武认为有了物质条件更有利于“天下平矣”,而并不是破坏公序良俗,故排除 B选 项; 材料主旨为财富积累利于民间教化的推行,君主实施仁政并非此材料主旨,故排除 C 选

    46、项; 顾炎武认为财富积累是儒家道德标准实施的条件之一,并不是儒家道德标准高于财富积累,故排 除 D 选项。 故选:A。 2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思想。由材料的关键信息“强调民族大义高于君臣之义,人民的福祉高于姓 之兴亡”可知,顾炎武批驳了传统的伦理至上观念,而强调“民族大义”“人民的福祉”,这体 现的是人道主义原则,故选 C 项。顾炎武的思想没有脱离传统儒学范畴,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 体现不出,排除;材料体现不出“革命”的色彩,D项错误。 26.答案:D 解析:材料中朱熹认为格物就是要用“形而下之器,穷得那形而上之道理”,即观察日月星辰、 山川草木等客观存在的东西找出理论规律,这一

    47、思路符合近代实验科学的要求,证明朱熹思想包 含了科学因素,故选D项;朱熹思想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排除A项;朱熹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和思辨化,但是材料并未体现这方面的观点,排除B项;经世致用思想是由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 之、黄宗羲、顾炎武等人提出,强调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此处朱熹的格物思想并未体现对国事 的关注,排除C项。 27.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朱熹只是借池塘风景表达自己的思想主张,故D项正确,A项错误;“观书”是 读书的意思,B项误读材料;材料未体现“克制欲望”,C项可排除。 28.答案:D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鸦片战争后很长一段时期,排外与仇外是中国民众的普遍心理,在辛亥 革命

    48、前后,民众把“排满”放在第一位,这反映出当时民众对清政府的不满,主要是因为清政府新政 和预备立宪的欺骗,使民众把矛头指向了清政府,故选 D项; 在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列强侵华程度的加剧不是这一转变的主要原 因,故排除 A 项; 早在 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民族救亡意识就已经兴起,故排除 B 项; 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而早在 19 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就主张 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故选:D。 2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A.题干涉及的是上海和江南士人,而非全体士人,故 A 选项错误; B.题干与科举制无关,故 B选项错误;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上海士人入幕洋务企业机构、任职海关等涉外机构,甲午战后沪上和江南士人 “舍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山东2020年新高考名校模拟猜题专项汇编:历史试题(选择题)附详解.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8494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