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鲁山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解析,word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河南省鲁山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解析,word版).doc》由用户(mrliu)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鲁山县 一中 2017 2018 年高 语文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答案 解析 word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 1 - 河南省鲁山县一中 2017-2018 学年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第 I卷 表达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诗与禅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一属文学,一属宗教,它们的归趣显然是不同的。然而,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这又使它们有了互相沟通的可能。禅宗在唐代确立以后,就在诗人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们谈禅,参禅,诗中有意无意地表现了禅理、禅趣,而禅师也在诗中表现他们对世界和人生的 观照与理解。于是诗和禅就建立了联系。 诗和禅的沟通,表面看
2、来似乎是双向的,其实主要是禅对诗的单向渗透。诗赋予禅的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禅赋予诗的却是内省的功夫,以及由内省带来的理趣;中国诗歌原有的冲和淡泊的艺术风格也因之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元好问说: “ 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 ” 也许把禅的作用估计过高,但不可否认,禅给了诗一种新的刺激,使诗的面貌更加丰富多彩了。 禅对诗的渗透,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是以禅入诗,另一方面是以禅喻诗。 以禅入诗,是指把禅意引入诗中。其中有些作品是用禅语阐述禅理,只有诗的躯壳 而没有诗的审美价值,严格地说不能算是诗,或姑且称之为 “ 禅言诗 ” 。这些诗总的看来并无可取之处,只有个别富有理趣的作品尚能引起我们的
3、兴趣。如苏轼的琴诗: “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 楞严经曰: “ 臂如琴瑟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 ” 是此诗之本。这个比喻本来就有趣,经苏轼点化后更有机锋。在儿童般天真的发问中,包含着耐人寻思的理趣。 更值得研究的是另一些作品,它们或写花鸟,或绘山水,或吟闲适,或咏渔钓,并没有谈禅,但在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寓有禅意。例如王维的鹿柴 :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远处的人语衬托着山的空寂,密林里漏下一线落日的返照。那微弱的光洒在碧绿的苔藓上,显得多么冷清!青苔对这阳光并不陌生,黎明时分,亭午时分,都曾受过它
4、的照射。现在到了黄昏,它又照来了。然而这次复返,它的亮度、热度和色调都发生了变化。这青苔返照如同一个象征,使人想到大千世界就这样不知不觉地生生灭灭,无- 2 - 有常住。禅宗重视 “ 返照 ” 的功夫, “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所用的字面也使人联想到禅宗的教义。而诗里所体现的清静虚空的心境,更是禅宗所提倡的。 禅对诗的渗透,另一 方面就是以禅喻诗。这是传统的说法,比较笼统。细分起来,有以禅参诗、以禅衡诗和以禅论诗的区别。以禅参诗是用参禅的态度和方法去阅读欣赏诗歌作品。以禅衡诗是用禅家所谓大小乘、南北宗、正邪道的说法来品评诗歌的高低。以禅论诗则是用禅家的妙谛来论述作诗的奥妙。这是不同的三
5、种以禅喻诗,前人把它们混在一起,所以讲不清楚。 (节选自袁行霈诗与禅)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与禅虽然归趣不同,分别属于文学和宗教,但在 “ 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 ”“ 重启示和象喻 ” 和 “ 追求言外之意 ” 等方面是相 通的。 B. 禅宗在唐代确立之后,一方面诗人因受到禅的影响而在诗中有意无意地表现禅理、禅趣,另一方面禅师的诗歌也表现了对现实人生的关注,于是诗和禅就建立了联系。 C. 禅赋予诗以内省的功夫,以及由内省带来的理趣,从而提升了诗歌的品位,拓宽了诗歌的意境,使诗歌的面貌焕然一新。 D. 诗和禅的沟通,表面看来似乎是双向的,但是诗赋予禅的只是外
6、在的形式,由此可见,诗对禅的影响不如禅对诗的影响那么大。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 ” ,文章引用这两句诗 形象地说明诗和禅的相互作用,表明了二者相互依赖的关系。 B. 楞严经中 “ 臂如琴瑟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 ” 这几句话,用 “ 妙音 ”“ 妙指 ” 有趣的比喻,本意是为了说明佛理的。 C. 虽然 “ 禅言诗 ” 总的看来并无可取之处,但苏轼富有理趣的琴诗却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它本于楞严经而又高于楞严经,用诗的形式巧妙点化,更有机锋。 D. 王维的鹿柴并没有谈禅,但 “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字面上就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