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国有企业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4年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国有企业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pdf》由用户(看岸上风景)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海南 昌江黎族自治县 国有企业 招聘 笔试 冲刺 答案 解析
- 资源描述:
-
1、2024年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国有企业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下载须知】:1,本套练习包含以下题型: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常识判断题、数量关系题、判断推理题和资料分析题等题型;共135道。2、本套试题根据常见招考题总结归纳,主要用于练习答题思路和拓展知识面。3、本套试题非考试真题,且与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国有企业无关。一、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1、在王蒙看来,文学是不会 _ 的,文学仍然在一切艺术形式中居于特别重要的部分,尽管现在很多人看手机,但文学仍是艺术的_,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在60多年的创作历程中,王
2、蒙写了1800多万字作品,直到今天,他依然 _,基本上每年都有新作问世。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消失 敲门砖 韦编三绝 B 灭亡 硬通货 笔耕不辍 C 消亡 磨刀石 青灯黄卷 D 湮灭 风向标 呕心沥血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根据“文学仍然在一切艺术形式中居于特别重要的部分”“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可知,横线处词语表达文学仍然很重要的意思,B项“硬通货”指国际信用较好,币值稳定、汇价呈坚挺状态的货币,置于此处属于形象化表达,符合文意,保留。A项“敲门砖”比喻谋求名利的手段,C项“磨刀石”指用来磨利刀子的石头,D项“风向标”本意为一种测定风来向的设备,引申为某种事物的发
3、展趋势和方向,均与文意无关,排除。第一空,代入验证,B项“灭亡”指消失,消灭,符合文意,保留。第三空,代入验证,B项“笔耕不辍”指从未中断写作,符合文段“每年都有新作问世”的语境,当选。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王蒙:在手机时代,文学依然是“硬通货”2、所谓“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是一个有害的伪命题,哪所学校都出好学生,不必过分追求进名校。如若进得名校,总是排名队尾,可能会让孩子失去自信而导致厌学,结果 _;如若进一个适合的学校,可能 _,越学越有兴致,越学越自信,反成就一个人才。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背道而驰 渐入佳境 B 画蛇添足 学以致用 C 矫枉过正 厚积薄发 D
4、适得其反 如鱼得水正确答案D第1页2024年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国有企业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5b1917cf51828def79f0de760ca6c26e答案解析第一空,根据文意可知,横线部分表达得到的结果与期望相反之意,B项“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D项“适得其反”指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均符合文意,保留。A项“背道而驰”比喻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文段并无此意,排除;C项“矫枉过正”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文段并未体现“纠正错误”,排除。第二空,根据文意可知,横线部分形容进入到适合的学校后的情况,D项“如鱼得水”比喻得到跟自己
5、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与后文对应恰当,当选。B项“学以致用”指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文段并未体现“实际应用”,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走出“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认知误区3、“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是的,如果主政者井蛙观天,孤陋寡闻,视世情必_,察时势则_,一不小心就会压抑活力,积攒怨气。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管窥蠡测如坐云雾 B 管中窥豹不知所以 C 盲人摸象如梦初醒 D 洞若观火如堕烟海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由“井蛙观天”“孤陋寡闻”可知,题干含贬义色彩。第一空,“管窥蠡测”是指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与“井蛙观天”
6、形成呼应。第二空,“如坐云雾”比喻头脑糊涂,不能辨析事理。“不知所以”意为不明白什么原因。“察时势”逻辑上不关乎原因,所以用“如坐云雾”更合适。因此A项正确。4、数据安全是全球性问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 。放眼当今世界,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是 ,但规则 是当前全球数字治理领域面临的突出挑战,应对数据安全风险,需要凝聚全球数字治理合力。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明哲保身 势不可挡 空缺 B袖手旁观 蓬勃发展 滞后 C置身事外 方兴未艾 漏洞 D独善其身 大势所趋 缺失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第一空,根据文意可知,数据安全是全球性问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漠不关心、不管不顾。B项“袖手旁
7、观”比喻人置身事外、不帮助别人,C项“置身事外”指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关心,D项“独善其身”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均符合文意,保留。A项“明哲保身”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文段并没有体现连累之意,排除。第二空,根据文意可知,文段意在强调当今世界,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经发展的情况。D项“大势所趋”指整个局势发展的必然趋向,符合文意,保留。B项“蓬勃发展”指发展的势态很迅速、很积极,但通常不能与“已”搭配,排除;C项“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通常不能与“已”搭配,排除。第三空,代入验证,D项“规则缺失”符合文意,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人民
8、网人民时评:让数据安全托起美好数字生活5、长期以来,合成生物学家都对人造细胞抱有很大希望。与一般简单的合成结构相比,相对复杂的人造细胞更 _,能够迅速感知环境中的化学变化并模仿天然细胞产生反应。不过,天然细胞的功能和特征是在悠远历史中进化形成的,要实现人造细胞与天然细胞_,恐怕仍需漫长的研发历程。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敏感 难分伯仲 B 顽强 珠联璧合 C 活跃 相得益彰第2页2024年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国有企业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5b1917cf51828def79f0de760ca6c26e D 精密 并驾齐驱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第一空,根据横
9、线后所述,人造细胞能够“迅速感知”环境中的化学变化并“产生反应”,体现其感知和反应能力更强。A项“敏感”指感觉敏锐,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C项“活跃”指行动积极、踊跃,均符合文意,保留。B项“顽强”指强硬或坚强、不屈服,文段没有体现出人造细胞坚强,排除;D项“精密”指精致细密,侧重形容结构,而横线后突出功能,排除。第二空,“不过”引导转折,指出人造细胞虽然可以模仿天然细胞,但与天然细胞仍存在一定差距,要想二者不相上下,还需要“漫长的研发历程”。A项“难分伯仲”比喻人或事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符合文意,当选。C项“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文段没有体现
10、出人造细胞与天然细胞互相配合,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人造细胞能模仿天然细胞感知环境6、科学界普遍认为,全球变暖是人类活动行为造成地球气候变化的后果,对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耗用得越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而自然温室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要占到所有温室气体的 。亦因此,生产碳中和燃料(指实现净碳足迹为零,即增加的温室气体量与减少的量相等)和高附加值化学品,对于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有害影响非常重要。不过,将二氧化碳选择性地转化为想要的化学品非常难,这种转化通常需要使用昂贵的催化剂或经过多个耗能的反应步骤,这些最后都被证明效率不高、成本效益比欠佳。想要超越
11、化石燃料,就要找到一种高效且经济的燃料生产方式。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介绍:A 各国展开对环保燃料的研发以提升环境质量 B 如何采取措施改变当前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 C 通过高效且环保的方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D 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为喷气燃料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为接语选择题,重点关注文段尾句。开篇先介绍二氧化碳是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通过“因此”给出对策,即生产碳中和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能够有效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危害性,接着通过转折词“不过”指出问题,即将二氧化碳选择性地转化为想要的化学品较为困难且效率不高,尾句指出,想要超越化石燃料,就要找到一种高效且经济的燃料生产方式,根据话题一致
12、原则,非围绕“二氧化碳”进行介绍,而是围绕“燃料生产方式”,D项“转为喷气燃料”体现了这种生产方式,当选。A项,文段未介绍各国情况,且“环保燃料”未体现对二氧化碳的转化,排除;B项,“如何采取措施”前文已给出答案,即“生产碳中和燃料(指实现净碳足迹为零,即增加的温室气体量与减少的量相等)和高附加值化学品”,后文不再论述,排除;C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前文话题不一致,前文介绍的是要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想要的化学品,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为喷气燃料7、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人民军队在百年变局中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为这10年的跨越式发展赢得了战略主动。一次次
13、_、把舵定向,_ 成习近平强军思想,立起了“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_ 了“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的强军蓝图。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运筹帷幄 锻造 诠释 B 审时度势 熔铸 擘画 C 举重若轻 浓缩 绘制 D 度德量力 铸就 描摹正确答案B第3页2024年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国有企业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5b1917cf51828def79f0de760ca6c26e答案解析第一空,横线处成语与“把舵定向”构成并列,体现能够总揽大局、掌握方向之意。A项“运筹帷幄”常指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也泛指主持大计,考
14、虑决策,B项“审时度势”指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均能体现“总揽大局、掌握方向”之意,保留。C项“举重若轻”比喻处理艰难问题或进行繁重的工作时都显得很轻松,与“总揽大局、掌握方向”无关,排除;D项“度德量力”指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与“总揽大局、掌握方向”无关,排除。第二空,横线处词语要体现一次次对局势的把握,凝结成了习近平强军思想。A项“锻造”指打造,B项“熔铸”指熔化并铸造,均符合文意,保留。第三空,搭配“强军蓝图”,B项“擘画”指计划、布置,与“强军蓝图”搭配恰当,当选。A项“诠释”指解释,与“强军蓝图”搭配不当,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
15、解辛平:英雄的军队 胜利的征程8、思政课讲授是一种德育叙事,这种叙事要有合适的 _,即教学话语。思政课教师通常把教材作为教学基本依据,但这还远远不够。在教学中,如果仅从教材出发,就容易出现“_”的现象。讲好思政课,需要有一个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过程,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实现教学话语有效 _,不仅要善于用学术话语讲好政治,还要善于用日常话语讲透理论。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方式 人云亦云 延伸 B 载体 照本宣科 转化 C 主体 生搬硬套 扩充 D 手段 买椟还珠 匹配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第一空,搭配“叙事”,且根据“即教学话语”可知,横线处应体现以合适的方法进行叙事,A项“方式
16、”指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B项“载体”泛指能够承载其他事物的事物,D项“手段”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具体方法,均符合文意,保留。C项“主体”指事物的主要部分,哲学上指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文段中教学话语并非思政课的主要部分,且与“叙事”搭配不当,排除。第二空,双引号提示形象化表达,根据“思政课教师通常把教材作为教学基本依据,但这还远远不够。在教学中,如果仅从教材出发”“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可知,横线处应体现照着教材生硬教学,未能结合客观实际,B项“照本宣科”指死板地照现成文章或稿子宣读,形容不能灵活运用,符合文意,保留。A项“人云亦云”指人家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置于此处
17、即使通过双引号的形象化表达也未能体现“教材”的特点,排除;D项“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与文意不符,排除。第三空,代入验证,根据“需要有一个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过程”“不仅要善于用学术话语讲好政治,还要善于用日常话语讲透理论”可知,横线处应体现教学话语有所变化,B项“转化”指转变、改变,符合文意,当选。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守正创新,讲好新时代思政课9、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恐龙的灭绝源于6500万年前尤卡坦半岛附近一场灾难性的流星撞击地球事件。然而近日科学家表示,在此之前的20万年前还发生了另外一场灾难性的灭绝事件印度德干高原的火山喷发。这场火山喷发使大气中充满了气溶胶一种
18、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内存在的细颗粒。这场灾难最终引起了大多数海洋生命的灭绝,尤其是生活在海床的壳类无脊椎动物。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A 恐龙灭绝或因早期火山喷发 B 温室气体源于20万年前火山喷发 C 科学家发现早期火山喷发导致海洋生物大灭绝 D 流星撞击还是火山喷发揭秘恐龙灭绝真相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C项,文段是由恐龙的灭绝引出另一场灾难性事件,即早期火山喷发导致海洋生物大灭绝。A项,文段主要不是谈恐龙灭绝的原因。B项,火山喷发的时间是“6500万年前之前的20万年”,而非“20万年前”。D项,火山喷发导致的结果是“大多数海洋生命的灭绝”,而并未直接导致了恐龙的灭亡。10、古人关于知行
19、合一的论述,强调的是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如宋代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代朱熹的“知之愈明,则行第4页2024年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国有企业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5b1917cf51828def79f0de760ca6c26e10、古人关于知行合一的论述,强调的是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如宋代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代朱熹的“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等等。上述文字重在强调()。A 要实事求是 B 要从实践出发 C 实践出真知 D 理论联系实际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文段开篇引出认识和实践两个话题,强调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后
20、通过陆游与朱熹的名句为例,进一步佐证观点。陆游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味着仅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是浅显的,要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需要亲身实践。朱熹的话“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意为知识越明确,行动就越坚定;行动越坚定,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明晰,也在强调知识与行动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陆游与朱熹的理论共同指向了同样一个观点,即“实践出真知”的核心思想,通过实践来验证并深化理论认识,对应C项。A、B项,虽然都提及了“实践”的重要性,但均未明确指出“知”与“行”之间的关系,缺少主题词“认识”或“知”,表述不明确,排除;D项,“理论联系实际”指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
21、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更多强调的是不能空谈理论,理论要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而文段中的“行”更加侧重强调“做”,即“实践”,而非“实际”,相较之下,不如C项更契合文段,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2015年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11、蓝莓为什么是蓝色的?研究人员发现,尽管蓝莓果皮中的色素是深红色的,但其蜡质层中的微小结构使它们呈现蓝色。研究人员解释说,这适用于许多颜色相同的水果,包括西洋李子、黑刺李和杜松子。它们的蓝色是由包裹在水果周围的一层蜡质层呈现出来的,蜡层由分散蓝色和紫外线的微型结构组成。这使得蓝莓对人类来说是蓝色的,
22、对鸟类来说则呈现出蓝紫外光的颜色。研究人员表示,蓝莓的蓝色不能通过挤压来“提取”,因为这种颜色并非来自从水果中榨出的有色汁液。大多数植物都覆盖着一层薄薄的蜡质层。蜡质具有多种功能,作为一种疏水、自清洁涂层,它非常有效。但直到现在科学家才意识到,这种结构对植物呈现的颜色也非常重要。以下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A 蜡质层对植物的呈色有重要影响 B 植物表皮的蜡质可实现自我保护 C 蓝色的水果表面均包裹一层蜡质 D 蓝莓的蓝色来自果肉的有色汁液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A项,根据“但直到现在科学家才意识到,这种结构对植物呈现的颜色也非常重要”以及前文论述的“它们的蓝色蜡层由分散蓝色和紫外线的微型结构组成”可知,
23、表述正确,当选;B项,根据“大多数植物都覆盖着一层薄薄的蜡质层。蜡质具有多种功能,作为一种疏水、自清洁涂层,它非常有效”可知,“可实现自我保护”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C项,根据“这适用于许多颜色相同的水果,包括西洋李子、黑刺李和杜松子。它们的蓝色是由包裹在水果周围的一层蜡质层呈现出来的”可知,文段仅介绍了几种水果呈现蓝色的原因,并不等同于所有蓝色水果表面均包裹一层蜡质,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根据“蓝莓的蓝色不能通过挤压来提取,因为这种颜色并非来自从水果中榨出的有色汁液”可知,“蓝莓的蓝色来自果肉的有色汁液”表述错误,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科学家揭示蓝莓呈蓝色之谜12、在
24、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华民族汇聚起战胜一切的 _ 伟力,在波澜壮阔的进程中孕育出伟大的抗战精神。如今,中国人民把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作为神圣职责,坚决反对任何 _ 干涉别国内政行径。第5页2024年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国有企业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5b1917cf51828def79f0de760ca6c26e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恢弘 粗暴 B 磅礴 肆意 C 汹涌 武断 D 澎湃 盲目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第一空,横线处词语搭配“伟力”,B项“磅礴”指气势盛大、雄伟,D项“澎湃”比喻气势雄伟,均搭配恰当,保留。A项
25、“恢弘”意思是宽阔、广大,与“伟力”搭配不当,排除;C项“汹涌”指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与“伟力”搭配不当,排除。第二空,由文意可知,横线处词语表意为随便干涉他国内政,B项“肆意”意思是任性、任意,符合文意,当选。D项“盲目”比喻认识不清、无目的,与文意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13、青年,是一种精神面貌,从战争年代至今,无数青年 _,开辟出一个崭新的中国。建设时期,热血青年们背上行囊,赶赴到祖国最需要他们的地方;改革开放之后,优秀青年合着“春天的故事”的旋律,创造着“当惊世界殊”的发展 _。进入新时代,当代青年接过前辈们递过的火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
展开阅读全文